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足母)外翻

(足母)外翻

(足母)外翻的相关文献在2002年到2022年内共计125篇,主要集中在外科学、基础医学、妇产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20篇、会议论文3篇、专利文献36037篇;相关期刊44种,包括中国骨伤、实用骨科杂志、实用手外科杂志等; 相关会议2种,包括第八届足踝外科学术会议、第六届全国解剖学技术学术会议等;(足母)外翻的相关文献由420位作者贡献,包括张建中、王旭、马昕等。

(足母)外翻—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20 占比:0.33%

会议论文>

论文:3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36037 占比:99.66%

总计:36160篇

(足母)外翻—发文趋势图

(足母)外翻

-研究学者

  • 张建中
  • 王旭
  • 马昕
  • 王正义
  • 顾湘杰
  • 张超
  • 李毅
  • 桑志成
  • 梁晓军
  • 温建民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庄宇嘉; 刘建全; 李文翠; 赵喆; 王光辉; 陈小强; 李嘉贝
    • 摘要: [足母]外翻是指[足母]趾向外偏斜超过正常生理范围的一种局部畸形,为临床多见的前足畸形,主要的治疗手段为手术治疗。手术治疗能够解除疼痛、纠正畸形,尽可能快地恢复足的正常功能。常用的手术方式包括第一跖趾关节周围软组织松解术、跖骨远端截骨术、跖骨干及基底截骨术、趾骨截骨术、关节融合术、跖趾关节功能重建术等,联合术式的出现则为不同程度的[足母]外翻畸形提供了更好的选择。另外,由于微创手术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创伤并发症出现,近年来得到了重视和广泛开展。可见,[足母]外翻畸形矫正术式繁多,对于中重度[足母]外翻畸形患者,跖骨近端截骨术因具有较强的矫形能力,得到了一致的认可。本文主要回顾分析了第一跖骨近端截骨相关术式的研究进展,以期为临床选取最佳的手术方式提供理论依据。
    • 李翔; 燕冰; 赵士君; 张威
    • 摘要: 目的:探讨改良Scarf截骨配合中药薰洗治疗中重度[足母]外翻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2015年2月至2017年2月,采用改良Scarf截骨配合中药薰洗治疗中重度[足母]外翻患者39例。男4例,女35例;年龄22~79岁,中位数59岁;双足29例,单足10例。[足母]外翻角21°~53°,中位数38°;第一、第二跖骨间角14°~25°,中位数19°;胫侧籽骨位置按1~7级划分,6级42足、5级22足、4级4足。病程3~40年,中位数18年。采用改良Scarf截骨矫正[足母]外翻畸形;并在术前3 d和术后3~6周进行中药薰洗,每次30 min,每日早晚各1次。观察截骨愈合、[足母]外翻矫正、足功能恢复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39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和中药薰洗治疗。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24个月,中位数18个月;手术切口均甲级愈合;截骨处均愈合,愈合时间8~13周,中位数10周。术后1年,[足母]外翻角8°~19°,中位数13°;第一、第二跖骨间角5°~9°,中位数7°;胫侧籽骨位置2级21足、3级36足、4级11足;依据美国足与踝关节协会(American Orthopaedic Foot and Ankle Society,AOFAS)足[足母]趾、跖趾关节、趾间关节评分量表评价患足功能,本组AOFAS评分(88.11±6.85)分,优60例、良6例、可2例。均无第一跖骨头坏死及[足母]内翻畸形等并发症发生。结论:改良Scarf截骨配合中药薰洗治疗中重度[足母]外翻,截骨愈合好,可矫正[足母]外翻畸形、改善患足功能,且并发症少。
    • 张威; 赵士君; 李翔; 燕冰
    • 摘要: 目的:探讨第一跖楔关节融合术联合Akin截骨术治疗重度[足母]外翻合并第一跖楔关节不稳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2014年2月至2020年2月,采用第一跖楔关节融合术联合Akin截骨术治疗重度[足母]外翻合并第一跖楔关节不稳患者12例(19足)。均为女性,年龄46~72岁,中位数54岁。单侧5例,双侧7例。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分别于术前、术后6周、末次随访时,测量[足母]外翻角(halluxvalgus angle,HVA)和第一、第二跖骨间夹角(intermetatarsal angle,IMA),采用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美国足与踝关节协会(American Orthopaedic Foot and Ankle Society,AOFAS)踝与后足评分标准、Mary-land足部评分标准评价临床疗效;随访观察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本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43.27±21.44)min,术中出血量(20.32±15.20)mL。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24个月,中位数16个月。HVA,术前42.26°±6.38°、术后6周9.14°±2.53°、末次随访时10.34°±2.26°;IMA,术前16.81°±3.56°、术后6周4.26°±2.18°、末次随访时5.72°±2.44°;足部疼痛VAS评分,术前(5.25±2.11)分、术后6周(3.16±1.50)分、末次随访时(1.32±1.16)分;AOFAS踝与后足评分,术前(54.76±7.57)分、术后6周(78.26±7.12)分、末次随访时(89.42±6.24)分;Maryland足部评分,术前(60.26±5.65)分、术后6周(80.32±6.22)分、末次随访时(92.44±8.58)分。1例切口感染、延迟愈合,给予加强换药、烤灯持续照射后切口愈合;1例趾背内侧局部皮肤感觉减退,给予口服甲钴胺片治疗后症状消失;2例跖趾关节活动受限,给予中药薰洗并加强跖趾关节功能锻炼后跖趾关节活动正常;1例转移性跖骨痛,但疼痛较轻,给予口服非甾体抗炎药对症治疗。均未发生截骨处延迟愈合、内固定松动或断裂、[足母]外翻复发等并发症。结论:采用第一跖楔关节融合术联合Akin截骨术治疗重度[足母]外翻合并第一跖楔关节不稳,能够矫正[足母]外翻畸形,缓解足部疼痛,有利于足部功能恢复,且安全性高。
    • 杨杰; 梁晓军; 王军虎; 李毅; 鹿军; 赵宏谋; 田锋
    • 摘要: 目的 探讨经胫侧籽骨悬吊复位对(足母)外翻畸形伴籽骨脱位术后影像学及临床预后的影响,并评估其安全性及并发症.方法 自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我院足踝外科诊疗中心收治的(足母)外翻畸形伴籽骨脱位手术患者中选择30例纳入A组,在截骨矫形及外侧软组织松解的基础上,均采用经胫侧籽骨悬吊复位治疗(足母)籽骨脱位;同时收集整理同时期在我科实施截骨矫形及外侧软组织松解患者30例纳入B组.所有病例均采用Scarf截骨术(必要时加Akin截骨术).随访影像学上测量(足母)外翻角(hallux valgus angle,HVA)、1~2跖骨间角(1~2 inermetatarsal angle,1~2 IMA)、跖骨远端关节面角(distal metatarsal articular angle,DMAA)和胫侧籽骨位置(tibial sesamoid position,TSP).临床预后通过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merican orthopaedic foot and ankle society,AOFAS)前足评分和并发症进行评价.结果 两组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26个月,平均随访时间(14.1±5.34)个月.两组间术后HVA、1~2 IMA和DMAA矫正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TSP和AOFAS评分改善程度明显优于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足母)外翻畸形矫正术时,经胫侧籽骨悬吊复位可以明显改善术后籽骨位置,并提高临床预后评分,但对于HVA、1~2 IMA和DMAA的矫正无明显影响.
    • 陶经纬; 朱涵杰; 陈兆军
    • 摘要: (足母)外翻是一种常见的前足畸形,可严重影响患者的行走功能.其临床表现为(足母)指外翻畸形及第一跖趾关节内侧疼痛肿胀.尽管(足母)外翻的病因学研究在不断开展,但其发病机制及影响因素目前还存在争议.本文从(足母)外翻病因学及发病机制方面进行综述.
    • 罗子璇; 王晓猛; 李彦森; 张卫立; 张奉琪
    • 摘要: 目的探讨Chevron截骨导向器引导下截骨治疗轻中度外翻的临床效果。方法2019年1至3月,对15例(24足)轻中度外翻患者进行截骨导向器引导下的Chevron截骨术。术前、术后测量外翻角(hallux valgus angle,HAV)、第一二跖骨间角(intermetatarsal angle,IMA),评估患者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merican orthopaedic foot&ankle society,AOFAS)踝-前足评分、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主观满意度评价。结果术后所有患者随访12~16个月,HAV术前平均(34.0±4.8)°、术后平均(9.7±1.7)°;IMA术前平均(11.8±1.2)°、术后平均(8.5±1.2)°;AOFAS评分术前平均(58.9±6.2)分、术后平均(93.5±4.5)分;VAS评分术前平均(6.8±0.6)分、术后平均(0.9±0.8)分;满意率为93.33%。结论Chevron截骨导向器能够在术中进行精确截骨,保证截骨角度,提高截骨质量,保证截骨安全,对轻中度外翻矫形有良好的辅助作用。
    • 王智; 张树; 孙超; 魏芳远; 曲峰; 王显军; 张建中; 张明珠
    • 摘要: 背景:[足母]外翻畸形存在关节匹配与不匹配两种情况。目的:通过负重CT回顾性研究关节匹配度在[足母]外翻畸形中的影响,分析关节匹配度丧失后关节的变化特征。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门诊连续就诊的[足母]外翻患者纳入本研究,进行站立位负重CT检查。测量第1-2跖骨间角(IMA)、[足母]外翻角(HVA)、跖内收角(MAA)、第1跖骨关节面外翻角(DMAA)、第1跖骨旋转α角、正位籽骨分度与冠状位籽骨分度。测量结果通过SPSS进行分析。结果:纳入117例(211足)患者,全部女性,其中23例为单足,94例为双足。年龄19~84岁,平均(55.0±12.6)岁,211足的IMA平均14.1°±3.0°,HVA平均33.1°±10.5°,DMAA平均18.7°±7.9°,MAA平均15.7°±5.3°,第1跖骨旋转α角平均23.2°±7.2°。匹配组和不匹配组IMA、HVA、MAA、DMA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相关分析发现在两组中,IMA、HVA、DMAA与正位籽骨分度呈正相关。结论:[足母]外翻跖趾关节不匹配预示着更为严重的畸形和更严重的籽骨脱位。匹配与不匹配不影响第1跖骨旋前程度。DMAA角受第1跖骨旋转、IMA的影响。正位籽骨分度是判断第1跖骨内收和旋转三维改变的有效指标。
    • 刘磊; 武勇; 孙宁
    • 摘要: 背景:有研究认为改良Chevron截骨术结合软组织松解术可用于矫正中重度[足母]外翻,但该观点尚未形成广泛认同。目的:评估改良Chevron截骨术结合软组织松解术治疗中重度[足母]外翻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采用改良Chevron截骨及周围软组织松解术治疗的中重度外翻患者20例,共27足。记录并比较术前与末次随访时[足母]外翻角(HVA)、第1、2跖骨间角(IMA)、跖骨远端关节角(DMAA)及前中足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评分。结果:20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47个月,平均随访(22.4±8.2)个月。末次随访时患者HVA、IMA、DMAA均小于术前[(8.2±6.7)°vs(36.0±9.3)°、(5.2±1.7)°vs(15.2±2.0)°、(4.8±3.3)°vs(14.0±4.6)°],AOFAS评分高于术前[(89.4±8.5)分vs(51.9±10.0)分],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7.88、30.49、9.28、-13.12,P均<0.001)。末次随访时,2例患者(2足)出现内翻,但无明显症状,1例患者(1足)出现[足母]僵直,为唯一不满意病例,未发现转移性跖骨痛、第1跖骨头坏死、骨不连或骨髓炎等并发症。结论:改良Chevron截骨术结合软组织松解术能有效治疗中重度外翻,操作简便、创伤小、并发症少。改良Chevron截骨术可以通过延长跖侧截骨面,最大移位跖骨远端13 mm,有效矫正IMA为20°的[足母]外翻。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