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书法美学

书法美学

书法美学的相关文献在1981年到2022年内共计370篇,主要集中在书法、篆刻、绘画、中国文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369篇、会议论文1篇、专利文献2233篇;相关期刊204种,包括美与时代(下旬刊)、大众文艺、文艺研究等; 相关会议1种,包括中国建筑学会室内设计分会2008年郑州年会暨国际学术交流会等;书法美学的相关文献由309位作者贡献,包括毛万宝、王毅霖、谢建军等。

书法美学—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369 占比:14.18%

会议论文>

论文:1 占比:0.04%

专利文献>

论文:2233 占比:85.79%

总计:2603篇

书法美学—发文趋势图

书法美学

-研究学者

  • 毛万宝
  • 王毅霖
  • 谢建军
  • 梁石
  • 王腾云
  • 刘正成
  • 尹旭
  • 袁颖诗
  • 傅京生
  • 刘雪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彭再生; 陈先郡
    • 摘要: 在古代书论中,关于“力”的描述历来占据着重要的位置,并构成书法美学与书法批评的基本范畴。对于传统书画而言,笔墨承载了审美价值的核心,而衡量笔墨高下优劣的重要因素则与“力”的表现休戚相关,可以说,笔力因素构成了书画评判的基本依据。
    • 韩雅鑫
    • 摘要: 《书谱》在书史上影响深远,全篇充满了辩证思维,精辟的对比发人深省。其中,孙过庭以王羲之小楷作品之间不同的风貌,解释了“尽善”与“偏工”的差别,阐述了学书境界的不同。本文是根据孙过庭的举例,对王羲之小楷作品风格以及王羲之的书学思想进行深入的分析,来说明王羲之书风“尽善”之美形成的原因,以便我们在当代的学习中有更好的启示。
    • 林约珥
    • 摘要: 梁启超的书法美学思想始于幼年习唐楷的时期。在青年时期,梁启超受清代碑学运动的影响,开始深入研究碑学之阳刚风格,并结合唐楷,走上碑帖结合之路。四十岁以后,梁启超将注意力转向汉隶,吸取汉隶之长并自成一家。梁启超将政治理想移情至书学,体现了以书言志的传统书法美学思想。访欧旅程后,受康德思想的影响,梁启超认为中国书法是展现创作者“情感能力”之手段,中国书法的线条感与西方美术的线条感有共通之处。梁启超“中西化合”的书法美学思想促进了近代中国书法美学的转型。
    • 黄承利
    • 摘要: 祝嘉先生的书学理论构筑了一个完整体系。这个体系涵括了碑学理论、书法史学、书法美学、书法技法、书法阐释、书法鉴赏、书法比较、书法教育、金石学、文字学、题跋学、目录学、考据学等诸多领域。而这诸多的领域,又以碑学为主线,继承和发扬了清季以来阮元、包世臣、康有为的书法碑学理论,在近现代书法理论研究领域,成果最丰,贡献最大。
    • 卢位安
    • 摘要: 从《兰亭序》书法美学的内涵及价值意义分析其蕴含的设计意象,探讨《兰亭序》书法美学对设计的影响。《兰亭序》书法美学极大地拓展了设计意象的空间,增强了设计的艺术性,对现代设计具有借鉴与启示价值。中华优秀传统艺术始终是现代设计的源泉,研究《兰亭序》书法美学对做好有中国艺术特色的创新设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 陈凌霄
    • 摘要: 褚遂良是“唐初四大书家”之一,其书法作品博采众长,融合南北书风,形成了刚柔并济的书法特色,引导了初唐文人墨客对于书法艺术的审美取向,影响了薛稷、颜真卿、柳公权等众多书法家,被誉为“唐之广大教化主”。从褚遂良书法的美学思想谱系出发,分析其书法风格的演变过程,了解其中蕴含的美学价值。从褚遂良书法作品对后世的影响中,看到其书法美学思想所蕴含的可能性,从而获得对今日书法创新具有启发性的思考。
    • 陈野
    • 摘要: 《蔡襄书学研究》是王中焰教授持续开展研究的一项课题。他在中国美术学院攻读博士学位时,即专注于此,刻苦钻研,用力尤勤。写成学位论文后,又经数年沉潜,细加磨勘,得以完成本书写作。故其立论阐述,均有可观之处。全书以蔡襄书学思想为研究主旨,以蔡襄的书法作品、书论、历代评述为基本史料,并结合蔡襄仕途际遇,对其书学做出全面而系统的论述。所论主旨观点鲜明,史料基础扎实,立论信而有征,且多有独到见解,是研究蔡襄书学思想的最新力作。本书对提升蔡襄及其书学研究层次、深化书法美学研究内涵、拓展相关领域研究空间、指导书法创作实践,均能起到很好的学术推动作用。
    • 聂信
    • 摘要: 作为书法学专业重要的理论课程,书法美学以其综合性与抽象性,对任课教师的素质能力与知识储备有较高要求。在知识结构方面,要求教师具备包括艺术学、哲学、文学、史学等学科在内的广博知识及与理论相匹配的实践水平,以及从“大艺术观”的角度看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在素质能力方面,要求教师具备正确的价值观、献身教育事业的持久热情与钻坚仰高的学术志向。
    • 袁颖诗
    • 摘要: 深入探究中国书法审美范畴的内涵,可以更好地认识书法家对美的理解和对美的追求."妙"这一审美范畴在中国书法中运用广泛,是书法美学极为重要的一个审美范畴."妙"是极具有中国特色的概念,它所追求的意境和趣味都需要在中华文化的背景下去探究.本文从书法美学史中探索"妙"的丰富内涵,从历代书论中探索对"妙"范畴的构思、笔法、线条和鉴赏,总结"妙"范畴之美,彰显历代书论中"妙"的民族文化特色.
    • 袁颖诗
    • 摘要: 深入探究中国书法审美范畴的内涵,可以更好地认识书法家对美的理解和对美的追求。“妙”这一审美范畴在中国书法中运用广泛,是书法美学极为重要的一个审美范畴。“妙”是极具有中国特色的概念,它所追求的意境和趣味都需要在中华文化的背景下去探究。本文从书法美学史中探索“妙”的丰富内涵,从历代书论中探索对“妙”范畴的构思、笔法、线条和鉴赏,总结“妙”范畴之美,彰显历代书论中“妙”的民族文化特色。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