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轮缘磨耗

轮缘磨耗

轮缘磨耗的相关文献在1981年到2022年内共计124篇,主要集中在铁路运输、机械、仪表工业、经济计划与管理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11篇、会议论文9篇、专利文献3300篇;相关期刊52种,包括城市轨道交通研究、哈尔滨铁道科技、减速顶与调速技术等; 相关会议5种,包括中国铁道学会牵引动力委员会2015年动力学及强度学组学术年会、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可持续发展技术交流会、第二届轮轨润滑技术学术研讨会等;轮缘磨耗的相关文献由224位作者贡献,包括刘宏涛、薛文根、戴永宝等。

轮缘磨耗—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11 占比:3.25%

会议论文>

论文:9 占比:0.26%

专利文献>

论文:3300 占比:96.49%

总计:3420篇

轮缘磨耗—发文趋势图

轮缘磨耗

-研究学者

  • 刘宏涛
  • 薛文根
  • 戴永宝
  • 吕可维
  • 周国东
  • 周浩
  • 姜朝勇
  • 孔瑞晨
  • 张书铭
  • 张铁志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任志刚
    • 摘要: 随着北京地铁1^(#)线运营间隔的进一步缩短,客流量不断攀升等原因导致DKZ4型车车轮出现了异常磨耗情况。对此,从加装轮缘润滑装置、合理安排车辆的调头周期、调整车辆制动力的分配、合理匹配车轮减少游间差及对车轮采取保护性和经济性的镟修方式进行了原因分析,并制定了相对应的解决措施。通过一段时间的验证,有效缓解了车轮轮缘的异常磨耗,延长了车轮的使用寿命,同时也节省了维修成本。
    • 龙辉; 刘奇锋; 梁红琴; 邹益胜; 安东
    • 摘要: 针对地铁车辆在小半径曲线线路运行时产生的严重轮缘磨耗问题,通过车辆轨道耦合系统动力学分析,确定产生轮缘磨耗的曲线半径范围;基于可评价轮缘磨耗的地铁轮缘磨耗分析模型,确定了影响轮缘磨耗的轨道和车辆转向架关键影响参数(简称车-轨参数);采用代理模型和智能优化算法对遴选出的轨道和车辆转向架关键影响参数进行优化设计。研究表明,轨底坡、轨距、超高、一系钢簧纵向及横向刚度、二系空气弹簧纵向刚度和轴距对轮缘磨耗均有一定的影响。对轨道和车辆转向架关键影响参数进行优化设计可使地铁车辆在小半径曲线线路运行时产生的轮缘磨耗降低10%以上,研究成果可为减缓地铁车辆轮缘磨耗提供理论指导。
    • 许自强; 董孝卿; 彭中彦; 陈彪
    • 摘要: 部分城际线路出现了轮缘异常快速磨耗问题,造成车轮频繁镟修,轮对提前报废,极大的增加运营成本,影响运营秩序。为了分析轮缘异常磨耗原因,对城际线路轮轨异常磨耗进行了现场调研,以实测轮轨型面为输入,采用轮轨几何匹配关系、轮轨磨耗分析等方法研究了轮缘异常磨耗机理,并通过现场测试与仿真分析相结合对轮缘减磨措施效果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长期运用中个别线路的小曲线钢轨轨头型面严重偏磨,廓形偏离初始设计,车轮廓形与磨耗钢轨严重不匹配,轮缘出现快速磨耗,且轮缘外形与严重磨耗钢轨廓形接近,逐渐形成共形磨耗。通过现场测试分析发现:为了降低动车组轮缘磨耗速率,建议优先对钢轨打磨恢复钢轨设计廓形,同时采取轮轨润滑措施,可显著降低轮缘磨耗;其次采用车辆定期换端运行、轮轨型面优化等措施。
    • 胡德忠; 张铁志; 周浩
    • 摘要: 针对目前机车轮缘磨耗预测模型及整车轮缘健康度评价方法缺乏,轮缘磨耗管控手段不足,成本支出存在浪费的实际情况,本文以三棵树机务段客运内燃机车为研究对象,在数据处理的基础上,利用归回分析及模糊数学隶属度模型等方法建立了客运内燃机车轮缘厚度磨耗量预测及整车轮缘健康度模型,并通过理论方法及实际数据对模型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相关方法构建的模型具有较好的准确度,对轮对PHM管理具有借鉴意义。
    • 任德祥; 陶功权; 温泽峰; 梁红琴
    • 摘要: 基于轮轨接触几何关系和轮轨非赫兹滚动接触理论,分析地铁曲线段存在的非对称轨底坡对不同车轮型面下轮轨接触几何特性和接触力学特性的影响;采用SIMPACK软件,建立某B型地铁车辆动力学模型,基于USFD磨耗函数建立车轮磨耗预测模型,研究非对称轨底坡对3种车轮型面下车辆曲线通过性能和车轮磨耗的影响.结果 表明:外轨轨底坡固定为1/40时,内轨轨底坡的增大使内轨侧轮轨接触点分布偏向名义滚动圆外侧,从而增大了滚动圆半径差,改善了车辆曲线通过性能,但对不同型面车轮的改善程度不同;内轨轨底坡的增大对外轨侧轮轨接触力学特性无明显影响,但对S1002和DIN5573型面车轮的内轨侧法向压应力有增大作用,且内轨轨底坡增至1/10时LM型面车轮的内轨侧法向压应力才明显增大;对于LM型面,外轨轨底坡为1/40、内轨轨底坡为1/20或1/10时可明显减缓轮缘磨耗,内轨轨底坡设置在1/20附近较合适;对于S1002和DIN5573型面,非对称轨底坡对轮缘磨耗的影响较小.
    • 胡德忠; 张铁志; 周浩
    • 摘要: 针对目前机车轮缘磨耗预测模型及整车轮缘健康度评价方法缺乏,轮缘磨耗管控手段不足,成本支出存在浪费的实际情况,本文以三棵树机务段客运内燃机车为研究对象,在数据处理的基础上,利用归回分析及模糊数学隶属度模型等方法建立了客运内燃机车轮缘厚度磨耗量预测及整车轮缘健康度模型,并通过理论方法及实际数据对模型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相关方法构建的模型具有较好的准确度,对轮对PHM管理具有借鉴意义.
    • 李建平; 许自强
    • 摘要: 轮缘异常快速磨耗将造成车轮频繁旋修,恢复车轮轮缘厚度将损失大量轮径,导致轮对提前报废,极大的增加运营成本、影响运营秩序.对某轮缘异常磨耗的动车组与线路开展调研,采用轮轨磨耗测试、轮轨型面匹配分析了轮缘异常磨耗的原因,通过线路试验与仿真分析对轮缘减磨措施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城际线路小半径曲线多,占总里程比例大,轮缘踏面长时间两点接触下快速磨耗,同时部分钢轨小半径曲线偏离设计廓形,也加剧了轮缘磨耗.基于试验与仿真结果,建议优先采用钢轨打磨、轮轨润滑等措施降低轮缘磨耗速度.
    • 付婷婷(译); 周晓坤(译); 栾平景(校)
    • 摘要: cqvip:1研发背景列车车轮有2个区域:踏面和轮缘。踏面通过与轨头连续接触保持车轮滚动显示(图1(A)),而轮缘防止列车曲线脱轨(见图1(B))。车轮踏面需要合适的粗糙度防止打滑(黏着力)。同时当车辆在曲线上运行时,轮缘和轨道接触,为了减少轮轨磨耗(润滑),轮缘需要具有较低的摩擦系数。当前,用2个单独的装置踏面研磨子(图2)和轮缘润滑器,来提高车轮的2种不同特性,即踏面黏着力(1)和轮缘润滑(见图2)。由摩擦材料实验室主导与日本铁道综合技术研究所(RTRI)团队一起研制了集成踏面调整块装置,将原来的2种装置合二为一,提高了原来的2种性能。
    • 谢维姚
    • 摘要: 为减少机车轮缘磨耗,调查向塘机务段DF_(4D)型货运机车轮缘磨耗快原因。分析铁路线路状况、机车转向架结构对轮缘磨耗的影响,比较相同机型在不同线路运行的轮缘磨耗情况,得出机车轮缘磨耗快主要原因是线路曲线半径小、数量多。针对使用轮喷装置减磨时检修源头存在故障、试验检测有遗漏、喷嘴角度不精准3个问题,提出并实施控制检修源头质量、充分利用检测时机、强化修程中检测整治、落实日常检查维护、精准修正喷嘴角度及距离5项整治对策,使轮缘磨耗速度大幅下降,节省了检修成本,减少了检修工作量。
    • 郭富强
    • 摘要: 本文针对CRH6A-A型动车组在成灌线、成雅线运行车轮踏面磨耗严重问题,统计分析了配属全部CRH6A-A型车组车轮裟修数据,并与CRH1A型动车组在成灌线运行车轮踏面磨耗数据进行对比分析,找出了CRH6A-A型车组踏面磨耗严重问题原因,并给出了解决处置办法。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