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胡人

胡人

胡人的相关文献在1950年到2022年内共计222篇,主要集中在中国文学、中国史、社会科学丛书、文集、连续性出版物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21篇、会议论文1篇、相关期刊169种,包括考古与文物、四川文物、文博等; 相关会议1种,包括汉代考古与汉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等;胡人的相关文献由200位作者贡献,包括朱浒、杨瑾、胡人等。

胡人—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21 占比:99.55%

会议论文>

论文:1 占比:0.45%

总计:222篇

胡人—发文趋势图

胡人

-研究学者

  • 朱浒
  • 杨瑾
  • 胡人
  • 葛承雍
  • 王煜
  • 刘文锁
  • 刘硕
  • 卫心
  • 周国宸
  • 孟凡良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搜索

排序:

年份

    • 耿彬; 李玉洁
    • 摘要: 张骞通西域之后,汉武帝派出多批使者到西域收集“奇物”,西域的音乐、百戏迅速传入中原,大大加强了中原与西域的文化交流。中原地区出土的汉代画像石中有很多关于百戏的图像资料,这些图像内容形式丰富,包含跳丸、投壶、吐火、倒立、相搏、斗兽、巴俞、都卢、海中、砀极、漫衍、鱼龙等。多种多样的百戏图像尤其是胡人百戏图像,是汉代民间表演艺术的缩影,同时也是国内各民族交往及中外文化交流的历史见证。文章通过对中原汉画像石中的胡人百戏图像进行解读,并结合传世文献与出土文献中关于异域百戏的记载,探索胡人百戏在中原地区的传播以及对中原人民生活的影响。
    • 赵倩卉
    • 摘要: 画像石和画像砖是汉代文明中浓墨重彩的一笔,它的表现形式和内容丰富,在画像石和画像砖中蕴含着深刻的文化内涵,曾被史学家称赞为“绣像的汉代史”。对汉画像中胡人形象的研究是近几年才发展起来的,多集中于胡汉交战图的研究。在庞大的汉画像体系中,胡人形象不在少数。根据归类,其类型可分为胡汉交战图、佛教胡僧、守桥护堰偶像、胡奴和乐舞百戏。虽然这些图像中的胡人各异,但是由于当时汉人对西王母的狂热崇拜,以及佛教的初步传入,所以这些画像中的胡人的形象可能离不开神仙崇拜的范围。它主要与汉代人们的思想有关,很容易将异域人理解为仙境中的人物。文章着重于对这些汉画像中的胡人形象进行粗浅的分析。
    • 田天
    • 摘要: 長沙馬王堆M3遣策中有數十枚竹簡記録男女僕從、車騎與儀仗。其中有三枚記録“胡騎”與“駙馬”,可先引用如下:胡人一人,操弓矢、贖(韇)觀(丸),牽附(駙)馬一匹。【47/68】胡騎二匹=(匹,匹)一人,其一人操附(駙)馬。【48/69】附(駙)馬二匹。【49/67】此外,小結簡53/73還有“右方車十乘,馬五十匹,駙馬二匹”云云,是對所有車馬簡的總結。可知上引三簡共記胡騎二匹,各有一馬,另有操弓矢胡人一人、駙馬二匹,總計三人四馬。
    • 陈明良
    • 摘要: 吹埙俑是墓葬中俑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双手捧于嘴前做吹奏状,是古代丧葬观念的体现,也是当时社会的真实反映.随着近几年丰都地区考古工作的开展,在一些汉墓里出土了制作精美、形象丰富的吹埙俑,其造型均为胡人形象,时代主要在东汉中晚期.文章对收集的胡人吹埙俑进行分析,从其所着服饰来分析胡汉文化的融合、胡人进入三峡地区的路线推测、吹埙俑在墓内扮演的角色反映出的汉代思想.
    • 周国宸; 易欣
    • 摘要: 山西大同出土的四例平城人面镇墓兽均呈现"颔首低头"的姿态,与北魏迁都洛阳后的"昂首抬头"型镇墓兽相比较为特殊。文章从此四例人面镇墓兽的胡人面容和头顶凸起物出发,通过风格学、图像学的方法探究其来源和象征。研究发现这些特征或多或少都与"引魂升天"产生了一些联系。而这四尊人面镇墓兽的"颔首"姿态或许也代表了一种臣服的意味,象征服侍墓主人,助其灵魂升天。
    • 周国宸; 易欣
    • 摘要: 山西大同出土的四例平城人面镇墓兽均呈现"颔首低头"的姿态,与北魏迁都洛阳后的"昂首抬头"型镇墓兽相比较为特殊.文章从此四例人面镇墓兽的胡人面容和头顶凸起物出发,通过风格学、图像学的方法探究其来源和象征.研究发现这些特征或多或少都与"引魂升天"产生了一些联系.而这四尊人面镇墓兽的"颔首"姿态或许也代表了一种臣服的意味,象征服侍墓主人,助其灵魂升天.
    • 江离
    • 摘要: 2002年春夏之交,水波清澈的贴沙河边上的体东社区,我们在胡人租住的小户型里有一次聚会。我和炭马、古荡已经先到,过了一阵,胡人的手机响起来,他说飞廉在边上了。于是我们都下楼去迎接,在体育场高架对面,一个眉清目秀的青年推着自行车向这边走来,他标志性的微笑如春日的暖风,我们热情地握手致意,然后同回胡人的住处。
    • 张萌
    • 摘要: 目的探讨在粟特外来文化因素影响下,唐代八棱杯的产生、发展、变化,以及与大唐文化融合的流变过程,寻找八棱杯本土化演变的表现和规律。方法通过图像学方法,对八棱杯的表面装饰人物形象及所执乐器进行溯源解析;通过类型学和比对分析法,分析八棱杯的器物形制和装饰方法,找到其流变特点;通过胡人图像的具体表现,解释其所处时期背后的社会审美情趣和艺术取向。结论8世纪中叶之前是唐代金银器的飞速发展时期,唐代工匠在吸纳外来文化的同时,对本土器物进行了大胆创新,摒弃了重装饰轻实用的设计理念,创造出的中西合璧的产品更加符合唐人审美情趣和使用习惯,并发现人们对舶来品的喜好并不在于其价值的高低,而在于其所反映的思想观念的转变和对创造力的激发。
    • 刘明明
    • 摘要: 河南地区汉墓出土的“胡人”形象画像石、画像砖,总体可以归为三大类:一 “胡人”生活图:反映狩猎、乐舞、饮酒等日常生活;二胡汉战争;三仙境图(或升仙图)。通过对该地区墓葬出土“胡人”形象的与河南地区股居民生产生活的比较分析,探究“胡人”对对河南古居民生产、生活的影响。
    • 潘晓暾; 张星瀚
    • 摘要: 目前考古资料所发现的辽代西域胡人形象包括侍者、乐舞人、驯兽师、打马球者及其他类别。基于考古资料和认知的限制,这些发现可能仅是生活在辽代西域胡人的一个缩影,他们的存在反映了辽代时期东西方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和人群之间的交流,这些从辽代丰富多彩的金银器、玻璃器等都可发现,前人也对此做出了大量的研究。相较而言,对于直观反映胡人形象的相关考古材料的关注可能较少,本文根据目前发现的相关实物资料,对其进行图像分类,并结合相关历史文献对辽代西域胡人的生活面貌进行研究,拟为研究辽与西域各国间的交流与影响进绵薄之力。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