达茂旗
达茂旗的相关文献在1983年到2022年内共计240篇,主要集中在农业经济、中国共产党、中国政治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40篇、专利文献8657篇;相关期刊130种,包括西部资源、内蒙古科技与经济、内蒙古林业等;
达茂旗的相关文献由325位作者贡献,包括郝茂生、宁小莉、杨丽英等。
达茂旗
-研究学者
- 郝茂生
- 宁小莉
- 杨丽英
- 徐晓民
- 李志丹
- 陈军强
- 霍擎
- 张素梅
- 梁文涛
- 海全胜
- 王佳营
- 白生云
- 秦文秀
- 刘振强
- 吕君
- 周亮
- 周海涛
- 尹航
- 张海涛
- 张秋霞
- 张莹
- 张雪峰
- 文思博
- 朱天龙
- 来苏香1
- 汤超
- 王军
- 王志强
- 王玉明
- 等
- 萨日娜
- 贾利民
- 赵天飙
- 那仁满都拉
- 郭中小
- 陈·布和
- 马岩1
- 高利军
- 龙小龙
- CHEN Chen
- FENG ZhiShuo
- GUO ZhaoJie
- LI JianFeng
- TANG WenHao
- ZHANG ZhiCheng
- 丁学敏
- 丁强
- 乌云塔娜
- 乌云毕力格
- 乔志刚
-
-
马云飞;
焦建刚;
王猛;
闫馨云;
刘健;
高超;
王静;
李峰;
姚瑞军
-
-
摘要:
在华北克拉通北缘达茂旗地区,近东西向分布前寒武纪基底,前人根据岩石组合特征将其划为色尔腾山岩群,但缺乏年代学依据。通过岩石学、LA-ICP-MS锆石U-Pb年龄及其微量元素地球化学、锆石Lu-Hf同位素等研究对达茂旗地区前寒武纪基底岩石组合、形成时代、物质来源进行讨论。研究表明,达茂旗地区前寒武纪基底由色尔腾山岩群和古元古代变质侵入岩构成。色尔腾山岩群由黑云斜长片麻岩、大理岩组成,形成时间为2009~2142 Ma,属古元古代。古元古代存在2期侵入岩,分别为1992~1999 Ma、1920 Ma。达茂旗地区在约2.6 Ga、2009~2142 Ma分别发生过陆壳增生作用,并受到古老陆壳物质混染,1999~1992 Ma的碱长花岗岩与石英闪长岩为新生陆壳重熔产物,可能受到古老陆壳物质混染;1920 Ma的黑云母二长花岗岩为古老陆壳重熔产物。这些认识为进一步研究华北克拉通北缘前寒武纪构造发展演化提供了更多依据。
-
-
于秋颖;
高冰
-
-
摘要:
目的:研究包头市达茂旗饮用水水源地氟化物含量及氟化物水文地质状况,判定达茂旗饮用水水源地氟化物本底值及其成因.方法:整理1981~2020年期间达茂旗饮用水水源地氟化物监测数据,分析氟化物超标的水文地质状况.结果:包头市达茂旗饮用水水源地氟化物浓度为1.03~2.5 mg/L,超标0.03~1.5倍,水源地氟化物连续不达标.结论:综合多年氟化物超标的监测结果以及水文地质状况,达茂旗水源地氟化物超标为氟化物本底浓度高造成.
-
-
杨洋
-
-
摘要:
2007年,哈布图·哈撒儿祭祀被列入了自治区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至今2020年已有13年了,本文主要探讨在这期间哈撒儿祭祀发展状况且通过调查问卷分析当前哈撒儿祭祀存在的一些问题及改进的建议。
-
-
周海涛;
宁小莉;
张雪峰;
魏光慧
-
-
摘要:
为了科学客观地开展农村居民点适宜性研究,基于数据驱动的机器学习maxEnt模型,以达茂旗为例,从自然环境、区位条件、生产条件及生态环境方面选取环境因子,构建达茂居民点空间分布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并对其进行了评价研究。结果表明:(1)达茂旗最适宜居民点空间分布区域主要在百灵庙镇、石宝镇、希拉穆仁镇和乌克忽洞镇及西河乡,非适宜区多集中分布在达茂旗北部满都拉镇、巴音花镇和查干哈达苏木区域。(2)距道路距离因子是影响其空间分布适宜性最重要环境因子,其次是距耕地和距林地距离因子,距水域距离、坡度、DEM和坡向因子对其适宜性影响重要性相对较弱。(3)达茂旗居民点空间分布适宜区在高程上并未呈现出低地取向性,1350~1400 m适宜性最高。但具有较明显的低平缓坡度指向性,0°~2.5°最为适宜。南坡和西南坡适宜性最高。随着距离道路、城镇、林地距离值的增加,其适宜性逐渐降低。耕地与水域因子影响趋势相似,起初适宜性随着距离增加而降低,接着出现适宜性平缓区域,超过某个临界值后呈断崖式下降,最后趋于无变化。距离草地约300~800 m时最适宜,植被覆盖度值越高,其居民点空间分布适宜性越高。
-
-
姬凯琳;
杨星宇;
卢丽媛;
付晓艳;
黄磊;
高健
-
-
摘要:
内蒙古包头市达茂旗药用植物种类繁多且极具特色.通过对达茂旗药用植物资源调查和特征统计分析得出,达茂旗药用植物共计42科69属74种,其中特色蒙药植物34科59属62种(含内蒙古珍稀濒危植物7种);对调查的74种药用植物的生活型、药用部位、功效和类型归类等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加强达茂旗生态环境的保护(建立就地保护等),提升对民族特色药用植物的综合利用能力,实现药用植物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可持续利用的建议.
-
-
贾保良
-
-
摘要:
在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引发热烈反响之际,自治区召开第十一次党代会,勾画今后五年的宏伟蓝图。达茂旗将切实把会议精神转化为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谱写新篇章的具体行动。在学深悟透上求实效。坚持示范引领学、持续深入学、融会贯通学、联系实际学,在领会成就经验中更加坚定理想信念,在牢记根本问题中自觉践行初心使命。
-
-
张海芳;
聂利龙
-
-
摘要:
包头市达茂草原春风强劲,却挡不住草原汉子那日苏奔波的脚步。"马上要下田播种了,我们正争取资金扩大绿头蒜的种植面积。另外还想着筹集资金扩大残疾人秦福兵家养殖场的养殖规模,再多养些鸵鸟,带动更多贫困残疾人就业。"达茂旗残联理事长那日苏眼下正为了这两件事忙碌着。对他来说,让大草原上的贫困残疾人同步脱贫奔小康是今年的头等大事。心里装着残疾人的疾苦,手里忙着残疾人的民生。
-
-
周海涛;
宁小莉;
那晓东;
张雪峰;
李婉君
-
-
摘要:
深刻把握居民点空间分布和变化规律及其与影响因素的关系,对居民点整治、优化布局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规划具有重要意义.以包头市达茂旗为例,综合土地利用、地名志、旗志等历史数据资料,采用核密度分析、重心迁移等空间分析方法,探索揭示居民点空间分布特征及演变规律,选取DEM、坡度、坡向、距水域距离及距道路距离、距城镇距离、民族文化、人口数量、政府政策因子,分析居民点空间分布与自然环境、社会经济影响因素的内在关系.研究表明:1)2012年达茂旗居民点分布集聚特征明显,达到集聚峰值1.416个/km2.1996-2016年间达茂旗居民点分布重心向东南部迁移,逐渐靠近百灵庙镇.2)在DEM和坡度对居民点分布的影响上呈倒"U"型特征,即先增加到峰值后逐渐减少,DEM的峰值为1400~1600 m,坡度峰值为3.056°~5.446°.在坡向选择上逐渐倾向于南坡等阳坡,且比重逐年增大,但仍有部分居民点分布在阴坡.达茂旗居民点空间分布在距水域距离上并未呈现出明显的近水性,而在距水域7~10 km区间分布数量最多.3)道路距离上呈现出明显的近道路取向,2016年居民点分布在距道路距离为0~1000 m内的个数占98.77%,表明道路与居民点之间具有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关系.中心城镇对居民点的辐射影响仅局限一定范围内,居民点空间分布远离中心城镇.达茂旗农区和牧区的居民点个数与其人口数量相关性呈现不同特征,1996年、2016年牧区蒙古族人口数量与居民点个数呈显著正相关.蒙古族游牧文化促使居民点分布呈"满天星"的高度分散特征,政府政策对达茂旗居民点空间分布及格局具有重要影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