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起动流速

起动流速

起动流速的相关文献在1986年到2022年内共计198篇,主要集中在水利工程、水路运输、建筑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75篇、会议论文14篇、专利文献22914篇;相关期刊82种,包括长江科学院院报、人民长江、人民黄河等; 相关会议13种,包括第十五届全国水利量测技术综合学术研讨会、2014年电力岩土工程专业经验交流会、中国水利学会调水专业委员会2013年学术年会等;起动流速的相关文献由486位作者贡献,包括刘兴年、方铎、曹叔尤等。

起动流速—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75 占比:0.76%

会议论文>

论文:14 占比:0.06%

专利文献>

论文:22914 占比:99.18%

总计:23103篇

起动流速—发文趋势图

起动流速

-研究学者

  • 刘兴年
  • 方铎
  • 曹叔尤
  • 何文社
  • 夏军强
  • 张根广
  • 李林林
  • 王军
  • 舒彩文
  • 谈广鸣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殷峰; 周航; 丁选明; 陈胜利; 裴安青; 李佑
    • 摘要: 人工合成透明土材料结合粒子图像处理技术在模型试验中已得到广泛应用,但使用该技术研究桩基冲刷问题还需对其开展更多特性研究。基于熔融石英砂与正十二烷和15#白油混合液制备成透明砂土,通过室内试验研究透明砂土的基本物理特性、休止角和起动流速。结果表明:透明砂土的透明度除1~2 mm粒径组显著较差外,其余相差不大;各粒径组透明砂粒的容重相差甚小;干容重随粒径增大先增大后减小;孔隙液体剪切速率与切应力表现为较好线性关系,属于典型的牛顿流体;液下休止角随中值粒径的增大而增大;粒径组为0.1~0.2 mm的透明砂粒起动流速随液体深度增大而增大,利用沙莫夫公式进行拟合,拟合结果与试验结果吻合较好。
    • 温永向; 周伟; 唐军务
    • 摘要: 为明确新浇水下不分散混凝土受水流冲刷时的起动流速,更好地指导工程施工,从流变学理论角度分析了混凝土屈服剪切应力和剪切黏度对抗冲刷性能的影响,并开展了絮凝剂掺量、单位水泥用量和砂率对剪切应力和剪切黏度的影响规律研究.絮凝剂掺量范围选择为10~18 kg/m3,水泥用量范围选择为400~490 kg/m3,砂率变化范围选择为38% ~ 46%.试验结果表明,不分散混凝土具有触变性和假塑性,且随着絮凝剂掺量的增加,混凝土剪切应力和剪切黏度逐渐提高;随着单位水泥用量的增加,混凝土剪切应力和剪切黏度逐渐降低;随着砂率增大,混凝土剪切应力和黏度逐渐降低.对具有不同剪切强度和黏度的混凝土进行水流冲刷性能试验显示,随着剪切应力和黏度的增加,混凝土的抗水流冲刷性能进一步增强.符合标准要求的水下不分散混凝土,在表面无凸起物阻挡的情况下,室内波流水槽试验均能够承受最大0.75m/s的过流速度而不会发生冲刷现象.考虑实际工程的工况更为复杂,建议控制新浇水下不分散混凝土的过流速度不超过0.70m/s.
    • 马子普; 张宝森; 邓宇; 李春江
    • 摘要: 为得到冰盖流条件下的非黏性泥沙起动公式,揭示冰期河道断面强烈冲淤变化的机理,基于Einstein假定,推导得到了同时适用于明渠流及冰盖流的统一的非黏性泥沙颗粒起动流速公式,所得公式与已有冰下泥沙起动流速试验数据符合良好.当冰盖糙率为0时,冰盖流泥沙颗粒起动流速公式即化为明渠流泥沙颗粒起动流速公式.应用所得公式,比较了明渠流、冰盖流、冰塞条件下的起动流速及可起动最大泥沙粒径关系,冰塞条件下起动流速最小,可起动最大泥沙粒径最大.2014年冰期黄河头道拐断面发生强烈冲淤变化,是冰花集聚形成冰塞引起可起动最大泥沙粒径增大所致.所得公式及所揭示机理,将为进一步深入研究河道冰期泥沙输移规律提供重要思路和参考.
    • 李江峰
    • 摘要: 卵石起动流速是泥沙起动流速的一种特殊形式.国内许多专家学者对于既适用于散粒体又适用于黏性细颗粒的泥沙起动流速公式进行过大量研究,究竟哪一种公式更适合卵石起动流速的计算与应用尚无定论.为了探寻这些公式的合理性与实用性,依托水工模型试验水深测试值和理论值,对于一些常用的公式进行了分析计算,又利用防冲槽冲坑深度反算卵石的起动流速,并且将试验计算值与理论计算值以及冲深反算值进行对比,间接地得出了长科院公式在卵石起动流速计算与应用方面更具有实用性的结论,以及该公式适用卵石粒径的范围.
    • 徐爽
    • 摘要: 堰塞湖多是由地震引发的山体滑坡堵塞河道而形成,堰塞体组成物质颗粒级配广,粗细不均,难以精确把握.作为堰塞湖风险等级评价标准之一,堰塞体物质组成对于堰塞湖是否会发生溃决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准确研究堰塞湖的溃决破坏模式,需在参考以往工程经验的基础上进行必要的模型试验.目前,针对堰塞湖的模型试验,一般采用的是几何缩制,即按照事先预定的比例尺将原型缩小,其物质颗粒大小也按照相同比尺缩小.但堰塞湖的溃决模型试验效果受几何缩尺的影响显著,如何精确模拟堰塞体物质组成及动力特性一直是业界关注的问题.通过总结前人研究成果,以重力相似定律为理论基础,提出结合岩性相似和抗冲流速相似规律的方法对堰塞体中细小颗粒进行模拟,并结合工程实际案例分析该理论的可行性.
    • 陈勇; 董进龙; 崔宪东; 叶润青
    • 摘要: 河岸砂土冲蚀对岸坡的稳定性有极大影响,对于冲蚀过程中涉及的土体起动与冲蚀速率两个方面,传统冲蚀仪器难以进行定量研究.自制了一种测试土体抵抗冲蚀能力的新型冲蚀装置,基于土体质量损失模拟河岸受水流冲蚀状态,采用河岸砂土进行试验,通过单一变量的起动试验和冲蚀试验,建立了河岸土体冲蚀数学模型.研究结果表明:①河岸砂土冲蚀速率达到2×10-5~4×10-5 s-1时达到起动流速;②起动流速与孔隙比成反比,与内摩擦角成正比;起动切应力可用孔隙比和内摩擦角来表示;③土体的冲蚀速率与孔隙比、水流流速成正相关关系;④同种砂土的可蚀性系数与流速的5.5次方成正比,通过冲蚀速率可直观反映河岸抗冲蚀能力.
    • 朱文帅; 吴浩; 徐杭杭; 赵跃章; 刘仲秋; 李全起
    • 摘要: 分析了钢筋石笼稳定特性的研究现状,发现现有研究对考虑偏转角度情况下的钢筋石笼的稳定特性的研究较少。针对其不足之处,经受力分析及推导,提出了一种待定拖曳力系数CD的考虑偏转角度的钢筋石笼起动流速计算公式,在此基础上开展了a×a×a、a×a×c、a×b×c三种形状的钢筋石笼起动流速水槽试验和拖曳力系数试验,对考虑偏转角度和雷诺数双因素影响下的待定拖曳力系数进行了公式拟合。试验结果表明:钢筋石笼的偏转角度越大,起动流速越小;钢筋石笼的拖曳力系数处于0.55-0.84之间,拖曳力系数随偏转角度的增大呈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偏转角度为15°时,拖曳力系数取最小值;钢筋石笼的拖曳力系数随块体雷诺数的增大先增大后逐渐减小。对推导公式进行了试验验证,精度良好,可为钢筋石笼的起动流速计算及拖曳力系数取值提供理论参考。
    • 伊善堂; 吴承强; 林纪江; 胡小三; 罗伟东
    • 摘要: 基于高精度多波束、单波束、侧扫声呐等资料研究发现,福建近岸闽江口和三沙湾口外海域分别发育一处海底沙波群.本文详细分析了海底沙波地貌发育特征,根据沙波发育形态及沙脊线走向将其分为挠曲型沙波、直线型沙波和过渡型沙波3类.调查区2处沙波群均呈迎潮面坡度缓而背潮面陡的特征,沙波末端均存在分枝并伴随着一定程度的弯曲变形.沉积物质来源和水文动力环境是控制海底沙波群发育的两个主要因素,研究区近岸基岩侵蚀物质、河流沉积物质和洋流输运物质来源减少打破了维持沙波动态平衡的物质供应,底流冲刷提供了海底泥沙的起动条件.结合沙波纹、残留沙丘及海底沙波的发育特征,本文认为沙波存在一定的活动性,具有向坡陡一侧不断迁移的规律.最后,通过对沙波活动性成因和演化规律进行分析,并详细探讨了海底沙波的存在对海洋工程应用的影响,提出了相应的防范措施,为近岸海底工程建设及灾害预防提供了一定的借鉴意义.
    • 史常乐; 牛兰花; 赵国龙; 杜林霞
    • 摘要: 掌握三峡和葛洲坝枢纽间河段水沙及冲淤特性的变化规律,是河段诸多工程问题研究的前提。对大量水沙地形资料进行分析,探讨泥沙起动理论在冲刷预测中的应用。长江上游水库建设及两大枢纽相继运行,河段年径流量微减,月均流量发生"削峰填谷"重分配,年输沙量大幅降低,河段水沙关系显著改变;河段累积冲淤量受极端水文条件和枢纽调度的短期和长期控制,时间上具有明显阶段性特征,空间上则表现为部分子河段的活跃性;床沙组成随枢纽运行先后发生细化和粗化;基于沙玉清起动流速公式绘制了起动临界条件曲线图,通过推算断面最大可动床沙粒径或临界流量,可为河床冲刷可能性的预判提供参考。
    • 肖毅; 李文杰; 杨胜发
    • 摘要: 三峡水库蓄水以来,常年回水区部分河段细沙淤积幅度远远超过论证阶段的研究成果.采用典型分汊河段(忠县黄花城)的细沙样本进行了临界起动条件的水槽试验;根据4种现有细沙起动流速公式建立了考虑水压力与分子力的、适应于三峡库区的细沙起动流速公式;考虑了三峡库区细沙运动的物理过程,对现有平面二维水沙模型的细沙模块控制方程源项进行了改进;采用改进后的细沙模块对黄花城分汊河段的冲淤过程进行了模拟,对比分析了黄花城河段断面流速分布、细沙冲淤变化以及断面地形变化的模拟值与实测值.结果表明:改进后的细沙模块能够较为准确地反映三峡库区河道细沙输移过程;可将改进后的平面二维水沙数值模型应用于三峡库区细沙河道的冲淤预测中,为航道治理维护提供参考.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