苯含量
苯含量的相关文献在1975年到2022年内共计237篇,主要集中在化学工业、石油、天然气工业、化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35篇、会议论文7篇、专利文献96579篇;相关期刊105种,包括技术与市场、贵州科学、大众标准化等;
相关会议7种,包括甘肃省第十三届色谱年会、中国西部地区第四届色谱学术报告会、西北地区第八届色谱学术报告会暨宁夏回族自治区首届色谱年会、2013年水资源生态保护与水污染控制研讨会、全国第15届有机和精细化工中间体学术交流会等;苯含量的相关文献由484位作者贡献,包括J·E·莫伊、S-Y·H·黄、R·F·瓜里诺等。
苯含量—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96579篇
占比:99.85%
总计:96721篇
苯含量
-研究学者
- J·E·莫伊
- S-Y·H·黄
- R·F·瓜里诺
- R·别克霍夫
- J·C·彼得斯
- 唐文成
- 张久顺
- 王杰广
- 田龙胜
- 谢文华
- 谢朝钢
- 邢恩会
- 马爱增
- 魏晓丽
- 刘强
- 慕旭宏
- 戴连奎
- 舒兴田
- A·巴塔查里亚
- C·P·尼古拉斯
- C·特拉弗斯
- G·冯万尼
- G·费尔瓦尼
- P·沙拉津
- P·考蒂
- R·F·瑰里诺
- R·伯克霍夫
- 于素青
- 任潇航
- 伊丽莎白·A·奈
- 伍小驹
- 何学邦
- 佘喜春
- 俞安平
- 冼灿镝
- 凌云
- 刘丹禾
- 刘勇干
- 刘守军
- 刘宝君
- 刘宪龙
- 刘德辉
- 刘晓飞
- 刘淑雯
- 刘益民
- 刘雪芬
- 吴德彬
- 周元敬
- 周勇
- 唐涛
-
-
黄英;
朱绍严;
周元敬;
龙尚俊;
刘云贵
-
-
摘要:
在测定胶粘剂及相关材料中苯含量的过程中,众多检测工作者为了试验的准确性和操作的简便性,通常会选择使用市售的苯标准溶液直接稀释来建立工作曲线,但很少有人关注标准溶液中溶剂带来的基质效应对测定结果的影响。通过使用含有不同基质(甲醇、甲苯、无基质)的三条工作曲线对同一胶粘剂样品进行测定分析,检测结果相差显著。进一步对苯浓度为380μg/mL的样品进行分析对比,发现基质效应对苯的测定结果表现为增强效应,且其影响大小与基质的极性有关,建议在实际检测工作中采取相应措施,以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
-
王添
-
-
摘要:
针对催化汽油苯含量高导致汽油调和困难的情况,重整装置需降低汽油调和组分的苯含量.选择合适的优化方案,抓住高辛烷值汽油和C6抽余油2个关键组分进行分析测算.控制后分馏系统脱戊烷塔顶油苯含量<0.5%,脱C6塔底油苯含量<0.2%,通过模拟分析,将高辛烷值汽油中苯含量由0.6%降至≤0.3%;优化苯抽提系统溶剂回收塔操作,针对塔压波动对操作的影响,更改底温控制方案,以塔底灵敏板温度为控制目标,采取冲洗空冷、投用空气预冷器等措施解决塔压调节受限问题,使C6抽余油中苯含量大幅降低,最低可至0.01%.
-
-
-
梁淑华;
毛容妹;
谭智毅;
莫蔓;
谢静;
颜焯文;
冼灿镝;
徐晓霞;
梁炜峰
-
-
摘要:
本文根据SH/T 0693—2000《汽油中芳烃含量测定法(气相色谱法)》对汽油中苯含量的测量不确定度进行评估,找出影响汽油中苯含量测定结果的主要因素,并通过具体试验,探讨如何评价多因素对测定不确定度的影响,以及在实际测定过程中如何尽量减小不确定度的方法。结果表明,测量结果重复性、标准样品和气相色谱仪本身对不确定度结果影响最大。当样品苯含量为0.66%时,其扩展不确定度为0.08%(k=2)。
-
-
潜森芝
-
-
摘要: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法分析乙酸乙烯酯中苯含量及苯系物含量检出限可达0.020昭kg,相对标准偏差W10%,回收率为90%~120%。该方法检测限、重复性及准确性均达到了要求,为无苯乙酸乙烯酯产品进入国际市场及食品医药行业提供了数据支持。
-
-
梁淑华;
毛容妹;
谭智毅;
莫蔓;
谢静;
颜焯文;
冼灿镝;
徐晓霞;
梁炜峰
-
-
摘要:
本文根据SH/T 0693-2000《汽油中芳烃含量测定法(气相色谱法﹚》对汽油中苯含量的测量不确定度进行评估,找出影响汽油中苯含量测定结果的主要因素,并通过具体试验,探讨如何评价多因素对测定不确定度的影响,以及在实际测定过程中如何尽量减小不确定度的方法.结果表明,测量结果重复性、标准样品和气相色谱仪本身对不确定度结果影响最大.当样品苯含量为0.66%时,其扩展不确定度为0.08%(k=2﹚.
-
-
李水英;
吴长华;
钟晶
-
-
摘要:
利用现有安捷伦7820A色谱仪探讨建立工业己烷中苯含量的测定方法,色谱柱为聚乙二醇毛细管柱(60 m×0.25 mm×0.5μm);柱温:90°C;气化室温度:250°C;检测器温度:250°C;载气为氮气.工业已烷中的苯浓度在0.1%~2.0%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4),苯含量的平均回收率为99.5%,RSD为0.7%.本方法操作简便、快速、准确,可作为工业己烷中苯含量的分析测定方法.
-
-
蒋兆鹏
-
-
摘要:
通过工业应用数据分析可知:反应温度及平衡剂活性是影响催化汽油烯烃含量的2个主要因素,平衡剂活性提高有利于降低催化汽油中的烯烃,反应温度与催化汽油烯烃的呈现抛物线关系,即存在一个临界反应温度,在临界反应温度以前,汽油烯烃含量随温度上升而上升,超过临界点后则下降.汽油中苯含量与平衡剂活性没有明显的关联关系,较低的反应温度有利于降低汽油中的苯含量.
-
-
薛成鹏
-
-
摘要:
介绍了应用CDOS-FRCNⅡ工艺技术的DCC汽油全馏分选择性加氢装置在运行中出现的产品博士实验不通过,产品苯含量偏高等问题的原因分析及其采取的处理措施,通过技术改造,利用原有装置和优化调和方案等方法解决了困扰装置长周期运行和产品出厂的相关问题.对此类装置相似问题的分析和处理具有一定参考意义.
-
-
马芝玉
-
-
摘要:
根据现行的NB/SH/T0663和SH/T0713标准检测车用汽油中氧和苯含量,由于采用不同的填充柱和检测器,需配置2台不同的气相色谱仪的情况,提出了使用传统的阀切换系统与毛细管路控制技术相结合,利用一台气相色谱仪和双氢火焰监测器(FID),一次进样,同时测定汽油中的氧和苯含量的改造方案,分析了可行性,可提高工作效率,节约检测成本,适合目前石油产品质量判断和产品验收.
-
-
-
陈文良
- 《2009年中国石油炼制技术大会》
| 2009年
-
摘要:
对发生在汽油提升管的反应,在相近操作参数、不同烯烃含量及不同温度下汽油在提升管内中各组分的转化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汽油中烯烃的转化率基本上稳定在60%,反应前后苯的绝对量增加不明显,苯含量的增加是由于汽油转化后的浓缩效应的结果,通过控制合适的操作条件,并在汽油干点、硫含量有富余的情况下,适当提高汽油的干点可以满足国—Ⅲ汽油质量标准对苯含量的要求.
-
-
-
武开业
- 《2013年水资源生态保护与水污染控制研讨会》
| 2013年
-
摘要:
建立了便携式气相色谱法检测工业废水中苯、甲苯含量的方法,方法的检出限为5μg/L,在10~200μg/L范围内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均大于0.999,在加标回收实验中,苯、甲苯加标回收率分别为99.8%,101.2%,该方法灵敏度高,分离效果良好,仪器便于携带,能有效地应对现场应急监测的需要,可以作为废水中苯、甲苯含量的检测和确证方法.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