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经济发展质量

经济发展质量

经济发展质量的相关文献在1988年到2022年内共计918篇,主要集中在世界各国经济概况、经济史、经济地理、财政、金融、经济计划与管理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912篇、会议论文5篇、专利文献96247篇;相关期刊534种,包括领导决策信息、商业时代、中国投资等; 相关会议5种,包括2013民盟华北五省市区生态研讨会、对接京津——改革开放 丰碑伟业研讨会、第十四届中国软科学学术年会等;经济发展质量的相关文献由808位作者贡献,包括本刊编辑部、詹新宇、本刊记者等。

经济发展质量—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912 占比:0.94%

会议论文>

论文:5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96247 占比:99.06%

总计:97164篇

经济发展质量—发文趋势图

经济发展质量

-研究学者

  • 本刊编辑部
  • 詹新宇
  • 本刊记者
  • 李伟
  • 郑萱
  • 候利莉
  • 刘映曼
  • 刘洋
  • 张洪
  • 本刊评论员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刘文颖
    • 摘要: 本文在理解经济发展质量内涵的前提下,科学地选取四个维度——经济发展的充分性、协调性、持续性和创新性以及10项二级指标来构建经济发展质量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计算出一级、二级指标的权重和各城市2017年经济发展质量的各项得分和综合得分,对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经济发展质量进行评价和比较.结果发现:在综合得分中,北京的经济发展质量得分最高,广州的经济发展质量得分较低.
    • 郑世琦
    • 摘要: 经济发展方式主要指能够推动经济体量持续增长的所有方式,涵盖了经济结构的转变、经济增长模式、经济发展质量、经济收入支配及二次支配等,并主要展现在多种经济指标当中。经济发展方式和经济法间存在着十分紧密的互动关系,如投资方向、资金流比例发生变化后均可推动政策和法规的调整和改变。一、经济发展方式概述经济发展方式主要指为经济发展提供不同的途径和方法,其试图在调整经济结构、完善经济方式和提高经济效益、调整效益分配方式的基础上促进经济的稳步增长。
    • 宋玉茹
    • 摘要: 本文首先对普惠金融与经济高质量发展有关文献进行了梳理,然后基于2011—2019年的省级面板数据,对数字普惠金融发展与经济发展质量的空间分布特征进行解读,并进一步探讨了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对经济发展质量的影响。不管是从总体样本来看还是从东、中、西部地区分样本来看,数字普惠金融发展都会为经济发展质量带来显著的正向影响。此外,本文引入金融集聚、金融效率作为中介变量,继续探讨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对经济发展质量影响的中介机制。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的分组样本中两中介变量的表现各不相同。在东部地区和中部地区,金融集聚表现出部分中介传导作用,即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可以通过加强金融集聚效应从而助力于经济发展质量的提升;而在西部地区,金融效率则表现出显著的部分传导作用,即西部地区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可以通过优化金融效率从而提高经济发展质量
    • 杨万平; 李冬
    • 摘要: 基于新发展理念,以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远景目标为逻辑主线,从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现实问题出发,构建涵盖创新驱动、协调发展、市场治理、绿色转型、开放经济和民生福祉等6个维度的经济发展质量评价体系,运用纵横向拉开档次法对2002—2018年中国八大区域经济发展质量进行动态评价,通过Dagum基尼系数和方差分解法剖析其空间差异并进行结构分解,提出“维度导向—目标识别—机制探测”的空间差异研究框架,揭示其空间差异的形成机制。研究发现:八大区域维度导向指数空间差异明显,沿海地区在各维度长期领先于内陆地区,但增速落后于内陆地区;区域经济发展质量指数增速稳定,呈现“东部沿海—南部沿海—北部沿海—东北—长江中游—黄河中游—西南—西北”依次减小的趋势;经济发展质量的空间差异以区域间差异为主,且呈现区域集聚的特征;经济发展质量的差异以开放经济和绿色转型为主,贡献率近60%;形成机制主要受制于协调发展、市场治理和绿色转型等维度,脱贫攻坚、创新投入、城乡协调和市场协调等目标层影响也较为显著。
    • 陈欢; 庄尚文; 殷晶晶
    • 摘要: 文章将企业家精神和市场化程度同时引入增长核算方程,利用我国1997—2019年的省级面板数据,并采用樊纲市场化指数及其排序分别衡量各省份市场化程度,考察了市场化程度对企业家精神的影响、企业家精神对经济发展质量的影响,以及市场化程度与企业家精神对经济发展质量的协同影响。研究发现:市场化程度提高有利于企业家创新精神与创业精神的形成;企业家精神对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正向促进作用,且市场化程度提高会促进这一作用。企业家精神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主体和要素,应加大市场化改革力度,为企业家精神的培育和有效发挥提供制度环境。
    • 张育芬; 王强; 陈海鹰
    • 摘要: 以广东沿海经济带为研究案例区,基于旅游生态位理论构建由滨海旅游资源维、滨海旅游市场维、滨海社会经济维、滨海生态环境维四大维度,22个指标组成的滨海旅游经济生态位测评体系,科学测评滨海旅游经济发展的生态位水平,同时利用协调度模型科学测算滨海旅游经济系统协调度指数。为全面深入探究滨海旅游经济综合发展质量,以生态位与协调度的复合对比视角刻画滨海旅游经济综合生态位-协调度空间格局图谱,并结合“核心-边缘”理论与旅游地功能分类法将滨海14市划分为五大质量梯队等级,对不同质量等级滨海城市提出针对性的高质量发展策略,以促进广东沿海经济带滨海旅游经济协调可持续发展。
    • 詹新宇; 易泉映雪; 刘皓月
    • 摘要: 旨在进行分权激励的政府层级改革,包括财政领域的“省直管县”和经济社会管理领域的“强县扩权”两类。现有文献表明,这两类改革显著促进了经济增长,那么其经济发展质量效应如何呢?本文采用双重差分法(DID)实证探讨了财政层级改革对我国县市经济发展质量的影响及其实现机制。研究发现,两类改革对县域经济发展质量均有显著提升作用;对于市辖区经济,财政“省直管县”改革对其经济发展质量没有显著作用,而“强县扩权”对其经济发展质量则有显著提升作用。进一步分析发现,政府层级改革将县级政府与地级市政府在财权、事权上相对独立开来,激励各级地方政府基于自身地区经济条件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提高支出规模、完善政府职能而作用于本辖区经济发展质量;分权时序研究表明,“省直管县”实施先于“强县扩权”和两者同时并行的情形都能够显著提升县域经济发展质量。本文据此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 庞中燕
    • 摘要: 本文充分考虑广西经济发展的状况,选取1999年~2018年广西各项指标数据,通过5个维度构建广西经济发展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综合反映广西经济发展质量。研究结果表明现阶段广西经济发展存在以下几个问题:产业结构不合理、科技创新水平不高、投资结构有待优化、资源利用率不高等民生问题,并从产业结构、科技创新、投资、环境保护和社会保障等方面提出建议。
    • 摘要: 本期“研究探索”栏目中,《隐性碳定价的概念、评估方法和展望》(邢丽樊轶侠李默洁)基于当前国内外对隐性碳定价的研究和争议,试图理清隐性碳定价概念、核心要素和可能的评估方法,进而合理评估其应用难点,并对其未来发展趋势进行科学展望。《政府层级改革的经济发展质量效应研究》(詹新宇易泉映雪刘皓月)采用双重差分法实证探讨了财政层级改革对我国县市经济发展质量的影响及其实现机制。
    • 吕广动; 朱捷; 黄益国; 高静
    • 摘要: "三农"问题事关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质量,事关人民幸福感、获得感和安全感,但农业专业型人才的短缺成为我国农业发展和乡村振兴的一大阻力。目前,我国农业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不高,同时,农村人才流失严重,农业从业人员结构老龄化加剧,培养高学历、懂生产、懂管理的综合性农业一线人才显得十分紧迫。开展农业科普教育,引导青少年学生正确认识农业,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念,在农业储备人才培养中尤为重要。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