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血细胞计数

血细胞计数

血细胞计数的相关文献在1983年到2022年内共计639篇,主要集中在临床医学、内科学、肿瘤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569篇、会议论文20篇、专利文献126985篇;相关期刊273种,包括国际检验医学杂志、实验与检验医学、检验医学等; 相关会议14种,包括中华医学会北京分会2009年度检验医学学术年会、第三届华北三省两市检验医学学术会议、第五届中南地区实验动物科技论坛等;血细胞计数的相关文献由1822位作者贡献,包括彭明婷、谷小林、彭黎明等。

血细胞计数—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569 占比:0.45%

会议论文>

论文:20 占比:0.02%

专利文献>

论文:126985 占比:99.54%

总计:127574篇

血细胞计数—发文趋势图

血细胞计数

-研究学者

  • 彭明婷
  • 谷小林
  • 彭黎明
  • P·O·诺顿
  • 不公告发明人
  • 丛玉隆
  • 普程伟
  • 曾婷婷
  • 李辉
  • 江虹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柯立晖; 李辉
    • 摘要: 静脉血栓栓塞症(VTE)是肿瘤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预后与生存,VTE的发生发展受多种因素影响。肿瘤进展及肿瘤治疗会影响患者血液系统中众多血细胞计数及功能,后者变化在肿瘤进展、促进血液高凝状态及血栓形成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除了针对凝血因子的抗凝药物外,针对血细胞相应靶点的药物可能成为未来预防及治疗VTE的新途径。为此,该文就血细胞计数及功能变化与肿瘤相关VTE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周艳艳; 高菊兴
    • 摘要: 近年来,医院越来越多的实验室安装了血液分析流水线,提高了工作效率。但血液分析仪终究只是一种过筛手段,对于检验结果异常报警和异常血细胞形态,即使先进的智能设备尚无法完全替代人工确认和显微镜检查[1]。《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和CNAS-CL02-A001《血液学检验领域应用说明》作为行业标准,均要求每个实验室应制定自己的血细胞分析复检程序并进行验证,且复检后假阴性率应≤5%。因此,参照国际血液学专家组41条及国内血液复检组27条复检规则[2],参考其他医院同型号仪器组复检规则[3-4],结合本室CAL80000报警信息及实际情况,制定其血细胞复检规则并进行验证。
    • 刘艳会; 梁琨
    • 摘要: 目的探讨母亲妊娠期高血压疾病(hypertensive disorders of pregnancy,HDP)对胎龄28~34周早产儿外周静脉血细胞计数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12月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儿科收治的母亲合并HDP的胎龄28~34周早产儿227例为研究组,另选取同期收治的母亲无HDP的胎龄28~34周早产儿227例为对照组。研究组根据母亲妊娠期血压分为妊娠期高血压亚组(75例)、轻度子痫前期亚组(81例)、重度子痫前期亚组(71例);根据早产儿出生体重分为小于胎龄儿(small for gestational age,SGA)亚组(113例)及适于胎龄儿(appropriate for gestational age,AGA)亚组(114例)。比较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各亚组间早产儿生后第1天外周血细胞计数的差异。结果研究组患儿生后第1天外周静脉血白细胞(white blood cell,WBC)计数、中性粒细胞绝对计数(absolute neutrophil count,ANC)及血小板(platelet,PLT)计数均低于对照组(P<0.05),白细胞减少症、中性粒细胞减少症发生率高于对照组(P<0.05)。亚组分析中,轻度子痫前期亚组、重度子痫前期亚组WBC计数、ANC、PLT计数均低于妊娠期高血压亚组(P<0.05);SGA亚组WBC计数、ANC、PLT计数低于AGA亚组(P<0.05)。结论 HDP可对早产儿外周静脉血细胞计数产生影响,这一影响在母亲子痫前期及SGA早产儿中更为显著。[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22,24 (1):60-64]
    • 周朝琼; 吴风; 王华丽; 谢茜荣; 何大海; 罗建伟; 孔丽蕊; 张艳
    • 摘要: 目的应用Westgard在线质量控制(QC)频率计算器计算本实验室血细胞计数检测项目的Sigma度量值,根据Sigma度量值调整实验室QC频率及QC规则,制定基于患者风险的统计质量控制(SQC)策略。方法采用2020年12月至2021年11月血细胞计数QC累计靶值、实验室方法精密度(CV%)及室间质评偏倚(Bias%),使用Westgard在线QC频率计算器评估本实验室血细胞计数检测项目的Sigma度量值及运行大小。根据允许总误差(TEa%)、实验室CV%和Bias%,将患者风险视为调整运行规模的变量,设计血细胞计数的QC频率和运行规模,并选择最佳的QC程序。结果除血小板(PLT)外的测试项目Sigma度量值均较理想,均可用1∶3S N=2的QC程序进行控制,降低PLT质量要求,减少Bias并调整患者风险因子后达到预期的运行规模QC目标。结论通过在线QC频率计算器对实验室血细胞计数进行计算,基于患者风险设计SQC策略,实验室根据标本数量调整QC频率及规则。除PLT需要多规则QC外,其余指标均可采用1∶3SN=2的QC程序进行控制。
    • 郭文娟; 胡雪; 戴洁; 赵丽君; 罗柯柯
    • 摘要: 目的探讨实验室检查指标与新冠肺炎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回顾性纳入2021年1月至2021年9月于扬州市第三人民医院治疗的新冠肺炎患者,抽取其中65例作为研究,其中轻型及普通型设为A组(50例),重型设为B组(15例),比较两组一般资料及实验室检查指标,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评价实验室检查指标与新冠肺炎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关系。结果B组男性比例、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C反应蛋白、血清淀粉样蛋白、D-二聚体、白细胞介素-6及白细胞介素-10水平高于A组(P<0.05);B组血红蛋白和淋巴细胞百分比低于A组(P<0.05);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C反应蛋白、血清淀粉样蛋白、D-二聚体、白细胞介素-6及白细胞介素-10均与重型新冠肺炎发生独立相关(P<0.05);而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预测重型新冠肺炎发生O^R最高。结论实验室检查指标与新冠肺炎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关系密切,其中血细胞计数和炎症相关指标均可辅助用于重症新冠肺炎发生早期判断。
    • 王琮; 徐春军; 孙凤霞; 叶晋生; 刘尧
    • 摘要: 随着丙型肝炎小分子直接抗病毒药(DAA)的上市,丙型肝炎的治愈率得到极大提升。目前优先推荐无干扰素的泛基因型方案,其在已知主要基因型和主要基因亚型的HCV感染者中都能达到90%以上的持续病毒学应答[1]。但仍有部分丙型肝炎患者在HCV清除之前就已经发展为肝硬化,或是因抗病毒效果不佳发展为肝硬化。随着肝硬化进展,可出现肝功能失代偿、门静脉高压症,脾脏血液回流受阻,发生脾功能亢进。脾功能亢进的主要临床表现有血细胞计数减少等,血小板和白细胞减少尤为突出[2]。徐春军教授临床经验用药益气养血通络方治疗丙型肝炎肝硬化脾功能亢进的临床疗效较好,现报道如下。
    • 梁运来; 马雅婷; 黄康康; 罗惠丹; 王爱民; 熊曾; 罗毅; 易斌
    • 摘要: 目的 探讨血常规和肝肾功能等常规指标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患者的辅助诊断和病情预测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研究,收集2020年1月28日至2月14日中南大学湘雅医院的COVID-19患者30例、其他病毒性肺炎29例、甲型/乙型流感患者35例及往期健康体检者25名,采用SNK-q等方法分析4组人群及COVID-19各亚组间血常规、肝肾功能及其他炎性指标的差异.结果 中性粒细胞计数在COVID-19组、甲乙流组和其他类型病毒性肺炎组中逐步递增,且COVID-19组与其他病毒性肺炎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H=-19.064,P<0.05);而淋巴细胞计数则在对照组、甲乙流组、其他病毒性肺炎组及COVID-19组中逐步递减,此外DB、UA及GLU在各组间也存在一定差异;亚组分析显示COVID-19患者肺部累及范围+~++者与肺部累及范围+++~++++者组间N(F=9.581,t=-0.152,P<0.05)、N%(F=5.723,t=-0.600,P<0.05)、NLR(F=4.773,t=-1.161,P<0.05)、PCT(F=17.464,t=-1.477,P<0.05)及CRP(F=7.656,t=-1.973,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COVID-19临床分型中轻型、普通型患者与重型、危重型患者组间NLR(F=63.931,t=-2.815,P<0.01)、AST(F=15.704,t=-1.930,P<0.01)、ALT(F=35.551,t=-2.199,P<0.01)、LDH(F=7.715,t=-2.703,P<0.05)及 GLU(F=6.306,t=-5.116,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相关分析显示临床分型与影像学分期均与NLR(r=0.406,P=0.026;r=0.397,P=0.030)、ALT(r=0.403,P=0.049;r=0.418,P=0.047)、LDH(r=0.543,P<0.01;r=0.643,P<0.01)及GLU(r=0.750,P<0.01;r=0.471,P=0.042)显著相关;从所有纳入指标中共提取出5个主成分,综合信息提取率为82.86%,其中载荷量较大者有Ur、PCT和CRP(PC1);ALT、AST和GLU(PC2);N%、L%、L和NLR(PC3),表明急性感染指标、肝功能和血常规对疾病监测具有一定的提示作用.ROC曲线分析结果表明,N+TB+Urea的联合检测为区分COVID-19与其他病毒性肺炎的最佳方案;N+L+UA的联合检测则为区分COVID-19与甲乙流患者的最佳方案;在评估病情方面,NLR+LDH+GLU+ALT的联合检测为区分临床分型轻型、普通型患者与重型、危重型患者的最佳方案,其AUC(ROC)可达到0.904,此时cut-off值为0.477,敏感度为75%,特异度为100%.结论 除了病原学和影像学检查外,医生还可以通过完善血常规、肝肾功能等实验室常规检测对呼吸道感染患者进行疾病的辅助诊断和病情预估.
    • 陈丽婉; 罗东; 余曼; 张世锟; 万腊根
    • 摘要: 目的 应用6σ 质量管理方法 对临床血液学常规检验项目进行分析,在六西格玛水平上评价检验项目性能,个性化设计质控方法 并选择合适的方法 对质量进行改进.方法 收集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检验科2018年8月至2019年8月WBC、RBC、HGB、HCT、PLT、MCV、MCH、MCHC 8个常规项目室内质量控制的变异系数(CV%),结合2019年卫生部临床检验中心全血细胞计数室间质量评价的统计结果 计算偏倚(Bias%),允许总误差(TEa%)来自卫生行业标准WS/T 406-2012,以此计算σ值,进入检验医学信息网使用在线软件绘制标准化六西格玛性能验证图,随后计算质量目标指数(QGI),提出优先质量改进方法 及选择合适质量控制方案.结果 临床血液学常规检验项目性能仅有HGB、MCV两个项目达到世界一流6σ水平,PLT表现优秀(5≤σ<6),WBC、HCT、MCH和MCHC表现良好(4≤σ<5),RBC表现临界(3≤σ<4),未达到6σ项目为保证检验质量应选用多个质控规则.通过分析质量目标指数,WBC和PLT需要优先改进精密度(QGI<0.8),RBC,HCT,MCH,MCHC则需要同时改进精密度和正确度(0.8≤QGI≤1.2).结论 6σ质量管理方法 应用于临床血液学常规检验项目,可以高效评价检测性能,便捷地设计个性化质量控制方案,能够有效指导检验质量改进.
    • 王丽洁; 刘成娟; 孟亚清; 何玉玲; 王宏伟; 任泽萍; 聂继盛
    • 摘要: 目的 探究烟草烟雾的暴露水平与血细胞计数的关系,寻找与吸烟相关的健康监测指标.方法 本研究的受试者是在山西省776名体检人员,采用问卷调查以收集研究人群的基线资料,同时收集血常规检查结果.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工人尿中尼古丁及其代谢物可替宁、反式3'-羟基可替宁水平.应用广义线性模型和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尼古丁、可替宁、反式3'-羟基可替宁与血细胞计数的关系.结果 尿样中尼古丁及其代谢物可替宁、反式3'-羟基可替宁三者之间高度相关;尼古丁及其代谢物可替宁、反式3'-羟基可替宁的增加均与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淋巴细胞计数的增加有关.以尿中可替宁浓度为代表,四分位数间距每增加1个单位,白细胞计数超出正常值范围的危险性增加3.75倍(OR=3.75),中性粒细胞计数超出正常值范围的危险性增加2.41倍(OR=2.41).结论 尿中尼古丁及其代谢物可替宁、反式3'-羟基可替宁均可作为生物标志物探讨烟草烟雾对血液系统的影响;暴露于烟草烟雾主要引起血液系统中白细胞计数的增加,白细胞计数的升高可以作为与烟草烟雾暴露相关的较稳定的健康监测指标.
    • 刘佳丽; 杜雨轩; 王薇; 何法霖; 袁帅; 张志新; 王治国
    • 摘要: 目的 调查我国全血细胞计数项目参考区间使用和行业标准引用情况.方法 利用网络调查表形式收集参加2019年全血细胞计数18个项目参考区间调查的所有实验室的信息.包括实验室参考区间的来源、是否对参考区间进行验证、参考区间上下限、所用方法、仪器、试剂和校准品等信息.利用Microsoft Excel 2007软件分析所有回报实验室的结果,获取中位数、众数和95%置信区间,对全血细胞计数项目参考区间的分布和行业标准的一致性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全国共计2 869家实验室回报了数据.参考区间的来源主要为行业标准和临床检验操作规程,所占比例分别为33.30%~35.02%和28.55%~30.90%.49.44%~55.13%的实验室引用行业标准时进行了验证.红细胞、血红蛋白和血细胞比容3个项目中引用行业标准组大部分实验室(89.37%~91.69%)的参考区间分组与行业标准一致.参考区间上下限与行业标准给出的上下限比较,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中性粒细胞绝对值、嗜碱性粒细胞绝对值、单核细胞绝对值、淋巴细胞百分数参考区间下限;中性粒细胞百分数参考区间上限;平均红细胞容积、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量、嗜酸性粒细胞绝对值、嗜碱性粒细胞百分数、单核细胞百分数参考区间上下限的中位数和众数相等且与行业标准给出的一致,其余项目实验室使用参考区间上下限与行业标准给出的参考区间不一致.结论 全血细胞计数项目参考区间的使用不尽相同,且行业标准的实施情况并不乐观,有相当一部分实验室未对参考区间进行验证,因此推广参考区间行业标准很有必要.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