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膝损伤

膝损伤

膝损伤的相关文献在1982年到2022年内共计394篇,主要集中在外科学、临床医学、中国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392篇、会议论文2篇、专利文献25230篇;相关期刊145种,包括上海针灸杂志、中国骨伤、临床骨科杂志等; 相关会议2种,包括全军第四届关节镜暨运动医学国际研讨会暨全军第五届上颈椎外科国际研讨会、中华医学会第九次全国物理医学与康复学学术会议等;膝损伤的相关文献由1353位作者贡献,包括冯华、张辉、杨柳等。

膝损伤—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392 占比:1.53%

会议论文>

论文:2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25230 占比:98.46%

总计:25624篇

膝损伤—发文趋势图

膝损伤

-研究学者

  • 冯华
  • 张辉
  • 杨柳
  • 刘军
  • 吴旭东
  • 张晋
  • 张磊
  • 洪雷
  • 王予彬
  • 蒋青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学科

年份

    • 刘辉; 刘波; 张鑫; 赵卫侠; 敬竹子; 付婷婷; 蔡文宇
    • 摘要: 目的:探讨终末伸膝肌电生物反馈训练在半月板损伤非手术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50例半月板损伤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各25例。基础组采用电针疗法、推拿、关节松动术和徒手运动疗法进行治疗;联合组在基础组治疗措施的基础上,增加仰卧位终末伸膝肌电生物反馈训练;2组患者均连续治疗3周。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3周后,评定患者的膝关节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analoguescale,VAS)评分、膝关节活动度、股四头肌伸膝肌力、改良Lysholm膝关节评分及Barthel指数。结果:①膝关节疼痛VAS评分。治疗前,2组患者的膝关节疼痛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822,P=0.415);治疗3周后,2组患者的膝关节疼痛VA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4.28±1.49)分,(2.04±1.40)分,t=8.041,P=0.000;(4.58±1.06)分,(2.28±1.28)分,t=7.667,P=0.000];治疗3周后,2组患者的膝关节疼痛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634,P=0.529)。②膝关节活动度。治疗前,2组患者的膝关节最大屈曲角度、最大伸直角度、全关节活动度比较,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218,P=0.828;t=-0.272,P=0.787;t=0.096,P=0.924);治疗3周后,2组患者的膝关节最大屈曲角度、最大伸直角度、全关节活动度均较治疗前增大(最大屈曲角度:120.40°±14.14°,125.00°±10.10°,t=-2.623,P=0.015;119.40°±18.05°,129.80°±7.43°,t=-3.390,P=0.002;最大伸直角度:-4.80°±6.37°,-1.40°±3.07°,t=-3.440,P=0.002;-4.32°±6.12°,-0.20°±1.00°,t=-3.536,P=0.002;全关节活动度:115.60°±17.58°,123.60°±10.26°,t=-3.289,P=0.003;115.08°±20.78°,129.60°±7.76°,t=-3.984,P=0.001);治疗3周后,2组患者的膝关节最大屈曲角度、最大伸直角度比较,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1.914,P=0.062;t=-1.859,P=0.069);联合组的膝关节全关节活动度大于基础组(t=-2.332,P=0.024)。③股四头肌伸膝肌力。2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3周后的股四头肌伸膝肌力比较,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Z=0.568,P=0.570;Z=-0.666,P=0.505)。治疗3周后,2组均无患者出现股四头肌伸膝肌力减小,基础组7例患者和联合组15例患者的股四头肌伸膝肌力较治疗前增强,联合组的股四头肌伸膝肌力改善率高于基础组(χ^(2)=5.195,P=0.023)。④改良Lysholm膝关节评分。治疗前,2组患者的改良Lysholm膝关节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302,P=0.764);治疗3周后,2组患者的改良Lysholm膝关节评分均较治疗前提高[(48.56±16.00)分,(68.00±16.89)分,t=-7.177,P=0.000;(49.80±12.91)分,(68.60±14.28)分,t=-5.726,P=0.000];治疗3周后,2组患者的改良Lysholm膝关节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136,P=0.893)。⑤Barthel指数。治疗前,2组患者的Barthel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547,P=0.587);治疗3周后,2组患者的Barthel指数均较治疗前提高[(88.84±10.72)分,(94.40±6.97)分,t=-3.507,P=0.002;(87.40±7.65)分,(94.40±4.86)分,t=-5.056,P=0.000];治疗3周后,2组患者的Barthel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000,P=1.000)。结论:在半月板损伤的非手术治疗中增加终末伸膝肌电生物反馈训练,有助于增加膝关节活动度和股四头肌伸膝肌力。
    • 张磊; 熊鹿静; 李炳坤; 唐小高; 喻林; 周鑫
    • 摘要: 目的:探讨电针足少阳经穴在膝关节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ACL)损伤术后康复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纳入膝关节ACL部分损伤患者50例。由同一组医生行膝关节镜下腓骨长肌腱单束ACL重建术,术后第2天开始电针患侧足少阳经的悬钟、阳陵泉、膝阳关、环跳4穴。每天1次,连续治疗6d为1个疗程,2个疗程间隔1d,共治疗6个疗程。比较治疗前及治疗开始后2周、4周、6周时双侧膝关节的被动活动察觉阈值(threshold to detection of passive motion,TTDPM)、关节位置觉(joint position sense,JPS)以及体感诱发电位(somatosensory evoked potentials,SEPs)P40起始潜伏期、波幅和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otor nerve conduction velocity,MCV)潜伏期、波幅。结果:①TTDPM。时间因素和分组因素存在交互效应(F=312.586,P=0.000)。双侧膝关节TTDPM总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即存在分组效应(F=406.942,P=0.000)。治疗前后不同时间点间膝关节TTDPM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即存在时间效应(F=334.592,P=0.000)。患侧膝关节TTDPM随时间呈下降趋势(3.57°±0.53°,2.61°±0.47°,2.21°±0.39°,1.92°±0.28°,F=349.201,P=0.000),健侧随时间无明显变化(1.44°±0.10°,1.42°±0.12°,1.40°±0.10°,1.41°±0.07°,F=2.772,P=0.052)。治疗前后各时间点,患侧膝关节TTDPM均较健侧高(t=29.528,P=0.000;t=21.642,P=0.000;t=16.658,P=0.000;t=13.642,P=0.000)。②JPS。时间因素和分组因素存在交互效应(F=201.439,P=0.000)。双侧膝关节JPS总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即存在分组效应(F=532.141,P=0.000)。治疗前后不同时间点间膝关节JPS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即存在时间效应(F=209.843,P=0.000)。患侧膝关节JPS随时间呈改善趋势(4.31°±0.71°,3.62°±0.65°,3.23°±0.60°,2.64°±0.54°,F=211.272,P=0.000),健侧随时间无明显变化(1.49°±0.13°,1.47°±0.11°,1.48°±0.10°,1.47°±0.10°,F=1.333,P=0.277)。治疗前后各时间点,患侧膝关节JPS均较健侧差(t=28.782,P=0.000;t=23.278,P=0.000;t=20.698,P=0.000;t=15.864,P=0.000)。③SEPsP40起始潜伏期。时间因素和分组因素存在交互效应(F=740.633,P=0.000)。双侧膝关节SEPsP40起始潜伏期总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即存在分组效应(F=12153.958,P=0.000)。治疗前后不同时间点间膝关节SEPsP40起始潜伏期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即存在时间效应(F=817.474,P=0.000)。患侧膝关节SEPsP40起始潜伏期随时间呈缩短趋势[(49.23±1.95)ms,(43.87±1.81)ms,(38.33±1.91)ms,(34.68±1.39)ms,F=1406.798,P=0.000],健侧随时间无明显变化[(30.78±0.92)ms,(30.42±1.15)ms,(30.41±0.98)ms,(30.39±1.10)ms,F=1.680,P=0.173]。治疗前后各时间点,患侧膝关节SEPsP40起始潜伏期均较健侧长(t=64.829,P=0.000;t=51.154,P=0.000;t=26.471,P=0.000;t=18.256,P=0.000)。④SEPsP40波幅。时间因素和分组因素存在交互效应(F=540.382,P=0.000)。双侧膝关节SEPsP40波幅总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即存在分组效应(F=1309.833,P=0.000)。治疗前后不同时间点间膝关节SEPsP40波幅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即存在时间效应(F=619.578,P=0.000)。患侧膝关节SEPsP40波幅随时间呈增高趋势[(1.36±0.10)mv,(1.67±0.11)mv,(1.83±0.10)mv,(1.97±0.09)mv,F=926.454,P=0.000],健侧随时间无明显变化[(2.27±0.08)mv,(2.29±0.09)mv,(2.28±0.06)mv,(2.29±0.07)mv,F=2.258,P=0.084]。治疗前后各时间点,患侧膝关节SEPsP40波幅均较健侧低(t=-69.500,P=0.000;t=-42.342,P=0.000;t=-30.748,P=0.000;t=-22.211,P=0.000)。⑤MCV潜伏期。时间因素和分组因素存在交互效应(F=647.733,P=0.000)。双侧膝关节MCV潜伏期总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即存在分组效应(F=828.428,P=0.000)。治疗前后不同时间点间膝关节MCV潜伏期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即存在时间效应(F=673.718,P=0.000)。患侧膝关节MCV潜伏期随时间呈缩短趋势[(20.63±1.37)ms,(17.94±1.49)ms,(16.67±1.30)ms,(14.36±0.99)ms,F=866.063,P=0.000];健侧随时间无明显变化[(12.27±0.39)ms,(12.24±0.44)ms,(12.22±0.49)ms,(12.21±0.39)ms,F=0.282,P=0.839]。治疗前后各时间点,患侧膝关节MCV潜伏期均较健侧长(t=44.622,P=0.000;t=26.899,P=0.000;t=27.612,P=0.000;t=15.341,P=0.000)。⑥MCV波幅。时间因素和分组因素存在交互效应(F=2208.831,P=0.000)。双侧膝关节MCV波幅总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即存在分组效应(F=3582.216,P=0.000)。治疗前后不同时间点间膝关节MCV波幅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即存在时间效应(F=2362.807,P=0.000)。患侧膝关节MCV波幅随时间呈增高趋势[(3.76±0.10)mv,(4.26±0.13)mv,(4.58±0.11)mv,(4.78±0.09)mv,F=4397.711,P=0.000],健侧随时间无明显变化[(5.23±0.07)mv,(5.24±0.06)mv,(5.23±0.06)mv,(5.24±0.05)mv,F=2.144,P=0.098]。治疗前后各时间点,患侧膝关节MCV波幅均较健侧低(t=-171.500,P=0.000;t=-63.024,P=0.000;t=-48.938,P=0.000;t=-40.251,P=0.000)。结论:对于膝关节ACL部分损伤患者,在ACL重建术后采用电针足少阳经穴,膝关节本体感觉可有一定程度的改善,但术后短期内并不能完全恢复。
    • 楚利涛; 张宇飞; 王爱国; 李兴华
    • 摘要: 目的:探讨腓骨头上入路切开复位外侧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平台后外侧骨折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2018年6月至2021年1月,采用腓骨头上入路切开复位外侧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平台后外侧骨折患者24例。男17例,女7例;左侧9例,右侧15例;年龄18~65岁,中位数38.5岁。影像检查均可见胫骨平台后外侧塌陷,后外侧壁骨皮质完整或劈裂;合并胫骨平台内侧骨折3例;合并前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1例。骨折Schatzker分型,Ⅱ型18例、Ⅴ型6例。均未合并下肢骨筋膜室综合征及神经、血管损伤。受伤至手术时间3~21d,中位数9d。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观察骨折愈合及并发症发生情况,采用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ospitalfor Special Surgery,HSS)膝关节评分系统和膝关节Lysholm评分评价患膝功能。结果:本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49~90min,中位数65min;术中出血量40~125mL,中位数65mL。24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7~24个月,中位数16个月;骨折均愈合,愈合时间10~20周,中位数14.5周。末次随访时,前后抽屉试验及内外翻应力试验均为阴性;HSS膝关节评分86~97分,中位数91分;膝关节Lysholm评分83~95分,中位数90分。均无血管和神经损伤、切口感染、内固定物松动、钢板外露及骨折部位再次塌陷、移位等并发症发生。结论:采用腓骨头上入路切开复位外侧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平台后外侧骨折塌陷,创伤小,骨折愈合好,有利于膝关节功能恢复,且安全性高。
    • 侯新聚; 马红梅; 欧阳国保
    • 摘要: 目的:探讨盐酸青藤碱定点介入配合康复治疗改善粘连性膝关节僵硬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南昌市洪都中医院收治的40例粘连性膝关节强直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20例。对照组予以常规基础康复治疗,试验组予常规基础康复治疗联合盐酸青藤碱定点介入,4周为1个疗程。疗程结束后比较两组VAS评分、膝关节活动度、膝关节周围肌力、治疗有效率、不良反应。结果:对照组和试验组治疗后VAS评分、膝关节活动度和膝关节周围肌力均较治疗前改善(P<0.05),且试验组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盐酸青藤碱可明显减轻粘连性膝关节强直患者疼痛,改善关节活动度,提高膝关节周围肌力,具有临床疗效明显、不良反应小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陈钰祥
    • 摘要: 目的:探讨磁共振定量磁化率成像(quantitative susceptibility mapping,QSM)在半月板变性和半月板撕裂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纳入100例拟行磁共振和关节镜检查的疑似半月板损伤患者和50例健康志愿者(健康对照组),根据关节镜检查结果,将半月板损伤患者分为半月板变性组和半月板撕裂组。将磁共振检查图像进行QSM处理,提取并比较3组受试者的磁敏感值,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分析磁共振QSM在半月板变性和半月板撕裂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结果:半月板变性组、半月板撕裂组、健康对照组受试者的磁敏感值比较,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3±0.01)ppm,(-0.12±0.10)ppm,(0.03±0.01)ppm,F=86.088,P=0.000]。半月板变性组和半月板撕裂组受试者的磁敏感值均低于健康对照组(LSD-t=30.434,P=0.000;LSD-t=10.554,P=0.000);半月板撕裂组受试者的磁敏感值低于半月板变性组(LSD-t=6.520,P=0.000)。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以磁敏感值-0.051ppm为标准诊断半月板变性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89(P=0.000),灵敏度为100.00%,特异度为76.30%,约登指数为0.763;以磁敏感值-0.062ppm为标准诊断半月板撕裂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981(P=0.000),灵敏度为97.00%,特异度为100.00%,约登指数为0.936。结论:磁共振QSM诊断半月板变性和半月板撕裂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 付如意; 赵连春; 孙风凡; 张雷
    • 摘要: 目的:探讨高频超声在膝关节内侧副韧带(medial collateral ligament,MCL)急性损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8例临床疑似膝关节MCL急性损伤患者的病例资料。男36例,女22例;年龄20~65岁,中位数40岁;左侧27例,右侧31例。所有患者均行高频超声、MRI检查,并在高频超声和MRI检查结束后10d内行膝关节镜检查。采用Kappa一致性检验分析高频超声和MRI诊断结果与膝关节镜检查结果的一致性,以及高频超声诊断结果与MRI诊断结果的一致性。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or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分析评价应用高频超声和MRI诊断膝关节MCL急性损伤的准确性。结果:经高频超声检查,53例诊断为膝关节MCL急性损伤,其中Ⅰ度15例、Ⅱ度25例、Ⅲ度13例;5例阴性。经MRI检查,53例诊断为膝关节MCL急性损伤,其中Ⅰ级16例、Ⅱ级24例、Ⅲ级13例;5例阴性。经膝关节镜检查,53例确诊为膝关节MCL急性损伤,其中Ⅰ度16例、Ⅱ度26例、Ⅲ度11例;5例正常。高频超声诊断结果与膝关节镜检查结果相符合51例、不符合7例,MRI诊断结果与膝关节镜检查结果相符合50例、不符合8例;高频超声、MRI诊断结果与膝关节镜检查结果的符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77,P=0.782)。高频超声和MRI诊断结果与膝关节镜检查结果的一致性均较好(Kappa=0.824,P=0.000;Kappa=0.800,P=0.000);高频超声诊断结果与MRI诊断结果的一致性也较好(Kappa=0.826,P=0.000)。经ROC曲线分析,高频超声诊断膝关节MCL急性损伤的曲线下面积为0.891,诊断Ⅰ度、Ⅱ度、Ⅲ度膝关节MCL损伤的敏感度分别为87.5%、88.5%、90.9%,特异度分别为97.7%、93.8%、93.6%;MRI诊断膝关节MCL急性损伤的曲线下面积为1.000,诊断Ⅰ度、Ⅱ度、Ⅲ度膝关节MCL损伤的敏感度分别为100%、80.8%、72.7%,特异度分别为100%、90.6%、89.4%。结论:高频超声诊断膝关节MCL急性损伤的准确性与MRI相当,可作为诊断膝关节MCL急性损伤的常规影像学方法。
    • 彭德强; 王思雨; 李健; 杨美平; 牛维
    • 摘要: 目的:评价关节镜手术联合玻璃酸钠注射治疗半月板损伤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维普网、万方数据库、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中关于关节镜手术联合玻璃酸钠注射治疗半月板损伤的临床随机对照研究文献,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1年4月,联合组干预措施为关节镜手术联合术后关节腔内玻璃酸钠注射,对照组干预措施为单纯关节镜手术。由2名研究者独立根据文献纳排标准筛选文献,并提取第一作者姓名、文献发表年份、研究样本量、研究对象性别、结局指标等数据。结局指标包括治疗有效率、Lysholm膝关节评分、膝关节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膝关节活动度、国际膝关节文献委员会(International Knee Documentation Committee,IKDC)膝关节评分、不良反应发生率、患者满意度。采用Cochrane偏倚风险评估工具对纳入文献进行质量评价,采用RevMan5.3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经过筛选最终纳入文献25篇,其中中文文献21篇、英文文献4篇。Meta分析结果示,联合组的治疗有效率、Lysholm膝关节评分、患者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OR=5.63,95%CI(3.72,8.52),P=0.000;MD=11.39,95%CI(10.46,12.32),P=0.000;OR=3.94,95%CI(1.61,9.60),P=0.003];联合组的膝关节活动度优于对照组[MD=12.31,95%CI(11.52,13.10),P=0.000];联合组的膝关节疼痛VAS评分、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MD=-0.69,95%CI(-0.87,-0.52),P=0.000;OR=0.47,95%CI(0.26,0.86),P=0.010];2组IKDC膝关节评分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MD=6.27,95%CI(-10.72,23.26),P=0.470]。结论:关节镜手术联合玻璃酸钠注射治疗半月板损伤,与单纯关节镜手术相比,在缓解术后疼痛和促进膝关节功能恢复方面更有优势,综合疗效更好,安全性更高,患者更满意。
    • 雷鸣; 王敏; 雷昱; 张催; 刘丙根
    • 摘要: 目的 探讨关节镜下直接止点解剖重建膝前交叉韧带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2月至2019年2月在本院行前交叉韧带重建术治疗患者72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6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定位重建手术治疗,实验组应用关节镜下直接止点解剖重建手术治疗.比较两组影像学资料、主客观指标.结果 两组KT-1000差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实验组Lysholm评分为(94.25±4.51)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90.93±2.79)分,实验组ACL角为(51.46±4.2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56.17±6.7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优良率(97.22%)明显高于对照组(8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轴移试验阴性率(97.22%)明显优于对照组(86.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前交叉韧带损伤患者应用关节镜下直接止点解剖重建膝前交叉韧带效果显著,可促进膝关节旋转、前向稳定性恢复,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冯青; 张炳耀; 杨洋
    • 摘要: 目的 探讨胫骨平台后方骨挫伤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10月至2019年11月因膝关节外伤而就诊的155例患者资料,男100例,女55例,年龄(40.0±10.6)岁(范围18~60岁).观察患者胫骨平台后方是否存在骨挫伤,并通过影像学资料收集患者是否同时存在前十字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agment,ACL)、后十字韧带(posterior cruci-ate ligament,PCL)、内侧副韧带(medial collateral ligament,MCL)、外侧副韧带(lateral collateral ligament,LCL)及腓骨小头损伤,通过病历资料收集患者受伤机制、年龄、性别及受伤侧别及体格检查等资料,分析各事件对胫骨平台后方骨挫伤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155例患者中有92例发生骨挫伤,男56例,女36例;年龄(39.6±10.5)岁(范围19~55岁);右侧膝关节损伤45例,左侧47例.ACL损伤情况:ACL完全断裂42例,部分断裂34例,无损伤16例;PCL损伤18例,无损伤74例;非接触性损伤57例,接触性损伤35例;腓骨小头损伤57例,无损伤35例;MCL损伤44例,MCL无损伤48例;LCL损伤13例,LCL无损伤79例.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ACL损伤(x2=18.345)、腓骨小头损伤(x2=5.495)与胫骨平台后方骨挫伤存在明显差异(均P<0.05);性别(x2=1.315)、患膝侧别(x2=0.880)、损伤机制(x2=3.467)、年龄(t=0.664)、LCL损伤(x2=0.010)、MCL损伤(x2=0.029)及PCL损伤(x2=0.161)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对组间存在差异的变量进行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ACL损伤、腓骨小头损伤均是胫骨后方骨挫伤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ACL完全断裂出现胫骨平台后方骨挫伤的可能性比ACL部分断裂明显增大(OR=2.695,P=0.021).结论 ACL损伤与腓骨小头损伤是胫骨平台后方骨挫伤的独立危险因素;ACL完全断裂较部分断裂更容易合并胫骨平台后方骨挫伤.
    • 李明; 刘宁
    • 摘要: 目的 探讨急性前十字韧带损伤患者MRI上韧带撕裂位置对矢状面上骨挫伤最大面积的影响.方法 对2019年1至6月收治的前十字韧带损伤患者的MRI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前十字韧带撕裂在其远端到近端全长上的位置分为五型:Ⅰ型,>90%;Ⅱ型,75%~90%;Ⅲ型,25%?75%;Ⅳ型,10%~25%;V型,<10%.比较五型患者的性别、体重、体质指数、股骨外侧髁切迹凹陷深度、内外侧半月板有无损伤.选取ePDWSPIRCLEAR序列矢状面图像,分别截取股骨、胫骨骨挫伤面积最大的层面.使用Image J1.52t软件测量挫伤面积最大层面的最大骨挫伤面积.结果 63例急性前十字韧带损伤中,Ⅰ型撕裂3例(4.8%)、Ⅱ型撕裂14例(22.2%)、Ⅲ型撕裂40例(63.5%)、Ⅳ型撕裂2例(3.2%)、Ⅴ型撕裂4例(6.3%).其中Ⅰ型和Ⅳ型未发现股骨外侧髁及外侧胫骨平台骨挫伤.股骨外侧髁骨挫伤面积Ⅱ型为0(0,64.12)mm2、Ⅲ型为182.34(86.58,334.38)mm2、Ⅴ型为38.64(0,193.36)mm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21.665,P=0.000);外侧胫骨平台骨挫伤最大面积Ⅱ型为76.78(28.25,205.57)mm2、Ⅲ型为120.93(51.78,239.37)mm2、Ⅴ型为190.51(80.86,238.75)mm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11.939,P=0.018).内侧半月板损伤发生率分别为66.6%(2/3)、35.7%(5/14)、37.5%(15/40)、100%(2/2)、25%(1/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4.413,P=0.353);外侧半月板损伤发生率分别为33.3%(1/3)、35.7%(5/14)、77.5%(31/40)、50%(1/2)、25%(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1.481,P=0.022).内侧半月板损伤组外侧胫骨平台最大骨挫伤面积为48.0(0,105.97)mm2,小于未损伤组的185.67(54.36,257.41)mm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8.848,P=0.003);外侧半月板损伤组股骨外侧髁最大骨挫伤面积为162.19(63.03,301.33)mm2,大于未损伤组的0(0,103.37)mm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11.554,P=0.001).结论 前十字韧带断裂最常发生在中段,合并外侧半月板损伤的概率最大,股骨外侧髁骨挫伤面积大;发生在最远端的断裂导致外侧胫骨平台骨挫伤的面积最大,合并内侧半月板损伤的概率最低.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