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负压吸引装置

负压吸引装置

负压吸引装置的相关文献在1988年到2022年内共计509篇,主要集中在临床医学、外科学、内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74篇、会议论文4篇、专利文献10077154篇;相关期刊61种,包括齐鲁护理杂志、国际内科双语杂志:中英文、福建医药杂志等; 相关会议4种,包括中国医学装备协会第26届学术与技术交流年会、第十三届全国中西医结合骨伤科学术研讨会、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烧创伤修复重建与康复专业委员会暨山东省康复医学会烧创伤治疗与康复专业委员会2016学术年会等;负压吸引装置的相关文献由1314位作者贡献,包括邹春鹏、钟宇、陈志兵等。

负压吸引装置—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74 占比:0.00%

会议论文>

论文:4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10077154 占比:100.00%

总计:10077232篇

负压吸引装置—发文趋势图

负压吸引装置

-研究学者

  • 邹春鹏
  • 钟宇
  • 陈志兵
  • 叶蔓菁
  • 屈王蕾
  • 崔志明
  • 徐冠华
  • 李娟
  • 胡越
  • 董雁雁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董娟; 姜瑶; 崔涛
    • 摘要: 在临床护理工作中,物品种类繁多,打开后失效期不相同,如:酒精7d;含醇手消液30d;胃管30d;尿管29d,等等。病房基础护理中,鼻饲盘更换时间7d,负压吸引装置更换时间7d,药品管理中,胰岛素开启后有效期28d;芬太尼3d。临床护士在工作中,需要在首次开启时,清楚标注启封日期和时间及计算出失效日期和时间,其清晰准确。
    • 史迎宾; 喻斌; 王顺利; 赵晓博
    • 摘要: 目的分析髌旁小切口联合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膝关节关节内感染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6月至2019年6月郑州市骨科医院收治的86例膝关节关节内感染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就诊时间顺序编号,按随机数表法分为治疗组(n=43)和对照组(n=43)。两组均在治疗前行膝关节穿刺并通过细菌培养明确致病菌,参照药敏试验应用敏感抗生素。对照组通过静脉通路应用敏感抗生素治疗,治疗组应用髌旁小切口下清创,术中不外翻髌骨进行膝关节内清创,术中联合负压封闭引流技术进行负压吸引,术后根据敏感抗生素应用治疗。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在随访期末,治疗组的膝关节活动度(ROM)、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以及膝关节评分(HSS)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相关炎症指标恢复到正常水平的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髌旁小切口联合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膝关节关节内感染具有较好效果,可作为治疗膝关节感染的有效方法。
    • 朱凌; 郑燕萍; 吴超; 肖小强
    • 摘要: 目的 比较圆拱形装置和敷料型装置对吸引区皮肤的胶原蛋白、基质金属蛋白酶(MMP-1)、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表达的影响,探讨受吸引区皮肤的改变方式及机制.方法 2018年3-5月,在广州南方医院动物实验中心用已建立的动物模型,将54只小鼠均分为3组:对照组、圆拱形装置组、敷料装置组.分别在负压吸引处理后1、3、5d取材,在皮肤组织HE切片上直接测量比较皮肤真皮层厚度,用分光光度法比较局部皮肤组织胶原蛋白含量,用ELISA法比较局部皮肤组织中MMP-1和TGF-β表达量.结果 圆拱形装置组与敷料装置组均能增加真皮层厚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处理5d时,对照组:(71±8)μm;圆拱形装置组:(351±9)μm;敷料装置组:(267±12) μm,P<0.05].圆拱形装置组和对照组相比,真皮层中胶原蛋白含量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处理5d时,对照组:(30.9±4.3) mg/g;圆拱形装置组:(72.7±3.6) mg/g,P<0.05].圆拱形装置组的TGF-β含量呈现逐渐增加趋势,比敷料装置组和对照组显著增加(处理5d时,对照组:[0.24±0.1) ng/ml;圆拱形装置组:(0.78±0.08) ng/ml;敷料装置组:(0.39±0.18) ng/ml,P<0.05].而MMP-1分泌则呈现为逐渐减少趋势,敷料装置组TGF-β和MMP-1分泌在全实验过程中变化不大.结论 圆拱形负压吸引装置界面通过造成成纤维细胞空间形变,更有效激活成纤维细胞,促进TGF-β和胶原蛋白分泌,增厚皮肤组织.
    • 莫肖玲; 伦兰娣; 张艳; 王海英
    • 摘要: 目的:探讨造口袋加水胶体透明贴联合持续负压引流在神经外科危重患者大便失禁或腹泻患者肛周皮肤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神经外科二区符合条件的60例大便失禁或腹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应用造口袋加美皮贴联合持续负压引流,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平均每天肛周护理次数、肛周皮肤损害程度及失禁性皮炎(IAD)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肛周Ⅱ级~Ⅲ级皮肤损害及总发生率36.67%明显低于对照组1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65,P<0.05)。观察组平均每天肛周护理次数及肛周皮肤愈合天数均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舒适度、便利度及肛周疼痛得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神经外科重症监护室大便失禁或腹泻的危重患者,肛周皮肤护理早期应用造口袋加美皮贴联合持续负压引流能有效避免大便对肛周皮肤的刺激和损害,减少患者的疼痛程度,美皮贴提高了造口袋的使用舒适度、便利度,减轻了护理工作量。
    • 徐小娜
    • 摘要: 目的 观察自制"Y"形冲洗联合负压吸引装置(简称"Y"形装置)在膀胱血块清除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该院2020年5—12月诊治的膀胱血块填塞患者10例,均因保守治疗无效需行急诊膀胱血块清除术.使用自制"Y"形装置,并在电切镜外鞘内反复轻柔搅动胸腔引流管冲吸膀胱血块.记录术后血块清除量、手术时间及手术成功率.结果 患者均一次性手术彻底清除膀胱血块,术中未发生并发症.术后血块100~300mL,平均(229±70)mL.膀胱血块清除时间10~45分钟,平均(26.4±10.3)分钟.患者回病房后引流液颜色均转清.结论 使用自制"Y"形装置清除膀胱血块是一种简单、安全、有效的方法.
    • 莫肖玲; 伦兰娣; 张艳; 王海英
    • 摘要: 目的:探讨造口袋加水胶体透明贴联合持续负压引流在神经外科危重患者大便失禁或腹泻患者肛周皮肤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神经外科二区符合条件的60例大便失禁或腹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应用造口袋加美皮贴联合持续负压引流,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平均每天肛周护理次数、肛周皮肤损害程度及失禁性皮炎(IAD)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肛周Ⅱ级~Ⅲ级皮肤损害及总发生率36.67%明显低于对照组1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565,P<0.05).观察组平均每天肛周护理次数及肛周皮肤愈合天数均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舒适度、便利度及肛周疼痛得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神经外科重症监护室大便失禁或腹泻的危重患者,肛周皮肤护理早期应用造口袋加美皮贴联合持续负压引流能有效避免大便对肛周皮肤的刺激和损害,减少患者的疼痛程度,美皮贴提高了造口袋的使用舒适度、便利度,减轻了护理工作量.
    • 佟琳; 胡晓龙; 张万福; 韩飞; 计鹏; 胡大海; 官浩
    • 摘要: 目的 观察腹部带蒂皮瓣修复上肢软组织缺损创面术后应用桥梁式持续负压吸引固定的临床效果.方法 采用回顾性观察性研究方法.2018年4月—2020年10月,空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95例符合入选标准的手部及前臂软组织缺损患者,其中男55例、女40例,年龄5~78岁,缺损创面面积为82(9,216)cm2,均行腹部带蒂皮瓣移植修复术.根据患者术区所采用固定方法的不同,将患者分为负压组48例和石膏组47例,2组患者损伤创面经清创后行皮瓣移植修复,负压组患者术后采用干纱布包扎后放置负压吸引装置以"桥梁"式固定缺损上肢与胸腹部,石膏组患者术后采用常规干纱布铺垫及石膏固定.术后1、3、5、7、14d,采用自制血运评分量表和长海痛尺分别评估2组患者皮瓣血运和疼痛强度.术后5d,观察并计算术区及其周围皮肤常见并发症发生率.术后7d,进行患者满意度评分.断蒂术后1个月随访,观察患肢外观及功能恢复情况.对数据进行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独立样本£检验、Cochran & Cox近似t检验、x2检验及Wilcoxon秩和检验.结果 术后1、3、5、7、14d,负压组患者的皮瓣血运评分变化不大,而石膏组患者的皮瓣血运评分呈时间依赖性下降,且负压组患者皮瓣血运评分均明显高于石膏组(t=2.259、2.552、2.784、2.821、3.003,P<0.05或P<0.01);负压组患者的疼痛强度评分变化不大,而石膏组患者疼痛强度评分呈时间依赖性升高,且负压组患者疼痛强度评分均明显低于石膏组(t=-4.818、-4.944、-5.011、-5.976、-6.721,P<0.05).术后5d,负压组患者术区及其周围皮肤常见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低于石膏组(x2=6.773、5.269,P<0.05或P<0.01).术后7d,负压组患者满意度评分为(14.7±1.1)分,明显高于石膏组的(7.4±1.8)分(t=23.934,P<0.01).断蒂术后1个月随访,2组患者的患肢外观及功能恢复均良好.结论 腹部带蒂皮瓣修复上肢软组织缺损创面后,进行桥梁式持续负压吸引固定能有效制动患肢与胸腹部,降低术区及其周围皮肤常见并发症发生率,减轻患者制动的疼痛,改善皮瓣血运,提高患者满意度,是一种行之有效、轻便舒适、易于操作的方法.
    • 王智忠; 刘利华; 努尔兰; 查天建; 焦静龙; 苏福增; 刘小龙
    • 摘要: 目的探讨磺胺嘧啶银脂质水凝胶(SSD)敷料联合负压吸引装置应用于肢体深Ⅱ度烧伤削痂术后创面的疗效。方法选择2018年4月—2019年5月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烧伤创面修复外科行削痂术的肢体深Ⅱ度烧伤患者92例,其中男61例、女31例;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46例。干预组于削痂术后应用负压吸引装置下贴附单层SSD敷料处理创面,对照组于削痂术后应用单层油纱布联合负压吸引装置处理创面。比较两组患者的创面愈合时间、术后2周创面愈合率、创面愈合后的瘢痕高度和瘢痕面积,以及换药总次数、换药总费用。结果干预组患者创面愈合时间为(19.02±2.04)d,显著短于对照组的(26.15±1.35)d(t=-19.78,P0.05)。结论单层SSD敷料联合负压吸引装置可使创面渗出"零聚积",从而控制创面继发感染,刺激创面毛细血管生长,加快肉芽组织生长,促进创面愈合。
    • 罗春凤; 钟惠敏; 吴环
    • 摘要: 目的 探究改良可冲洗造口袋联合负压吸引装置在预防失禁性皮炎(IAD)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3月至2018年8月该院EICU收治的大小便失禁患者106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51例和观察组55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应用改良可冲洗造口袋联合负压吸引装置;比较两组患者皮炎程度、IAD发生率、临床疗效及临床指标.结果 观察组肛周皮炎等级0度显著高于对照组,而IAD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观察组临床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日均护理次数、护理时间及护理费用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改良式造口袋联合负压吸引装置可有效减轻患者皮炎程度、降低IAD发生率、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并减少护理次数、护理时间和护理费用.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