辊式磨
辊式磨的相关文献在1990年到2022年内共计174篇,主要集中在化学工业、工业经济、机械、仪表工业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66篇、会议论文7篇、专利文献2540913篇;相关期刊26种,包括现代矿业、机电工程技术、机械科学与技术等;
相关会议7种,包括2013中国水泥技术年会暨第十五届全国水泥技术交流大会、华北地区硅酸盐学会第九届学术交流会、第二届全国石膏生产与应用技术交流大会等;辊式磨的相关文献由204位作者贡献,包括胡泽武、郝志刚、胡其军等。
辊式磨—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2540913篇
占比:100.00%
总计:2540986篇
辊式磨
-研究学者
- 胡泽武
- 郝志刚
- 胡其军
- 兰海
- 屈志杰
- 李拥军
- 杨萍
- 杨连城
- 王仲春
- 王志坚
- 王纪中
- 罗红杰
- 罗首名
- 胡红桂
- 谭桂新
- 赵化冲
- 赵化科
- 邓连松
- 黄文熙
- D·霍夫曼
- K·-H·舒特
- O·琼
- 井上芳隆
- 任永刚
- 刘建新
- 刘箴
- 初谷长治
- 吴益晓
- 奥托·海涅曼
- 姬常辉
- 常希光
- 朱伯民
- 李斌
- 李昊
- 杨东丰
- 杨艳娟
- 杰·福尔斯伯格
- 段永平
- 王华业
- 王振亚
- 王纲平
- 申占民
- 胡冬
- 蒋雪明
- 许芬
- 赵中林
- 赵乃仁
- 赵玉良
- 陈世教
- A·鲁格
-
-
王鹏;
胡泽武;
孙建新;
刘贺民;
王帅;
朱海峰
-
-
摘要:
内蒙古西部某铁矿为解决因缺水造成的选矿成本高、综合指标差等问题,在工艺矿物学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以辊式磨和多级颗粒分选机为核心设备的干磨干选新技术。该铁矿扩建项目工业试验结果表明:干磨干选新技术在磨矿过程中可分离出3种窄级别粒径矿石颗粒,分别经干式磁选抛尾,总抛尾率为11.5%,尾矿磁性铁品位低于1%,尾矿为合格建筑材料。铁矿粉干式磁选条件结果表明:铁矿粉细度为-0.074 mm71.31%时,干选效果较好;采用不同的粉矿磁选机干选,抛尾率为32.6%~44.56%,尾矿磁性铁品位与湿选差别不大,总抛尾率为40.35%~50.94%;铁矿粉干选尾矿为石粉,可用作建材、水泥原料、充填料等,也可干堆。铁矿石干磨干选新技术大幅提高了铁矿石的抛尾率,降低了选矿成本,具有广泛的适用性。
-
-
韩仲琦;
马占海
-
-
摘要:
从颗粒学的观点分析和探讨了料床粉磨技术与设备的关系.水泥工业的料床粉磨设备主要有辊式磨和辊压机,在我国经过多年研究发展,已经成为成熟技术.水泥和水泥生料都是粉粒体物料,粒度特性影响着水泥性能,仅从料床粉磨设备特性去研究粉磨产品性能是不够的,还应从颗粒学及粉体技术的角度,探讨料床粉磨的生产控制.
-
-
-
-
-
-
陈世教;
吴益晓;
杨芳霞;
杜波
-
-
摘要:
通过分析辊式磨的结构形式、技术条件以及液压系统,利用曲面积分建立磨辊的静态力学模型,提出一种较准确的辊压计算方法--平均曲面辊压计算方法,并通过实例计算得到结果.然后将计算结果与3种传统的相对辊压作对比,同时分析磨辊结构形式、物料最大粒度、料层厚度以及液压系统工作压力等设计参数对计算结果的全面性影响,验证该计算方法的正确性和准确性.
-
-
陈世教;
杨方霞;
吴益晓;
杨旭
-
-
摘要:
通过分析TRM型生料辊式磨机身摇臂系统的结构形式和振动情况,对其摇臂系统进行简化,建立动力学模型和系统运动微分方程并进行理论求解.然后利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对摇臂系统进行模态分析和谐响应分析,得到其系统及其各主要部件的固有频率和主振型.两种方法的分析的主要结果基本吻合,为使辊式磨具有更好动态性能的优化及再设计提供参考依据.
-
-
-
-
-
-
-
叶卫东;
张志宇;
绳慧玲
- 《全国水泥立磨技术装备研讨会》
| 2006年
-
摘要:
立式磨亦称辊式磨,从发明至今已有半个多世纪的历史,随着材料科学、液压技术的发展和生产实践经验的不断总结,立式磨研磨体的耐磨性能得到显著改善和提高;磨辊辊套和磨盘衬板的结构形式不断改进,使其粉磨方式越来越合理,从而使立式磨的开发和应用领域得到进一步拓展.我院早在上世纪80代初就着手立式磨的研究工作,在广范收集国内外各种立式磨资料的基础上,吸收国外的先进技术,结合我国水泥工业特点,开发设计了一种新型节能粉磨设备--HRM型立式煤磨.本文就HRM立式煤磨及其应用作一介绍.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