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数字普惠金融

数字普惠金融

数字普惠金融的相关文献在2016年到2023年内共计1253篇,主要集中在财政、金融、农业经济、经济计划与管理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252篇、会议论文1篇、专利文献129620篇;相关期刊469种,包括合作经济与科技、农村经济与科技、山西农经等; 相关会议1种,包括第六届中国(广州)国际金融交易博览会暨论坛等;数字普惠金融的相关文献由1945位作者贡献,包括王刚贞、曾之明、何宏庆等。

数字普惠金融—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252 占比:0.96%

会议论文>

论文:1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129620 占比:99.04%

总计:130873篇

数字普惠金融—发文趋势图

数字普惠金融

-研究学者

  • 王刚贞
  • 曾之明
  • 何宏庆
  • 张正平
  • 葛和平
  • 侯震梅
  • 吴庆田
  • 吴金旺
  • 周泽炯
  • 安博文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许一鸣; 曾小桐; 肖晗; 周帅杰; 刘漪
    • 摘要: 随着时代的进步,数字普惠金融在我国不断地发展,我国的数字信息化程度不断提高,数字金融有什么影响、是否影响居民收入都是值得思考的问题。本文基于中国2016—2020年31个省的面板数据评估数字普惠金融对居民收入水平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数字普惠指数及各维度指数对居民收入水平增长存在显著且稳健的正面效应影响,且对经济发展较缓慢地区较相对发达地区影响更显著。针对我国发展现状,应采取加强数字金融基础设施建设、加大数字金融财政投入、推动数字金融服务深化等多种方针政策推动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从而进一步增加居民收入水平。
    • 马文祥; 徐小倩; 文静; 张婷婷
    • 摘要: 数字普惠金融作为新兴信息化与传统包容性金融结合的产物,在提高资金集聚效率方面有了显著的提升.本文借用全国省级面板数据进行数字普惠金融与城乡收入差距之间的实证研究,得出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可以使城乡之间收入差距减小的结论,并提出发展建议.
    • 韦梅
    • 摘要: 数字金融的发展直接或间接促进了家庭资产组合配置的多样化.本文首先阐述数字金融发展以及中国家庭资产组合配置概况,探讨数字金融对家庭资产组合的影响路径,指出当前数字金融发展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 陈昱桥
    • 摘要: 在互联网技术(云计算、大数据分析)支持下产生的数字普惠金融加速了信息资源的共享,降低金融运营成本和服务门槛,使得被金融服务排斥在外的广大弱势群体能够购买相应的金融产品和服务,促进其生产发展,从而改善收入水平,提高消费支出,对农村居民起到减贫增收的效果.本文采取四川省21个州市2011—2018年的面板数据,建立固定效应模型来分析四川省数字普惠金融对农村减贫增收的影响.研究表明,四川数字普惠金融对农村居民的减贫增收具有显著的作用,并建议应着重发展数字普惠金融.
    • 程秋旺; 许安心; 陈钦
    • 摘要: 依托数字普惠金融实现农业"双碳"目标是可行的数字化路径.利用2011-2019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验证数字普惠金融能否担起农业碳减排"重任".结果表明:数字普惠金融发展降低了农业碳排放强度,具有农业碳减排效应;运用解释变量替代法、面板分位数回归和工具变量法进行估计后,结果依然稳健.数字普惠金融的农业碳减排效应可通过农民创业效应和农业技术进步效应实现,而城镇化发展水平对数字普惠金融的农业碳减排效应具有正向调节作用.数字普惠金融覆盖广度、使用深度和数字化程度均具有农业碳减排效应,但效应大小存在差异;相较于"胡焕庸线"以西地区,该线以东地区数字普惠金融具有农业碳减排效应,侧面反映数字普惠金融的农业碳减排效应还未突破"胡焕庸线";与粮食主产区相比,数字普惠金融在非粮食主产区的农业碳减排效应更显著.
    • 陈静; 方国斌
    • 摘要: 利用空间计量模型对我国31个省市数字普惠金融和地区经济发展间的关系进行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各地区的经济发展存在显著的空间聚集性以及正向空间自相关性,近年来增强的趋势较为明显.动态SDM模型分析结果表明,数字普惠金融对地区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正向直接效应,对相邻地区存在显著的负向溢出效应.数字普惠金融对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正向作用要强于东部地区,应优化区域数字普惠金融资源的配置,以更好的促进经济发展.
    • 唐双月; 程淑佳
    • 摘要: 既有研究表明,数字普惠金融能为缓解农村地区金融排斥状况、助力精准脱贫、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实现乡村振兴提供新思路。基于吉林省9个市县2011—2019年的面板数据,借助北大数字普惠金融指数,实证分析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对农民收入的影响。研究发现,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对吉林省农民收入提升具有显著效应,财政支农、产业结构和城镇化三个控制变量也对被解释变量具有明显影响。
    • 向玉冰
    • 摘要: 居民消费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影响因素之一,在金融科技迅速普及的背景下,数字普惠金融引发农村居民消费的巨大潜力。本文对数字普惠金融影响农村居民消费支出的机制进行了理论分析,在此基础上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动态面板固定效应模型和门槛效应模型研究数字普惠金融对农村居民消费支出的影响。
    • 张茜; 安真
    • 摘要: 数字化转型成为提高中小银行普惠金融服务覆盖面、精准度和可持续性的关键,数字普惠金融成为中小银行在新发展格局下的新优势。然而,中小银行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在数据、科技、信息、风控和人才等方面仍然面临诸多挑战,下一步可通过在数据治理体系、底层数字技术、金融信息安全、风险管理能力和数字技术人才等领域的数字化转型,推动中小银行数字普惠金融赋能实体经济,更好地实现区域经济包容性和高质量增长。
    • 周天芸
    • 摘要: 基于2011—2018年中国208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探究数字普惠金融对劳动力流动的影响及其传导机制,采用中介效应模型和门槛模型探讨劳动力要素价格扭曲的非线性中介作用,结果表明,数字普惠金融对劳动力流动存在倒“U”型影响,其传导路径是数字普惠金融通过改善要素市场,降低劳动力要素价格的扭曲程度,提高城市拉力而吸引劳动力的净流入,但随着劳动力要素价格扭曲程度的进一步降低,则可能增加城市推力,从而抑制劳动力的净流入而出现反向扭曲,最终形成数字普惠金融对劳动力流动的倒“U”型影响。异质性检验表明,经济发展水平越高、城市发展水平越好,数字普惠金融对劳动力流动的非线性影响则越显著,且影响力度也越大。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