训政
训政的相关文献在1983年到2022年内共计138篇,主要集中在中国史、中国政治、法律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38篇、相关期刊110种,包括法制与社会、云梦学刊、黑龙江史志等;
训政的相关文献由131位作者贡献,包括梁承碧、田湘波、刘涛等。
训政
-研究学者
- 梁承碧
- 田湘波
- 刘涛
- 吴贤辉
- 姜鑫
- 孙岩
- 廖章庭
- 方新德
- 李玉
- 李秀芹
- 王兆刚
- 田飞龙
- 聂红珍
- 赵红
- 邓野
- 钱望成
- 陆文培
- 陶炎武
- 韩英军
- 黄珍德
- 丁世林
- 东东
- 义海
- 于立深1
- 任慧英
- 余音
- 侯书根
- 傅东光
- 克念
- 关志钢
- 关精明
- 刘军宁
- 刘刚
- 刘志强
- 刘文平
- 刘永生
- 刘江华
- 刘秋阳
- 刘继兴
- 刘芳
- 华洪
- 卢艳香
- 叶利军
- 叶炳南
- 吴双
- 周长军
- 善怡
- 均奇
- 姚江鸿
- 孔冬青
-
-
陈睿智;
徐海融
-
-
摘要:
孙中山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驱,他提出了“军政”“训政”“宪政”的三阶段建国方略,不仅具体阐述了革命建国的任务,还为国家的建立设定了循序渐进的阶段安排。建国三阶段方略包含着深刻的历史原因及现实考虑,既体现了孙中山早期受西方政治制度模式的熏陶,又展示出其对近代中国现实政治情况的思考。孙中山对国家的建设进行了深刻的探索并提出了自己独特的见解,其建立民主共和国的步骤,在中华民族政治思想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
-
李玉
-
-
摘要:
北洋时期民主共和制度运行不良,国家建设难孚众望,促动了民众对“革命”的心理期待.孙中山应社会之需,再树政治革命之风,以期改造社会,改善民生.针对北洋政治之病,国民党提倡直接民权,建构“训政”理论,将北洋时期的“党派治国”发展为“以党治国”.但相较于北洋,国民党同样没有改变武力绑架政治的实质,甚至有过之无不及,出现“矫枉而益枉”的易代悖论,从而为后人留下较大的学理思考空间.
-
-
-
克念
-
-
摘要:
1898年9月21日,慈禧太后悍然复出训政。她囚禁光绪帝,尽罢“百日维新”政条,并诛杀皇帝近臣谭嗣同等六人,史称“戊戌六君子”。在刑部大狱、谭氏留下了著名的《狱中题壁》中有名句云: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两昆仑”何所指,百年来各作郑笺。
-
-
李玉
-
-
摘要:
北洋时期民主共和制度运行不良,国家建设难孚众望,促动了民众对“革命”的心理期待。孙中山应社会之需,再树政治革命之风,以期改造社会,改善民生。针对北洋政治之病,国民党提倡宜接民权,建构“训政”理论,将北洋时期的“党派治国”发展为“以党治国”。但相较于北洋,国民党同样没有改变武力绑架政治的实质,甚至有过之无不及,出现“矫枉而益枉”的易代悖论,从而为后人留下较大的学理思考空间。
-
-
侯书根;
孙建刚
-
-
摘要:
总结回顾中国国民党政务监察和党务监察制度的创立和发展过程,整理双重监察体系的相互关系和主要内容,从内容制定、惩治贪官和实际运行三个方面指出了该体制存在的缺陷和不足,这些也直接导致了国民党双重监察体制制度的低效和无序.
-
-
刘涛
-
-
摘要:
电影事业在经过早期的缓慢发展后,到了1920年代以后开始迅速发展起来,开始成为城市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娱乐形式。汉口作为近代最早开埠通商的城市,在这一时期电影事业也迅速发展。电影院如雨后春笋般发展起来,观影人数不断增加。进口和国产影片数量不断增加,电影市场呈现出一片欣欣向荣之势。国民党掌权以后,实行电影检查制度,以期通过电影来实现其加强思想控制的目标。但由于汉口当时形势的复杂性,这种尝试并没有成功。
-
-
解玺璋
-
-
摘要:
2018年是戊戌维新变法120周年。120年前的6月11日(清光绪二十四年戊戌夏历四月二十三日),光绪皇帝颁布定国是诏,是为百日维新变法的开始。这是一场自上而下的维新变法运动,“不甘作亡国之君”的光绪皇帝是这场运动的直接发动者与实际决策人。从光绪帝“诏定国是”,决定变法,到慈禧太后以训政的名义发动“政变”(1898年9月21日,即清光绪二十四年戊戌夏历八月初六日),只有短短的103天,变法即归于失败。但就在这短短的103天里,光绪皇帝颁布了一系列除旧布新的“上谕”,这些以更张旧制、弃弱图强为诉求的“新政”,不仅让国人惶惑不安,也震惊了世界,向世人展现了中国将改变积贫积弱现状,实现国富兵强的新的可能性。
-
-
-
林姝1
-
-
摘要:
改建后继德堂的空间布局嘉庆皇帝对毓庆宫有着特殊的情感,“髫龄即居此,训政复三年”(殿内存嘉庆七年《毓庆宫忆昔有感》贴落,诗载《清仁宗御制诗初集》卷三十九,页十一),分别以皇子、皇太子、皇帝的身份在此居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