误收
误收的相关文献在1982年到2022年内共计147篇,主要集中在中国文学、信息与知识传播、财政、金融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40篇、会议论文1篇、专利文献6篇;相关期刊107种,包括江海学刊、学术研究、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等;
相关会议1种,包括全国首届计算机辅助公差设计专题学术会议暨全国高校互换性与测量技术研究会2000年年会等;误收的相关文献由146位作者贡献,包括韩震军、房日晰、丁喜霞等。
误收
-研究学者
- 韩震军
- 房日晰
- 丁喜霞
- 万德敬
- 刘飖
- 孙方
- 寿涌
- 张庆英
- 张福斌
- 张静
- 徐礼节
- 斯蒂芬·科勒
- 朱腾云
- 朱芳莉
- 李成晴
- 杨军
- 詹·特布温
- 阮堂明
- 陈小辉
- 陈尚君
- 风之月
- A·拜
- J·G·M·加维兰
- K·V·恩戈
- 严正道
- 于冀疆
- 任志华
- 何利军
- 何法周
- 佟培基
- 侯景红
- 冯庆华
- 刘元亮
- 刘奉文
- 刘宜捷
- 刘怀志
- 刘杰
- 刘海军
- 卞东波
- 印晓峰
- 卿彦
- 史广超
- 叶碧林
- 吕锋
- 吴子林
- 吴松泉
- 周子翼
- 周臣孚
- 喬雁群
- 夏婧
-
-
陈小辉
-
-
摘要:
杨镰先生主编的《全元诗》共六十八册,著录了五千多位诗人的十三万余首诗歌,可谓煌煌巨著,实有功于学林。但因该书成书于众人,且文献材料庞杂,故难免有所讹误。因此自《全元诗》出版以来,补正之作亦陆续有之。近将《全元诗》与《全宋诗》所收的同名诗人进行对比,亦发现《全元诗》误收了二十多位同名诗人,今略作考证。
-
-
朱腾云
-
-
摘要:
北京大学古文献研究所编纂的《全宋诗》是篇幅最多的中国古典诗歌总集,是20世纪古籍文献整理的代表性成果,但其重出、误收、重见的诗歌数量较多,笔者在使用中发现《全宋诗》《全唐诗》重出、误收、重见的诗歌有300余组,分为作者两收诗歌重录、《全唐诗》误收、《全宋诗》误收、诗歌重见不能考订时代四种情况,这些重出误收诗歌的考辨对于《全宋诗》《全唐诗》的整理研究及别集编纂与作家作品的研究都具有较高的文献价值。文章对其中《全宋诗》误收唐诗的部分进行缘例释证、甄别真伪、考订作者归属,供研究者参考、批评。
-
-
陈小辉
-
-
摘要:
《全宋诗》共七十二册,著录了九千多位诗人的二十多万首诗歌,可谓煌煌巨著,实有功于学林。但因该书成书于众人,且文献材料庞杂,故难免有所讹误。因此自《全宋诗》出版以来,补正之作不断涌现。近将《全宋诗》与《全元诗》所收的同名诗人进行对比,亦发现《全宋诗》误收了三十多位同名诗人,今略作考证如下。
-
-
韩震军
-
-
摘要:
囿于主客观原因,《全元诗》收录了不少与元代几无关涉的唐宋人诗歌。本文在已有成果基础上,新考辨出《全元诗》误收王缙等唐人诗4首、陈与义等宋人诗14首,并梳理其致误原因。读书偶见,以期对修订《全元诗》有所裨益。
-
-
喬雁群
-
-
摘要:
《甲骨文字編》是目前出版的收字最全面的甲骨文字彙類工具書。筆者在“殷契文淵”甲骨文字庫字形整理過程中對書中一些疏失之處詳加校訂辨析,今將部分校訂内容整理出來,包括誤摹、誤收、重收、可增補字形、可合併字頭、拆合不當字形、殘字處理不當、標號錯誤等小類計200例,以供學界參考,並期師友指正。
-
-
-
姜学科
-
-
摘要:
由于各种原因,元世祖时期翰苑文臣的作品散佚较为严重,王磐是很典型的一个.《全元文》收录的《赵国忠穆公神道碑》从传主卒年和写作时间上与王磐不符,可以断定系误收.《戒庵老人漫笔》所载《铁椎铭》为王磐作品,应收入《全元文》.王磐居翰林二十年,相关史料对其任期和职务的记载有出入,当加以梳理,以更好地认识这位元初重要的翰苑文臣.同时这种细节的考察,也有助于了解其他翰苑文臣的基本情况,进而考察这一群体在元初文学文化建设中的地位、贡献和影响.
-
-
许蕤;
韩震军
-
-
摘要:
杨镰先生主编的《全元诗》著录近5000多位诗人的130000多首诗歌,纂成有元一代诗歌之总集,功莫大焉.然《全元诗》涉及材料庞杂、辑无统绪,讹误之处在所难免.故自《全元诗》出版以来,订补之作不断.今考查文献,新发现《全元诗》误收十则,并略作考辨,以求证于方家.
-
-
宣燕華
-
-
摘要:
顧貞觀(一六三七—一七一四)《彈指詞》中《金縷曲·酬容若見贈次原韵》一首的作者問題,早在一九九二年已由趙秀亭先生在《納蘭叢話》([一])一文中提出。《彈指詞》一集享譽甚隆,顧貞觀與納蘭成德(一六五五—一六八五)之交遊唱和亦久爲藝林佳話,《金縷曲》更是爲顧、成二人贏得重大聲名的詞調。該詞的原唱即納蘭成德的成名之作《金縷曲》(德也狂生耳)。這個問題理應早得到關注和解决,但多年來却幾乎無人問津([二])。筆者偶然涉及此題,不忍其小案久懸,故不揣淺陋,試爲論讞。
-
-
王丹
-
-
摘要:
《元史》无艺文志,清代学者对《元史艺文志》的辑补用力甚深,多有著述。由于无官方目录,加之年代久远,学者在撰集补志的过程中难免有疏漏,以下以五部清人补志:金门诏《补三史艺文志》,钱大昕《元史艺文志》,张锦云《补元史艺文志》,吴骞《四朝经籍志补》,黄虞稷、卢文弨《补辽金元艺文志》为对象,对其中著录的元人《尚书》著述讹误之处进行考辨,考辨类目包括:作者误载;朝代舛误;书籍信息肴乱;误收它部书籍(如子部窜入经部);还有部分存疑待考之著述。以上共十八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