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蠕变疲劳

蠕变疲劳

蠕变疲劳的相关文献在1985年到2023年内共计221篇,主要集中在金属学与金属工艺、机械、仪表工业、力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98篇、会议论文20篇、专利文献100512篇;相关期刊47种,包括大连理工大学学报、上海电力学院学报、机械工程材料等; 相关会议14种,包括中国动力工程学会第八届锅炉专业委员会第三次学术交流会、中国航空学会动力分会发动机结构强度与振动专业委员会第十二届学术年会、全国第七届热疲劳学术会议等;蠕变疲劳的相关文献由452位作者贡献,包括涂善东、张显程、王润梓等。

蠕变疲劳—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98 占比:0.10%

会议论文>

论文:20 占比:0.02%

专利文献>

论文:100512 占比:99.88%

总计:100630篇

蠕变疲劳—发文趋势图

蠕变疲劳

-研究学者

  • 涂善东
  • 张显程
  • 王润梓
  • 轩福贞
  • 纪冬梅
  • 徐连勇
  • 赵雷
  • 李凯尚
  • 韩永典
  • 宋宇轩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赵雷; 冯国才; 徐连勇; 韩永典; 荆洪阳
    • 摘要: 针对P92和G115新型马氏体耐热钢进行了应力控制下蠕变-疲劳性能研究,分析了保载时间和峰值应力对应力控制下蠕变-疲劳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应力控制下蠕变-疲劳过程中蠕变变形和损伤主导了蠕变-疲劳寿命.蠕变-疲劳寿命随峰值应力和保载时间的增加而下降,同时相同峰值应力下,G115钢的蠕变-疲劳寿命约是P92钢的8~10倍,但G115钢对峰值应力与保载时间的交互作用更为敏感.材料高温强度的变化导致G115钢的蠕变-疲劳性能优于P92钢.针对应力控制下蠕变-疲劳寿命预测,研究了能量法、应变能密度耗竭法、频率分离法和回线能量法等.并基于应力控制蠕变-疲劳非弹性应变损伤机制,提出了最小循环蠕变速率法和基于纯蠕变的最小蠕变速率法.结果表明:最小循环蠕变速率法预测精度最高,而基于纯蠕变的最小蠕变速率法对高寿命区预测良好,而低寿命区误差偏大.
    • 杨佳东; 朱鉴; 周强; 王大胜; 李向阳; 毛剑峰
    • 摘要: 为研究保载时间对蠕变-疲劳寿命和应力-应变响应的影响规律,对P92钢在650°C下进行了应变幅为±0.5%,保载时间为36,600,3600s的蠕变-疲劳试验,采用Chaboche塑性本构模型和应变强化蠕变模型进行有限元模拟,并对P92钢断裂试样进行透射电镜检测。试验结果表明:保载时间增长导致拉压屈服极限降低,最大拉应力降低,非弹性应变范围减小,蠕变-疲劳寿命降低。模拟结果显示,模拟值与试验值的最大拉应力、保载期间应力松弛量基本一致。检测结果发现,在蠕变-疲劳试验中,随着保载时间增长,蠕变空腔慢慢生成、长大,保载时间增长引入的蠕变损伤会加速疲劳裂纹扩张,蠕变-疲劳断裂机制由疲劳损伤主导逐渐变为蠕变损伤主导。最终提出了不同保载时间下最大拉应力随循环次数变化的拟合式,结合WANG等模型引入的逐周次概念,得到一种改进的蠕变-疲劳寿命模型,运用此模型能很方便地实现对P92钢进行不同保载时间下的蠕变-疲劳寿命预测。
    • 张湘霄; 杨选虎; 李晓阳; 李梅珺
    • 摘要: 为汽车发动机管带式散热器的设计、制造、使用、维护,从可靠性原理出发,基于不确定理论,提出了一种散热器蠕变-疲劳可靠性建模与分析方法,分析该类散热器的可靠性。基于功能性能和失效分析,确定关键失效机理和性能参数;构建关键性能参数与其物理属性、外界条件、时间及失效判据的因果关系;量化其中不确定性,构建可靠性模型。用AA3003铝合金散热器对本方法进行验证,并发现将外界条件变异系数降低至5%后,散热器可靠度提高了0.1。结果表明:本方法刻画了汽车散热器可靠性的因果规律和不确定性的影响;降低外界条件的变异系数,可提高散热器的可靠度。
    • 陈健华; 刘俊; 秦海雅
    • 摘要: 针对某加固计算机电路板开展PCB设计、热设计和热循环加载条件下的应力、应变分析,开展CCGA焊点在热循环加载条件下的应力应变过程分析是可靠性研究的重要内容。CCGA焊点在热循环过程中,由于陶瓷芯片载体与基板材料之间的热膨胀失配而导致焊点的蠕变疲劳失效问题。本文建立CCGA三维焊点模型,进一步建立CCGA封装元件PCBA有限元分析模型,分析了CCGA焊点在热循环条件下的应力应变过程。与试验结果图片比对分析了CCGA焊点破坏机理。
    • 张伟亚; 宋晓良; 邱永宁; 王成强
    • 摘要: 对焙烧炉筒体结构进行有限元建模仿真,考虑热应力、压力和重力对筒体结构受力的影响,计算了焙烧炉关键部位的蠕变疲劳寿命,同时探究进气温度、保温层及对流系数等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热应力是影响结构强度的关键因素;焙烧炉筒体在许用蠕变变形量为5%的情况下,其使用寿命超过设计寿命;在筒体加热过渡段铺设保温层,降低与外界空气对流和提高进气温度,有利于降低筒体应力。
    • 张尚林; 轩福贞; 邱阳; 谢国福; 李国栋
    • 摘要: 在625°C下对P92钢进行了蠕变-疲劳试验,分析了应变幅(0.4%~1.4%)和保载时间(30~300 s)对P92钢循环变形行为的影响,探讨了蠕变-疲劳交互作用下的微观机制,并与低周疲劳试验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蠕变-疲劳交互作用引起P92钢从非Masing特性向Masing特性转变,且保载时间内的应力松弛导致蠕变-疲劳载荷下的循环软化加速;疲劳过程中P92钢微观结构发生非均匀变化,位错密度降低,最终形成长条状亚晶结构,而蠕变-疲劳过程中P92钢的微观结构变化和位错密度降低程度更加均匀、显著,最终形成等轴状亚晶或位错胞结构,并伴有沉淀物粗化现象。
    • 刘胜; 胡绪腾; 万煜玮; 宋迎东
    • 摘要: 针对航空发动机涡轮盘榫槽区域的典型服役条件与应力集中特征,开展典型盘用材料GH4169缺口特征件的高温疲劳、持久及蠕变-疲劳试验,分析缺口件的蠕变-疲劳失效规律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在疲劳峰值载荷处引入保持时间可降低缺口件的失效循环数,但会延长累积失效时间。保载时,蠕变与疲劳损伤存在一定的交互作用,并且交互作用的强弱与载荷水平存在一定的相关性。SEM断口分析表明:随保载时间延长和应力水平下降,缺口件的蠕变-疲劳裂纹萌生和扩展失效模式由穿晶向沿晶过渡。
    • 张力文; 张小文; 宋继萍
    • 摘要: 高温变载荷作用下的构件易发生蠕变疲劳损伤断裂,严重影响设备的安全运行.蠕变疲劳交互作用下的寿命预测是材料结构完整性的重要要素.综述了影响金属蠕变疲劳寿命的因素,并基于线性累积损伤法、延性耗损法、Manson-coffin方程、频率修正法与频率分离法、平均应变速率寿命预测模型、延性耗竭模型、能量守恒蠕变疲劳交互寿命模型、延性耗竭与损伤力学蠕变疲劳寿命预估模型等方面探讨了国内外金属材料在疲劳-蠕变寿命交互作用下的寿命预测模型.最后,基于目前蠕变疲劳寿命预估模型存在的问题,对蠕变疲劳寿命预估模型进行了展望.
    • 张力文; 高珍鹏
    • 摘要: 文章进行了304H焊接接头在680°C、不同应力水平下的蠕变疲劳试验研究,分析了不同应力下304H焊接接头蠕变疲劳行为,并基于延性耗竭模型建立了蠕变疲劳寿命预估式,比较了试验失效寿命与预测寿命之间的误差.结果表明,应力幅-平均应力-寿命关系曲线呈现出反C型特型,在应力幅与平均应力相等时出现寿命拐点,在拐点附近失效寿命降低较剧烈;不同的应力水平下循环应力应变累积曲线由疏变密,最大应力一定时,平均应力水平增大,循环应力应变累积曲线变疏;试验失效寿命与寿命预估式预测寿命相对误差在10% 以内,证明了建立的寿命预估表达式能够较好地预测本次试验条件的失效寿命.
    • 张尚林; 邱天; 邱阳; 董元元; 王点
    • 摘要: 文章在625°C下开展了一系列不同峰、谷值保载时间的蠕变-疲劳试验,研究了谷值保载时间内的滞弹性应变回复对循环变形行为的作用,同时详细分析了峰值应力、峰值保载时间和应力比等因素对滞弹性应变的影响.研究表明:蠕变-疲劳的应力卸载后的谷值保载时间内9%~12%Cr钢发生了非弹性应变的滞弹性回复,从而降低了蠕变损伤的累积,导致蠕变-疲劳寿命增加.滞弹性应变随着谷值保载时间和峰值应力的增加而增加,然而随着峰值保载时间和应力比的增加而降低.基于滞弹性回复延长蠕变-疲劳寿命的试验结果,提出了一个考虑滞弹性回复效应的新延性耗竭寿命模型,提高了寿命预测的准确性,为蠕变-疲劳寿命预测的工程应用提供了理论基础.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