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云水资源

云水资源

云水资源的相关文献在1990年到2022年内共计130篇,主要集中在大气科学(气象学)、水利工程、农业基础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96篇、会议论文31篇、专利文献101557篇;相关期刊67种,包括应用气象学报、山东气象、自然资源学报等; 相关会议20种,包括第32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福建省科协第十四届学术年会“水·生态·绿色”分会场、第30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等;云水资源的相关文献由335位作者贡献,包括陈勇航、崔彩霞、龚佃利等。

云水资源—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96 占比:0.09%

会议论文>

论文:31 占比:0.03%

专利文献>

论文:101557 占比:99.88%

总计:101684篇

云水资源—发文趋势图

云水资源

-研究学者

  • 陈勇航
  • 崔彩霞
  • 龚佃利
  • 彭宽军
  • 洪晓湘
  • 刘诗军
  • 姚展予
  • 尹宪志
  • 汪丽
  • 王广河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刘香娥; 何晖; 陈羿辰; 高茜; 王永庆; 杨燕
    • 摘要: 北京冬季降雪云系存在丰富的可开发利用的云水资源。出于人工增雪研究和充分开发云水资源的需要,文中对北京2019年11月29日发生的年度首场降雪进行了观测,对其资料做了分析和中尺度数值模拟,研究了降雪过程的宏观特征、水凝物输送及降雪的微物理机制。结果表明:影响本次北京降雪的是稳定性层状冷云云系,水凝物主要从北京区域的西边界和南边界输送到区域内,而从东边界和北边界流出,具有西向和南向分量的湿气流是降雪云系水物质的输送通道。降雪云中的水凝物基本全为冰晶和雪,有少量的云水,整层云系都含有非常丰富的水汽并且贯穿整个降雪时段。在冰面过饱和环境中,水汽凝华(Prds)是雪的主要增长过程;其次是云冰增长成雪(Prci)和云冰聚合成雪(Prai)的过程。
    • 高建秋; 郑彬; 游积平; 何松蔚; 余小嘉; 杨博成
    • 摘要: 利用2018年1月1日至12月31日逐小时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European Centre for Medium-Range Weather Forecasts,ECMWF)第五代全球大气再分析产品——ERA5和中国气象局多源降水分析系统(CMA multi-source precipitation analysis system,CMPAS)中逐小时降水产品(CMPAS-hourly),采用基于大气水物质收支平衡方程的水物质评估方法对广东2018年空中云水资源及空中水汽、水凝物时空分布进行评估。对广东省整体而言,2018年水汽降水效率为5.1%,水凝物降水效率为89.6%,水汽和水凝物都为净输出。从空间分布来看,水汽总量自西南向东北逐渐减少,水凝物总量高值区在粤西云雾山、天露山及粤东莲花山的南坡,云水资源总量从北部山区向沿海地区逐渐减小,水凝物降水效率从沿海地区向北部山区逐渐减小。从时间变化来看,水汽总量在夏季最大,水凝物总量在8月下半月和9月上半月最大,云水资源总量非汛期高于汛期;水汽和云水资源的变化月内尺度大于天气尺度,水凝物的变化天气尺度大于月内尺度。
    • 田雪莹; 王高旭; 吴永祥; 吴巍; 刘涛
    • 摘要: 为探究不同降水频率、不同增雨情景下的农田灌溉用水差异,采用Penman-Monteith公式构建农田灌溉需水预测模型,研究北三河流域11个计算分区在95%、75%、50%等3种降水频率,及未增雨、增雨5%、增雨10%、增雨15%等4种情景下的灌溉需水变化。研究结果表明:北三河流域云水资源丰富且降水效率不高,故存在巨大的开发潜力;4—9月作物需水量较大;作物种植结构与种植面积影响农田灌溉需水量;北三河流域农田灌溉需水量夏季最多,春秋次之,冬季最少。云水资源与农田灌溉结合应用,同时优化作物种植结构,效益可观;枯水年、特枯水年夏季适宜对北三河全流域增雨,春秋两季适宜对河北潮白河山区、河北蓟运河山区、唐山平原区、天津平原区等局部地区增雨。云水资源的利用为灌溉用水提供了新的来源渠道,同时也为水资源的优化配置提供了新思路。
    • 罗雄; 王谨; 张小娟; 崔蕾; 李枚曼
    • 摘要: 根据中国气象局人工影响天气中心所建立的云水资源监测评估方法(CWR-MEM),利用ERA5再分析资料、CMORPH融合降水资料和风云2F卫星TBB资料,对贵州省夏季一次台风外围云系降水过程的降水场和三维云水场进行监测及云水资源计算。结果表明,此次降水过程水汽含量比水凝物大1~2个量级,但是水凝物的变化对于降水具有指示意义;地面降水51.55亿吨,净凝结量为47.91亿吨,水汽和水凝物的输入大于输出,总水物质为净输入;云水资源总量远小于水汽总量,但相较于水汽,水凝物的更新周期短,时空变化快;水凝物降水效率为47.37%,明显高于水汽降水效率,空中留存的云水总量为57.29亿吨,具备一定的增雨开发潜力。
    • 董良淼; 范娇; 张正国; 詹莹玉; 韦增岸; 李林红
    • 摘要: 基于ERA5再分析资料及CMADaaS高时空分辨率降水数据作为评估数据源,替代研究型Cloudsat数据集,并遵循经纬度线上边界点成对设置原则,以解决小区域分析结果不稳定现象,应用多进程并行计算技术满足分析评估实时化、可视化要求;用雨量反算法应对最新ERA5资料上线时间滞后难题,探讨将分析研究型CWR-MEM云水资源评估方法落地为可实时业务应用的广西云水资源分析评估平台的思路和途径。结果表明,系统运行稳定高效,分析结果与国家指导区域云水分布特征基本吻合,有助于合理规划空中云水资源开发利用、提升人工影响天气业务能力水平。
    • 把黎; 尹宪志; 庞朝云; 程鹏; 刘维成; 王研峰
    • 摘要: 利用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ECMWF)提供的高时空分辨率ERA5再分析资料,对祁连山地区夏季空中云水资源的时空分布及南北坡差异特征进行研究,并估算水汽凝结效率及水凝物降水效率。研究表明:大气环流以及地形引起的低层水汽场辐合和上升气流对祁连山地区空中云水资源分布起到关键作用。(1)在平均状态下,祁连山地区夏季水汽含量南坡略小于北坡,云水路径南坡大于北坡,南坡500 hPa以下是云液水含量富集区。近年来,水汽含量及云液水含量呈上升趋势,且南坡增速大于北坡;云冰水含量呈下降趋势,且北坡下降速度大于南坡。(2)夏季白天北坡存在定常性上升气流,且该上升气流可持续到对流层中层,南坡低层为水汽通量辐合区。(3)在不同降水环流下,偏西或西北气流形势时,北坡云水分布较南坡更为充沛,且多以含水性低云为主;西南气流形势时,云水厚度更深,南北坡云水差异不大。(4)祁连山区尤其是南坡,空中云水资源相对丰富,且较大部分水凝物未能成为降水,增雨潜力更高,但其云水分布并不固定,也与降水环流形势有关。因此,祁连山上空云水资源分布的不均匀性及多变性需要在开发过程中更有针对性的选择作业区域及作业手段。
    • 吕春艳; 刘明歆; 李艳
    • 摘要: 利用柴达木盆地气象台站逐日降水资料和国际卫星云气候学计划D2资料分析了柴达木盆地夏季极端强降水、云量及云水资源的时空分布特征,结合NCEP/NCAR再分析资料对夏季极端强降水事件发生时的大气环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夏季极端降水阈值和极端降水日数在柴达木盆地东部大于西部,极端降水量也明显增加.柴达木盆地各种云量的空间分布形态不一,云量上升趋势不明显.云水路径、固态云水和液态云水的空间分布形态一致,具有"南低北高"的特征,三者的线性趋势在年和四季尺度均明显上升.环流分析显示,极端强降水事件发生时,对流层上层,西风急流向北移动,柴达木盆地位于急流南侧,有异常反气旋式环流,对应高空辐散区;对流层中层,柴达木盆地位于异常偏强的槽区及槽前;对流层低层,柴达木盆地东部位势高度异常偏低,出现异常气旋式环流,对应低空辐合,这种高层辐散低层辐合的环流配置为极端强降水提供了良好的动力条件.柴达木盆地极端强降水的水汽来源为印度夏季风对热带海洋的水汽经青藏高原东侧输送;西风带对欧亚大陆的水汽输送;西北太平洋异常气旋式环流西北侧的异常偏北风的水汽输送.
    • 林丹
    • 摘要: 为分析成都地区云水资源的分布特征,利用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的卫星CERES数据和地面自动站降水资料,采用统计分析和对比分析的方法,得到雨日和无雨日的云水资源差别,并针对降水过程进一步分析云水资源分布与降水的关系.结果表明:冰水路径和液水路径月分布特征不一致,冰水路径从3月开始逐渐增加,9月开始减少,液水路径在春季和秋季较多,其次为冬季,夏季最少;雨日的液水路径和冰水路径在各月份均明显高于无雨日;高层和中高层的液水路径和冰水路径高于中低层,尤其雨日时高层和中高层的冰水路径明显高于中低层;大部分降水过程伴随液水路径的增长和冰水路径的减少.当雨量大于2 mm时,降水中的冰水路径明显小于降水前.
    • 林丹
    • 摘要: 为分析成都地区云水资源的分布特征,利用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的卫星CERES数据和地面自动站降水资料,采用统计分析和对比分析的方法,得到雨日和无雨日的云水资源差别,并针对降水过程进一步分析云水资源分布与降水的关系。结果表明:冰水路径和液水路径月分布特征不一致,冰水路径从3月开始逐渐增加,9月开始减少,液水路径在春季和秋季较多,其次为冬季,夏季最少;雨日的液水路径和冰水路径在各月份均明显高于无雨日;高层和中高层的液水路径和冰水路径高于中低层,尤其雨日时高层和中高层的冰水路径明显高于中低层;大部分降水过程伴随液水路径的增长和冰水路径的减少。当雨量大于2 mm时,降水中的冰水路径明显小于降水前。
    • 张正国; 简悦; 李宇中; 詹莹玉
    • 摘要: 利用欧洲中期数值预报中心(ECMWF)发布的第5代全球大气再分析资料(ERA5),结合中国气象局人工影响天气中心发布的CWR-MEM方案云水资源监测评估方法,对广西区域2009-2018年云水资源进行评估研究,结果表明:广西年均云水资源总量约5107.8×108 t,其中年均空中留存云水总量约1422.2×108 t,云水以区域内生成为主,年均约净输出197.1×108 t云水资源.广西云水资源存在明显的季节变化特征,呈单峰分布,夏季6月最高,冬季2月最低,空中留存云水无明显季节变化.广西云水水平分布总体呈东北部高,向西和向南逐渐降低的分布特征.广西秋、冬和春季云水主要分布在低层925~600 hPa,是以液相水滴构成的暖性层状云云水为主,夏季云水则主要分布在中层600~400 hPa,是以过冷液水滴和冰相粒子构成的混合态云水为主,低层云水显著减少.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