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自然文学

自然文学

自然文学的相关文献在1991年到2022年内共计83篇,主要集中在世界文学、中国文学、文学理论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81篇、会议论文2篇、专利文献18124篇;相关期刊70种,包括社会科学、老年世界、南京林业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等; 相关会议2种,包括中国文艺理论学会第十三届年会暨“百年中国文艺理论的回顾与反思”学术研讨会、“生态美学:文献基础与理论拓展”学术研讨会暨“生态美学文献整理与研究”开题报告会等;自然文学的相关文献由67位作者贡献,包括程虹、岳国法、蒋颖等。

自然文学—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81 占比:0.44%

会议论文>

论文:2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18124 占比:99.54%

总计:18207篇

自然文学—发文趋势图

自然文学

-研究学者

  • 程虹
  • 岳国法
  • 蒋颖
  • 刘孝梅
  • 吉狄马加
  • 吴俊龙
  • 李世存
  • 贾丹丹
  • 韩清玉
  • Han Qingyu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黄芳; 曾蕾
    • 摘要: 任何话语都蕴含着一定的态度或立场,同时总是产生于特定的社会语境中,自然文学语篇也不例外。自然文学语篇以自然科学为基础,通过独特的文学形式,展现人与自然的平等、和谐,同时历史语境有助于更好、更深入地解读文学文本。文章运用评价理论对自然文学经典之作《沙乡年鉴》中代表性语篇《土地伦理》的态度意义进行分析,并从历史语境对其进行解读。分析发现,《土地伦理》蕴含丰富的态度资源,其中以鉴赏类最多、判断类次之,情感类最少,既有铭刻式也有引发式的表征。通过这些态度资源,作者利奥波德表达了其对土地价值的充分肯定、对美国当时资源保护主义政策的批判以及呼吁人们保护生态、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意识。通过历史语境解读,我们发现利奥波德的成长和工作生活经历、美国当时的社会经济背景、资源保护政策以及科学理论等,是利奥波德在其自然文学语篇中通过科学、客观、详实的论述,凸显人与自然平等、和谐生态思想的重要原因。文章的分析不仅有利于更好地挖掘《沙乡年鉴》的文学性、思想性及历史意义,验证评价理论对文学作品的解释力,以及历史语境对文学作品解读的重要性,同时也是把评价理论放在文化语境中考量的一种尝试。
    • 王虹
    • 摘要: 国内外许多自然文学作家都在或曾经实践过中国“道”的精神。山东作家周蓬桦的散文近作就是自然文学的代表作品。自然文学这个流派与中国传统审美境界关系密切,同时,实践道的精神,天人合一理念,是自然文学贴近自然、呼唤众生平等、尊重土地伦理、号召人类敬畏自然、热爱生命的主要表现。这种生态情怀也是当今世界急需的一种对待自然与环境的态度。
    • 曾艳兵
    • 摘要: 在现代社会中,当人类面对诸多不稳定因素,甚至灾难和人生悲剧时,如何从自然中寻求慰藉?在一个物质与精神撕裂、破碎的世界中又如何探寻自然与生命的含义?美国当代著名自然文学家、诗人特丽·威廉斯的《心灵的慰藉》或许能提供一个有价值的答案。这就是空白日志与困惑美学:空白日志以无字的方式记录生活,生活无须文字干扰;一个句子上面再覆盖一个句子,整个段落都叠在同一行里,这就是困惑美学。威廉斯试图通过碎片和马赛克重构一个被打破的整体。
    • 贾丹丹
    • 摘要: 梭罗的《瓦尔登湖》是美国自然文学较早期的经典作品,它通过对比自然与社会文化之间的关系,深刻反思了当时的社会问题.该文以生态符号学为理论基础对这部作品进行再审视,发掘出了梭罗关于生态的一些认识论思考,如,自然并不是一种纯粹的、审美性存在,而是以其符号内置的伦理属性展示了一种理想的生态价值;人作为认知主体,重视"技术"之于生活的意义,却忽略了"谋生""工具"等关系模式以符号吞噬现实的方式所造成的认识障碍;人与自然共同构成的功能圈中,意义关联的物质化遮蔽了原本潜存的递归性认识模式.
    • 岳国法
    • 摘要: 从生态符号学研究自然文学,可以发现其自然描写的意义不只是资料功能性的展示,还是借助语词的概念化来构成即刻性的语境.文本内的可视性描写使得其视觉叙事产生了强烈的即刻性表意,符号域中"象"的多种可能性变体进而促成了一种现象之知.自然描写的述行性在传达其生态旨向的同时,还通过追溯"自然"的原初性意义,反思了自然描写中存在与生成之间的同构关系.
    • 岑雅婷; 李雪艳
    • 摘要: 文学与园林艺术之间存在千丝万缕的联系.园林美景可以激发人的创作欲望,同时,园林也在文字的流传中被人熟知.中西方在文学与园林艺术领域的发展历史、风格形式虽不尽相同,但在园林艺术与文学之间都曾进行过一系列有趣的互动.该文从中西方园林艺术与文学的视角出发,从中西"自然派"文学对园林艺术的影响、中西方文学与园林艺术之间的关系以及中西方视野下文学与园林艺术的结合三个方面,研究文学对园林艺术的影响与作用,旨在使人们深入了解文学与园林艺术的关系.
    • 贾若梅
    • 摘要: 《沙乡年鉴》第一部分"沙郡年记"记述了美国林务官利奥波德在威斯康星州一个农场生活的经历,利奥波德运用朴素具体的文学语言描述了沙郡的一年四季与美好景象.他在"沙郡年记"中虽没有直接表达他的自然文明思想:"一个事物,只有在它有助于保持生物共同体的和谐、稳定和美丽的时候,才是正确的;否则,它就是错误的."但其对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画面的描述无不渗透着他对生态文明的追求与向往.
    • 李茜
    • 摘要: 美国的自然文学兴起于20世纪下半叶,以约翰·巴勒斯、约翰·缪尔以及玛丽·奥斯汀等作家为代表,自然文学逐渐成为学界研究的对象.程虹被誉为"中国从事自然文学研究第一人",在理论研究方面,提出了独有的"风景""声景""心景"的三维阐释模式,译者和批评家的双重身份也呈现出了独特的话语特征.程虹对自然文学的研究拓展了文学空间,丰富了自然文学理论并推动了中国自然文学的发展,同时,我们也应对程虹类似文学史的阐释话语进行反思.
    • 语斯雯頔
    • 摘要: 在自然主义文学的舞台上,法国和美国的著作都占有一席之地,反观甚少有人会关注到在英国这片土地上诞生出的该领域真正的杰作。作者娜恩·谢泼德用一生的时间与凯恩戈姆山脉为伴,并将自己的灵魂与精神融入其中,用非凡的洞察力,生动精准的词句点活了这座大山中的万物,其超越性的审美体验为每一位读者揭示了关于美的真谛。
    • 曹晓玲
    • 摘要: 以美国19世纪杰出的文学家、思想家和哲学家亨利·戴维·梭罗在其关爱自然、探索自然、主张天人合一的短暂生命历程中所创作的语言玄妙、哲理隽永的自然文学作品为研究对象,重点考察梭罗自然文学作品中大量修辞手法的娴熟运用与哲理蕴含,并综合运用文献研究、文本细读和实例分析等研究方法,旨在阐释梭罗多姿多彩的修辞艺术所传达的微妙的情绪、神秘的感受和他对自然、社会和生命的悠悠哲思,进而帮助读者更深刻地理解梭罗自然文学作品中的哲理蕴含、艺术风格与启示当下的生态和文化价值.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