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要素市场扭曲

要素市场扭曲

要素市场扭曲的相关文献在2005年到2022年内共计112篇,主要集中在世界各国经济概况、经济史、经济地理、经济计划与管理、经济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09篇、会议论文3篇、专利文献9262篇;相关期刊74种,包括当代经济科学、南方经济、南开经济研究等; 相关会议2种,包括中国工业经济学会2015年学术年会、2015中国产业经济研究学术年会等;要素市场扭曲的相关文献由187位作者贡献,包括周杰琦、王磊、戴魁早等。

要素市场扭曲—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09 占比:1.16%

会议论文>

论文:3 占比:0.03%

专利文献>

论文:9262 占比:98.81%

总计:9374篇

要素市场扭曲—发文趋势图

要素市场扭曲

-研究学者

  • 周杰琦
  • 王磊
  • 戴魁早
  • 李平
  • 李金星
  • 全诗凡
  • 刘友金
  • 刘生龙
  • 刘艳彬
  • 吕连菊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卓越; 郑燕
    • 摘要: 基于要素市场改革进程滞后的事实,利用我国A股上市公司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要素市场扭曲对企业金融资产配置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并且在同等要素市场扭曲程度下,处于东部地区、占据不利竞争地位和与政府联系更为紧密的企业会配置更多金融资产。机制检验显示,要素市场扭曲主要通过扩大研发风险、吸引企业寻租和放大企业间融资成本差异来促进企业配置金融资产。此研究为我国全面加快推进要素市场市场化改革进程,防范金融风险,引导企业回归实体提供了相关依据。
    • 李鲁; 刘乃全
    • 摘要: 基于中国制造业企业微观数据,本文利用生产法估算制造业企业成本加成并实证检验要素市场扭曲对企业成本加成的净效应及其异质性特征。研究发现:要素市场扭曲对中国制造企业成本加成存在显著的抑制效应。从时间滞后性看,抑制效应具有随滞后期数增加而逐步衰减的趋势特征;从企业异质性看,抑制效应表现出民营企业高于国有企业,外资企业高于内资企业,出口企业高于非出口企业;从行业异质性看,对高新技术行业、资本密集型行业、劳动密集型行业的抑制效应表现出由高及低的特征;从区域差异性看,抑制效应主要集中在我国中部和东部地区,且可以凭借区域经济一体化来调节和改善。因此,应加快推进要素市场改革,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以此激发企业市场活力,促进区域一体化高质量发展。
    • 庄强; 孙忱
    • 摘要: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水平持续上升,国民经济实力也在不断增强,与此同时,城乡关系发展也在不断更新,二者之间的发展差距日益明显,与国家整体经济发展形成鲜明反差,要素市场扭曲严重,劳动力、土地以及资本等配置不合理。基于上述问题,推进新型城市化建设显得非常必要。
    • 贺子欣; 惠宁
    • 摘要: 中共十九大报告指出,要素市场化配置是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利用2003—2019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采用面板固定效应模型和门槛回归方法,实证研究要素市场扭曲、绿色创新效率与高技术产业集聚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要素市场扭曲会阻碍绿色创新效率提升,高技术产业集聚能够显著促进绿色创新效率提升,并削弱要素市场扭曲对绿色创新效率提升的抑制作用。门槛效应表明,在高技术产业集聚程度较高的情况下,要素市场扭曲对绿色创新效率的抑制作用会被扭转。以上结果均表现出显著的区域异质性。
    • 安岗; 张康
    • 摘要: 企业出口不仅取决于国际市场的供求关系,而且受到国内市场环境的影响。要素价格扭曲导致的资源错配会对出口企业产生不利影响,进而有损其出口竞争力。然而,现有文献较少研究要素价格扭曲对企业出口竞争力的影响及其传导机制,尤其缺乏相关经验分析。本文通过构建一个包含“扭曲税”的理论框架分析要素价格扭曲与企业出口竞争力的关系,认为:要素价格扭曲会阻碍企业间的资源再配置,削弱更替竞争的效率提升效应,使得大量低效率企业不能进行市场出清,同时还会抑制企业的技术创新行为,进而不利于企业通过效率提升和技术进步来提升出口竞争力。同时,国内需求增长产生的本地市场效应、需求引致创新效应、经济集聚效应等不仅能促进企业出口竞争力提升,还会弱化要素价格扭曲对企业出口竞争力的负面影响。采用中国1999—2007年工业企业以及2007—2020年上市公司数据的分析发现:企业的要素价格扭曲(包括资本价格扭曲和劳动价格扭曲)程度与其出口竞争力显著负相关,同时,要素价格扭曲程度与企业的市场退出和技术创新概率也显著负相关,表明要素价格扭曲会显著抑制企业出口竞争力的提升,其中存在阻碍低效率企业市场退出和抑制企业技术创新的传导路径;内需增长对企业出口竞争力具有正向影响,且能显著弱化要素价格扭曲对企业出口竞争力提升的抑制作用;要素价格扭曲对企业出口竞争力的负向影响存在企业异质性和地区异质性,表现为资本价格扭曲对融资约束较低的外资企业和国有企业影响更为显著(相比私营企业),而劳动价格扭曲对劳动报酬占比较低的私营企业和外资企业影响更为显著(相比国有企业),要素价格扭曲对市场化程度较低地区的企业影响更为显著;此外,劳动价格扭曲对企业出口竞争力的负向影响比资本价格扭曲更大。相比于以往文献,本文拓展和深化了要素价格扭曲的经济效应以及企业出口竞争力的影响因素研究,并从内需增长的角度为深入认识要素价格扭曲与企业出口竞争力的关系提供了新思路,也为要素价格扭曲的企业出口竞争力抑制效应及其微观机制提供了经验证据。根据本文的研究结论,各地应持续深化各领域的市场化改革,加快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切实缓解各类微观经济主体(尤其是私营企业)的融资约束,并持续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占比。
    • 石洁
    • 摘要: 文章基于A股制造业421家上市公司2012年—2016年的面板数据,检验政府补助与企业创新投入两者之间存在的关系,进一步研究了企业产权性质以及要素市场扭曲程度在两者之间是否存在着调节效应.结果发现:政府补助对制造业企业的创新投入起到了推动作用;当政府补助的对象为非国有企业时,创新投入受到的促进效果更为突出,要素市场扭曲程度高的区域,政府补助针对企业创新投入的积极效应被抑制.
    • 卞元超; 吴利华; 白俊红; 杨宇舟
    • 摘要: 文章考察了要素市场扭曲影响绿色经济增长的内在机制,并基于空间自滞后模型实证研究了其中的影响效应.研究发现,劳动力要素市场扭曲和资本要素市场扭曲助推了高污染企业发展、抑制了技术创新投入、导致了能源过度使用,从而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和绿色经济增长产生不利影响;要素市场扭曲不仅阻碍了绿色技术进步,还抑制了绿色效率改善效应的发挥.相关研究结论为优化中国生产要素配置效率、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启示.
    • 戴小勇
    • 摘要: 本文针对中国创新投入快速增长而全要素生产率增速下降的现象,在异质性企业垄断竞争分析框架下引入要素市场扭曲与企业创新决策,刻画转型期中国全要素生产率决定的微观机理,发现要素市场扭曲通过影响企业创新、生产、进入与退出市场的决策,抵消了企业创新的要素重置效应,从而降低了加总全要素生产率.经验分析发现,企业创新使得生产要素从非创新企业流向创新企业;而要素市场扭曲导致企业间的要素错配,扭曲企业创新与退出市场的决策,要素错配效应大于企业创新的要素重置效应.中国制造业生产率的增长主要由企业生产率提高推动,企业间要素重置的贡献较小,创新企业与非创新企业之间的要素重置并没有带来行业加总生产率的提高.
    • 程洪乾; 叶劲松; 黄远浙
    • 摘要: 在分析对外直接投资(OFDI)与技术创新基本原理的基础上,引入要素市场扭曲变量以探讨OFDI通过缓解国内要素市场扭曲进而促进技术创新的作用机制.运用2003—2018年我国省级面板数据,利用中介效应模型进行实证研究.研究表明:OFDI可以促进我国技术创新;OFDI可通过缓解要素市场扭曲推动我国技术创新;OFDI驱动技术创新的路径存在地区差异,各地区细分市场扭曲的程度会影响估计结果.研究结论为优化我国创新生产要素配置和建设创新型国家提供启示.
    • 武翠; 谭清美; 王磊
    • 摘要: 基于2008—2018年我国内地省际面板数据,采用SYS-GMM模型探究要素市场扭曲对产业结构升级效率的影响.结果发现:要素市场扭曲显著阻碍了产业结构升级效率提升,更换指标测度后结论依然稳健.进一步检验企业家精神的中介效应,结果表明:企业家创业精神可部分抵消要素市场扭曲对产业升级效率的负面效应,而企业家创新精神深受要素市场扭曲的挫伤,未能发挥对产业结构升级的促进作用.因此,建议政府及行业以专利为突破口,优化科技成果转化体系,加强要素市场化和营商环境改革,全面促进产业结构升级.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