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戏剧
美国戏剧的相关文献在1980年到2022年内共计270篇,主要集中在戏剧艺术、世界文学、中国文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67篇、会议论文3篇、专利文献698篇;相关期刊154种,包括英美文学研究论丛、齐鲁艺苑、四川戏剧等;
相关会议2种,包括中国戏剧:从传统到现代国际学术研讨会、江苏省外国文学学会2015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等;美国戏剧的相关文献由258位作者贡献,包括郭继德、韩曦、刘海平等。
美国戏剧
-研究学者
- 郭继德
- 韩曦
- 刘海平
- 陈爱敏
- 周维培
- 汪义群
- 卢丹
- 吕艺红
- 吴宝康
- 孙惠柱
- 康建兵
- 张琳
- 张生珍
- 张绍儒
- 徐再
- 曹路生
- 李兵
- 杜艳
- 王世文
- 王祖友
- 裴星悦
- 费春放
- 赵晓兰
- 郗雪蓉
- 陈玉萍
- 魏衍学
- 龙文佩
- Eugene O'Neill
- Li Shuling
- Me
- Nally
- Terrence
- 一之濑和夫
- 丁济
- 丁罗男
- 之宙
- 于
- 于嘉茵
- 于立华
- 伊丽莎白·J·伯纳德
- 何安
- 何星莹
- 佚名
- 俊帝
- 冯霞
- 刘云
- 刘婧
- 刘岩
- 刘心仪
- 刘慧
-
-
孙伟
-
-
摘要:
21世纪美国生态戏剧发展取得了前所未有的突破。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下,伴随着人们日益迫切的精神追求以及对自然生态和谐发展的呼唤,美国生态戏剧发展持续深化,并在内涵及形式上具有广阔的延伸空间。本文对美国生态戏剧的缘起、展现形式、聚焦点、发展趋势这四个方面进行深入研究,从而更加深入地把握21世纪美国戏剧的生态化转向。
-
-
陈爱敏
-
-
摘要:
20世纪见证了美国同性恋群体从隐蔽到公开,从受排挤、打击到被认可、合法化的漫长历史.纵观美国戏剧史,不难发现:20世纪美国戏剧中的同性共同体构建,经历了在政治、道德等外部重压之下隐蔽的书写与表演,到冲破重围,勇敢抗争,创建众多同性小剧场和艺术团体来大胆发出同性群体的声音,再到最终同性恋剧场得到学界、社会,甚至政府承认,成为满载荣誉荣耀的共同体的艰辛之旅.美国戏剧中的同性共同体建构过程,反映了边缘群体在面对疾病、政治打压、社会排斥时所表现出来的协作精神,以及不屈不挠、勇敢抗争的坚强意志和有效策略.
-
-
甘文平;
范梦园
-
-
摘要:
《天使在美国》是当代美国剧作家托尼·库什纳的扛鼎之作.剧本以里根政府时期为背景,采用虚构与现实相结合的方式,分别塑造了虚弱且保守的"美国天使"、无能的"天堂天使",以及象征希望与进步的人间"毕士大天使"等三种天使形象,表达了作家对美国守旧思想的贬斥以及对美国未来的憧憬.透过作者对"天使"形象的刻画,读者可以强烈地感受到作品对美国社会的历史、当下与未来的批判性思考.
-
-
许诗焱
-
-
摘要:
进入21世纪以来,普利策获奖剧作在观照当代现实生活的同时,文学经典的身影也不时闪现其中。但剧作家对于文学经典的处理既非简单意义上的重演,也非彻底的解构或颠覆,而是采用续写、植入、交响等另类的手段,将文学经典与原创剧本进行多重空间的整合,在调动观众文学记忆的同时,又为其注入当代的文化精神和剧作家本人的思考,让文学经典成为舞台上魅力无限的“最熟悉的陌生人”。本研究旨在为中国戏剧发展提供一种新的思路,让文学经典与当代戏剧在中国舞台上交相辉映。
-
-
张琳;
季明举
-
-
摘要:
在剧作《美国戏剧》中,苏珊·洛莉-帕克斯借助“林肯游戏”呈现了当下美国社会中的两大问题,即根深蒂固的种族主义思维和黑人身份困境.一方面,顾客玩家假借游戏之名对黑人扮演的林肯总统实施暴力,使游戏成为种族主义者集体狂欢的暴力景观.另一方面,游戏中黑人“林肯”的含混性模仿揭示了模仿者对林肯总统及其代表的白人主流话语的矛盾态度.此外,白面具和黑身体的悖论式组合暗示了黑人模仿者自我认知上的身份阈限困境.“林肯游戏”为观众提供了一个介于真实与想象之间、既连接现实又解构现实的另类空间,充分演绎了剧场作为文学异托邦和文化异托邦的双重功能.
-
-
卜键
-
-
摘要:
戏剧流派与戏剧思潮是观察和描述一个国家戏剧发展史的独特视角,也是宏观把握一个民族戏剧风格嬗变的有效路径.韩曦新著《当代美国戏剧思潮与流派研究》通过跨文化、跨领域、多层次、多角度的讲述与解析,以一种全球视野下平等对话的中国学者之独立姿态和晓畅明洁的文字,为我们展示了当代美国戏剧的整体风貌.
-
-
李晓凡
-
-
摘要:
《回来吧,小希巴》是威廉·英奇最优秀的舞台剧,1953年改编为电影《兰闺春怨》.该剧除了表现灰暗呆滞的家庭生活之外,还可以看出,编剧威廉·英奇不愿描写牢固的生活状况,他试图用强大的社会潜流抵制强硬的人间秩序,以达到追求自发的艺术创作和渴求无序的浪漫主义情怀.“小希巴”就是剧中的一种隐寓,它的存在与失踪直接指向萝拉内心的往昔回忆.出现在剧中的两组女性有着强烈的对比效果,也增加了主题意象,使结尾具有契诃夫式的鄙视、嘲讽的意蕴.
-
-
李阿宁
-
-
摘要:
在田纳西·威廉斯的成名剧作《玻璃动物园》中,女主人公劳拉在剧终没有收获圆满的爱情,由此为她的命运蒙上了悲剧性的面纱.威廉斯曾在他的自传中表露出对萨特存在主义哲学深深地着迷,基于萨特对三个哲学概念——自欺、处境、自由的定义,探讨劳拉人物命运的存在主义特征,以此来重审劳拉的命运,从理论上对思考她在全剧中成长历程的完满性、人物命运的喜剧性具有重要意义.
-
-
-
宝琴12;
刘晓明(图)3
-
-
摘要:
八岁那年的秋天,我跟着爸爸妈妈回到了美国。我们一路开着车,在著名的蓝脊山公路上驰骋。遮天蔽日的秋叶纷纷飞落,落成一地金黄。我是在美国出生的,父母都是学习戏剧表演的留学生。亚裔演员在美国戏剧行业的就业环境并不太理想,主流演员大多是本土的白种人。找不到合适的工作时,父母也曾回国待过几年。在我八岁的时候,他们接到了美国南部一所剧院的聘书,于是他们带着我再度奔赴美国。
-
-
Li Shuling;
李淑玲
- 《江苏省外国文学学会2015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
| 2015年
-
摘要:
保拉·沃格尔在剧作《我如何学会驾驶》中应用了各种"间离手法".碎片化的史诗式与电影式叙事结构冲破了时空、心理、现实与虚幻的限制,使变化多端的艺术形式和欲说还休的创伤剧情之间形成了强烈的审美张力.演员、角色与观众之间动态的多重距离阻止了共鸣性"移情",诉诸观众的理性,促使他们历史地、辩证地评判舞台事件.贯穿始终的喜剧幽默既是剧中人物超越创伤的生存策略,也是作家诱惑观众的"同谋".三者的结合,取得了震撼观众的"间离效果",赋予该剧以独特的艺术魅力.
-
-
Li Shuling;
李淑玲
- 《江苏省外国文学学会2015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
| 2015年
-
摘要:
保拉·沃格尔在剧作《我如何学会驾驶》中应用了各种"间离手法".碎片化的史诗式与电影式叙事结构冲破了时空、心理、现实与虚幻的限制,使变化多端的艺术形式和欲说还休的创伤剧情之间形成了强烈的审美张力.演员、角色与观众之间动态的多重距离阻止了共鸣性"移情",诉诸观众的理性,促使他们历史地、辩证地评判舞台事件.贯穿始终的喜剧幽默既是剧中人物超越创伤的生存策略,也是作家诱惑观众的"同谋".三者的结合,取得了震撼观众的"间离效果",赋予该剧以独特的艺术魅力.
-
-
Li Shuling;
李淑玲
- 《江苏省外国文学学会2015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
| 2015年
-
摘要:
保拉·沃格尔在剧作《我如何学会驾驶》中应用了各种"间离手法".碎片化的史诗式与电影式叙事结构冲破了时空、心理、现实与虚幻的限制,使变化多端的艺术形式和欲说还休的创伤剧情之间形成了强烈的审美张力.演员、角色与观众之间动态的多重距离阻止了共鸣性"移情",诉诸观众的理性,促使他们历史地、辩证地评判舞台事件.贯穿始终的喜剧幽默既是剧中人物超越创伤的生存策略,也是作家诱惑观众的"同谋".三者的结合,取得了震撼观众的"间离效果",赋予该剧以独特的艺术魅力.
-
-
Li Shuling;
李淑玲
- 《江苏省外国文学学会2015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
| 2015年
-
摘要:
保拉·沃格尔在剧作《我如何学会驾驶》中应用了各种"间离手法".碎片化的史诗式与电影式叙事结构冲破了时空、心理、现实与虚幻的限制,使变化多端的艺术形式和欲说还休的创伤剧情之间形成了强烈的审美张力.演员、角色与观众之间动态的多重距离阻止了共鸣性"移情",诉诸观众的理性,促使他们历史地、辩证地评判舞台事件.贯穿始终的喜剧幽默既是剧中人物超越创伤的生存策略,也是作家诱惑观众的"同谋".三者的结合,取得了震撼观众的"间离效果",赋予该剧以独特的艺术魅力.
-
-
-
-
-
-
胡嫒
- 《中国戏剧:从传统到现代国际学术研讨会》
| 2005年
-
摘要:
美国表现主义戏剧家尤金·奥尼尔与爱尔兰意识流小说家詹姆斯·乔伊斯,作为西方现代主义文学大师,他们在艺术创作中都表现出对现代社会人类精神荒原的深刻而尖锐的探索,文化的断裂、理想的幻灭、主体的残缺、人性的肢解等成为他们创作中现代性的共同特征;创作意识中的叛逆与思考、探索与追寻等各方面也具有相似的特性;创作手段也具有殊途同归的开拓与创新.不同的是乔伊斯的小说创作具有深邃丰富的史诗性,奥尼尔的戏剧创作具有强烈悲怆的悲剧性.
-
-
胡嫒
- 《中国戏剧:从传统到现代国际学术研讨会》
| 2005年
-
摘要:
美国表现主义戏剧家尤金·奥尼尔与爱尔兰意识流小说家詹姆斯·乔伊斯,作为西方现代主义文学大师,他们在艺术创作中都表现出对现代社会人类精神荒原的深刻而尖锐的探索,文化的断裂、理想的幻灭、主体的残缺、人性的肢解等成为他们创作中现代性的共同特征;创作意识中的叛逆与思考、探索与追寻等各方面也具有相似的特性;创作手段也具有殊途同归的开拓与创新.不同的是乔伊斯的小说创作具有深邃丰富的史诗性,奥尼尔的戏剧创作具有强烈悲怆的悲剧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