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市场退出

市场退出

市场退出的相关文献在1994年到2022年内共计458篇,主要集中在财政、金融、法律、经济计划与管理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455篇、会议论文3篇、专利文献6012篇;相关期刊289种,包括商业时代、中国工商管理研究、福建金融等; 相关会议3种,包括第三届全国虚拟经济研讨会、2015年中国人民大学不动产高峰论坛暨中国土地科学论坛、第九届河北省社会科学博士论坛等;市场退出的相关文献由537位作者贡献,包括鲁玉祥、张静、李宏宇等。

市场退出—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455 占比:7.03%

会议论文>

论文:3 占比:0.05%

专利文献>

论文:6012 占比:92.92%

总计:6470篇

市场退出—发文趋势图

市场退出

-研究学者

  • 鲁玉祥
  • 张静
  • 李宏宇
  • 许传华
  • 何文
  • 冯果
  • 刘克
  • 刘定华
  • 刘晓鹏
  • 刘茜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摘要: 该著为宁波大学法学院郑曙光教授著,浙江大学出版社2021年12月出版。现行企业退出制度所存的问题,引发企业退市“难”(难以注销),退市“贵”(退市成本大)现象。市场出现了众多的“僵而不死”企业,“解了不散”企业,“销了不亡”企业,严重影响了市场管理秩序,危及商事交易安全。该著运用经济法学相关理论,切入常态经济中企业退市行为,研究系统化治理政策构建的相关问题:梳理当前企业退市的新问题,通过归纳演绎将“退市乱象”以类型化;探究问题根源与社会环境体系,挖掘“退市难”“退市贵”深层次原因;剖析当前法律制度供给现象与法律治理困境,检视现行法律制度设计运行中存在的问题;提出针对性建议与对策,为解决企业退市问题寻求法律治理方案。
    • 李慧颖
    • 摘要: 近年来,中小法人金融机构风险事件逐渐增多,严重影响金融稳定,研究并推动建立健全中小法人金融机构市场退出机制成为我国金融业所面临的一项重要且紧迫的任务。通过对我国中小法人金融机构市场退出立法现状的分析,梳理借鉴国外关于中小法人金融机构市场退出立法的相关经验,提出了构建、健全中小法人金融机构市场退出的法律体系、成立专门的中小法人金额机构市场退出的组织机构等政策建议,以完善我国中小法人金融机构市场退出机制建设。
    • 樊巾
    • 摘要: 近年来,在经济下行压力下和新冠肺炎疫情双重叠加影响下,我国中小银行金融机构风险暴露呈现"集中"态势。中小银行资产质量真实性和风险积聚问题加速暴露,成为我国当前一段时间金融风险防范的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本文构建了中小银行市场退出预警风险评价模型,建立退出预警指标体系,并运用熵值法计算指标权重;然后运用2018-2021年白银辖内银行数据对模型进行实证检验,检验结果与辖内中小银行风险实际情况吻合较好。
    • 安岗; 张康
    • 摘要: 企业出口不仅取决于国际市场的供求关系,而且受到国内市场环境的影响。要素价格扭曲导致的资源错配会对出口企业产生不利影响,进而有损其出口竞争力。然而,现有文献较少研究要素价格扭曲对企业出口竞争力的影响及其传导机制,尤其缺乏相关经验分析。本文通过构建一个包含“扭曲税”的理论框架分析要素价格扭曲与企业出口竞争力的关系,认为:要素价格扭曲会阻碍企业间的资源再配置,削弱更替竞争的效率提升效应,使得大量低效率企业不能进行市场出清,同时还会抑制企业的技术创新行为,进而不利于企业通过效率提升和技术进步来提升出口竞争力。同时,国内需求增长产生的本地市场效应、需求引致创新效应、经济集聚效应等不仅能促进企业出口竞争力提升,还会弱化要素价格扭曲对企业出口竞争力的负面影响。采用中国1999—2007年工业企业以及2007—2020年上市公司数据的分析发现:企业的要素价格扭曲(包括资本价格扭曲和劳动价格扭曲)程度与其出口竞争力显著负相关,同时,要素价格扭曲程度与企业的市场退出和技术创新概率也显著负相关,表明要素价格扭曲会显著抑制企业出口竞争力的提升,其中存在阻碍低效率企业市场退出和抑制企业技术创新的传导路径;内需增长对企业出口竞争力具有正向影响,且能显著弱化要素价格扭曲对企业出口竞争力提升的抑制作用;要素价格扭曲对企业出口竞争力的负向影响存在企业异质性和地区异质性,表现为资本价格扭曲对融资约束较低的外资企业和国有企业影响更为显著(相比私营企业),而劳动价格扭曲对劳动报酬占比较低的私营企业和外资企业影响更为显著(相比国有企业),要素价格扭曲对市场化程度较低地区的企业影响更为显著;此外,劳动价格扭曲对企业出口竞争力的负向影响比资本价格扭曲更大。相比于以往文献,本文拓展和深化了要素价格扭曲的经济效应以及企业出口竞争力的影响因素研究,并从内需增长的角度为深入认识要素价格扭曲与企业出口竞争力的关系提供了新思路,也为要素价格扭曲的企业出口竞争力抑制效应及其微观机制提供了经验证据。根据本文的研究结论,各地应持续深化各领域的市场化改革,加快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切实缓解各类微观经济主体(尤其是私营企业)的融资约束,并持续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占比。
    • 李顺军
    • 摘要: 一个原本优秀的人,慢慢开始沦落,直到一无所成。或者说,同时起步的人,有些人越来越优秀,有的人却稍有成就后就像流星一样陨落。这些现象,在我们身边大量发生。企业也如此,那些原本很有潜力的企业最后却没落了,而很多知名品牌悄然从市场退出,有些很优秀的企业在规模扩张的同时就变得越来越差。真是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
    • 张钦昱
    • 摘要: 我国《公司法》尚未认可公司市场退出的多项改革,滞后于实践的发展,对瑕疵经营公司缺乏包容度,仅设置了局限于法庭外退出机制的单一性规定,需要进行体系性再造.公司市场退出的丰富实践与我国《公司法》的有限规定形成对比,强化公司市场退出立法,整合与更新既有法律制度安排,能够维系债权人利益的整体保护水平.重申公司市场退出法律制度的私法底色,明确公司登记是对商事主体资格确认的本意,是公司市场退出法律制度改革的关键.登记机关应尊重清算时公司剩余财产分配的自治权,由“前端严审”转向“后端惩治”,以信用机制约束滞留市场的公司,发挥商事资质确认的功能.我国《公司法》应当成为法庭外与法庭内公司市场退出法律制度的“母法”.简易注销制度应扩大调整对象,强制退出制度不应成为依职权注销制度,可在适用前提、期间和结果方面完善休眠制度.
    • 高晓燕; 降卫东; 付森
    • 摘要: 中小银行在经济周期性下行和净息差持续收紧等多重影响下,经营业绩受到较大冲击,市场竞争优胜劣汰的机制将使得缺乏竞争力的银行退出市场.目前我国中小银行市场的退出形式主要包括接管、解散、并购等,其中,并购被认为是对金融市场影响最小的处理手段.本文从市场退出的视角,使用财务比率分析和数据包络分析(DEA)的方法,对兴业银行收购佛山商业银行和中国平安收购深圳发展银行两个典型的市场主导型商业银行退出案例进行实证检验与评价.结果表明,市场主导的并购行为可以在化解金融风险的同时,对并购双方都产生积极作用.最后,针对我国中小银行并购实践过程中发现的问题,提出更好实现中小银行市场化退出的建议.
    • 杨振坤; 韩延宏; 郭春志
    • 摘要: 存款保险制度作为金融业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制度安排,和中央银行最后贷款人职能、审慎监管一起,共同构成金融安全网。包商银行于2019年5月被实施接管,2021年2月被裁定破产。这是我国存款保险基金首次参与风险处置的商业银行,也是第一家经由司法破产程序完成市场退出的商业银行,打破了银行刚性兑付,为银行机构有序退出金融市场提供了参考,引发了金融市场的强烈反应。
    • 何文
    • 摘要: 稳定公平可及的营商环境是市场经济的沃土,是市场主体的生命之氧,也是一座城市甚至一个国家的核心竞争力.近年来,成都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全力打造开放便捷的市场准入环境、公平有序的市场竞争环境、宽容高效的市场退出环境,不断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推动建设国家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和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
    • 何文
    • 摘要: 稳定公平可及的营商环境是市场经济的沃土,是市场主体的生命之氧,也是一座城市甚至一个国家的核心竞争力。近年来,成都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全力打造开放便捷的市场准入环境、公平有序的市场竞争环境、宽容高效的市场退出环境,不断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推动建设国家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和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