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洱海流域

洱海流域

洱海流域的相关文献在1997年到2022年内共计221篇,主要集中在环境污染及其防治、农业基础科学、环境保护管理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06篇、会议论文15篇、专利文献2656篇;相关期刊117种,包括大理学院学报、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湖泊科学等; 相关会议8种,包括中国水利学会2013年学术年会、第三届云南省科学技术论坛 、第十三届世界湖泊大会等;洱海流域的相关文献由538位作者贡献,包括倪喜云、刘宏斌、董利民等。

洱海流域—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06 占比:7.16%

会议论文>

论文:15 占比:0.52%

专利文献>

论文:2656 占比:92.32%

总计:2877篇

洱海流域—发文趋势图

洱海流域

-研究学者

  • 倪喜云
  • 刘宏斌
  • 董利民
  • 张克强
  • 储昭升
  • 庞燕
  • 杨怀钦
  • 杨昆
  • 沈仕洲
  • 罗兴华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汪淼; 田逸飘
    • 摘要: “双碳”目标的提出,不仅仅对农业农村生产生活方式以及空间格局分布产生重要影响,更是一种围绕“三生”背景下的乡村内生性低碳经济发展方式的探索。FAO数据显示,每年农业生态系统碳排放量可达到150亿吨。此外,农业碳减排较之其他产业,有着减少大气中的温室气体排放,提高土壤肥力、改善农业环境等一系列作用,具有较强的正外部效应,进一步促进了绿色发展理念和生态文明建设。文章简要地对国内外农业碳减排发展问题文献进行了梳理,其次以现阶段洱海流域农业概况为切入点,回顾了近几年洱海流域农业发展情况以及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从“双碳”目标的视角下探讨洱海流域农业经济转型的新发展路径。
    • 原政; 欧阳铖人; 杨德海; 杨志娟; 彭仁; 杨玉标; 赵伟金; 王洪云; 赵正雄
    • 摘要: 降低农田氮磷养分流失量、保障湖泊流域水质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以腐熟牛粪和有机液态肥为材料,采用田间原位实时收集和观测水样的方法,研究了当地常规化肥推荐(CK)、有机肥等氮替代(ENMF)、有机肥加氮10%(ANMF)和有机肥减氮10%(RNMF)处理对烤烟烟叶产量、质量和氮磷养分流失的影响。结果表明:ENMF、ANMF和RNMF的径流水总量、渗漏水总量显著低于CK(PANMF>ENMF>RNMF。与CK相比,ANMF、ENMF和RNMF的径流水总氮流失量分别减少了17.03%~17.63%、23.60%~23.80%、27.51%~33.79%;总磷流失量分别减少了13.63%~27.63%、24.54%~32.46%、25.76%~48.24%;渗漏水总氮流失量分别减少了21.71%~27.67%、25.69%~36.41%、29.17%~42.46%;总磷流失量分别减少了26.01%~37.50%、32.52%~46.19%、45.52%~47.82%。由此可知,烤烟生产中有机肥在等氮替代化肥基础上减少10%施用量在降低面源污染风险的同时,还能够保障洱海流域烟叶优质生产。
    • 张振秀; 朱淳源; 陈焘
    • 摘要: 利用NCEP 1°×1°再分析资料、新一代多普勒天气雷达资料和激光雨滴谱仪资料分析了2019年6月1日和14日洱海流域增雨作业过程,并对增雨效果进行了分析检验.“06.01”过程受高空槽和切变线的影响,“06.14”过程受孟加拉湾低压槽影响,充沛的水汽条件和上升运动是开展人工增雨作业的必要条件.洱海流域初夏人工增雨作业目标云为混合云,中心强度在35~40 dBz之间,回波顶高为5~7 km,垂直积分液态水含量(Vertical Integrated Liquid water,VIL)大于0.4 kg·m^(−2),低层速度辐合.开展人工增雨作业后雷达回波增强,30 dBz的回波面积明显增大,降水强度上升,作业影响区降水量比非作业区高,作业效果明显.
    • 李晓琳; 帅永芳; 张翼; 郑毅; 危锋; 韦晓雪
    • 摘要: 氮是造成洱海水体富营养化的重要驱动因子,明晰流域内农村及城镇的氮素时空分布特征,对洱海水环境保护有着重要意义.本文利用输出系数模型计算洱海流域的总氮污染负荷及其组成结构;结合GIS空间分析功能,细化26个子流域总氮污染负荷及来源.研究结果表明:1998、2005、2010和2016年的洱海流域总氮污染负荷分别为2442.43、2573.10、2606.28和2389.10 t.点源污染逐年增加,面源污染在逐年减少,但面源污染依然为主要污染源.从污染组成结构上看,化肥污染、畜禽养殖和农村生活是洱海流域氮污染负荷的主要来源,分别占总污染负荷量的35%、24%和17%.2016年洱海流域单位面积负荷量主要集中在1000~1500 kg/km^(2),以中和溪(1857 kg/km^(2))、桃梅溪(1582 kg/km^(2))、白石溪(1541 kg/km^(2))、罗时江(1088 kg/km^(2))和波罗江(1050 kg/km^(2))子流域负荷较高.未来可通过生活污水集中处理,提高污水处理率;畜禽养殖规模化,加强粪便处理技术;优化化肥和有机肥结构等措施减少总氮入湖负荷,控制洱海水体富营养化.
    • 段四喜; 杨文燕; 李锋林; 赵素萍; 付朝志; 于良君
    • 摘要: 采用污染系数估算法、等标污染负荷法和差异性统计法,对2016~2018年洱海流域16个乡镇肥料面源污染负荷特征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2016~2018年整个洱海流域TN、TP排放量、等标污染负荷量和排放强度逐年降低,TN排放量为2277.45、2071.65、1170.39 t,TP排放量为189.58、173.65、114.56 t,TN等标污染负荷量为2277.45、2071.65、1170.39 m^(3),TP等标污染负荷量为947.82、868.16、572.75 m^(3),TN排放强度为59.39、56.40、32.28 kg/km^(2),TP排放强度为4.95、4.71、3.38 kg/km^(2)。各年度TN和TP排放量、等标污染负荷量以及TN和TP平均排放量、平均等标污染负荷量均以三营镇、茈碧湖镇、凤羽镇和右所镇最高(4个乡镇TN和TP平均排放总量占流域污染负荷总量的53.73%和57.87%),海东镇和大理镇污染负荷居中,其余10个乡镇污染负荷偏低。各年度TN和TP排放强度均以邓川镇最高,其次是三营镇、茈碧湖镇、凤羽镇和右所镇,其余11个乡镇排放强度偏低。凤仪镇、喜洲镇、海东镇、双廊镇、上关镇和邓川镇TN和TP污染负荷逐年下降,其余10个乡镇在不同年度间污染负荷降中有升,升中有降,但10个乡镇总体呈下降趋势。
    • 郑舒元; 李亚强; 董亚坤; 海燕; 王建雄
    • 摘要: 洱海流域地处云贵高原,植被变化趋势受多个因子影响。利用2010―2015年的Landsat TM/OLI影像,分别用BP神经网络及偏最小二乘拟合构建NDVI回归模型。结果表明:时间尺度上,洱海流域NDVI呈现傅里叶级数变化,先下降后升高的规律;空间尺度上,洱海流域西部与东北部植被整体改善,中部及南部地区植被退化较为严重;通过主成分分析法可知气温、海平面气压、紫外强度与短波辐射对NDVI变化影响较大;BP神经网络对洱海流域NDVI变化拟合效果较好,结果基本符合洱海流域NDVI变化规律;偏最小二乘模型对洱海流域NDVI值拟合效果较差。
    • 郭迎新; 陈永亮; 苗琪; 范志勇; 孙军伟; 崔振岭; 李军营
    • 摘要: 【目的】通过研究洱海流域植烟土壤养分时空变异特征,实现对该区域植烟土壤肥力分级评价及其空间可视化的目标,进而为洱海流域烟田养分分区管理、平衡施肥、农业面源污染防控等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2011—2013年、2018年和2020年洱海流域植烟区964个土壤样品为研究对象,采用地统计学和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s,GIS)技术探究养分的时空变异特征和区域分布格局,并采用Fuzzy综合评价法对植烟区土壤肥力进行定量评价。【结果】2011—2020年洱海流域植烟土壤pH、有机质、全氮、有效磷和速效钾的均值为7.3、59.6 g·kg^(-1)、3.5 g·kg^(-1)、54.4 mg·kg^(-1)、192.0mg·kg^(-1),均表现为中等变异。植烟土壤有机质、全氮、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丰富,丰缺等级处于中上等级及以上的区域面积占比分别为85.2%、93.8%、94.5%及78.8%,存在明显的区域变异性。植烟土壤肥力处于Ⅰ—Ⅴ级的区域面积占比分别为8.4%、25.0%、40.3%、23.3%、3.0%。洱海流域植烟土壤整体偏碱性,pH值呈现出洱海北部高于南部的现状;有机质和全氮含量高值区主要分布于洱海北部和西部;有效磷含量高值区以斑块状分布在洱海北部、东部和西部;速效钾含量高值区呈片状分布在洱海北部和东部。【结论】洱海流域植烟土壤整体肥力较高,Ⅲ级及以上高肥力区主要分布在洱海北部和东部。同时,洱海北部和西部植烟土壤氮磷元素含量丰富,区域内存在农业面源污染风险。
    • 段剑坤
    • 摘要: 基于2016年大理市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成果,对大理市洱海流域森林资源分布的数量、质量、分布特征进行分析研究,旨在对大理市洱海流域内不同区域、特征差异的森林植被分区施策、分类经营。不断探索洱海流域森林建设和保护的科学发展观。
    • 董全亮
    • 摘要: 国内外关于生态补偿的研究文献较为丰富,由于理论出发点不同、技术制约以及制度与文化背景等的差异,针对农业面源污染的生态补偿的具体实践在包括参与者、补偿标准、支付条件和补偿方式在内的机制设计上也各不相同。通过对文献的梳理和对国内外流域生态系统服务管理经验回顾,可以得出结论:没有任何规则适合所有情况,必须结合洱海流域经济社会发展的特点,建立与区域补偿和行业补偿为中心的农业面源污染激励机制。
    • 杨德海; 欧阳铖人; 彭仁; 杨玉标; 赵伟金; 王洪云; 赵正雄
    • 摘要: 为探讨洱海流域烟叶生产中合理的肥料供应,在分析流域内植烟土壤养分状况的基础上,针对流域内植烟面积较大的大蒜、蚕豆2种前作作物,采用田间原位实时收集和观测水样的方法,研究了不同前茬条件下磷钾及微量元素硼的协调供给(常规施肥处理CK;氮磷等量,降钾补硼处理ENP;氮磷上浮20%,降钾补硼处理ANP;氮等量,增磷降钾补硼处理ENAP)对烟株生长、烟叶产量产值和内在质量,以及烟田氮磷养分径流、渗漏流失的影响。结果表明:降钾基础上适当增加磷肥不会增加氮磷的养分流失,即ENP、ANP和ENAP处理的径流水和渗漏水总量与CK差异不显著。ANP处理径流水、渗漏水中的总氮含量高于ENP、CK和ENAP处理,但差异不显著。在降钾基础上适当增加磷肥、硼肥可提高烟叶产值量,即ENAP处理的经济收入高于ENP、ANP和CK处理。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