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二尖瓣反流

二尖瓣反流

二尖瓣反流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2年内共计379篇,主要集中在内科学、外科学、临床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337篇、会议论文21篇、专利文献570285篇;相关期刊151种,包括中国医学影像技术、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心肺血管病杂志等; 相关会议10种,包括中国超声医学工程学会第十二届全国超声心动图学术会议、中华医学会第十五次全国心血管病学大会、第14届中国南方国际心血管病学术会议等;二尖瓣反流的相关文献由1206位作者贡献,包括潘文志、周达新、王春生等。

二尖瓣反流—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337 占比:0.06%

会议论文>

论文:21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570285 占比:99.94%

总计:570643篇

二尖瓣反流—发文趋势图

二尖瓣反流

-研究学者

  • 潘文志
  • 周达新
  • 王春生
  • 葛均波
  • 潘翠珍
  • 陈海燕
  • 孙锟
  • 戴黄栋
  • 梅举
  • 舒先红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期刊

    • 金沁纯; 周达新
    • 摘要: 二尖瓣反流(mitral valve regurgitation,MR)是最常见的瓣膜性心脏病之一。西方研究提示一般人群MR发病率为1.7%,75岁以上人群中度及以上MR发病率可达10%^([1])。考虑到原发性MR与高龄、继发性MR与心力衰竭的密切相关性,未来MR的发病率将持续增加。外科手术是既往治疗症状严重的MR的主要手段,但伴有严重症状的MR患者中超过50%由于存在手术高危因素未接受治疗^([2-3]),而缺乏及时干预的严重症状MR患者年死亡率可达57%^([4])。
    • 魏薪; 魏家富; 冯沅; 唐红; 陈茂; 梁玉佳
    • 摘要: 患者男,84岁,因“心累、气促8年多,加重3个月余”入院。既往有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高血压病、2型糖尿病、心房颤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病史。经胸超声心动图(TTE)及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EE)检查:二尖瓣后瓣部分腱索断裂,P2区脱垂伴重度二尖瓣反流(MR),采用近端等速表面积法测量二尖瓣有效反流口面积(EROA)为0.72 cm2,反流容积为105 ml,肺静脉内可见收缩期逆向血流.
    • 吕晓媛; 赵勇
    • 摘要: 目的:探讨术前功能性二尖瓣反流(FMR)及术后二尖瓣反流(MR)与非缺血性心肌病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患者长期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9年6月—2020年6月首次接受CRT的非缺血性心肌病患者96例,随访9个月。根据患者死亡发生情况将患者分为生存组(n=72)和死亡组(n=24)。收集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术前FMR严重程度、术后MR是否改善及超声心动图检查资料等,采用多因素COX回归分析影响患者死亡的独立因素,建立ROC曲线分析术前FMR严重程度、术后MR改善对患者长期预后的诊断价值。结果:死亡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及术后MR改善病例数低于生存组,肺动脉收缩压(SPAP)及术前中重度MR病例数高于生存组(P<0.05);SPAP、术前中重度MR和MR改善是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术前中重度MR诊断预后不良AUC=0.479,MR改善诊断预后不良AUC=0.667。结论:术前FMR严重程度和术后MR是否改善是影响非缺血性心肌病CRT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术后MR改善对预后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
    • 吴雪锋; 杨希立; 许兆延; 李健民; 蔡炜标; 梅百强; 游伟
    • 摘要: 目的评价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新发的心房颤动(NOAF)与功能性二尖瓣反流(FMR)的相关性。方法入选2019年1月至2020年5月于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收治的497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住院期间采用床旁心电监测联合遥测心电监护的双系统监测患者是否发生NOAF,采用二维超声及彩色多普勒观察二尖瓣的反流情况,根据反流束面积与左心房面积的比值定量评价反流程度。结果研究期间52例患者发生了NOAF。NOAF组高血压及糖尿病比例更高(P<0.05),与非NOAF组相比,NOAF组的患者KillipⅢ级的比例更高,左房内径更大,左室射血分数(LVEF)更低,且更多的合并中重度二尖瓣反流(P<0.05)。NOAF组术后达到TIMI 3级血流的患者比例显著低于非NOAF组(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中重度FMR是NOAF的危险因素(OR=4.008,95%CI:1.736~9.252,P<0.01),而术后达到TIMI 3级血流则是NOAF的保护性因素(OR=0.261,95%CI:0.078~0.874,P=0.03)。结论中重度FMR是NOAF的独立危险因素,临床需加强对此类患者NOAF的监测。
    • 汪咏莳; 吴擘颋; 葛振一; 董丽莉; 孔德红; 潘翠珍; 舒先红
    • 摘要: 目的探讨先天二叶式主动脉瓣畸形(BAV)患者发生二尖瓣反流的病因和危险因素。方法对2011年1月至2016年6月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确诊为BAV患者的超声心动图数据进行横断面分析。结果4352例BAV患者中,中至重度二尖瓣反流256例(5.9%),其中195例(76.2%)为男性、206例(80.5%)伴有中至重度主动脉瓣功能异常、15例(5.9%)合并其他先天性心脏病。256例二尖瓣反流患者中,功能性病变158例(61.7%),年龄和中至重度主动脉瓣功能异常与其发生独立相关(P<0.001);器质性病变98例(38.3%),主动脉窦部扩张与其发生独立相关(P=0.012)。二尖瓣脱垂是器质性二尖瓣反流最常见的病因(63例,64.29%),其中Barlow病占19.0%(12/63);Barlow病患者主动脉窦部内径和二尖瓣前叶脱垂比例均大于非Barlow病患者(P<0.05)。结论BAV患者发生二尖瓣反流的病因复杂,以功能性更为多见,其发生与年龄和主动脉瓣功能异常有关;器质性二尖瓣反流病因以二尖瓣脱垂为主,其中Barlow病患者存在以二尖瓣前叶脱垂和主动脉窦部扩张为特征的综合征性表现。
    • 朱达; 潘家华; 骆志玲; 王首正; 潘湘斌
    • 摘要: 经导管缘对缘瓣膜修复技术已经成为治疗外科风险极高的退行性二尖瓣反流及内科最优药物治疗下仍有临床症状的功能性二尖瓣反流的可靠介入微创治疗方式。本病例报道我国自主研发的新一代自锁式经导管二尖瓣缘对缘修复系统的首次临床应用经验。
    • 亚太心脏病学会(APSC)专家组; 潘湘斌
    • 摘要: 经导管二尖瓣缘对缘修复技术(代表产品:MitraClip),是一种经导管介入途径治疗二尖瓣反流(MR)的技术,西方循证医学证据已证实MitraClip是一种有效且安全的MR介入治疗技术。但是,在亚太地区患者群体中应用该类技术及产品的随机对照试验数据仍然有限。因此,亚太心脏病学会(APSC)召集专家组,通过详细回顾现有亚太地区MitraClip文献及临床治疗证据,制定共识建议,以更好地指导亚太地区的临床医师使用MitraClip治疗MR。本专家组讨论并制定的声明包括MitraClip在各种疾病中的应用,如:退行性MR,功能性MR和其他少见的指征,例如:急性MR,动力性MR,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和三尖瓣反流。共识声明中的每一项条目都由专家成员投票表决,只有当80%专家表决"同意"或"中立"时才予通过。经过投票表决后,共有10项共识决议被认可,以指导心脏专科医师对准备使用MitraClip进行治疗的患者进行评估与管理。
    • 陈艳华; 尹丹; 郑敏; 吕铁伟; 易岂建; 李谧; 向平
    • 摘要: 目的分析单纯经导管介入封堵治疗儿童动脉导管未闭(PDA)合并中、重度二尖瓣反流(MR)的中长期疗效,探究其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回顾2013年3月至2019年3月诊断PDA合并中、重度MR并单纯行经导管介入封堵治疗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共纳入121例患儿,男27例、女94例,年龄19.8(8.0~28.0)月;合并中度MR 94例,重度MR 27例。超声下PDA直径(6.4±1.8)mm。患儿术前,术后24 h,术后1、3、6、12、24月的主肺动脉(MPA)直径、左心房(LA)直径、左心室舒张末期直径(LVEDD)、左心室收缩末期直径(LVES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DA合并中、重度MR患儿在严格把握手术指征的前提下,单纯行经导管介入封堵治疗可改善MR程度、降低左心负荷,该方法安全有效。
    • 李扬; 杨志; 马英; 任静
    • 摘要: 目的分析左室功能异常二尖瓣反流病人MRI影像学参数与肌脂蛋白(SLN)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9年2月秦皇岛市第三医院诊治的50例二尖瓣反流病人为研究组,另选取13名健康人为对照组,对50例二尖瓣反流病人进行MRI影像检查,测量左室功能及容积,并进行连续心室短轴总和测量,对照组相关数据由第三方实验中心提供。采用免疫印迹法及免疫荧光染色检测SLN蛋白表达。结果研究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和左室收缩期末期内径大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左室质量指数高于对照组(P<0.05)。二尖瓣反流病人心脏显示左室扩张和心室壁变薄。研究组SLN蛋白染色信号强度高于对照组,且与影像学参数存在相关性。结论SLN作为心房调节因子在左室功能异常二尖瓣反流病人中显著上调,且与影像学参数具有相关性。
    • 潘文志; 龙愉良; 周达新; 葛均波
    • 摘要: 经导管缘对缘修复(TEER)是目前应用最广泛、证据最多的二尖瓣反流(MR)介入治疗技术,并得到最新版指南的肯定。笔者目前将TEER定义为一项基于外科二尖瓣缘对缘修复术的经导管介入技术,其采用二尖瓣夹合装置,经股静脉或心尖路径置入,在超声及X线引导下夹住MR区的前、后瓣叶并使之接合,使心脏收缩期时瓣叶之间间歇减少或消失,而舒张期时瓣口变成双孔或多孔,从而达到减少或消除MR的效果。TEER的器械可根据夹合装置的锁定原理分为机械锁定、自锁定和闭环锁定三类,代表器械分别为MitraClip、PASCAL以及ValveClamp系统。MitraClip G4是最新一代TEER器械,夹臂增宽至6 mm,操作更便捷,可实现瓣膜分别捕获,心房压力检测。EXPAND G4研究结果显示,急性手术的成功率为97.4%。30 d随访时,95.9%患者MR≤2+,平均压差4.4 mmHg(1 mmHg=0.133 kPa),30 d全因死亡率为1.5%,其效果已经接近外科手术效果。PASCAL Ace系统的基本形态及工作原理同PASCAL,但其夹臂更窄、中央的隔离球更小。German CLASP研究结果显示,急性手术的成功率为96.4%,30 d随访时,器械成功率为81.9%,临床成功率为86.9%。CLASP研究2年超声心动图随访结果示,78%的患者MR≤1+,97%患者MR≤2+。TEER技术未来发展方向包括治疗非中心性MR、向中低危人群扩展、应用于三尖瓣反流的介入治疗、TEER失效后再次介入治疗以及现有器械进一步迭代升级,全新器械的设计研发等。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