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中国
红色中国的相关文献在1982年到2019年内共计131篇,主要集中在中国史、中国共产党、信息与知识传播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30篇、会议论文1篇、专利文献8088篇;相关期刊103种,包括国际展望、各界、炎黄纵横等;
相关会议1种,包括第三届世界华文传媒与华夏文明传播国际学术研讨会等;红色中国的相关文献由148位作者贡献,包括韦英思、万里、严珺等。
红色中国
-研究学者
- 韦英思
- 万里
- 严珺
- 何双伶
- 佚名
- 傅惠敏
- 刘丽萍
- 刘岩
- 刘晶晶
- 卢弘
- 吴宇桢
- 吴鸿
- 周新华
- 姚金妤
- 曾顺
- 李昕
- 李雁刚
- 沈胡婷
- 王青松
- 苏娅
- 郎丰君
- 陈伟民
- 陈勇
- 龚婷
- GaryChang
- Josephine Shen
- Marie-Michele
- 丁晓平
- 三三
- 于友
- 付金琪(图)1
- 何明星
- 何春方
- 俊英
- 凌夫
- 刘中望
- 刘小童
- 刘平
- 刘源隆
- 吕传彬
- 启哲
- 吴志菲
- 吴海勇
- 周中坚
- 周宣勤
- 和鸣
- 夏梦淑
- 孙冬苗
- 孙宝琴
- 孙成德12
-
-
刘中望;
朱费伽
-
-
摘要:
20世纪三四十年代,西方一批著名记者远赴延安实地采访,对中国共产党和工农红军进行了多维报道,延安所代表的"红色中国"形象由此为全世界所瞩目.西方记者笔下的延安,田园风光宁静纯朴,生活节奏悠闲舒适,社会氛围平等和谐.这与实际情况并不完全一致,西方记者的延安书写具有乌托邦色彩.其成因在于,时代语境上西方世界危机重重、"向左转"而致红色风行,底层书写的审美现代性凸显文化精神追求,打破集权专制和阶级分化引领政治理想.
-
-
洪三宇1
-
-
摘要:
全世界的惊愕1964年10月16日下午,当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电波把中国成功地进行了原子弹试验的消息传遍全国的时候,举国沸腾,万众欢呼。全世界也为之震惊。美国无线广播报道说:“红色中国在大气层爆炸了一颗原子弹。”西方新闻媒体不无夸张地评价说:“中国已经在核技术竞赛中成了第三个原子大国,将英国、法国甩在了后面。”
-
-
-
-
摘要:
推荐理由:长征已经成为中华民族最深刻的群体记忆之一。作者从1934年10月贵州甘溪突围写到1936年10月甘肃会宁胜利会师,完整地展现了分散在不同地域的红军历尽艰险转战大半个中国的历史。作者善于表现历史事件中的精彩细节,使历史人物真正“活”起来,令读者如见其人,如闻其声。
-
-
陈勇;
胡步芬
-
-
摘要:
一般认为贝特兰的《华北前线》主要记叙的是抗战时期华北前线的八路军和游击队,但与同时期其他外国记者中国观察作品不同的是,贝特兰从头到尾都有对日本本土和中国战场上的日本国民的细致观察和描写.作者通过词语选择、直接引语、对比、情景讽刺、场景描述等,从多个方面描写了日本国民,并将之与抗日根据地军民进行比较,塑造了一个真实的日本形象.深刻认识贝特兰笔下的日本国民,对今天的中国人民仍然具有警示作用.
-
-
-
-
-
-
王莹1;
李峥(图)1;
梁贵宝(图)1;
付金琪(图)1
-
-
摘要:
风云激荡的历史大潮中,总有一种力量穿云破雾,浩荡前行。1978年5月,一篇名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特约评论员文章在《光明日报》发表,就是这篇文章,成为了撬动中国改革开放的哲学杠杆。40年来,改革开放作为红色中国的二次革命,深刻改变了神州大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