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黄斑水肿
糖尿病黄斑水肿的相关文献在2000年到2022年内共计325篇,主要集中在眼科学、内科学、中国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320篇、会议论文3篇、专利文献58196篇;相关期刊144种,包括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临床眼科杂志、眼科新进展等;
相关会议3种,包括第九届全国中西医结合眼科学术交流会暨第八次东北亚国际眼科学术会、2005国际中西医眼科学术研讨会、中华中医药学会眼科分会第十六次学术年会、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眼科专业委员会第七次学术年会、中国医师协会中西医结合医师分会眼科专业委员会第二次学术会议、北京中西医结合学会第五届眼科专业委员会第三次学术年会、第三次京津冀中西医结合眼科学术交流会等;糖尿病黄斑水肿的相关文献由915位作者贡献,包括接传红、王建伟、陈松等。
糖尿病黄斑水肿—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58196篇
占比:99.45%
总计:58519篇
糖尿病黄斑水肿
-研究学者
- 接传红
- 王建伟
- 陈松
- 黄映湘
- 于华
- 任骞
- 佘洁婷
- 刘武
- 孙朝晖
- 孙瑞雪
- 张少华
- 张德龙
- 张晓峰
- 戎芳
- 方敏
- 李丽
- 李明铭
- 杨旭
- 殷莉
- 王康
- 王艳玲
- 胡忆群
- 苏宪
- 许迅
- 邱明忠
- 邵毅
- 郭承伟
- 陈青山
- 高立新
- 万琦
- 于文洲
- 伟伟
- 何广辉
- 侯力华
- 刘堃
- 刘文
- 刘昊
- 刘路宏
- 刘静
- 力强
- 卢化梅
- 吕璐
- 吕翔
- 吴学今
- 吴正正
- 周琼
- 唐文玲
- 堀贞夫
- 夏伟
- 姜彩辉
-
-
刘宏卓;
王培玉;
方梦园;
万文萃
-
-
摘要:
目的观察糖尿病黄斑水肿(DME)患者真实世界中白内障手术前后玻璃体内注射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药物的效果,进而观察DME患者白内障围手术期积极接受玻璃体内注射抗VEGF药物疗效。方法回顾性临床队列研究。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1年5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眼二科接受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和玻璃体内注射抗VEGF药物的DME患者。88例(88眼)患者术前6个月内诊断为DME合并白内障而行白内障手术,并接受玻璃体内注射抗VEGF药物≥1次。预后指标主要包括术后3个月、6个月视网膜下液或视网膜内液的发展、抗VEGF药物注射时间、抗VEGF药物注射次数、最佳矫正视力(BCVA)和黄斑中央凹厚度(CST)。结果患者白内障手术前BCVA(logMAR)为2.40±0.49,术后1个月为1.02±0.70,术后6个月为0.80±0.63,术后BCVA较术前均有显著改善(均为P0.05)。术前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检查发现有视网膜内液或下液88眼(100.00%),术后40眼(45.45%)出现新的或增加的视网膜内液或下液,但有新增积液者黄斑CST在手术前后无明显差异(P>0.05),而术后视力较术前明显提高(P<0.05)。结论在真实世界里,合并白内障的DME患者可行白内障手术,只要规律进行抗VEGF治疗,DME的恶化不会影响患者的BCVA。
-
-
刘丽连;
廖海兰;
汪丽玉;
郑秀金
-
-
摘要:
目前中国有众多糖尿病性黄斑水肿(diabetic macular edema, DME)患者,DME是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 DR)视功能障碍的最主要原因,因此防治DME对改善DR患者视力和生活质量至关重要。目前眼局部的主流治疗方案包括视网膜激光光凝、抗VEGF药物、糖皮质激素及三者之间的联合治疗,但是部分患者应答不良和频繁注射治疗导致的依从性差等问题催生了更多的相关研究。随着研究的深入和激光技术的发展,亦出现了许多可能的新治疗方式和新治疗靶点。
-
-
张凌;
陈彬;
乐原;
陈静;
肖旗彬
-
-
摘要:
目的评估玻璃体腔内注射康柏西普治疗糖尿病黄斑水肿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从2019年7月至2020年5月共计收集到于我科治疗的19例19眼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最佳矫正视力(best corrected vision acuity,BCVA),眼压,中央视网膜厚度(central retinal thickness,CRT),分别在注射前,注射后1周、1个月、2月检查。结果患者术前平均logMAR BCVA为0.81±0.09;术后1周为0.78±0.07,与术前相比无明显差异(P=0.154)。术后1月为0.52±0.08,与术前相比有明显差异(P=0.002);术后2月为0.59±0.06,与术前相比有明显差异(P=0.015)。OCT测量示术前CRT为(366.54±95.52)μm,术后1周平均CRT为(349.37±78.62)μm,与术前相比无明显差异(P=0.405);术后1个月CRT为(199.45±52.68)μm,显著低于术前(P0.05)。结论康柏西普玻璃体内注射术后短期可有效减轻糖尿病黄斑水肿,提高视力。
-
-
贺梦霞;
崔颖;
谢洁;
黄天;
陈祉帆;
孟倩丽
-
-
摘要:
目的观察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玻璃体内注射治疗糖尿病黄斑水肿(DME)患者短期疗效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纳入接受玻璃体内注射抗VEGF药物的DME患者67例67眼,采集患者一般信息、全身病史及相关血液学检测指标(血糖、血常规、血脂、生化、肾功能等)、眼部病史及眼科相关检查结果视力、眼压、眼底彩色照相、OCT相关影像学指标、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等。采用单因素及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进行数据统计。结果将单因素分析结果中有统计学差异的指标纳入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基线1 mm黄斑中心视网膜体积小(OR=0.001,95%CI为0.001~0.036)、1 mm黄斑中心视网膜厚度薄(OR=0.994,95%CI为0.988~1.000)、白细胞计数低(OR=0.561,95%CI为0.332~0.948)、血红蛋白浓度高(OR=1.076,95%CI为1.021~1.135)、红细胞计数高(OR=11.798,95%CI为1.854~75.078)、视力下降时间长(OR=2.008,95%CI为1.053~3.830)、基线最佳矫正视力低(OR=0.274,95%CI为0.093~0.804)是DME患者抗VEGF治疗后短期疗效不佳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DME患者基线时视功能与眼部解剖结构以及全身情况可能影响抗VEGF治疗的短期疗效。
-
-
施彦;
林鹏耀;
华闪闪;
阮薏蒙;
李波
-
-
摘要:
目的应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评价康柏西普对糖尿病黄斑水肿黄斑区视网膜微循环生物图像变化的影响。方法前瞻性病例研究,对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宁波市第一医院眼科中心48例受试者的80眼进行每月一次的康柏西普玻璃体腔注射并分析,所有定量分析比较均使用生物图像分析软件进行,包括中心凹无血管区(FAZ)面积和圆度指数以及血管复杂性参数。结果在FAZ面积、FAZ CI、NoB和tBL中,术前与术后3个月各期相比,FAZ面积、SCP层的FAZ CI、NoB和tBL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F=0.082,0.215,0.875,1.873,P=0.970,0.885,0.458,0.141,P>0.05)。结论本研究记录了在康柏西普注射下糖尿病黄斑水肿患者黄斑区发生的视网膜微循环变化,随着时间的进展并未发生显著的变化。可以通过OCTA分析糖尿病黄斑水肿视网膜微循环的变化。
-
-
孙婷;
臧影;
宋展;
刘晓燕;
武海军
-
-
摘要:
目的观察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IVC)对糖尿病黄斑水肿(DME)患者黄斑中心凹下脉络膜厚度(SFCT)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我院眼科就诊的50例(86只患眼)DME患者作为DME组,另选取同期于我院体检的50例健康人群作为正常组,其中DME组采用IVC治疗。比较两组研究对象及DME组患者IVC治疗前、治疗后6个月的最佳矫正视力(BCVA)、SFCT、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CMT)、睫状后动脉的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PSV)、舒张末期血流速度(EDV)和阻力指数(RI)。分析DME组患者IVC治疗后6个月SFCT与BCVA(logMAR)、CMT、IVC注射次数的相关性。结果DME组的BCVA(logMAR)、CMT及睫状后动脉的RI显著高于正常组,SFCT及睫状后动脉的PSV、EDV显著低于正常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VC治疗DME患者可以降低SFCT,改善睫状后动脉血流灌注,且IVC治疗后的SFCT与IVC注射次数具有相关性。
-
-
Jia CherngChong;
Hanizasurana Hashim;
Tajunisah Iqbal
-
-
摘要:
目的:使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研究累及中心凹的糖尿病性黄斑水肿(DME)患者玻璃体腔内注射雷珠单抗或阿柏西普后中心凹下脉络膜厚度的变化。方法:纳入本院确诊累及中心凹的DME患者17例,其中玻璃体腔内注射雷珠单抗0.5mg/0.05mL患者9例,玻璃体腔内注射阿柏西普2mg/0.05mL患者8例,所有患者均接受每月1次,共3次治疗。使用增强深度成像-光学相干层析成像(EDI-OCT)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1mo中心凹下脉络膜厚度、视力和视网膜中央厚度的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患者通过3次玻璃体腔注射抗VEGF后,中心凹下脉络膜厚度和视网膜中央厚度明显较治疗前变薄,视力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均P0.05)。治疗前中心凹下脉络膜厚度与视力改善之间无明显相关性(r_(s)=-0.269,P=0.296)。治疗后脉络膜厚度变化与视力改善、视网膜中央厚度变化以及患者年龄之间均无明显相关性(均P>0.05)。结论:玻璃体腔内注射雷珠单抗和阿柏西普均可以使累及中心凹的DME患者中央凹下脉络膜和视网膜中央厚度变薄并显著改善视力。
-
-
赵帅;
苏安乐;
王燕
-
-
摘要:
目的探讨康柏西普联合激光治疗糖尿病黄斑水肿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西安市第一医院收治的100例糖尿病黄斑水肿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信封法分为观察组(采用康柏西普联合激光治疗)与对照组(采用单纯激光治疗),每组50例。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最佳矫正视力(BCVA)、黄斑中心凹厚度(CMT)、眼压以及治疗效果,进行随访,记录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治疗后BCVA较治疗前提高,CMT较治疗前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康柏西普联合激光治疗糖尿病黄斑水肿疗效好,患者视力、眼压及CMT均明显改善,安全性高。
-
-
田青青;
曹岐新;
卢玉燕;
吴元奇
-
-
摘要:
糖尿病黄斑水肿(DME)可发生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各个阶段,采用及时、有效的治疗对改善患者的视力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笔者采用中药联合视网膜光凝治疗DME患者45例,取效较好,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湖州市中医院确诊为DME患者90例(90眼),随机分为两组.
-
-
陈利双;
廖燕红;
王彦彦;
易全勇
-
-
摘要:
目的观察玻璃体腔内注射地塞米松缓释剂治疗不同类型糖尿病黄斑水肿(DME)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18年7月至2020年10月在宁波市眼科医院就诊的DME并初次接受玻璃体腔注射地塞米松缓释剂治疗的患者41例41眼。根据光学相干断层扫描分型,将患者分为海绵样水肿(DRT)型(DRT组)10例10眼、黄斑囊样水肿(CME)型(CME组)22例22眼、浆液性神经上皮脱离(SRD)型(SRD组)9例9眼。比较3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1、2、3、6个月最佳矫正视力(BCVA)、黄斑中心凹厚度(CMT)的差异,并记录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与治疗前比较,3组患者治疗后1、2个月BCVA和CMT均下降,SRD组患者治疗后第3个月CMT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3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1、2、6个月CMT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3组患者治疗后第3个月CMT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例患者在治疗后眼压升高,8例患者结膜出血,1例患者玻璃体出血,2例有晶状体眼出现白内障轻度进展。结论玻璃体腔内注射地塞米松缓释剂治疗不同类型DME均安全有效,其中SRD型的疗效维持时间更长。
-
-
-
-
赵辉
- 《2005国际中西医眼科学术研讨会》
| 2005年
-
摘要:
糖尿病是一种全球性的疾病.据WHO报告,全球的糖尿病患者约有1.2亿人,估计在2025年,将增加一倍.目前,我国的糖尿病发病率约高于2﹪.美国65岁以上的人群中,20﹪患有糖尿病,目前约有1700万患者,每年约有2.4万患者致盲.糖尿病可引起眼的多种改变,但糖尿病相关性盲主要由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引起.如果病史在20年以上,Ⅰ型糖尿病99﹪、Ⅱ型60﹪有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P).糖尿病性黄斑水肿(DME)是糖尿病患者视力丧失的主要原.可出现于DRP的任何阶段.DME是威胁视力的主要原因.对其诊断主要依赖于裂隙灯活体显微镜加接触镜的检查.虽然光学相干断层成像(opticalcoherencetomography,OCT)能直观地检测,但需要具有设备条件,这在一般的眼科门诊是不具备的.DME的主要表现有:视网膜增厚,可表现为局部的或弥漫性;有或无硬性渗出;以及囊样水肿.因此,DME的分型也主要有2类:(1)局部,可有环形渗出;(2)弥漫性,常们有囊样水肿.荧光素血管造影可评价血视网膜屏障的损害状况.而毛细血管闭塞引起无灌注和缺血,以及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引起渗漏,是黄斑水肿形成的2个主要原因.1984年,我国眼底病学组提出了分类法.我国DRP的临床分期为2型,即单纯型、增殖型.2002年4月,在澳大利亚悉尼举行的国际眼科会议和美国眼科学会的联合会议上,召开了一次专门的工作会议,最后形成的分类法.提出和建立一个简化的DRP和DME的国际临床分类法.治疗有糖尿病性黄斑水肿的激光光凝治疗玻璃体视网膜手术和药物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