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绞吸挖泥船

绞吸挖泥船

绞吸挖泥船的相关文献在1994年到2022年内共计426篇,主要集中在水路运输、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机械、仪表工业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00篇、会议论文38篇、专利文献158847篇;相关期刊77种,包括军民两用技术与产品、船舶、机电设备等; 相关会议19种,包括2016年中国造船工程学会MIS/S&A学术交流会议 、中国交通建设股份有限公司2014年现场技术交流会、中国第四届国际疏浚技术发展会议等;绞吸挖泥船的相关文献由669位作者贡献,包括丁树友、罗刚、顾明等。

绞吸挖泥船—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00 占比:0.13%

会议论文>

论文:38 占比:0.02%

专利文献>

论文:158847 占比:99.85%

总计:159085篇

绞吸挖泥船—发文趋势图

绞吸挖泥船

-研究学者

  • 丁树友
  • 罗刚
  • 顾明
  • 赵春峰
  • 于涛
  • 陶冲林
  • 王野
  • 张润喜
  • 李智
  • 李鹏超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林森; 苏召斌; 李章超; 张润喜; 吴瑞祥
    • 摘要: 针对我国沿海港口密实砂土、回淤粉土绞吸挖泥船挖掘效率低的问题,进行密实粉土切削试验研究,得到密实粉土的切削阻力特性,并针对大功率绞刀挖掘密实砂土的特点,优化刀臂的断面形状,建立绞刀的三维模型,分析绞刀挖掘砂土的受力情况和绞刀在最危险工况下的应力与变形,研制出一款密实砂绞刀。研究成果在实船应用表明,在同等工况条件下,密实砂绞刀挖掘生产率明显提高。
    • 庄海飞; 刘明明; 兰剑
    • 摘要: 针对3500 m^(3)/h系列绞吸挖泥船在较短管线输送距离时采用缩口减小流量的问题,通过对舱内泥泵和水下泥泵的叶轮进行叶片改型优化,实现泥泵扬程和功率的降低,并将改型叶轮应用于南通海门某疏浚工程。结果表明,“新海鹭”轮泥泵更换改型叶轮后,在3.4 km排距下采用双泵串联输送粉砂土质泥浆,两泵功率降低约500 kW,油耗减少13.4%,施工180 h节约30 t燃油,达到节约能源的目的。
    • 蒋爽; 邓岚; 倪福生; 王星
    • 摘要: 针对疏浚管道输送过程中,泥浆管道流速难以控制,输送泥浆所需功耗较大、管道磨损严重甚至会出现堵管、爆管等风险,文章通过河海大学自主研发的疏浚泥泵管道输送实验台和MATLAB仿真手段,对绞吸挖泥船管道输送的稳定控制方法进行研究;在采用系统辨识对实验台进行建模的基础上,提出一种基于BP神经网络的PID控制器,将BPPID与传统PID控制器进行仿真对比分析,并利用模型实验台分别进行了流速阶跃实验和流速跟踪实验;仿真和实验结果表明,BPPID控制器具有自适应自学习能力,在工况复杂多变的环境中,随时间推移具有更好的系统响应速率,并能大幅度降低控制系统的超调量,适用于对超调量较为敏感的泥浆管道输送系统,为实际绞吸挖泥船输泥管道的稳定流速控制提供参考。
    • 赵春峰; 陈定; 李鹏超; 刘洪公
    • 摘要: 绞吸挖泥船的施工过程非常复杂,具有较多的不确定性和随机性。针对绞吸挖泥船生产过程中疏浚产量受施工环境影响较多、稳定性不足、生产率不高的问题,以绞吸挖泥船传输管道中的泥浆为研究对象,分析挖泥施工的特性与影响因素,将疏浚工程历史大数据进行预处理,比较T-S模型和历史数据最近邻的两种不同的流量预测方案,采用偏差反馈控制器进行基于大数据的施工参数自主寻优。结果表明:由于数据进行了预处理,第2种流量预测方案准确率更高;按寻优参数进行反馈控制调节的流量比原始流量更高。
    • 刘明明; 庄海飞; 胡京招
    • 摘要: 为提高船舶对短排距的适应性,以大型绞吸挖泥船“新海燕”轮现有水下泵和舱内泵为研究对象,为保证泥泵叶轮通用性,保持叶轮轴面投影图不变,结合切割定律和包角变换法设计了短排距叶轮叶片型线,设计叶片为扭曲型叶片,并通过数值模拟对比分析了新设计的短排距叶轮和直接切割叶轮的性能及流场分布情况,最后分别对采用现有叶轮和短排距叶轮时船舶的适用工况进行了对比预测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优化短排距叶轮的水下泵和舱内泵性能均满足设计要求,相较切割叶轮,设计点效率分别提高了1.1%和2.9%,且流场分布更为均匀;从追求产量的角度,优化短排距叶轮适用排距为0.15~2km;从经济角度,短排距叶轮适用排距分别为0.8~1km和1.6~2.85km;优化短排距叶轮提高了短排距工况时船舶的疏浚效率。
    • 鲁嘉俊; 杨波; 徐婷
    • 摘要: 针对现阶段绞吸船疏浚控制系统需要智能优化疏浚生产效率的需求,提出了一种基于强化学习的绞吸挖泥船施工参数智能自主寻优方法,首先采用信息增益率的方法挑选施工过程的控制变量,组成多元的训练数据组,然后搭建包含连续动作空间、状态转移和奖惩函数的强化学习环境模型;智能体根据算法给出的随机动作执行指令并反馈状态信息,通过与环境的交互学习逐渐获得最优策略,实现绞吸船疏浚参数的自主寻优。利用实船采集的数据进行仿真实验,结果表明基于强化学习的疏浚参数自主寻优方法能在不确定环境条件下快速有效地学习和达到目标,证明了此方法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 冯永军; 陈城; 陈新权; 欧阳义平; 杨启
    • 摘要: 三缆定位系统是绞吸挖泥船的重要定位设备之一,对施工作业能力和船舶安全性方面都有着重要影响。针对三缆定位系统的设计问题,从系统的主要组成、工作原理及设计流程等方面进行论述,形成不同工况下三缆系统所承受的外荷载计算流程,采用频域分析和有限元分析等方法,分析得出缆绳张力的变化规律及筒体结构的受力特点,提出缆绳选型及局部结构设计方法。结果表明,各种工况下,缆绳张力随风速增大而增大,且在同等风浪条件下,处于挖泥作业工况和避风工况的缆绳张力区别较大,应综合考虑。此外,在三缆定位的设计过程中,须对受力较大部位进行特殊考虑与重点加强。
    • 王伟; 戴文伯; 王柳艳; 沈彦超; 何俊
    • 摘要: 绞吸挖泥船在实际作业过程中的动态特性非常复杂,影响产量的控制因素众多.若这些控制因素全部参与产量预测比较耗时.为了实时训练网络及预测产量,先对影响绞吸挖泥船产量的控制因素进行主成分分析(PCA),再根据分析结果约减控制因素;在系统仿真建模中,分别以全部因素和约减后因素作为径向基(RBF)神经网络的输入变量,以产量作为输出变量来建立绞吸挖泥船产量预测模型.结果表明,减少输入变量,不仅降低产量预测模型的复杂程度,减少神经网络计算耗时,而且能保持模型良好的预测精度,从而为施工现场的操作人员提供实时的产量参考.
    • 李军; 俞孟蕻; 袁伟
    • 摘要: 绞吸挖泥船在施工过程中,实际施工产量受土壤、水文、气象和水下杂物等许多因素的影响,难以获得准确的预测结果,且绞吸式挖泥船产量直接关系到工程效益.针对目前行业对绞吸挖泥船产量的预测过于依赖施工经验且实时性差的缺点,提出了一种基于极限学习机的预测方法,根据实际施工数据,构建产量预测模型.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预测精度高且稳定性好,可以应用于挖泥船疏浚作业过程中,具有一定的工程实用价值.
    • 郭博臻; 白一鸣; 赵永生
    • 摘要: 为保证绞吸挖泥船的疏浚效率,泥浆产量预测是一种有效的辅助手段.根据绞吸挖泥船的实际作业数据,进行数据预处理与主成分分析(PCA),从而简化了预测模型的复杂程度.然后,采用粒子群优化的正则化极限学习机(PSO-RELM)建立挖泥船瞬时产量预测模型.预测结果表明:PSO-RELM相较于常规极限学习机有更好泛化性能,能够提高挖泥船瞬时产量的预测精度.从而生成可视化图表,辅助挖泥船操纵人员调整疏浚策略.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