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纪弦

纪弦

纪弦的相关文献在1982年到2022年内共计127篇,主要集中在中国文学、文学理论、社会科学丛书、文集、连续性出版物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27篇、相关期刊81种,包括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文史杂志、科教文汇等; 纪弦的相关文献由86位作者贡献,包括纪弦、刘福春、古远清等。

纪弦—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27 占比:100.00%

总计:127篇

纪弦—发文趋势图

纪弦

-研究学者

  • 纪弦
  • 刘福春
  • 古远清
  • 李艳
  • 罗振亚
  • 耿林莽
  • 郭枫
  • 刘奎
  • 刘纪新
  • 喻国伟
  • 期刊论文

搜索

排序:

年份

    • 程桂婷
    • 摘要: 覃子豪是台湾地区现代著名诗人,有“海洋诗人”和“诗的播种者”的美誉,曾参与创办“蓝星诗社”,主编《蓝星周刊》等,与纪弦、钟鼎文一起并称为台湾地区“诗坛三老”,深刻影响了台湾地区新诗的发展。覃子豪1963年10月10日病逝后,其好友叶泥、钟鼎文、彭邦桢、纪弦、痖弦、辛郁、楚戈、商禽、西蒙等人组织“覃子豪全集出版委员会”,广泛搜集整理覃子豪作品,分别于1965年、1968年、1974年编印出版了《覃子豪全集I》《覃子豪全集Ⅱ》《覃子豪全集Ⅲ》(以下简称《全集》)。但正如田野在《〈覃子豪全集〉不全》一文中所说:“由于海峡两岸长期的分离,覃子豪在大陆时期出版的和发表的著译作品,在台湾地区是很难征集齐全的”。的确,覃子豪赴台之前著述甚丰,出版有诗集《自由的旗》《永安劫后》、译诗集《裴多菲诗》《复仇的女神》,以及散文集《东京回忆散记》,在青年读者中享有很高声誉。特别是在抗战期间,覃子豪奔波于东南前线,积极参加各种抗日活动,集战士、诗人、记者、主笔、报人等多重角色于一身,撰写并发表了大量的诗歌、散文、通讯、评论,等等,这些作品大多散见于战时刊物而不易查找。笔者历经多年努力,搜寻到覃子豪佚作132首/篇,均未见于《全集》与已有年表,特编此文学年表,力求更全面地呈现出覃子豪的创作轨迹,为纵深推进覃子豪研究奠定更坚实的文献基础。
    • 纪弦
    • 摘要: 好比一盏金黄的向日葵,我是一个光明的追求者;又如一羽扑灯的小青虫,对于暗夜永不说出妥协。太阳在哪里我就朝向哪里,灯光在何处我就飞向何处,因为我是一个光明的追求者,对于黑暗怎么可以树起白旗?一旦这世上的灯火完全熄灭,我便鼓着小翅膀向着星丛飞;要是太阳忽然冷却,不再燃烧,我呀,我就点亮了我自己。(选自《纪弦诗选集》,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2018年1月版)赏析纪弦,著名诗人,现代派诗歌倡导者。光明象征着温暖、希望、幸福、正义,我们每个人都应做光明的追求者。诗歌从向日葵和小飞虫等意象切入,以拟人、夸张等修辞手法,抒写自己对光明的执着追求,充满力量感。诗的最后一节集中表达了"我"追求光明的执着精神。
    • 刘福春
    • 摘要: 《诗志》双月刊,路易士(纪弦)、韩北屏编辑,菜花社出版部发行。这是《菜花诗刊》之后在苏州出刊的又一种诗刊。1936年11月5日创刊,1937年3月5日出至第1卷第3期终刊。创刊号刊有路易士(纪弦)的《X之消逝》、邵冠华的《枫叶》、徐迟的《恋的透明体》、吴奔星的《七夕吟》、鸥外·鸥的《甜的空气》、韩北屏的《怀古》等诗。《编者的话》说:"《菜花诗刊》的停刊,我们也要在这里同时声明一下:当它出世不多久的当儿.
    • 郑友贵
    • 摘要: 第一次见到“商禽”二字,是上世纪八十年代,我才二十来岁。有一天在我谋生的芙蓉矿区所在地川南珙县巡场镇书店,看到新到了新书《台湾诗人十二家》(流沙河编著、重庆出版社),翻开一看,书中介绍了纪弦、洛夫、郑愁予、余光中、痖弦、叶维廉等名家及诗作:突然看到“抗议的鸡—附商禽诗六首”一章写到:商禽是珙县乡间人(笔者注. 实际是巡场小镇街上人),生于1930年,本名罗燕。
    • 古远清
    • 摘要: "现代派"是台湾光复后出现的第一个诗歌流派,同时也是诗社组织."现代派"功在提倡新诗现代化,由诗人们过去着重"写什么"到当时重点考虑"怎么写",从而促进了新诗艺术质量的提高.其局限性是不分精华糟粕反传统.台湾"现代派"诗社及其创作的"六大信条",为新诗现代化迈出了重要一步,并影响了后来台湾各大诗社的发展.
    • 李艳
    • 摘要: 在中国台湾现代诗的发展中纪弦提出了一系列新的诗观和理念,在诗的美学上亦有新主张和新发现.一方面纪弦认为现代诗要用散文之工具,但又要写散文所不能写,重诗想且轻诗情是实现这一点的重要方法;另一方面纪弦认为要想现代诗真正成为现代的就要表现新时代的新内容,也就是要有新的诗素.虽然纪弦声称现代诗是横的移植,但纵观诗的发展,发现纪弦的诗仍有传统古典诗的影子——诗趣.诗想、诗情、诗素、诗趣是纪弦的现代诗中融合的美学观,但这种美学观也招致了一些批判的声音.
    • 李艳
    • 摘要: 台湾现代诗学的开创者纪弦, 1933年首次以"路易士"为笔名出版《易士诗集》, 直至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改笔名为"纪弦".在纪弦以"路易士"为笔名的十余年间, 正是其诗学观念萌芽并渐趋成熟的时期."路易士"时期的纪弦本着自由主义的文学品格开始写诗, 在以后的文学活动中受"第三种人"文艺观影响, 坚持为艺术而艺术的观念进行诗歌创作.在"路易士"后期, 纪弦接触西方文学流派, 吸取了法国象征主义、美国意象主义、超现实主义等各流派的文艺思想, 通过跨艺术互交的途径, 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诗学风格.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