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其矫
蔡其矫的相关文献在1984年到2021年内共计157篇,主要集中在中国文学、社会科学丛书、文集、连续性出版物、经济计划与管理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57篇、专利文献2845篇;相关期刊75种,包括神剑、语文建设、现代中国文化与文学等;
蔡其矫的相关文献由118位作者贡献,包括蔡其矫、邱景华、王炳根等。
蔡其矫
-研究学者
- 蔡其矫
- 邱景华
- 王炳根
- 舒婷
- 孙绍振
- 刘福春
- 张明
- 傅天琳
- 吴绵绵
- 子张
- 流沙河
- 艾青
- 邵燕祥
- 陈明远
- 吴励生
- 吴绵绵1
- 周佩红
- 张同吾
- 张默芸
- 徐振忠
- 戴冠青
- 洪辉煌1
- 王忠智
- 王永志
- 赵捷
- 车前子
- 于慈江
- 任轩
- 伍明春
- 余玮
- 俞兆平
- 倪立秋
- 储建中
- 公木
- 冯慧莲
- 刘伟雄
- 刘志峰
- 刘文尧
- 北岛
- 南方
- 卢语荒
- 古远清
- 可佳
- 叶逢平
- 吕剑
- 吕德安
- 吕进
- 吴飞
- 子梵梅
- 孙静轩
-
-
-
艾青;
蔡其矫;
流沙河;
邵燕祥;
陈明远;
傅天琳;
舒婷
-
-
摘要:
《七家诗选》(增订本)收录中国现当代著名诗人艾青、蔡其矫、流沙河、邵燕祥、陈明远、傅天琳、舒婷的诗歌作品共212首。初版由七位诗人各自精选自己的诗作,并撰写“自叙”,文学评论家蓝棣之作序。修订再版增补了诸诗人20世纪末到21世纪初的新作50多首,邵燕祥、流沙河、陈明远、傅天琳分别又撰“再版叙”,评论家汪剑钊作新序。
-
-
-
-
摘要:
上个世纪90年代末,确切的说是1999年春,时年八十二岁高龄的蔡其矫,给某青年诗人写过一封信,大致内容是:努力读世界一流的诗,从中发现一个你崇拜的诗人,让他带你入文学之门。例如,惠特曼带郭沫若入诗歌的门,泰戈尔带冰心入文学的门,凡尔哈伦带艾青入诗歌的门。中国古代诗人也有师承,李白师承谢青山,苏东坡师承陶渊明,有师承与没有师承的区别.
-
-
蔡逸声
-
-
摘要:
山不在高,水不在深。一篇短诗能够令人遐想联翩、回味无穷,可见大诗人蔡其矫"功夫在诗外"之笔力非凡。初识《赠人以枯花》是2017年5月底,读到了何强毅老师的《一朵枯花的奇遇——读著名诗人蔡其矫〈赠人以枯花〉》一文。即时叹为观止,在领悟蔡老活出自己的惬意人生,珍惜生命,珍惜友情,珍惜人生机缘,以及珍惜所拥有和知遇的美好理念的同时.
-
-
-
-
摘要:
《七家诗选》(增订本)收录中国现当代著名诗人艾青、蔡其矫、流沙河、邵燕祥、陈明远、傅天琳、舒婷的诗歌作品共212首。初版由七位诗人各自精选自己的诗作,并撰写"自叙",文学评论家蓝棣之作序。修订再版增补了诸诗人20世纪末到21世纪初的新作50多首,邵燕祥、流沙河、陈明远、傅天琳分别又撰"再版叙",评论家汪剑钊作新序。
-
-
张立群
-
-
摘要:
相对于已有的现当代诗歌史关于蔡其矫的评述,"诗歌中的晚年"既是一个时间概念,又是一个写作概念:一方面,1918年出生的蔡其矫在20世纪80年代已年逾花甲,进入了晚年阶段;但另一方面,仍然在继续创作的蔡其矫开创了一片新的诗歌领地并抵达一个新的高度,而其意义和价值至今还未获得充分认知。晚年时期蔡其矫诗歌的最突出之处,是在16年的时间里创作了数量巨大的"旅游诗",这些作品源自蔡其矫的亲身经历,具有真实深切的生命体验,堪称一道全新的诗歌风景。通过"旅游诗"创作,蔡其矫超越了以往的写作,最大限度实现了自己的诗歌理想,而其"诗歌中的晚年"所包含的启示和价值也由此得以立体、多维地展开。
-
-
曾念长1
-
-
摘要:
1977年,北岛与舒婷第一次通信,随寄诗作五首,其中一首叫《一切》。舒婷回信,随寄即兴创作的《这也是一切》。在当代诗史上,这是有案可稽的一次通信。随信唱和的两首诗,也成了名作,时时被相提并论。多年以后,我们以旁观者视角回顾这些历史细节,依然颇有所获——在新诗潮尚未公开之前,年轻诗人如何通过书信交流,让唱和隔空发生,让抒情南北呼应,最后全成了一种重要的文学事实。参照文学社会学家埃斯卡皮的说法.
-
-
-
王佳欢1
-
-
摘要:
闽地自古就有浓厚的学术传统,古有朱子学派的影响波及全国,近代多元文化在这里融合,出现了一批才华横溢的文学大家。秉承严谨的治学传统,闽地文人为中国文学的发展作出巨大贡献。其中闽地诗歌更是以傲人的成绩受到中国诗界的瞩目,推动了现代汉语诗歌的发展。20世纪80年代''闽派批评''这一概念在文学批评界逐渐形成,这是文学创作与文学理论的激烈碰撞,更是批评家大放异彩的关键时期,一批具有深厚文化功底的批评家在各自擅长的研究领域做出了丰厚实绩。
-
-
洪辉煌1
-
-
摘要:
一初识陶然先生,是在2017年初晋江举办的''蔡其矫与晋江诗群''研讨会上。他就坐于一个不显眼的位置,主持人介绍他的身份——《香港文学》总编辑、香港作家联会执行会长后,又加了一句''他是专程从香港赶过来的''。霎时,会场的目光便都投向了他。一个年过古稀的老人,如此风尘仆仆,千里迢迢,理当得到人们的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