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
中原的相关文献在1978年到2021年内共计3715篇,主要集中在中国史、中国文学、经济计划与管理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3150篇、会议论文1篇、专利文献564篇;相关期刊1366种,包括党的生活(河南)、人大建设、协商论坛等;
相关会议1种,包括'98中国近代建筑史国际研讨会等;中原的相关文献由4068位作者贡献,包括周新谟、白献民、冯杰等。
中原
-研究学者
- 周新谟
- 白献民
- 冯杰
- 姜华山
- 李严
- 侯夷
- 刘立新
- 徐宜发
- 刘洪涛
- 向宁
- 吴永召
- 孙可华
- 孟新宇
- 庄肃茂
- 张振中
- 张新斌
- 张洪波
- 晋卿
- 本刊编辑部
- 朱宗海
- 李国征
- 李苹
- 李雪峰
- 桑平起
- 王占锋
- 王敬怀
- 王歌扬
- 王磊
- 阿梓
- 陈凯
- 万建中
- 佚名
- 侯增福
- 刘启华
- 刘改秀
- 刘海洋
- 刘海洋(摄影)
- 刘畅
- 刘磊
- 夏振贵
- 孙震华1
- 常石明
- 常石明(图)
- 张丽
- 张启生
- 徐光春
- 徐晓磊
- 李克兢
- 李卫民
- 李和畅
-
-
毕洪娜
-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20年
-
摘要:
春秋时期中原与周边地区之间的联姻互动,是联姻双方对外结交外援、对内稳定统治的必要手段.从中原与周边地区之间的联姻现象不仅能够看出联姻具有政治双面性,而且春秋后期的联姻数量明显多于春秋前期,虽然终究无法阻止争霸战争的爆发,但是联姻互动既在政治上促进双边建立互惠的邦交关系,又在军事上影响争霸格局的变化,也促进了联姻双方的文化交流.
-
-
刘朴兵
- 《中原文化研究》
| 2020年
-
摘要:
中原茶文化具有四大特征:第一,名茶少而质高.信阳是中原唯一的产茶区,所产的信阳毛尖是中国十大名茶之一.第二,代茶用品众多."茶"不仅指茶叶、茶水,也指可浸泡饮用的树叶或其他植物的叶子、花卉、中药材、干果片和部分食材,还指白开水和部分流质液食.第三,历史传承丰满.唐代以前中原居民初习茶事,唐代中后期饮茶之风逐渐普及,北宋时中原茶文化发展到极盛,金元以后中原茶文化开始转型.第四,文化底蕴深厚.中原地区是华夏文明的传承创新区,茶与普通百姓的生活、伦理日用紧密结合,除日常家居饮用外,茶和各种代茶饮品广泛用于迎宾待客、男婚女嫁、岁时祭祀等.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