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人工增雨

人工增雨

人工增雨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2年内共计1595篇,主要集中在大气科学(气象学)、植物保护、农业基础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160篇、会议论文340篇、专利文献125850篇;相关期刊358种,包括应用气象学报、山东气象、干旱气象等; 相关会议72种,包括第30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第29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中国气象学会2008年会等;人工增雨的相关文献由2480位作者贡献,包括王以琳、王广河、姚展予等。

人工增雨—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160 占比:0.91%

会议论文>

论文:340 占比:0.27%

专利文献>

论文:125850 占比:98.82%

总计:127350篇

人工增雨—发文趋势图

人工增雨

-研究学者

  • 王以琳
  • 王广河
  • 姚展予
  • 唐林
  • 张中波
  • 周毓荃
  • 班显秀
  • 陈保国
  • 曾光平
  • 袁健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林月
    • 摘要: 人工增雨作业对于干旱区域内的农业生产活动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但是,在保障农业生产利益的同时,也要对人工增雨作业的开展程度和规模进行有效把控,在作业开展过程中要切实考虑到多方面因素,研究出最安全、高效的人工增雨作业方案,进而切实保障农业生产活动的有序开展。本文阐述了人工增雨的重要性,详细介绍了人工增雨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如人工增雨、人工防雹等,并提出了人工增雨作业的优化策略,以期为提升人工增雨作业效果提供参考。
    • 张振秀; 朱淳源; 陈焘
    • 摘要: 利用NCEP 1°×1°再分析资料、新一代多普勒天气雷达资料和激光雨滴谱仪资料分析了2019年6月1日和14日洱海流域增雨作业过程,并对增雨效果进行了分析检验.“06.01”过程受高空槽和切变线的影响,“06.14”过程受孟加拉湾低压槽影响,充沛的水汽条件和上升运动是开展人工增雨作业的必要条件.洱海流域初夏人工增雨作业目标云为混合云,中心强度在35~40 dBz之间,回波顶高为5~7 km,垂直积分液态水含量(Vertical Integrated Liquid water,VIL)大于0.4 kg·m^(−2),低层速度辐合.开展人工增雨作业后雷达回波增强,30 dBz的回波面积明显增大,降水强度上升,作业影响区降水量比非作业区高,作业效果明显.
    • 李娜
    • 摘要: 为了准确分析人工降雨的空气净化效果,本文研究了人工增雨对大气细颗粒物污染的削弱作用。通过收集研究区域人工增雨路线上不同监测站的数据,分析大气细颗粒物污染危害性与人工增雨工作的重要性,同时使用关联大气细颗粒物污染浓度变化的质量连续方程获得人工增雨大气细颗粒物污染浓度之间的指数衰减关系,并计算大气细颗粒物综合污染浓度变化值,通过环境评价模型评价人工增雨后区域空气质量。实例分析结果表明,人工增雨能够有效削弱大气细颗粒物污染浓度,且大气细颗粒物综合污染变化值出现较大幅度正增长,大气细颗粒物变化率显著下降,人工降雨后空气质量得到明显提升。
    • 汪俊; 刘雅琳
    • 摘要: 2020年5月19日四川省绵阳地区实施了一次人工增雨作业,利用X波段移动天气雷达产品,对作业前后雷达回波和地面降水资料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反射率因子大于20dBz、垂直累计液态水含量(VIL)达到0.3kg/m^(2)以上时,云层具备较好的降水条件,有利于实施人工增雨作业;增雨作业后,反射率因子最大强度、平均强度和降水回波面积都明显增大,回波中心VIL显著上升;利用对比区和影响区降水资料分析得到相对增雨率为18.9%,绝对增雨量达6.2mm,作业催化取得较好效果。
    • 高建秋; 郑彬; 游积平; 何松蔚; 余小嘉; 杨博成
    • 摘要: 利用2018年1月1日至12月31日逐小时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European Centre for Medium-Range Weather Forecasts,ECMWF)第五代全球大气再分析产品——ERA5和中国气象局多源降水分析系统(CMA multi-source precipitation analysis system,CMPAS)中逐小时降水产品(CMPAS-hourly),采用基于大气水物质收支平衡方程的水物质评估方法对广东2018年空中云水资源及空中水汽、水凝物时空分布进行评估。对广东省整体而言,2018年水汽降水效率为5.1%,水凝物降水效率为89.6%,水汽和水凝物都为净输出。从空间分布来看,水汽总量自西南向东北逐渐减少,水凝物总量高值区在粤西云雾山、天露山及粤东莲花山的南坡,云水资源总量从北部山区向沿海地区逐渐减小,水凝物降水效率从沿海地区向北部山区逐渐减小。从时间变化来看,水汽总量在夏季最大,水凝物总量在8月下半月和9月上半月最大,云水资源总量非汛期高于汛期;水汽和云水资源的变化月内尺度大于天气尺度,水凝物的变化天气尺度大于月内尺度。
    • 刘星光; 张微
    • 摘要: 对2003-2009年、2012-2018年共计14 a的人工影响天气飞机结冰个例进行统计分析,研究飞机结冰高度与0°C层、-20°C的关系、结冰所在区域与高空涡、高空槽两类降水天气系统的位置关系,验证了利用飞机结冰和0°C层可以判定云中存在过冷水的方法,为人工增雨冷云催化作业区选择提供了技术参考。
    • 李洋
    • 摘要: 对通辽市2016年7月20—21日降水过程的增雨作业条件进行分析,并对作业情况进行总结。结果表明,在适合的条件下组织开展人工增雨作业,能够改善土壤墒情,降低森林草原火险等级,对社会经济发展产生积极作用。
    • 闵昊天
    • 摘要: 该文以人工增雨工作为研究对象,站在工作提质增效的角度,围绕人工影响天气“五段式”业务流程对人工增雨的指导意义展开探究。首先,对人影五段业务相关内涵及特点进行了简要概述;其次,从几个不同的方面对传统人工增雨工作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探究;最后,结合人影五段业务优势,对人影五段业务对人工增雨的指导意义进行了详细介绍。希望能够通过以下探究,来进一步增加社会大众对人影五段业务的了解和认识,进而为人影五段业务在人工增雨中的推广应用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
    • 摘要: 湖北省多地气象台发布干旱红色预警,长江、汉江水位打破历史同期最低值……今年入夏以来,由于持续晴热高温天气、降水偏少,湖北多地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干旱,人们的生产生活均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干旱是一种什么样的灾害?对生产生活危害大不大?如何应对干旱?这一篇科普为您解答。
    • 摘要: 《太行山区层状云降水物理过程观测与数值模拟研究》孙鸿娉等著该书针对太行山区层状云降水云系,以有设计的飞机探测为主要手段,综合利用卫星、雷达、Parsivel降水粒子谱仪等多源观测资料,结合数值模拟方法,给出了太行山区层状云宏微观物理量的统计特征,深入研究了典型层状云降水云系的微物理特征和降水机制以及不同发展阶段的结构特征,对太行山层状云降水云系空中、地面雨滴谱特征进行了分析。在以上研究基础上,建立了太行山层状云降水概念模型,获得了太行山地区层状云降水形成过程及人工增雨机理的新的认识,为进一步开展人工增雨工作提供理论指导。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