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解吸率

解吸率

解吸率的相关文献在1990年到2022年内共计113篇,主要集中在冶金工业、矿业工程、石油、天然气工业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01篇、会议论文5篇、专利文献85126篇;相关期刊79种,包括西安科技大学学报、中国药房、煤矿安全等; 相关会议5种,包括中国石油石化环保科技成果专题研讨会、2013年煤层气学术研讨会、第六届全国化学工程与生物化工年会等;解吸率的相关文献由365位作者贡献,包括张卫风、安丰华、张子敬等。

解吸率—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01 占比:0.12%

会议论文>

论文:5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85126 占比:99.88%

总计:85232篇

解吸率—发文趋势图

解吸率

-研究学者

  • 张卫风
  • 安丰华
  • 张子敬
  • 李洪松
  • 柴振
  • 王秋华
  • 罗成
  • 蒙峻
  • 袁宇
  • 谢文君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张卫风; 王璐璐; 王秋华
    • 摘要: 为探究TEA富液在投加Ca(OH)_(2)的化学解吸方式下的解吸性能,通过单因素法探究不同因素对TEA、TEA+MDEA和MDEA富液的解吸效果,再通过多次吸收-解吸实验对TEA富液的再生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n(Ca)/n(C)、pH值等因素对TEA、TEA+MDEA和MDEA富液解吸效果均具有一定的影响,TEA富液的解吸效果最好,TEA+MDEA次之,MDEA最差;在n(Ca)/n(C)=1∶1、pH值为10、温度为20°C、CO_(2)负荷为0.4 mol/L、搅拌速率为800 r/min以及搅拌时间为10 min的条件下,TEA的解吸率可达82.85%;在5次吸收-解吸实验中TEA的解吸率均保持在80%左右,说明其在投加Ca(OH)_(2)的化学解吸方式下具有良好的解吸性能。
    • 张保平; 王尹; 张恒; 肖煜坤
    • 摘要: 本研究采用盐酸和硫脲从负载钯吸附剂中分离钯,通过对反应进行热力学分析探明含钯产物的化学形态及其分布特征,揭示解吸过程机理;利用动力学模型分析解吸行为;通过试验考察时间、盐酸浓度、硫脲浓度和解吸剂体积对分离效果的影响及再生次数对吸附剂再生性能的影响。热力学分析结果表明,解吸时负载钯吸附剂中的PdCl■与Cl^(-)发生离子交换后再与硫脲配合,含钯产物以PdCl_(3)[SC(NH_(2))_(2)]^(-)形态存在;解吸动力学分析表明,准二级动力学模型是最优模型;试验表明,在负载钯吸附剂10 mg、温度25°C、解吸时间60 min、解吸剂(1.0 mol·L^(-1)盐酸和0.6 mol·L^(-1)硫脲)20 mL的条件下,钯的最大解吸率为96.26%;吸附剂再生性结果表明,最佳的再生次数为4。
    • 唐建峰; 王玉娟; 王曰; 花亦怀; 褚洁; 桑伟; 陈静
    • 摘要: 为分析Aspen HYSYS软件模拟的可靠度,进一步确定HYSYS软件在胺法脱碳再生工艺中的适用性,基于自主设计搭建的胺法脱碳中试试验装置,建立相应的HYSYS软件稳态仿真模型,对不同原料气气质、胺液流量、胺液配方、再生压力、再生温度下的胺液解吸率及再生能耗进行模拟、误差计算,分析HYSYS软件在胺法脱碳再生工艺中的适用性.研究结果表明,利用HYSYS软件模拟胺法脱碳过程中的再生工艺时,模拟结果随工艺参数的变化规律与试验结果总体保持一致,除个别不利于再生的工艺参数外,HYSYS软件的模拟适用性均较好;HYSYS软件中影响再生效果的5个工艺参数对模拟适用性影响较大的是再生压力,MDEA+MEA和TEA+MEA两种不同配方影响较小.另外,对再生能耗模拟误差影响较大的是再生温度,在一定塔底压力下,再生温度存在一个转折点,高于该温度时,再生能耗大幅度增加.本次验证过程中,再生温度115°C左右为一个转折点,但HYSYS软件的总体模拟能耗适应性均较差.
    • 范家文; 刘健
    • 摘要: 在新兴能源产业提质增效的迫切要求下,积极推进煤层气产业发展对于缓解目前国内能源现状具有重要意义.地层应力约束下煤储层吸附解吸瓦斯特征直接关系到瓦斯抽采作业的布置方式.基于此,对应力约束状态下煤体对甲烷的吸附和解吸特征进行了试验研究,同时对解吸甲烷后煤体内部结构特征进行了CT扫描测试和分析.结果表明:煤体对甲烷的吸附量与孔隙压力几乎呈线性关系,符合Langmuir模型;80°C是煤体解吸甲烷较为合理的温度点;解吸甲烷后煤体内部会形成较多孔隙,发育较多的次生裂隙,不同层位孔隙率在6.32%~9.38%之间,平均孔隙度可达7.4%;在不同类别孔隙中,孔径低于30μm的孔裂隙比例高达76.36%;总体上,煤体中孔径较小的孔裂隙结构是甲烷解吸、扩散以及运+移的主要通道.
    • 张金星; 黄志甲; 张样; 谢福松; 祝立萍
    • 摘要: 为推进碳达峰和碳中和,以高炉煤气碳捕集过程中常用的醇胺吸收剂(MEA,DEA,MDEA)为研究对象,应用Aspen Plus软件建立碳捕集模型,研究吸收剂流量、含量及再沸器热负荷对碳捕集率及解吸率的影响,比较分析不同吸收剂解吸CO2后的再生能耗,筛选综合性能良好的吸收剂.结果表明:相同条件下,3种醇胺吸收剂的吸收性能和解吸性能各具优劣,吸收性能为MEA>DEA>MDEA,解吸性能为DEA>MDEA>MEA;兼顾吸收与解吸性能的再生能耗,3种醇胺吸收剂对CO2的吸收解吸综合性能为MEA>MDEA>DEA;相较DEA和MDEA醇胺吸收剂,MEA醇胺吸收剂更适用在高炉煤气脱碳应用中.
    • 冯宇; 张子敬; 王俊娜; 佐双吉; 郭建民; 相亚军
    • 摘要: 在静态解吸体系下,采用初始速率法对碱式硫酸铝(碱铝)脱硫富液进行了解吸本征动力学研究,求解得到了碱铝脱硫富液解吸反应速率方程.结果 表明:解吸温度对解吸率的影响较为显著,最大瞬时解吸速率均出现在解吸反应初始时刻.在实验参量调控范围内,S(Ⅳ)浓度提高使解吸速率相对提高平均为1.9倍,解吸率最高增长了25.2%;降低pH使解吸速率相对提高平均为0.2倍,解吸率最高增长14.3%;当恒定解吸温度从333 K升高至363 K时,解吸速率相对提高平均为1.1倍,解吸率最高增长38.1%.脱硫富液解吸适宜的亚硫酸根浓度为0.1044 mol/L以上,pH值为3.25左右,解吸温度为343 K以上.解吸速率与亚硫酸根浓度成1.86±0.14级反应,与氢离子浓度成0.38±0.03级反应;解吸反应活化能为(41.4±0.2)kJ/mol,指前因子为(1383324.2±0.5)L1.24/(mol1.24·min).研究结果为碱铝解吸法脱硫的基础理论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撑.
    • 乔天强; 李洪松; 朱坤
    • 摘要: 针对低金高银铜铁钙载金炭解吸率低的情况,对系统解吸和电积指标进行分析,明确金、银解吸率低的原因.研究表明,系统金、银解吸率低主要由管道堵塞引起,电积率低主要受温度的影响,可通过除垢及提高温度来强化金银的解吸电积.工艺优化后,金的解吸增加6.08%,银的解吸增加1.98%,贫炭中金、银品位明显下降,平均为79.26 g/t和127.89 g/t,降低了后序处理成本.
    • 梁佑贵
    • 摘要: 通过对诺芮特载金炭解吸控制参数的实践探索,使金、银解吸率由原来的92.74%和92.66%,提高到96.40%和98.33%;解吸时间缩短Δh=6.5h,氰化钠和氢氧化钠药耗分别降低3.78Kg/t和8.02Kg/t.
    • 张卫风; 邓兆雄; 邱雪霏; 马伟春; 李娟; 王秋华
    • 摘要: 针对以MDEA为主体、MEA和PG为添加剂的2种混合胺的解吸工况,采用膜解吸法对其CO2富液进行解吸再生.在对比2种吸收液的膜解吸效果基础上,进一步考察了不同条件对CO2解吸率和解吸速率的影响.结果 表明:在相同解吸时间下,MDEA+MEA富液的解吸率比MDEA+PG富液的解吸率高;在相同吸收液质量分数下,MDEA+ PG富液的解吸效果较好;解吸温度升高和N2吹扫体积流量增大均有利于提高CO2解吸率,同时也会加速解吸进程;CO2富液体积流量增大会导致CO2解吸率下降;综合考虑,选择MDEA+MEA为吸收剂,解吸温度为50°C,CO2富液体积流量为0.89×10-3 m3/s,N2吹扫体积流量为150 mL/min.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