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迷宫密封

迷宫密封

迷宫密封的相关文献在1980年到2022年内共计906篇,主要集中在机械、仪表工业、能源与动力工程、化学工业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410篇、会议论文26篇、专利文献263796篇;相关期刊194种,包括西安交通大学学报、设备管理与维修、深冷技术等; 相关会议25种,包括中国航空学会动力分会第十八届叶轮机专业学术交流会 、第十届中国钢铁年会暨第六届宝钢学术年会、中国航空学会第十七届机械动力传输学术会议等;迷宫密封的相关文献由1856位作者贡献,包括李军、邓伦胜、巴鹏等。

迷宫密封—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410 占比:0.16%

会议论文>

论文:26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263796 占比:99.83%

总计:264232篇

迷宫密封—发文趋势图

迷宫密封

-研究学者

  • 李军
  • 邓伦胜
  • 巴鹏
  • 李志刚
  • 童春国
  • 张秀珩
  • 刘欣
  • 焦映厚
  • 章宏清
  • 陈波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赵佳男; 巴鹏; 李岩
    • 摘要: 针对组合压缩机运行过程中,压力、温度及流量等参数变化规律性差,难以实现可靠监控的现状。通过对活塞环式密封和迷宫式密封的特性分析,设计基于TIA Portal组态的2D-90往复式压缩机监控系统。经过仿真和实验,证明该系统能实时监控组合压缩机的工作状态及参数变化,实现设备运行状态的调整,使组合压缩机运行的稳定性能够满足实际生产要求。
    • 衣可心; 俞国新; 赵远扬; 李连生
    • 摘要: 为探讨小迷宫密封间隙设计条件下离心制冷压缩机性能变化规律,以离心制冷压缩机为研究对象,通过CFD方法对压缩机叶轮和迷宫密封内的流动进行模拟。研究结果表明:迷宫密封内的流体压力近似呈阶梯状降低;在叶轮入口流量相同时,随密封间隙增大,泄漏量和泄漏损失系数在小流量工况下增大的幅度较大;在同一密封间隙下,随着压缩机叶轮入口流量的减少,泄漏量和泄漏损失系数均增大;考虑密封后,压缩机的总压比和等熵效率都有所降低,且密封间隙越大,降低得越多,特别是在小流量工况下总压比和等熵效率下降更为明显,总压比最大降低了8.02%,等熵效率最大降低了4.6%。
    • 谢轶男; 胡锡文; 孙宇; 张海
    • 摘要: 面向某型船用燃气轮机动力涡轮转子,建立了悬臂盘-空心转子的动力学模型并求解其临界转速及振型,探讨了影响临界转速的因素,重点揭示了级间与叶顶迷宫密封对转子稳定性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迷宫密封对悬臂盘-空心转子的临界转速及振型的影响较小,但迷宫密封引起的气流激振会影响转子的稳定性。通过将迷宫密封改为蜂窝密封或减小迷宫密封进口预旋,都可以提高密封的有效阻尼,进而增强转子稳定性。
    • 白禄; 孙丹; 赵欢; 孟继纲; 王小伟; 周敏
    • 摘要: 迷宫密封齿设计于转子或静子上对迷宫密封的性能影响较大。为揭示转/静子齿对迷宫密封泄漏特性与动力特性的影响机制,应用非定常动网格技术建立了迷宫密封泄漏特性与动力特性多频椭圆涡动求解模型,在验证求解模型准确性基础上,分析转/静子齿迷宫密封的泄漏特性与动力特性,并讨论2种结构对迷宫密封转子系统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转/静子齿迷宫密封的泄漏量均随压比的增加而增大,在12000~24000 r/min转速下,随转速的增加而减小,且转子齿迷宫密封的泄漏量始终高于静子齿迷宫密封;影响转/静子齿迷宫密封泄漏量的因素为泄漏面积;与转子齿迷宫密封相比,静子齿迷宫密封有着较大的有效刚度与有效阻尼,二者的切向气流力与转子涡动方向相反,均抑制了转子的涡动,且静子齿迷宫密封的切向气流力大于转子齿迷宫密封,因此静子齿迷宫密封更有利于转子系统的稳定性。
    • 薛文松; 方志; 王天昊; 李志刚; 李军
    • 摘要: 采用基于转子多频椭圆涡动模型和动网格技术求解非定常RANS方程,研究了高低两种预旋比下具有防旋板结构的迷宫密封气流激振转子动力特性。分析对比了在预旋比分别为0.13和1.32时无防旋板结构迷宫密封(Design 1)、带进口防旋板结构迷宫密封(Design 2)、在Design 2的基础上增加二级防旋板迷宫密封(Design 3)的平均周向速度、泄漏量、转子动力特性系数。数值模拟得到的Design 1的泄漏量和转子动力特性系数与实验数据吻合良好,验证了数值方法的准确性。研究表明:高预旋比会导致Design 1的直接刚度和有效阻尼降低,并使直接阻尼与交叉刚度增加;预旋比为1.32时Design 2相对于Design 1能明显降低交叉刚度,且降幅达到63.3%~86.3%,Design 3相对于Design 2的交叉刚度降低了12.9%~39.4%;预旋比0.13时Design 2的交叉刚度小于0,Design 3的交叉刚度绝对值相对于Design 2增加了24.4%~153.0%;Design 2相对于Design 1在预旋比为1.32时有效阻尼项穿越频率从175.1 Hz降低到28.3 Hz,预旋比为0.13时在20 Hz之后的有效阻尼增加31.6%~60.0%;Design 3相对于Design 2在预旋比为1.32时消除了有效阻尼的穿越频率,在预旋比为0.13时有效阻尼增加26.9%~38.0%。在两种预旋比下设计二级防旋板会略微降低直接刚度,减小交叉刚度,增加直接阻尼。本文工作可为增加迷宫密封转子动力特性的防旋板设计提供参考。
    • 赵恩乐; 张海
    • 摘要: 该文以轧机减速机高速轴密封为研究对象,针对我司常用的减速机密封结构进行分析,提出有效防止高速轴漏油的措施,在现有迷宫密封结构的基础上改进设计了输入轴机械迷宫密封结构,很大程度降低我司减速机高速轴漏油案例的发生概率。
    • 曹润; 李志刚; 李军; 邓清华; 高铁瑜
    • 摘要: 为更全面了解超临界二氧化碳(SCO_(2))压缩机内部流场,针对150 kW级简单布雷顿循环的SCO_(2)离心压缩机,设计了盘腔和迷宫密封。采用数值求解三维RANS方程和k-ε湍流模型的方法,研究了考虑盘腔和密封结构的SCO_(2)离心压缩机的气动性能和轴向推力;采用有限元方法分析了考虑气动力和离心力综合作用下离心叶轮的应力和应变特性,同时计算了设计的迷宫密封的应变。结果表明:具有盘腔和密封结构的SCO_(2)离心压缩机在设计工况下气动效率为72.1%,压比为2.19;SCO_(2)离心压缩机的最大轴向推力为1635 kN;离心叶轮的表面等效应力最大值为109.95 MPa,满足设计材料304钢的强度需求;盘腔的泄漏流动会造成SCO_(2)离心压缩机气动效率的下降,但是在高流量工况下,盘腔泄漏可以缓解扩压器前缘的凝结现象。该研究可为具有盘腔和密封结构的SCO_(2)离心压缩机气动性能和强度特性分析以及密封结构设计提供参考。
    • 董振; 魏来; 汤赫男; 王世杰
    • 摘要: 以往轴向迷宫密封设计时多借鉴旋转迷宫密封的研究成果,而对于轴向迷宫密封,其内部流体变化形式存在较大区别。为探讨轴向迷宫密封流场分布和泄漏特性,对某型号迷宫压缩机活塞气缸部位采用的齿形轴向迷宫密封结构进行研究。建立该轴向迷宫密封结构的三维模型,对迷宫密封泄漏特性进行流固耦合分析,分析迷宫密封流体域内压力分布、流场分布及结构变形量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该轴向迷宫密封齿形结构的设计,能够有效地将流体压力能转换为湍动能,通过逐级能量损耗而实现密封;迷宫密封结构在入口处发生最大变形,流体出口处活塞气缸总变形量降低。将该轴向迷宫密封结构应用于压缩机进行实验测试,表明气缸与活塞之间的密封性能良好,为轴向迷宫密封的结构设计与应用提供理论支撑。
    • 赵炬颖; 陈义; 祝天一; 徐乙人; 祁志浩; 李永健
    • 摘要: 为了增强浮动迷宫密封的浮起性能和适应转子径向跳动的能力,在主轴跑道的外表面增加了槽型结构,通过试验测量和CFD数值仿真研究不同压差、转速下不同开槽方式(无槽、直线槽与螺旋槽)对浮动迷宫密封泄漏特性和浮起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泄漏量随着压差的增大近似呈线性增长,直线槽浮动迷宫与螺旋槽浮动迷宫泄漏量数值计算值最大分别增加了16.1%和18.7%,试验值最大增加分别为14.5%和15.1%;直线槽与螺旋槽对浮动迷宫密封浮起力的影响相差不大,但是随着压差的逐渐增加,螺旋槽对浮起力的影响相较于直线槽而言会越来越大;随着转速的增加,3种密封结构的泄漏量和浮起力变化很小,而且直线槽与螺旋槽密封结构泄漏量和浮起力都大于无槽密封结构。
    • 方志; 李志刚; 王天昊; 薛文松; 李军
    • 摘要: 为获得高进口预旋条件下迷宫密封转子动力特性,阐明其气流激振失稳机制,本文基于西安交通大学动密封转子动力特性实验台,实验研究了高进口预旋条件下(预旋比μ_(0)>0.8),压比以及转速对迷宫密封转子动力特性影响规律。实验测量了2种压比(π=3.0,4.0)、3种转速(n=3000,6000,12000 r/min)下迷宫密封频率相关的转子动力特性系数。研究发现:高预旋条件下,迷宫密封交叉刚度始终为较大的正值,导致有效阻尼始终为负值,不利于转子系统稳定,容易诱发转子失稳;压比对迷宫密封转子动力特性影响显著,随压比增加,迷宫密封直接刚度幅值显著增大,交叉刚度始终为正值且幅值显著增大,有效阻尼明显降低;转速对迷宫密封转子动力特性影响较小,直接刚度、直接阻尼对转速变化不敏感,基本保持不变,交叉刚度随转速增加略微增加,进而导致有效阻尼略微减小。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