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刚性兑付

刚性兑付

刚性兑付的相关文献在2012年到2022年内共计241篇,主要集中在财政、金融、法律、经济计划与管理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41篇、专利文献11004篇;相关期刊148种,包括法制与社会、商情、全国商情·理论研究等; 刚性兑付的相关文献由308位作者贡献,包括周乾、卜振兴、李娜等。

刚性兑付—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41 占比:2.14%

专利文献>

论文:11004 占比:97.86%

总计:11245篇

刚性兑付—发文趋势图

刚性兑付

-研究学者

  • 周乾
  • 卜振兴
  • 李娜
  • 冯晗璐
  • 刘畅
  • 唐彦斌
  • 唐琰
  • 崔兵
  • 扈凌霄
  • 李将军
  • 期刊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陈睿; 窦鹏娟
    • 摘要: 随着改革不断深化,债券市场违约呈现新形势,导致现行债券违约处理中存在的问题也逐渐显现,那么有效完善处置债券违约风险问题机制就尤其重要,主要从健全以商事信用为融资基础的市场机制、改革风险评级机制和统一法律适用、完善处理机制等方面。
    • 杨程
    • 摘要: 当前,债券市场迅速发展、债券违约事件频发,解决地方政府兜底债券违约的前提是明确政府应当在市场中扮演的角色。政府是市场规则的供给者,通过规则供给回应市场主体的法律需求;政府也是市场活动的参与者,出于公共利益与其他市场主体一起参与市场活动。地方政府出于维护区域信用、化解社会矛盾的考虑,具有干预债券违约的动机,而债券违约处置规则供给不足和政企不分等问题是地方政府兜底债券违约的客观条件。应加强债券市场的规则供给,细致把握政府干预和国家出资的限度,才能真正建立起债券违约的市场化处置路径,杜绝债券的政府兜底问题。
    • 王一鸣; 王立夫
    • 摘要: 中国债券市场信用评级行业存在评级虚高、区分能力差和评级持续上移等问题,严重制约了债券市场尤其是民营企业债券市场的健康发展,对其进行改革刻不容缓。本文将债券市场依据债券信用评级高低划分为多个层次,在每个层次的市场中均由于信息不对称而出现“柠檬市场”效应,构建了一个多层次债券市场模型。在此基础上,基于2010—2019年民营企业债券数据,该模型成功模拟了民营企业债券市场近十年的结构演变历程,并发现隐形发行门槛、财务舞弊行为监管不严、缺失有效的评级跟踪与质量验证机制等是导致现有问题的主要原因。此外,借助该模型还发现刚性兑付虽然能在短期内繁荣债券市场,但是会使市场在低水平达到均衡,阻碍债券市场的长期健康发展。最后从发行、财务监管、评级跟踪和质量验证等方面提出具体政策建议,以提升评级质量并形成多层次市场,促进经济更好发展。
    • 白俊; 乔君
    • 摘要: 以2008-2020年发行信用债的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以“刚性兑付”打破引起的企业内外部资源配置为视角,检验了债券市场“刚性兑付”打破对发债企业创新水平的影响。实证研究发现:债券市场“刚性兑付”的打破提高了发债企业的创新水平。路径检验发现,债券市场“刚性兑付”的打破降低了企业内部低效多元化和政策性负担,将节约资金用于核心创新研发;并促使市场资金向高评级和高经营效率企业流动,提高高评级和高经营效率企业创新水平。进一步分析发现,对外部融资约束较高的小规模、成长期企业、金融市场化发展程度较低地区以及公司内外部治理水平较低企业创新水平影响更为显著。表明“刚性兑付”打破是地区金融发展的一次市场化改革,弥补了地区融资环境市场化不足的缺陷,激发了创新潜力较高但存在资金约束的成长型中小企业的创新动力。
    • 周乾
    • 摘要: 刚性兑付伴随着中国信托业走过了"黄金十年",却被2018年4月27日央行、银保监会、证监会、外管局联合印发的《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强行叫停.目前市场反应与监管者的预期并非一致.因此,面向市场应该成为今后出台监管政策的新导向.刚性兑付并非一无是处,它保障了投资者的基本利益、促进了信托业的规模与利润的双增长、维护了金融秩序的稳定,其弊端在于它弱化了投资者的风险识别能力、延缓了信托业务的转型、积聚了信托行业的风险.而化解信托业刚性兑付的不利影响需要提升投资者的风险意识和行业转型以及监管改革的配套供给.虽然刚性兑付不会一直存在下去,但也不会被立即消除.所以,监管者应当相信市场的韧性并对其保持一定的耐心.
    • 武耀华
    • 摘要: 自2020年10月以来,信用债违约事件频发,在短期内推高了债券市场的信用风险溢价水平,增大了债券融资难度,加剧了信用分化,从长期来看,将改变既有的信用风险定价模式.信用风险事件暴露出一些深层问题,如目前保护债券持有人利益的法律法规有所不足,债券发行人存在失职,债券受托管理人缺位等.对此,本文提出一些改进建议.
    • 宋一程; 刘宗治
    • 摘要: 近年来,随着我国资产管理行业的快速发展,商业银行理财业务也高速增长,成为资管子行业中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2018年起,随着"资管新规"及其配套文件"理财新规"和"理财子公司管理办法"的相继出台,统一监管标准、打破刚性兑付、加快净值化转型、消除多层嵌套和期限错配成为资管行业共同的监管导向,商业银行理财市场面临重大的调整和转型。本文在梳理资管新规以来商业银行理财业务监管环境变迁的基础上,结合当前理财业务转型面临的现实问题,探索提出下阶段银行理财发展策略的思考。
    • 武萌
    • 摘要: 作为一项重要的金融工具,结构化主体伴随着社会经济和金融市场的不断发展,也受到社会各界越来越多的关注.受运作模式、组织结构等方面特殊性的影响,结构化主体的会计处理存在很多问题,进而导致财务与金融舞弊频发.资管新规颁布后,结构化主体的本质发生了重大变化,进一步规范了金融机构的运作模式,对降低金融风险和维护健康的金融环境均具有重要意义.基于上述原因,结合资管新规的内容及影响,本文重点对结构化主体会计核算和信息披露进行深入分析,并总结相关会计处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针对性的改进建议.
    • 孟晓苏
    • 摘要: 被媒体誉为"中国房地产之父"的中房集团理事长、汇力基金董事长孟晓苏通过视频发表主题演讲,他强调,近期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解决好大城市住房突出问题,对发展住房租赁提出了具体要求,这关系到民生福祉。孟晓苏建议,大力发展直接融资,减少间接融资与刚性兑付。在他看来,房地产不是"灰犀牛",金融乱象才是真正的"灰犀牛"。"要强化普惠型金融,更大力度加强创新发展。"孟晓苏认为,"REITs"是返还给人民群众的"普惠性资本福利"。他主张用REITs化解国有企业负债,把它"切小"变成份额化、均质化、可交易、可流通并且还有资产增值便利的金融产品,由老百姓来持有,这为未来城市发展及金融创新指明了方向。
    • 张宁宇; 秦岭
    • 摘要: 我国信托法规定了营业、民事、公益3种信托模式,目前金融市场中大量活跃并频现争议的是营业信托,其中尤以集合资金信托为甚,其表现形式通常是信托公司(受托人)设立信托计划,并将计划分为相等份额向多个投资者(委托人)发售,然后将投资者交付的资金集中管理、运用或处分,投资范围、运行方式等由受托人设计的标准化合同确定。以往此类信托模式大多能实现刚性兑付,但近年来经济不断下行,加之有关部门引导信托业回归买者自负的本源,因此“破刚”屡有发生。实践中群体性纠纷频繁出现,如果处理不当,则可能引发金融市场系统性风险,因此裁判者审判技能的提升和裁判规则的总结显得尤为重要。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