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胃切除

胃切除

胃切除的相关文献在1982年到2022年内共计937篇,主要集中在外科学、肿瘤学、临床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918篇、会议论文10篇、专利文献603868篇;相关期刊389种,包括临床外科杂志、腹部外科、中国实用外科杂志等; 相关会议7种,包括中国医师协会外科医师分会成立大会暨第十二届全国普通外科学术会议、2005全国急危重病护理学术交流会、全国外科护理学术交流会议等;胃切除的相关文献由1752位作者贡献,包括于庆生、王代科、刘举达等。

胃切除—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918 占比:0.15%

会议论文>

论文:10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603868 占比:99.85%

总计:604796篇

胃切除—发文趋势图

胃切除

-研究学者

  • 于庆生
  • 王代科
  • 刘举达
  • 詹文华
  • 陈佳平
  • 张琦
  • 沈炎明
  • 王兴贤
  • 王吉甫
  • 王家仓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朱绍辉; 侯栋; 薛明辉; 房祥杰; 孟涛; 李鹏辉
    • 摘要: 目的比较胃癌腹腔镜辅助全胃切除术中Spiral PDO倒刺线连续全层加固食管-空肠吻合口和3-0可吸收抗菌微乔线间断全层加固食管-空肠吻合口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19年10月至2020年10月于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普外科行腹腔镜辅助全胃切除术+食管-空肠Roux-en-Y手术治疗的58例胃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食管-空肠吻合口加固方式将患者分为观察组(n=35)和对照组(n=23)。观察组患者应用Spiral PDO倒刺线连续全层加固食管-空肠吻合口,对照组患者应用3-0可吸收抗菌微乔线间断全层加固食管-空肠吻合口。比较2组患者的手术时间、食管-空肠吻合口加固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住院时间以及术后出血、吻合口瘘、发热、切口感染、术后吻合口狭窄等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食管-空肠吻合口加固时间为(6.37±1.69)min,手术时间为(327.00±49.82)min,术中出血量为(99.00±8.90)mL;对照组患者食管-空肠吻合口加固时间为(14.95±2.09)min,手术时间为(345.00±32.64)min,术中出血量为(112.90±9.59)mL;观察组患者食管-空肠吻合口加固时间短于对照组(t=16.200,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分别为(3.06±0.52)、(19.77±4.18)d,对照组患者术后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分别为(3.36±0.74)、(21.00±4.51)d;2组患者的术后排气时间、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710、1.004,P>0.05)。观察组患者发生术后出血1例(2.9%)、吻合口瘘3例(8.6%)、发热5例(14.3%)、切口感染2例(5.7%);对照组患者发生术后出血5例(21.7%)、吻合口瘘3例(13.0%)、发热4例(17.4%)、切口感染2例(8.7%);观察组患者术后出血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χ^(2)=5.335,P0.05)。2组患者术后均随访13个月,观察组患者复发转移2例(5.7%),对照组患者复发转移2例(8.7%);2组患者复发转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92,P>0.05)。结论腹腔镜辅助全胃切除术中应用Spiral PDO倒刺线连续全层加固食管-空肠吻合口与3-0可吸收抗菌微乔线间断全层加固食管-空肠吻合口在降低食管-空肠吻合口瘘发生率方面效果相当,Spiral PDO倒刺线连续全层加固吻合口在降低食管-空肠吻合口出血发生率、缩短食管-空肠吻合口加固时间方面更有优势。
    • 戚斌; 裴彦江
    • 摘要: 目的:探究不同间置空肠吻合术在食管胃结合部腺癌(AEG)近端胃切除术(PG)后消化道重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硬币投掷法将83例AEG患者分为单通道吻合术(STR)组和双通道吻合术(DTR)组。患者均接受PG治疗,STR组术后选择STR进行消化道重建,DTR组则给予DTR技术。对比两组一般手术情况、术后6个月营养状态、术后7 d氧化炎症反应状态、反流性食管炎发生情况。分析反流性食管炎发生与术后7 d氧化炎症反应状态的相关性。结果:两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肠鸣音恢复、首次排气、进食、住院时间及术后7 d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丙二醛(MDA)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DTR组术后6个月血红蛋白、血清白蛋白、总蛋白水平低于STR组,但维生素B水平高于STR组(均P0.05),但与无反流性食管炎者相比,并发反流性食管炎者术后7 d时血清IL-6、TNF-α和MDA水平明显升高,SOD水平明显下降(均P<0.05)。结论:两种间质空肠吻合术均可在AEG患者对机体氧化炎症反应影响作用和反流性食管炎预防作用相当,但STR组更有助于术后蛋白类营养物质积累,DTR有助于维生素吸收。术后早期氧化炎症反应水平与反流性食管炎发生存在一定相关性。
    • 李林
    • 摘要: 目的 分析回馈教育联合激励式心理干预对胃大部分切除患者自我感受负担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8年1月—2020年1月华润萍矿总医院收治的78例胃大部分切除患者,根据干预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38例和联合组40例,对照组使用常规干预方法,联合组在此基础上增加回馈教育联合激励式心理干预,2组患者均连续干预7 d。比较2组患者干预前后的自我感受负担、负面情绪、生活质量、并发症。结果 干预前2组身体负担、情感负担、经济负担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2组患者上述评分均降低,且联合组低于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2组患者上述评分均降低,且联合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2组患者上述生活质量各维度评分均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联合组并发症总发生率(2.50%)显著低于对照组(15.7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回馈教育联合激励式心理干预能够降低胃大部分切除患者自我感受负担,缓解负面情绪,提高生活质量,减少术后并发症。
    • 肖艳平; 肖华
    • 摘要: 目的:研究青年(≤35岁)胃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收集湖南省肿瘤医院2010年10月至2017年12月行根治性切除的2029例Ⅰ-Ⅲ期胃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根据患者首次确诊时年龄大小分为青年组(n=75)和对照组(n=1954).对比两组患者的一般状况、病理结果和长期生存等,采用χ2或t检验分别对比分析分类变量和连续变量,Kaplan-Meier法、Log-rank检验及Cox回归多因素分析预后影响因素.结果:青年组胃癌患者的平均年龄为30.13岁(19~35)岁,其中53.3%为女性.与对照组相比,青年组患者中女性患者的比例更高,术前白蛋白水平更高,全身合并症的发生率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更低,术后住院时间更短,而接受新辅助化疗和辅助化疗的比例更高(均P<0.05).青年组和对照组术后1、3和5年生存率没有统计学差异(94.6%、60.1%、54.2%vs 89.3%、67.7%、58.1%,P=0.601).进一步Cox回归多因素分析显示,肿瘤病理分期是影响青年胃癌患者术后生存的主要因素.结论:青年胃癌患者以女性更为常见,早期发现,行根治性切除以后,接受辅助化疗等治疗,其预后与中老年患者相当.
    • 薛春飞
    • 摘要: 目的:探讨胃切除术后开展早期肠内营养的临床护理效果分析.方法:抽取我院在2019年1月至2021年5月收治的胃癌患者50例,均给予胃切除手术治疗,根据护理方案不同分为两组,对照组研究对象实施常规的护理措施,观察组研究对象实施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临床护理干预效果.结果:观察组经综合护理干预后,营养指标恢复情况比较,术前两组无差异,术后比较恢复营养指标观察组优于对照组;比较并发症发生现象,观察组各项并发症现象低于对照组;比较临床恢复以及住院时间方面,观察组所需恢复的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比较患者满意度方面,观察组总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各个组间数据存在差异性(P<0.05).结论:胃切除术后开展早期肠内营养中配合综合护理干预措施,能够促进患者营养指标的恢复,降低术后肠道问题的不良症状,加快患者康复,缩短住院时间,提升患者的满意度,值得在临床护理中推广.
    • 祝天泽
    • 摘要: 一个胃切除了五分之四,被人称为"半条命"的人,竟然在11年中跑了185场马拉松赛,其中153场半程马拉松赛(约21公里)。另外他还闯进了南北极,在严寒中与企鹅亲密接触,目睹了极地的壮丽景象。听起来这似乎有点天方夜谭,但这是一件真真切切的事情,事情发生在71岁的退休干部吴东旭身上。
    • 魏玲; 王鸿骁; 杨国淋
    • 摘要: 开放性动物实验是培养学生外科手术操作能力、科研能力、科研思维必不可少一门课程.本文以家兔为实验动物模型开展家兔部分胃切除开放性外科实验,旨在为开展此类实验的研究者提供一定的参考意义.
    • 李德勇
    • 摘要: 基本案情老刘因患十二指肠炎住院接受治疗,医院对他进行了会诊并决定进行胃切除手术。因当时卫生局正在组织医生考试,需要患者志愿作为手术考试的操作对象,医院向老刘询问是否愿意,老刘明确表示拒绝。随后医院给老刘做了手术,手术中用了全身麻醉,成功完成了胃切除。术后老刘仍觉得身体疼痛不适,并向医生反映,医院说这是手术后的正常情况,休息几天就好。术后第6天,老刘伤口处仍然疼痛,医院遂对老刘进行会诊,会诊诊断为:术后倾倒综合征,留有"上腹部不适,全身无力.
    • 黄华; 玄一
    • 摘要: 随着微创理念的更新,腹腔镜设备、器械和技术的进步,减孔腹腔镜手术,单孔腹腔镜手术应运而生.单孔腹腔镜胃切除术比传统的多孔腹腔镜胃切除术创伤更小,美容效果更好,术后疼痛更轻,恢复更快.这被认为是提高患者术后早期生命质量的最佳方法.但是单孔腹腔镜胃癌手术难度更大,技术要求更高,限制了其应用.自2011年首次报道单孔腹腔镜远端胃切除术以来,其安全性已经得到初步证实,但仍需前瞻性随机试验验证.因此,该手术方式的广泛开展尚存争议.笔者结合相关文献与临床实践经验,就当前单孔腹腔镜胃癌手术的现状和存在问题进行探讨.
    • 杨晓东; 鲁明典; 闫强; 张尚鑫; 李永翔
    • 摘要: 目的 分析成人胃切除术后小肠套叠的危险因素.方法 选择2010年1月至2018年12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普外科确诊为胃部疾病并行手术的患者9825例作为研究对象.将术后发生小肠套叠的9例患者作为病例组,从其余患者中选择36例患者(1:4)作为对照组,要求性别相同、年龄相差不超过1岁.分析术后小肠套叠与性别、体质指数(BMI)、吻合方式等因素的关系.结果 病例组患者中位BMI为21.67(19.81,23.09)kg/m2,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组3例(33.33%)患者发生术中吻合器上肠管套叠,对照组2例(5.56%),两组患者术中吻合器上肠管套叠发生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显示,术中吻合器上肠管套叠是胃切除术后小肠套叠的危险因素(OR=7.508),而BMI则是术后小肠套叠的保护因素(OR=0.60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术前BMI高的患者术后发生小肠套叠的风险更低,而术中吻合器上肠管套叠的患者更容易出现术后小肠套叠.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