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生态城区
绿色生态城区的相关文献在2004年到2022年内共计180篇,主要集中在建筑科学、经济计划与管理、环境保护管理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55篇、会议论文23篇、专利文献94185篇;相关期刊83种,包括中国科技投资、城市发展研究、城市建筑等;
相关会议12种,包括第十二届国际绿色建筑与建筑节能大会、2015中国城市规划年会、中国绿色建筑与节能委员会青年委员会第七届青年论坛等;绿色生态城区的相关文献由338位作者贡献,包括叶祖达、王登云、程大章等。
绿色生态城区—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94185篇
占比:99.81%
总计:94363篇
绿色生态城区
-研究学者
- 叶祖达
- 王登云
- 程大章
- WANG Dengyun
- 吕占志
- 孙桦
- 李宝鑫
- 沈晔
- 罗晓予
- 赖绍雄
- 马素贞
- Jiameng Chen
- Peng Liu
- 丁杰
- 刘辉
- 刘鹏
- 吕红亮
- 姚金刚
- 张中秀
- 张霖
- 徐振强
- 李冰
- 李迅
- 杜海龙
- 林丽霞
- 查翔
- 潘洪艳
- 罗淑湘
- 葛坚
- 金运成
- 陈加猛
- 韩继红
- 高月霞
- 魏存
- 魏慧娇
- 黄磊
- CHENG Dazhang
- CHENG Xiyue
- DING Jie
- Di Yanqiang
- Ding Jie
- Dong Shanfeng
- Han Jihong
- LI Fangyan
- LI Shiyan
- LI Ting
- LI Xianglin
- LIN Lixia
- LIU Song
- LUO Haiming
-
-
黄义雄;
罗晓予;
葛坚;
郭晓帅
-
-
摘要:
“十四五”期间,我国将大力推动绿色生态城区建设,作为改善人居环境、保护城乡生态、强化建筑节能和城镇减排的重要发展手段。海宁市鹃湖国际科技城获得了国家绿色生态城区二星级规划设计标识,文章对海宁市鹃湖国际科技城规划中所涉及的技术指标和亮点技术措施进行了归纳总结,旨在为我国绿色生态城区的规划建设提供参考。
-
-
李叔阳
-
-
摘要:
在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的背景下,我国绿色生态城区的发展铺开了新赛道。新冠疫情为全人类敲响了绿色健康人居环境的警钟,城市治理呼唤绿色、环保、健康、智能,绿色生态城区服务运营将成为当下及未来重要的消费选择。红色党旗,绿色发展,绘就“红”“绿”交织的美丽城市,也是中节能物业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节能物业”)为之奋斗的色彩。
-
-
顾中煊;
罗淑湘;
李玲;
鲁东静
-
-
摘要:
以城市画像技术为代表的大数据技术为观察研究绿色生态城区提供了新的视角,基于对绿色生态城区发展现状与问题的研究,分析绿色生态城区规划建设运营全过程技术需求,构建绿色生态城区画像与管控技术框架,为开展系统化、定量化的绿色生态城区发展现状诊断、规划制定、趋势预测、过程管控提供数据基础和技术支撑。
-
-
沈晔;
程大章
-
-
摘要:
文章研究了城市运行业务和城区建设与绿色生态发展的相关性,提出《绿色生态城区评价标准》应能引领城市绿色生态发展的方向,而智慧城市则全面支持绿色生态的信息化管理,并探索了绿色生态城区信息化管理的保障机制。
-
-
孙桦
-
-
摘要:
随着城市更新的推进,上海市黄浦江两岸沿线的贯通,徐汇滨江地区在转型升级过程中,以绿色低碳理念为指引,启动对区域的绿色更新与低碳建设。以上海市徐汇滨江西岸传媒港和西岸智慧谷项目实践为例,提出了打造三星级绿色生态更新城区目标,以Link链接X的绿色生态规划理念,构建指标体系,明确规划策略等,以期为其他城市更新地区的绿色生态城区建设提供借鉴。
-
-
郑月虹
-
-
摘要:
在绿色生态城区的建设中,合理、有效地节约水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是规划设计海绵城市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文章界定了绿色生态城区和海绵城市的定义,对海绵城市的规划思路展开了分析,以期为完善城市建设的相关工作提供参考.
-
-
杜海龙;
李迅;
李冰
-
-
摘要:
我国绿色生态城区建设的探索实践,随着城镇化发展推进面临诸多新挑战、新问题与新需求,需要绿色生态城区的评价体系做出及时响应与优化,方可发挥评价标准和评价体系的引导作用.构建绿色生态城区"钻石"评价模型,补充评价内容,改进评价方法,从而实现绿色生态城区评价体系从"可持续发展内容"向"可持续发展能力"的价值目标转换.
-
-
张伟;
魏慧娇;
林丽霞;
程雪皎
-
-
摘要:
本文研究绿色生态城区指标体系的构建思路和核心内容,并通过实际案例,说明指标体系在城区绿色生态发展过程中的引领作用,分析绿色生态指标体系发展趋势,提出指标提升和优化的具体建议.
-
-
沈毅
-
-
摘要:
绿色生态城区建设作为目前城市建设发展的核心目标,在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上起到了重要意义.海绵城市作为解决城市水资源问题、加强城市防御能力的重要措施,将其融入到绿色生态城区建设中,成为人们研究的重点 本文就对两者融合加以分析探讨,以期找到合理方法优化城区建设水平.
-
-
-
-
摘要:
中节能物业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节能物业),成立于1996年6月,是"绿色生态城区发展运营商"中节能实业发展有限公司的全资子公司,是浙江省"AAA"级物业服务信用企业。在25年发展历程中,致力于打造绿色建筑生命周期综合服务运营商,始终聚焦园企,始终围绕"服务绿色建筑、强化绿色物业、运营绿色生态服务"。
-
-
王琳颖;
吕庆礼;
耿立晴
- 《2019年中国城市交通规划年会》
| 2019年
-
摘要:
2010-2015年江苏省绿色生态城区实施了58个,已经实施的绿色生态城区绿色交通规划超过50个,而绿色交通专项规划的内容在实际绿色生态城区建设中遇到不少问题.本文在分析了绿色生态城区中绿色交通规划应该关注的重点,并通过案例梳理了已经编制完成的绿色交通专项规划存在的问题,从交通发展目标制定、交通与土地利用互动、交通系统建设、交通管理等方面提出了绿色生态城区中的绿色交通规划对策.
-
-
Han Jihong;
韩继红
- 《2018长三角城市发展论坛》
| 2018年
-
摘要:
当前以北京、上海等为代表的城市相继发布了面向2035年的新一轮城市规划蓝图,与此同时,绿色生态城市(区)建设方兴未艾、已成为新型城镇化转型发展的必由之路和新常态.以上海为例,首先从中观和微观的角度解读和分析了2035总体规划的发展愿景及其升级进阶,深入剖析了国家及上海市绿色生态城区评价标准与总规目标需求的关联性,提出了以需求为导向的绿色生态城区发展新模式,并基于马斯洛的五个需求层次理论确立了"以人为本"的需求导向关键目标及其所对应的绿色生态城区标准指数化属性,最后针对近年来上海市绿色生态城区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展望并提出了未来实现新时代"以人为本"目标的绿色生态策略,为后续绿色生态城区规划与建设提供新思路与新方法.
-
-
-
ZHA Xiang;
查翔;
WANG Dengyun;
王登云
- 《2017(第十二届)城市发展与规划大会》
| 2017年
-
摘要:
随着中国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城区内对能源的需术不断增加,能源需求量的上升与资源环境容量有限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传统的粗放式的能源供应体系将逐渐成为制约城区发展的重要因素.为了解决上述问题,中国正大力建设绿色生态城区,本文针对绿色生态城区建设过程中的能源规划问题,梳理了城区能源系统的构成及能源供给链各节点之间的相互关系,创新性地提出了以多目标线性规划问题数学模型为核心的城区能源规划方法,从优化能源结构的角度出发,综合衡量了区域内节能减排效益和经济效益.将此方法运用于某绿色生态城区能源规划中,得到该区域初步能源规划方案和指标体系,结果表明线性规划模型是一种操作简便、结策可靠的城区能源规划方法,可将其作为中国绿色生态城区能源规划编制的应用工具.
-
-
Zhou Qin;
周秦;
Zhou Wen;
周文
- 《第十二届国际绿色建筑与建筑节能大会》
| 2016年
-
摘要:
本文以昆山花桥国际商务城为例,通过对其生态建设实施情况的系统评估,发现其生态建设中存在的问题,进而反思当前绿色生态城区建设中存在的普遍问题.这些问题主要包括:生态城区建设的发展导向问题,如何处理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关系;生态城区建设的衡量标准问题,如何兼顾指标考核和实际效益;生态城区建设的目标设定问题,如何兼顾普遍要求和地方特色.在发现问题的基础上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以期为未来绿色生态城区的高效高质建设提供借鉴和参考.发展导向上,在继续关注生态效益的同时,要进一步关注社会效益,做到“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并重。在构建指标体系时,要增加社会效益类指标.在考量绿色生态城区建设时,除了关注各项指标是否达标外,更要注重各考察对象的实际效益,要从注重“量”到“量”“效”“质”并重。在设定具体目标时要根据地方特色、城市等级、规模尺度、区位条件等因地制宜、合理地设定,并提出相应的规范、引导、优化措施。
-
-
Ding Jie;
丁杰
- 《第十二届国际绿色建筑与建筑节能大会》
| 2016年
-
摘要:
苏州高新区位于苏州古城西侧,全区总面积223平方公里,总人口77.48万.高新区以"生态、集约、宜居"为发展理念,坚持规划先行,全面统筹推进城市绿色生态建设工作.通过建立健全项目全过程监管体系,明确的部门联动机制和责任分工,全面推动绿色建筑规模化发展,形成了新常态下独具特色的绿色生态城区范例.高新区规划建设因地制宜、充分利用各方资源,解决城市发展与资源、生态环境日益突出的矛盾,探索科技与文化结合、先进性与适宜性结合的城市生态文明建设模式,以及新型城镇化进程中的城市的规划建设管理经验。高新区以绿色生态专项规划为引领,以绿色生态项目落地为推动,以部门联动、全过程监管为保障,构建了新型城镇化体系下集约、宜居的绿色生态城区,是新常态发展下的绿色生态城区典范。
-
-
-
PAN Hongyan;
潘洪艳
- 《2017国际绿色建筑与建筑节能大会》
| 2017年
-
摘要:
DGNB区域评价体系是目前国际上最新的绿色生态城区认证标准,从区域全生命周期的环境质量、经济质量、社会文化和功能质量、技术质量、过程质量五大环节,评价区域在建设运营、环境评估、社会经济等因素的可持续发展价值,本文介绍这一评价体系,为中国绿色生态城区建设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
-
Zha Xiang;
查翔;
Wang Dengyun;
王登云
- 《第十二届国际绿色建筑与建筑节能大会》
| 2016年
-
摘要:
绿色生态城区建设是中国规模化发展绿色建筑和提高城市质量的重要手段,对于创新城市发展理念和实现低碳减排、应对气候变化具有战略意义.以苏州吴中太湖新城为例,在区域能源规划编制过程中,应用碳夹点分析技术对能源系统进行系统分析,运行累积能阱-累积CO2排放量和累积能源-累积CO2排放量组合曲线,确定不同情景下最小可再生能源用量、能源供给结构及其对应的CO2排放量,实现区域能源系统CO2排放量削减20%的目标.
-
-
Xiao Peng;
肖鹏;
Tian Xinxin;
田欣欣;
Liu Feng;
刘峰;
Dong Shanfeng;
董山峰;
Meng Fanqi;
孟凡奇
- 《第十二届国际绿色建筑与建筑节能大会》
| 2016年
-
摘要:
北京未来科技城以绿色生态理念为指导,构建了完整的规划体系和绿色审查体系.经过多年实践,北京未来科技城已摸索出一套具有创新意义的绿色生态规划建设模式——建立了以评价指标体系为导向,以土地利用、绿色交通、绿色建筑、综合能源利用、低冲击开发等涵盖城市全系统的专项规划和研究为支撑的完整规划体系,并将10项生态指标纳入到土地出让条件进行全生命周期的审查和验收控制.园区在规划阶段,以指标体系整合提升相关规划,制定各类绿色生态专项规划,搭建了完整的规划体系;在建设阶段,将落地指标纳入土地出让、开展体制机制研究,探索规划实施途径和管理监督措施,形成了完整的绿色生态规划与实施体系。在几个方面的共同作用下,实现了北京未来科技城绿色生态规划在开发建设全生命周期的落实。随着园区各项工作推进,北京未来科技城仍在不断探索绿色生态规划和实施的新领域,纵然在现行政策和体制、法规和市场都不完全清晰的情况下,仍然坚持绿色低碳理念,不懈努力,实现园区的绿色生态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