螺旋槽
螺旋槽的相关文献在1965年到2022年内共计1595篇,主要集中在机械、仪表工业、金属学与金属工艺、一般工业技术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554篇、会议论文34篇、专利文献190509篇;相关期刊248种,包括排灌机械工程学报、金属加工:冷加工、机械工程师等;
相关会议25种,包括中国工程热物理学会2014年年会、2014年中国纺织工程学会化纤专业委员会学术年会暨战略性新兴产业与生物基纤维材料高峰论坛、全国第五届磁悬浮轴承学术会议等;螺旋槽的相关文献由2855位作者贡献,包括宋鹏云、丁雪兴、王玉明等。
螺旋槽—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190509篇
占比:99.69%
总计:191097篇
螺旋槽
-研究学者
- 宋鹏云
- 丁雪兴
- 王玉明
- 彭旭东
- 张伟政
- 俞树荣
- 郝木明
- 毛文元
- 蒋书运
- 许恒杰
- 魏龙
- 周长兴
- 张伟
- 张鹏高
- 李志明
- 李贤清
- 汤雨竹
- 钟南
- 孙雪剑
- 李纪云
- 韩明君
- 唐臣升
- 张斌
- 彭鹏
- 杜兆年
- 江锦波
- 王文祥
- 白少先
- 邓强国
- 陈果
- 中浦祐典
- 周志雄
- 孟祥铠
- 江志彬
- 王强
- 董向阳
- 蔡丽萍
- 贾建军
- 赵芳
- 连海峰
- 陈汇龙
- 余义全
- 古乐
- 庞云
- 廖维东
- 张传伟
- 徐万福
- 李树森
- 樊双喜
- 汪久根
-
-
周永情;
李菊丽;
郭朋彦
-
-
摘要:
采用数字化设计方法实现螺旋槽加工用成型刀具的绿色设计制造,依据螺旋槽加工过程中螺旋槽接触点的公法线与成型刀具回转面相交的条件,求出成型刀具齿形。在此基础上采用可转位式盘形铣刀结构对螺旋槽进行加工,根据齿形特点用常规方形硬质合金刀片的刃线作为拟合齿形轮廓的直线。在AutoCAD软件中采用图解法确定刀片在刀体的安装位置。利用金属增材加工的3D打印技术在SolidWorks软件中建立刀体模型,采用SLM工艺打印出成型铣刀刀体,安装上常规的方形硬质合金刀片,制造出可转位式螺旋槽成型铣刀,显著提高了螺旋槽的加工效率和质量。
-
-
王鸿江;
刘连强;
张家祥;
张金亚
-
-
摘要:
离心泵机械密封在运行过程中易发生端面空化,从而影响设备运行的可靠性和稳定性。为了研究螺旋槽端面空化对机械密封性能的影响,以泄漏量Q、开启力F作为优化目标,以槽深h、槽径比β、螺旋角θ、槽数n及槽位系数λ为变量,建立正交试验表,采用CFD方法进行密封膜流场数值模拟。研究结果表明:λ对开启力及泄漏量的影响显著,n次之;当λ≠0时,液膜内部空化剧烈,影响密封稳定性;当λ=0时,基于正交试验法,提出多目标参数最优工况曲线法,以P(泄漏量增量ΔQ/开启力增量ΔF)作为优化评价指标,得到6组最佳优化工况点,并拟合得到最优工况曲线,为螺旋槽结构的选择和优化提供了理论基础。提出的基于最优工况曲线法可解决正交试验的多目标优化问题,具有普适性。
-
-
李树森;
穆岩璞;
马添潇
-
-
摘要:
以具有螺旋槽和双向微通槽结构的动静压气体轴承为研究对象,用ANSYS中的Fluent对轴承静态特性进行仿真分析,通过改变螺旋槽和双向微通槽的宽度、深度,研究气膜厚度、主轴转速、偏心率、供气压力等参数对轴承静态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相对于单向微通槽(轴向微通槽和周向微通槽)结构,采用双向微通槽结构的轴承的承载力和刚度最优;相同条件下,偏心率越大,轴承的承载力越大,刚度越小;主轴转速增高,承载力提升显著,刚度增大;双向微通槽深度增大,轴承承载力先增大后减小,刚度先增大后保持不变;随双向微通槽宽度增加,轴承的承载力和刚度先增大后减小。
-
-
尹中亚;
冉海风;
俞宴明;
张心奕;
武余利
-
-
摘要:
探究以液态金属为介质的螺旋槽止推轴承端面密封性能,考虑了黏温效应对液态金属螺旋槽润滑性能的影响,建立了层流和湍流状态下的液膜计算模型。基于Fluent软件进行仿真计算,得到轴承的膜厚压力分布;分析对比了两种不同流态下轴承密封的性能;研究了螺旋角和槽数对止推轴承动态性能的影响,考虑液膜承载力和泄漏量等因素,确定了各结构参数的最佳取值。结果表明:螺旋槽为主要承载区域,存在压力峰值;黏温变化对轴承的密封性能影响显著,削弱了动压效应。
-
-
赵炬颖;
陈义;
祝天一;
徐乙人;
祁志浩;
李永健
-
-
摘要:
为了增强浮动迷宫密封的浮起性能和适应转子径向跳动的能力,在主轴跑道的外表面增加了槽型结构,通过试验测量和CFD数值仿真研究不同压差、转速下不同开槽方式(无槽、直线槽与螺旋槽)对浮动迷宫密封泄漏特性和浮起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泄漏量随着压差的增大近似呈线性增长,直线槽浮动迷宫与螺旋槽浮动迷宫泄漏量数值计算值最大分别增加了16.1%和18.7%,试验值最大增加分别为14.5%和15.1%;直线槽与螺旋槽对浮动迷宫密封浮起力的影响相差不大,但是随着压差的逐渐增加,螺旋槽对浮起力的影响相较于直线槽而言会越来越大;随着转速的增加,3种密封结构的泄漏量和浮起力变化很小,而且直线槽与螺旋槽密封结构泄漏量和浮起力都大于无槽密封结构。
-
-
王洪涛;
董志强
-
-
摘要:
为研究螺旋槽动压径向气体轴承承载特性,运用SolidWorks软件建立其物理模型。基于气体润滑基本方程Navier-Stokes方程,推导出可压缩非定常雷诺方程式。应用CFD技术和流体动力学Fluent软件对气体润滑基本方程Navier-Stokes方程直接求解,得到轴承在不同转速条件下的压力分布,以及轴承承载能力随螺旋槽动压径向轴承结构参数和运行参数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螺旋槽气体动压轴承在偏心方向气膜厚度最小,压力相对其他区域较大,随着转速的提高,轴承的动压效应更加显著,使得最大压力值逐渐增大;随着槽长、槽深比、槽数等结构参数的增加,以及偏心率、转速等运行参数的增加,轴承承载能力增大;而随着半径间隙的增大承载力减小。研究结果为螺旋槽动压径向气体轴承的设计及优化提供理论依据。
-
-
梁彦兵;
丁雪兴;
王世鹏;
严如奇
-
-
摘要:
针对端面螺旋槽液膜密封空化效应,基于Schnerr-Sauer空化模型,采用流场计算软件FLUENT对机械密封端面液膜密封流场进行空化模拟,探究液膜密封在不同转速、入口压力、槽深、液膜厚度以及不同螺旋角对空化效应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端面螺旋槽液膜密封在考虑空化效应时的开启力、泄漏率均小于不考虑空化效应工况下的值,而且工况参数和结构参数的影响规律基本相似。综合考虑端面螺旋槽液膜密封的密封性能以及可靠性,建议取槽深为10~14μm、液膜厚度为3~4μm和螺旋角为15°~20°时,端面螺旋槽液膜密封的整体密封性能最佳。
-
-
薛柏惠;
杨赫然;
孙兴伟;
董祉序;
刘寅
-
-
摘要:
以螺旋槽专用数控铣床的立柱为研究对象,为改善立柱静动态特性、减轻立柱质量,从而优化整机的动态特性,对其进行了拓扑优化设计。首先运用三维建模软件建立螺旋槽专用数控铣床立柱的实体模型,利用有限元分析软件对立柱进行静态特性分析和动态特性分析;然后通过拓扑优化方法对立柱进行结构优化,改善立柱廓形。在此基础上,基于响应面法对立柱结构尺寸进一步优化,最终获得立柱最佳结构及尺寸。分析结果表明:经过改进后的立柱整体质量降低且最大变形量减小了24.9%,最大等效应力减小了21.3%,立柱前4阶固有频率均有提高,优化效果较为明显,可为数控装备的部件结构优化提供理论参考。
-
-
张鹏高;
顾伯勤;
周剑锋;
魏龙;
冯秀
-
-
摘要:
为研究磁流体润滑螺旋槽机械密封稳态运行时密封环的角变形,推导了外磁场作用下磁流体的黏度公式;基于Muijderman窄槽理论,计算了磁流体润滑螺旋槽机械密封压力场和磁流体膜的开启力,分析了操作参数和螺旋槽结构参数对磁流体膜厚度和密封环角变形的影响。结果表明:磁流体膜厚度和密封环角变形随着转速、密封介质压力、电流、槽深、螺旋角的增大而增大,随着堰槽宽比和槽长比的增大而先增大后减小,随着闭合力的增大而减小。为了得到较高、较稳定的动压效应和较小的密封环角变形,应取槽长比为0.8,槽深为2.5~10.0μm,螺旋角为10°~15°。
-
-
张照耀;
郑君民;
陈毅;
赵剑峰;
佟谣
-
-
摘要:
螺旋槽磨削是整体硬质合金钻头制造过程中的关键工艺,磨削过程中砂轮的几何形状和位姿决定了螺旋槽的槽型轮廓。提出了一种采用标准砂轮在五轴数控磨床上磨削螺旋槽的加工方法,采用基于包络理论建立的螺旋槽数学模型,利用解析几何建立非线性方程,求解标准砂轮安装角度和位姿参数。根据砂轮位姿参数,通过后置处理得到适用于五轴数控磨削加工的NC代码,并通过磨削仿真实验并测量仿真数据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和准确性。
-
-
-
YU Yong-min;
于永民;
Li Feng;
李峰
- 《2014年中国纺织工程学会化纤专业委员会学术年会暨战略性新兴产业与生物基纤维材料高峰论坛》
| 2014年
-
摘要:
分析了传统抛光的缺点,认为传统抛光是以被抛光工件的表面形状为基准的"被动"仿形.提出了"主动"仿形的概念,并对"主动"仿形的原理进行了分析计算,给出了计算公式和参数选取的原则.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主动"仿形的抛光方法:以金属槽筒螺旋槽设计曲线为基准,通过控制运动关系,合成出符合设计要求的虚拟曲线;通过运动调整,使游离态磨料形成与虚拟螺旋线相契合的螺旋磨料流,并按虚拟螺旋线进行抛光.初步抛光试验结果表明,该抛光方法实现了对金属槽筒螺旋槽的自动抛光,解决了人工操作生产周期长、表面一致性差、质量不稳定等问题.同时,也为类似零件实现自动抛光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和方法.
-
-
陈汇龙;
徐成
- 《中国工程热物理学会2014年年会》
| 2014年
-
摘要:
在前人提出的螺旋槽上游泵送机械密封三维内部流动模型的基础上,耦合了能量方程,对螺旋槽上有泵送机械密封液膜热特性及水力润滑性能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密封环端面间液膜热特性对密封性能有着重要的影响,不可忽略不计.基于此模型,对密封环端面螺旋槽参数进行了参数化研究.参数化研究结果表明螺旋槽各参数对密封性能有着重要的影响,针对具体工况,可对螺旋槽结构进行优化设计,减少泵送量,减低端面温升,提高密封性能.
-
-
-
ZHANG Hai-zhou;
张海舟;
DING Xue-xing;
丁雪兴;
SU Hong;
苏虹;
Zhao Fang;
赵芳;
Zhang Wei-zheng;
张伟政
- 《第五届全国振动利用工程学术会议暨第四次全国超声电机技术研讨会》
| 2012年
-
摘要:
基于螺旋槽干气密封动静环振动特性,在忽略阻尼作用条件下,建立了螺旋槽干气密封无阻尼气膜-密封环双自由度系统轴向振动的动力学模型和相应的数学模型,并利用待定系数法求解,获得了在谐波激励下的动静环振幅解析式.将此理论结果与试验数据比较,研究表明:动静环轴向振动频率和振幅相同,说明动静环追随性好,能保证气膜微尺度稳定性;在同转速下介质压力对振幅基本没有影响;动环转速越大,振幅越小,系统越稳定.试验与理论结果相符,说明了轴向振动模型的正确性,为干气密封的动态优化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
-
-
-
-
-
SU Hong;
苏虹;
DING Xue-xing;
丁雪兴;
ZHANG Hai-zhou;
张海舟;
Zhao Fang;
赵芳;
Zhang Wei-zheng;
张伟政
- 《第五届全国振动利用工程学术会议暨第四次全国超声电机技术研讨会》
| 2012年
-
摘要:
应用二阶非线性滑移边界条件推导出修正的广义雷诺方程,并用PH线性化方法、迭代法对非线性雷诺方程近似求解,得到气膜推力的近似解析式,继而对其进行气膜厚度的求导,得到气膜刚度的近似解析式.并与试验数据进行对比,且两者误差较小.结果表明:随着气膜厚度的增加,理论气膜刚度随之减小,且呈非线性关系;随着转速、介质压力的增加,理论气膜刚度也随之增加,且呈线性关系;理论气膜刚度数值比试验气膜刚度数值略小,这是由于计算误差和试验中干扰误差所造成,为优化槽型结构参数提供准确理论基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