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部阴影
肺部阴影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2年内共计129篇,主要集中在内科学、肿瘤学、临床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20篇、会议论文5篇、专利文献3677篇;相关期刊101种,包括健康生活、中国初级卫生保健、中国社区医师等;
相关会议5种,包括第七届东北地区呼吸疾病学术会议、中国群体抗癌与癌症康复研讨交流大会、2003年中国博士后生命科学学术研讨会暨院士论坛等;肺部阴影的相关文献由264位作者贡献,包括俞晔、吴志、姜婷等。
肺部阴影
-研究学者
- 俞晔
- 吴志
- 姜婷
- 孙翊道
- 庞丽坤
- 戴继权
- 方圆圆
- 李慧
- 王莉
- 袁慧
- 邓伟吾
- 郭铃
- 陈山
- 高金明
- Avnesh S Thakor
- CHEN Bi
- David R W Jayne
- JIANG Han-dong
- Thomas F Hiemstra
- 丁杰
- 丁磊
- 万亚楠
- 万欢英
- 万钧
- 严立新
- 付培哲
- 付晓青
- 任淑敏
- 何婧瑜
- 何柏如
- 余中英
- 冀景玲
- 冯学仁
- 冯田
- 况九龙
- 刘丁
- 刘久山
- 刘今秀
- 刘功勋
- 刘又宁
- 刘双
- 刘彦姣
- 刘成铎
- 刘晓晴
- 刘海周
- 刘海聪
- 刘玉营
- 刘耀松
- 刘霞
- 卓惠长
-
-
王国庆;
冯田;
胡爱侠
-
-
摘要:
目的分析肺活检技术联合快速现场细胞学评价(C-ROSE)在肺部阴影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1年3月焦作市某医院收治的168例肺部阴影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肺活检,并根据是否采用C-ROSE将其分为C-ROSE组(84例)和常规细胞学检查组(84例),以组织学病理结果为金标准,比较2组患者肺部阴影诊断结果以及穿刺次数、手术操作时间、二次穿刺活检阳性率、穿刺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组织学病理结果显示,C-ROSE组患者中恶性肿瘤患者70例,良性病变患者14例;常规细胞学检查组患者中恶性肿瘤患者68例,良性病变患者16例。C-ROSE组患者诊断肺部阴影的灵敏度为94.29%、特异度为78.57%、准确率为91.67%,Kappa值为0.708,与金标准的一致性较高。常规细胞学检查组患者诊断肺部阴影的灵敏度为79.41%、特异度为75.00%、准确率为78.57%,Kappa值为0.439,与金标准的一致性中等。C-ROSE组患者的穿刺次数、二次穿刺活检阳性率均低于常规细胞学检查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ROSE组患者的手术操作时间长于常规细胞学检查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ROSE组患者穿刺后并发症发生率为4.76%,低于常规细胞学检查组的14.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21,P=0.035)。结论肺活检技术联合C-ROSE可提高肺部阴影患者的诊断效能,降低穿刺次数、二次穿刺活检阳性率及穿刺后并发症发生率。
-
-
万亚楠;
闫若楠;
王雪;
沈文哲;
张伟
-
-
摘要:
目的探讨发热合并肺部阴影诊疗思路。方法回顾分析1例发热合并肺部阴影的诊治过程,并进行相关讨论。结果通过对一个发热合并肺部阴影患者予以相关检查及治疗后,明确病因后患者病情好转。结论发热伴肺部阴影在临床中很常见,且病因复杂,尽早识别发热伴肺部阴影的病因有利于提高患者预后,减少住院时间。
-
-
吴志
-
-
摘要:
家在福建省厦门市的刘宜槿(化名),今年67岁,体检时发现肺部阴影,最终被确诊为晚期肺癌。首诊医生建议老刘进行基因检测,以便更精准地选择治疗方案。基因检测的准确性有多高?穿刺取活检会不会造成肿瘤转移?万一做了基因检测却没有基因突变,高昂的检测费用不就白花了?面对这些问题,老刘感到有些忐忑不安。
-
-
宗敏
-
-
摘要:
目的:探讨对行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术诊断的肺部阴影患者开展细节护理干预的临床价值。[HTK]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2年2月在本院实施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术诊断的肺部阴影患者52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各2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基于对照组实施细节护理干预。对比两组肺功能、并发症发生情况,另对比2组舒适度(心理、环境)、护理配合度及护理质量。结果:术后3d时,观察组第1秒用力呼出量(FEV 1)/预测值、FEV 1/用力肺活量(FVC)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较对照组低(P<0.05)。观察组干预后心理、环境舒适度评分及护理质量评分均较对照组高(P<0.05)。观察组护理总配合度较对照组高(P<0.05)。结论:针对肺部阴影患者,在实施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术诊断时,通过开展细节护理干预,能显著改善其肺功能,减少并发症发生,提高舒适度、配合度及护理质量,临床应用价值高。
-
-
吴志
-
-
摘要:
康医生:林阿姨71岁,从去年起反复出现咳嗽症状,按感冒治疗都没效果。前段时间她去医院做CT检查,发现肺部阴影4×4厘米,然后又做增强CT、核磁共振等检查,检查结果显示为肺炎,但是不排除肿瘤。随即,林阿姨做了肺穿刺活检,肺活检报告提示查不出病理,这让她不知所措。请问,这该怎么办?
-
-
张唐世
-
-
摘要:
肺结节指的是肺内肿物直径小于3 cm,大于3 cm的称肿块,结节直径小于1 cm的为小结节。临床上肺结节多指的是孤立性肺结节,孤立性肺结节是影像学表现为直径小于3 cm的局灶性、类圆形、密度增高的实性或亚实性肺部阴影,不伴肺不张、肺门淋巴结增大或胸腔积液。根据共识分类:按密度,分为实性、亚实性、纯磨玻璃结节。实性结节为肺内圆形或类圆形的密度增高影,其密度能掩盖结节内的血管和支气管影;纯磨玻璃结节指肺内高于正常肺组织密度的圆形或类圆形阴影,结节中没有实性成分,密度不能掩盖结节内的血管和支气管;亚实性结节位于实性结节及纯磨玻璃结节之间。
-
-
严立新;
丁磊
-
-
摘要:
肺结节肺结节是由炎性或非炎性原因所致的病灶,CT检查时呈现为大小不超过3厘米、局灶性、近圆形的肺部阴影,其中大部分为良性。如果你的体检报告中出现这个词,需要关注以下内容:1.密度,根据是否能观察到血管和支气管影,可分为纯磨玻璃结节、部分实性结节和实性结节;2.大小,直径小于5毫米的为肺微小结节,5~10毫米为小结节;3.其他描述,如结节的边界形态等。
-
-
刘海周;
谢志红
-
-
摘要:
目的:分析多学科协作诊疗模式(MDT)在发热病房发热患者诊治中的效果,为发热病房多学科协作诊疗模式的发展提供依据。方法:选取联勤保障部队第900医院2020年1月23日至4月15日发热病房收治的112例地方发热患者,采用多学科协作诊疗模式,描述诊断、转归等资料。结果:112例患者,年龄16~94岁,平均年龄(50.2±18.4)岁。患者基础疾病分布:高血压病史(19.6%)、肿瘤病史(17.0%)、糖尿病史(16.1%)依次居前三位。发热病因构成:感染性疾病为主(85.7%),其余依次为结缔组织病(6.3%)、肿瘤性疾病(4.5%)、血液性疾病(2.7%)、药物热(0.9%)。感染性疾病中,肺部感染(63.4%)、上呼吸道感染(12.5%)最为常见,传染病6例(5.4%)。发热相关肺部阴影共85例(75.9%),肺部感染最常见(63.4%),非感染性发热相关肺部阴影包括:间质性肺炎(4.5%)、系统红斑狼疮相关肺部病变(1.8%)、癌性淋巴结炎(2.7%)、肿瘤(0.9%),呼吸衰竭9例(8.0%)。转外院患者7例(6.3%),住院时间(3.4±2.6)d。转科患者26例(23.3%),住院时间(4.6±2.4)d。正常出院79例患者(70.5%),住院时间(8.0±3.2)d。无死亡病例,无院内感染,无医疗纠纷。结论:MDT模式适用于发热病房发热患者的诊治,能有效整合医疗资源,为患者提供合理的救治,降低院内感染和医疗风险,为发热性疾病的诊治和突发传染病的防治提供有效的诊治模式。
-
-
李琳;
刘霞
-
-
摘要:
目的 探讨对支气管肺炎患儿采用耳穴压豆联合银翘散加减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该院2019年2月—2021年5月收治的支气管肺炎患儿127例,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常规治疗对照组(n=63)与采用耳穴压豆联合银翘散加减治疗干预治疗组(n=64),两组均治疗1周后评价临床疗效,评估两组患儿典型症状(肺部啰音、发热、咳嗽、气促与肺部阴影消失时间),并检测患儿治疗前后炎性因子指标[白细胞计数(WBC)、C反应蛋白(CRP)],比较两组炎性反应情况.结果 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88%,高于对照组的85.71%;治疗后,治疗组肺啰音、发热、咳嗽、气促、肺部阴影消失时间分别为(4.40±0.85)、(2.21±0.60)、(4.75±0.64)、(5.32±1.12)、(9.06±2.27)d,均短于对照组;治疗后治疗组WBC、CRP水平分别为(8.04±1.37)×109/L、(27.58±6.05)mg/L,均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999;t=14.114、13.729、11.844、6.423、4.933、13.087,P<0.05).结论 对小儿支气管肺炎采用耳穴压豆联合银翘散加减治疗效果理想,能有效促进患儿症状的改善以及肺部炎症的吸收,能减轻机体炎性反应,值得临床推广.
-
-
-
-
CHEN Bi;
陈碧;
JIANG Han-dong;
蒋捍东
- 《第七届东北地区呼吸疾病学术会议》
| 2015年
-
摘要:
嗜酸粒细胞(EOS)增多同时伴有肺部浸润影被称为嗜酸粒细胞性肺病(ELD),它是一组异质性疾病,可局限于肺部或侵犯全身多个系统.该类疾病的特点为肺部阴影、肺泡EOS增多,伴或不伴外周血EOS增高.根据病因主要分为原发性、继发性和偶伴EOS增多的其他疾病.临床表现轻重不一,正确诊断依赖于详细的病史询问、体格检查,并结合临床、影像、实验室检查结果.糖皮质激素是治疗ELD的主要药物,疗程和剂量需个体化.
-
-
-
-
莫晓能;
唐英春;
田利奇;
许浦生;
黄少丹
- 《2003年中国博士后生命科学学术研讨会暨院士论坛》
| 2003年
-
摘要:
分析糖皮质激素(以下简称激素)在治疗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中的作用和应用时机。观察激素治疗的SARS病人32例和未用激素治疗的轻症SARS患者10例,统计激素治疗前后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和T淋巴细胞亚群变化,观察激素治疗后体温和胸片的改变以及轻症SARS患者用与未用激素治疗1周后胸片阴影的变化。结果表明:SARS患者的CO4、CD8和CD3早期就有下降,分别从(482±186)、(390±213)和(804~27±2)μL-1降至激素治疗后的(376±175)、(283±234)和(529±383)μL-1,中性粒细胞由(6.21±2.74)μL-1109L-1升到(10.47±3.65)×109L-1,但淋巴细胞无明显变化;激素对肺部阴影不明显的SARS疑似患者,不能预防其肺部阴影的出现;对轻症SARS患者,用与不用激素对肺部阴影的转归无明显差异;对重症患者,激素冲击治疗效果明显,但要积极防治其副作用。激素能进一步降低SARS患者的免疫功能,因此,用激素治疗SARS应严格掌握指征和时机,下列3种情况应果断使用:1)肺部病变跨叶,范围1/3以上;2)48 h内肺部阴影进展大于50%;3)出现ALI或ARDS。而且剂量和疗程应个体化,以病情是否被控制为增减激素量的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