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预报
综合预报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2年内共计120篇,主要集中在地球物理学、大气科学(气象学)、公路运输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00篇、会议论文7篇、专利文献102726篇;相关期刊66种,包括地震、地震学报、浙江气象等;
相关会议7种,包括辽宁省环境科学学会2010年学术年会及“发展辽宁生态工业 建设低碳经济社会”论坛、2007天灾预测学术研讨会、2004年天灾预测学术会议等;综合预报的相关文献由282位作者贡献,包括张启明、范垂仁、蔡煜东等。
综合预报—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102726篇
占比:99.90%
总计:102833篇
综合预报
-研究学者
- 张启明
- 范垂仁
- 蔡煜东
- 任万辉
- 刘莹
- 史建武
- 吕立华
- 吴兴国
- 孙宝磊
- 孙方勇
- 孙暠
- 宁平
- 廖丽萍
- 张健民
- 张志华
- 张晨峰
- 张朝能
- 李利国
- 李剑峰
- 李勇
- 李平
- 李彦恒
- 李秀斌
- 李秀珍
- 杨兵
- 杨明鑫
- 杨玉震
- 林镜榆
- 江杰
- 王俊
- 王文轩
- 王昌雨
- 程向民
- 纪玲玲
- 罗立平
- 肖天贵
- 苏枞枞
- 许强
- 许英姿
- 贾国臣
- 赵国斌
- 赵艳林
- 辛东鹤
- 郑治隆
- 金荣花
- 钟曜谦
- 陈朝东
- 陈立华
- 马少坤
- 高玉生
-
-
孙国臣
-
-
摘要:
断层等复杂地质环境给隧道的安全建设带来了严峻挑战。为此,通过研究提出了断层破碎带等不良地质隧道施工安全控制技术,以“超前预报、注浆加固、变形监测”全过程研究为核心思想,提出了不良地质综合预报技术,采用有限差分软件进行注浆加固数值分析,优化加固方案;在此基础上,对围岩压力和钢架应力以及围岩变形进行分析。相关方法与技术体系在隧道工程进行了成功应用,可为类似隧道工程安全建设提供借鉴与指导。
-
-
尹雪波
-
-
摘要:
复杂岩溶隧道在施工中存在突水、突泥、塌方、隧道变形等工程灾害风险;运营存在隧道变形、漏水等风险。预报掌子面前方地质情况,可降低地质灾害发生和危害程度,为正确选择开挖方法、支护措施,优化工程设计及施工方案提供地质依据。通过某复杂岩溶道采用地质调查、地震波反射法、地质雷达法、超前钻孔(含加深炮孔)等综合方法开展超前预报,较准确预报掌子面前方地质情况,对类似工程具有借鉴意义。
-
-
郭彦刚
-
-
摘要:
黔张常铁路高山隧道平导施工至PK53+678揭示一巨型溶洞,溶洞形态、分布规律极其复杂。隧道施工过程中采用以地质分析法为基础,以物探法为普遍手段,实行超前水平钻探验证的综合预报方法对该巨型溶洞进行预报。基于此,文章分析和总结了TSP、地质雷达两种常规物探方法对无充填巨型溶洞的异常反应特征,研究成果可为同类型喀斯特超前地质预报提供借鉴。
-
-
王登锋;
胡新朋
-
-
摘要:
基于TBM隧道施工的特点和地质适应性方面的局限性,单一的超前地质预报方式较难满足TBM施工的需求,实际施工中易因偏差导致采取的应对措施不足而造成TBM停机的状况发生,为解决此类问题本文通过分析TBM施工常用的地质预报方式原理以及适用范围,选择性地提出"长距离整体预报+中距离重点分析+短距离循环对比"的综合预报技术,成立超前地质预报应用管理小组,加强预报过程实施、结果研判以及现场应对管理.依托在大瑞铁路高黎贡山隧道应用实践,验证了综合预报技术可以增加超前地质预报的准确性和对施工的指导性,做到了不同探测方法的结果的相互验证和相互补充,可为以后TBM施工提供借鉴.
-
-
关瑞士;
郑仕跃;
彭文彬;
朱应
-
-
摘要:
针对在我国岩溶地区修建隧道时遇到的某些地质灾害,利用综合超前地质预报技术对地质情况进行探测,分析综合地质预报技术的组成、特点及工作方法;结合具体工程地质特征,提出基于地质识别、地质雷达法等相结合的综合探测技术,分析该技术手段对具体工程的实用性、先进性及其发挥的重要作用;并以贵州省德江至习水高速公路天城坝隧道为案例,阐述该技术的实施工艺流程及原则.探测结果表明,实际情况与预报情况基本一致,具有高精准度,可为类似隧道的超前地质预报的应用提供参考及借鉴.
-
-
肖洋;
何宇;
王福亮;
苟小军
-
-
摘要:
鹫峰山隧道为衢宁铁路最长隧道,全长16.645 km,洞身穿越13条断层,穿越段围岩破碎,工程地质极其复杂,属一级高风险隧道.文章针对鹫峰山隧道穿越F8压性断层,在分析总结隧道穿越压性断层的地质特征基础上,建立了TGP长距离预报、地质雷达短距离预报、超前地质钻孔复核预测的综合地质预报体系,较为准确地预报了压性断层的位置及富水情况,有效避免了隧道地质灾害的发生,为隧道施工顺利通过断层带提供了可靠依据.
-
-
曹强;
周金
-
-
摘要:
特长深埋隧道的岩溶问题,具有复杂性和不确定性的特点,单一预报方法很难准确预报.为了提高岩溶预报准确率,通过分析地质调查法、地震波反射法、地质雷达法、瞬变电磁法、超前钻探法以及加深炮孔法的优缺点,建立了"长短结合、物探指导钻探、钻探验证物探、动态调整"的岩溶隧道综合预报流程体系.结合改建成昆铁路应用实例,采用动态循环的预报流程,在岩溶隧道预报过程中获得显著效果,降低了隧道施工风险.综合、动态预报模式对于岩溶区的铁路隧道建设具有借鉴意义.
-
-
李俊杰;
张红纲;
何建设;
荣鑫;
李剑强;
郭佳豪
-
-
摘要:
针对TSP预报工作耗时长、经验依赖性强等问题,以提高TSP探测精度与效率为目标,分析了影响TSP数据采集与处理精度的关键因素,总结了提高TSP探测效率的经验.结合千岛湖配水工程某过江隧洞段地质超前预报工程,在TSP探测分辨率下降的区域开展TSP跟踪预报或地质雷达探测工作,对物探异常区辅以钻探验证.结果表明:岩体完整性差地段的TSP纵波波速、密度及各力学模量值偏低,TSP对破碎带探测较敏感,对基岩裂隙水识别能力相对较弱,纵、横波波速均偏低的区域岩体富水的概率更大;岩体破碎含水区段雷达电磁异常特征表现为反射波振幅强,同相轴错断,主频偏低.综合预报成果发挥了各种预报方法优势互补的作用,为隧洞支护及超前注浆方案的优化提供了重要参考.
-
-
王书彬
-
-
摘要:
新建成兰铁路跃龙门隧道穿越我国著名的龙门山山脉,不良地质发育,隧道通过多个可溶岩段,施工过程中经常会出现无法预料的不良地质灾害,如突水、突泥、坍塌等,施工安全风险极高.以跃龙门隧道3号斜井岩溶富水段作为研究主体,依据岩溶区地质条件遴选TSP法、瞬变电磁法、激发极化法及超前“靶向钻孔”为综合超前地质预报技术的组成部分,通过技术改进形成“靶向钻孔”综合超前地质预报施工技术,可针对性地对隧道掌子面前方不良地质构造进行钻探验证,节约了钻孔数量及工期,确保了隧道安全、优质、高效施工,可为同类具有富水高风险的隧道施工超前地质预报工作提供借鉴.
-
-
-
-
-
居丽玲
- 《2003年全国重大灾害性天气过程总结和预报技术经验交流会》
| 2003年
-
摘要:
本文是在上级指导预报产品和各种数值预报产品基础上,通过对上述预报产品的检验和误差分析,根据降水需要的物理量条件进行叠套,建立诊断模型;采用分布式权重集成方法制作分县要素预报,同时对结果进行了跟踪检验.结果表明:综合预报方法在预报中雨以下量级和最高、最低气温预报时比较适用,而物理量诊断方法对大雨以上量级的预报能力优于其他方法.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