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堰塞坝

堰塞坝

堰塞坝的相关文献在2004年到2022年内共计192篇,主要集中在水利工程、地球物理学、自然地理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24篇、会议论文13篇、专利文献34464篇;相关期刊63种,包括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工程地质学报、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等; 相关会议10种,包括2014年全国工程地质学术年会、2013年全国土木工程研究生学术会议、第六届江苏省岩土力学与工程学术大会等;堰塞坝的相关文献由487位作者贡献,包括彭铭、石振明、陈晓清等。

堰塞坝—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24 占比:0.36%

会议论文>

论文:13 占比:0.04%

专利文献>

论文:34464 占比:99.60%

总计:34601篇

堰塞坝—发文趋势图

堰塞坝

-研究学者

  • 彭铭
  • 石振明
  • 陈晓清
  • 陈华勇
  • 赵万玉
  • 钟启明
  • 陈剑刚
  • 徐卫亚
  • 王如宾
  • 王环玲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王振宇
    • 摘要: 失稳破坏的山体滑塌落入河流中会形成天然的堰塞坝体,其进一步破坏会诱发洪水灾害,形成级联效应的灾害链,所以需要对这类天然坝体进行系统、全面的研究。本文首先根据诱因、滑坡类型和土方量将堰塞坝体划分为不同类型,并比较各种类型坝体的稳定性。其次基于26个真实案例,对比分析了3个快速评估模型。最后分析了堰塞坝群的灾害链效应。
    • 黄卫; 齐子杰; 段文刚; 汪利先; 李利; 於思瀚
    • 摘要: 堰塞坝溃决物理概化试验是当前研究堰塞坝溃决机理较为可行的方法,但在现有堰塞坝溃决试验中,由于试验坝体尺寸较小,试验上游库容不足,导致试验的溃决过程与实际堰塞坝溃决存在较大差异。为尽量克服库容不足带来的影响,采用最大库容为380 m^(3)的大尺度堰塞坝溃决试验系统,以无黏性、宽级配砂砾料堰塞坝为对象,开展多组室内大尺度溃决试验,揭示堰塞坝溃决机理,并通过设置不同背水面坝坡研究坡度对溃决过程的影响。通过试验发现:堰塞坝溃决过程可以分为沿程冲刷、溯源冲刷、快速发展和溃口稳定4个阶段;在溃决过程中发现,陡坎侵蚀和溃口两侧土体失稳坍塌是溃口快速发展的主要机理;不同背水面坡度下的沿程冲刷阶段的冲蚀特征基本相似,而溯源冲刷阶段及快速发展阶段溃决过程差异显著,较大的背水面坡度使溯源冲刷阶段跌坎水流更容易得到发展,进而影响溃口处的垂向冲深及侧向发展,导致快速发展阶段更易形成垂向落差较大的陡坎洪水冲蚀;从溃决历时来看,坡度的增加使溃口发展更快,峰值流量出现时间更早,进而导致溃决历时缩短,坝顶溃口宽度及峰值流量也随着坡度的增加而增加。试验较好地重现了天然堰塞坝下游河道两岸的淤积现象。此外,根据堰塞坝溃决过程中的水流特点、泥沙运动及溃决完成后下游河道的地貌,本文初步分析了淤积区的形成机理。
    • 栾约生; 石纲; 张亮; 向航; 李金波; 晏龙
    • 摘要: 2018年10月10日和11月3日,金沙江白格发生2次滑坡堵江事件,影响重大。文章介绍了白格堰塞坝形成经过,通过物质来源分析和堰塞坝颗分成果确定了堰塞坝物质组成,根据堰塞湖库容、坝体形态和物质组成等因素确定了白格堰塞坝的溃决模式,最后分析了白格堰塞坝的冲刷形式和冲刷进程,可供类似堰塞坝的溃决模式与冲刷进程分析参考。
    • 石振明; 张公鼎; 彭铭; 马晨议
    • 摘要: 针对缺乏地形条件和工程处置措施对堰塞坝溃决过程影响研究的现状,采用4种河床坡度(0°、1°、2°、3°)和3种泄流槽横断面型式(三角形、梯形、复合型),开展了堰塞坝溃决的模型试验。通过分析堰塞坝的溃决流量、溃决历时、溃口发展和坝体纵截面演变过程,研究了不同河床坡度和泄流槽横断面对堰塞坝溃决过程的影响规律。试验结果表明:(1)堰塞坝溃决过程可分为3个阶段。阶段I:溃口形成阶段,溃决流量较小;阶段II:溃口发展阶段,水流下蚀及侧蚀强烈,溃决流量到达峰值;阶段III:衰减-平衡阶段,粗化层形成,溃口停止发展。(2)河床坡度增加意味着下游坝坡、坝顶及泄流槽的坡度增加,导致水流侵蚀能力增强,溃口下切迅猛,因此在0°~3°范围内河床坡度越大,峰值流量越大,峰现时间越早,溃决流量过程曲线越趋于“高瘦型”,且残留坝高越小。(3)泄流槽横断面型式不同导致其槽深、槽宽和侧坡坡度不同,进而影响溃口发展和溃决流量。三角形槽的水土作用面积小,溃口下切及展宽速率最高,峰值流量最大,峰现时间最早;梯形槽的槽底高程最高,水土作用面积最大,溃口下切速率最低,峰现时间最晚;而复合槽介于前两者之间。试验成果将为堰塞坝应急抢险和工程措施的选取提供依据。
    • 赵哲苇; 李家欢; 李文炜; 李中尧; 史海平; 王保田; 王培清
    • 摘要: 传统的边坡稳定性评价未量化考虑岩土体强度参数的不确定性和相关性的特点。为实现对堰塞坝的稳定性快速评价,在简化毕肖普法的基础上,基于系统可靠度理论和已有堰塞体材料参数的数据,采用响应面法(RSM)计算可靠度指标,选用Excel软件为载体建立设计程序,采用改进线性法进行系统可靠度的计算,并不设置阈值进行滑动面的筛选,得到够成最危险系统的三个滑动面;最后选用某堰塞坝边坡案例进行计算,结果表明该堰塞体边坡失效概率较低,可保留用于后续的开发利用。
    • 段文刚; 黄卫; 魏红艳; 戴盼伟
    • 摘要: 堰塞坝几何形态、粒径级配和库容决定了其溃决机理的复杂性,而溃决过程的精细模拟和峰值流量的准确预测是应急处置的基础和关键.堰塞坝溃决过程与模拟技术是面向国家防灾减灾重大需求的前沿热点问题.在系统梳理国内外试验和数值模拟研究进展的基础上,指出以往试验研究坝体尺度小,足够大的库容基本未模拟,难以显示最终溃口形态;数学模型假设过多,物理机制不健全,均有待发展完善.提出了下阶段大尺度模型试验研究的方案与思路,重点阐明堰塞坝破坏机制与溃口演变完整规律,揭示溃口发展物理全过程.同时,建议开发能够模拟全场和溃决全过程的平面二维水沙耦合数学模型,摈弃长期以来对溃口流量、溃口形状、边坡坡度、残留坝体高程、溃决时间等的事先假设,而将其视为水沙床耦合数学模型数值解的一部分,以期提升堰塞坝溃决模拟水平和预测精度.
    • 赵斌滨; 欧文浩; 吴亚骏; 胡梦泉; 杨知; 刘毅; 孔小昂
    • 摘要: 强降雨产生的沟内汇流是破坏山区堵沟型滑坡堰塞坝的主要原因.如何实现堵沟型滑坡堰塞坝的监测和快速预警仍然是滑坡灾害防治研究的重点和难点,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气象水文监测技术的小流域内堵沟型滑坡堰塞坝的应急监测预警方法.该法利用雨量计、水位计和流速仪等气象水文监测设备以及无线传输网络数据传输技术可同时对沟内汇流过程,以及降雨过程进行实时监测.此外,基于监测断面的累积径流总量与堰塞坝最大库容量之间的关系,构建了 5级堰塞坝危险预警级别及对应的判别指标.以都江堰银洞子沟滑坡堰塞坝为对象,进行实地监测试验.结果显示:2017年8月28日银洞子沟流域出现特大暴雨,最大小时雨强达50 mm/h,危险等级为Ⅳ级(最危险等级);在低处溃口处,当溃口处库容超过3 000 m3时,将淹没溃口顶部,出现溃决;在流量峰顶前的3 h,库容达到了最大库容的1/3,监测系统发出了第一次预警;当雨强超过50 mm/h后,监测系统发出红色预警信号,下游村庄立即组织疏散,并封闭流动路径上公路,因此未造成人员伤亡和重大财产损失.实践表明,该方法能够提前3h预警堰塞坝破坏,同时由于该方法系统架构简便,监测预警设备的安装调试需求时间比较少,能够达到快速预警的目的.
    • 伊学涛; 尚彦军; 李守定; 崔振东; 孟和; 曹小红
    • 摘要: 新疆和中亚五国山河相连,都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支点,但也是滑坡、泥石流等斜坡灾害的高发区,且两地的地质灾害发育有着明显的共性.本文对新疆和中亚地区的斜坡灾害研究现状进行综述,分析了两地斜坡灾害形成机理、发育规律,即中高山地分布集中,受降雨和冰雪融水影响很大,黄土滑坡发育.新疆的斜坡灾害研究多围绕公路、水利等工程设施;中亚地区的斜坡灾害研究以自然灾害居多,且在很大程度上受地震作用控制.最后,分析了新疆及中亚地区斜坡灾害研究的发展趋势,建议建立现代化的灾害监测预警系统,加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地质灾害研究的国际合作.
    • 刘维明; 周丽琴; 陈晓清; 周震; Wolfgang SCHWANGHART; 胡旭东; 李雪梅; 张小刚
    • 摘要: 堰塞坝会对山区河流的纵剖面产生强烈扰动,在某些情况下,堰塞坝造成的河流纵剖面变陡很容易与构造作用下基准面下降的迁移裂点混淆.然而,在何种程度下堰塞坝会影响基于地貌测量的构造分析还没有系统的研究.因此本文选取青藏高原东缘的雅砻江流域为研究对象,利用遥感影像解译,结合数字高程模型(DEM),来研究堰塞坝对河流纵剖面的影响.通过遥感影像解译和部分野外判识,在雅砻江流域共发现了34个堰塞坝;同时利用TopoToolbox工具包,选用30 m SRTM DEM提取了雅砻江流域河流纵剖面、河流裂点、河流陡峭指数等地貌参数.分析结果表明,有18个堰塞坝与河流裂点在空间上重叠,其中有8个堰塞坝形成高差>100m的裂点,对河流纵剖面有显著的影响,并发现滑坡坝比泥石流坝对河流纵剖面的影响更大.进一步分析雅砻江主干流及其支流力丘河,发现堰塞坝所在的河段河流陡峭指数相对较大;在排除岩性和断层活动的影响后,发现堰塞作用也能够解释河流裂点的成因.本研究结果指示,在利用DEMs来提取和分析区域构造信息时,必须考虑由堰塞坝引起的河流裂点的影响.
    • 王环玲; 屈晓; 徐卫亚; 王如宾; 刘士奇
    • 摘要: 堰塞坝险情的形成演化与综合开发治理是防灾减灾领域研究的焦点问题,因坝体形成过程特殊、内部结构复杂、组成材料不均且堆积形态迥异,导致其与人工坝体差异较大,目前仍缺乏有效的安全性评估方法及科学的开发治理措施.本文列举了国内外典型的堰塞坝事件,从堰塞坝的形成、类型和结构特征等方面,总结了已有的研究成果,阐述了堰塞坝的形成机理,重点分析了崩塌、滑坡、泥石流堰塞坝的堆积演化过程研究.归纳了目前堰塞坝应急处置和综合治理的工程措施与非工程措施,列举了堰塞坝蓄水发电、引水灌溉、环境旅游等开发利用的成功案例.通过文献和案例汇编,建立了堰塞坝事件研究的文献资料库.鉴于堰塞坝较高的溃决风险和开发潜能,提出当前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和继续努力的研究方向,为堰塞坝的风险预测及开发利用提供有益参考.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