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囊
精囊的相关文献在1982年到2022年内共计224篇,主要集中在外科学、肿瘤学、临床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57篇、会议论文4篇、专利文献63篇;相关期刊93种,包括健康、中国医学影像技术、现代泌尿外科杂志等;
相关会议3种,包括2009世界中医男科学术大会暨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第三届男科学术大会 中华中医药学会第九届男科学术大会 国际中医男科学会第五届学术大会、首届全国生殖医学论坛暨生殖相关疾病诊疗技术学术研讨会、第八届全国临床放射学学术会议等;精囊的相关文献由543位作者贡献,包括王霄英、苏新军、刘万里等。
精囊
-研究学者
- 王霄英
- 苏新军
- 刘万里
- 岳新
- 张亚东
- 张彦海
- 张虽虽
- 王信锁
- 贺长征
- 金保方
- 陈顺俊
- 丁建平
- 吴斌
- 张新东
- 殷禄阁
- 王增军
- 罗春华
- 蒋学祥
- 不公告发明人
- 亓昕
- 余周
- 刘俊杰
- 刘小章
- 刘汀
- 刘泓键
- 刘海军
- 刘继红
- 刘群丽
- 区升举
- 奉友刚
- 姚扶有
- 姜明东
- 孙晓青
- 宋严冬
- 宋成义
- 康永明
- 张小东
- 张敏
- 张文达
- 张晓东
- 张治国
- 徐究竟
- 文杨明
- 李学松
- 李望
- 李洪振
- 李飞宇
- 杨宇如
- 林峰
- 欧阳军
-
-
姜安谧;
赵新湘
-
-
摘要:
cqvip:患者男,72岁,无明显诱因排尿困难1个月,夜尿频率约2~3次。查体未见明显异常。实验室检查: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total prostate specific antigen,tPSA)升高(5.01 ng/ml)。MRI:精囊腺区见软组织信号,累及双侧,以右侧为著,形态不规则、边界不清,T1WI及T2WI(图1A)均呈等信号,中心呈水样信号,弥散加权成像呈高信号(图1B),表观弥散系数伪彩图为低信号;动态对比增强图像示病灶动脉期明显强化,并呈持续强化(图1C),静脉期强化稍减退,病灶中心囊变区未见强化;病变与前列腺外周带分界不清,累及双侧神经血管束区,前列腺呈增生表现,中央腺体与外周带分界清楚,移行带明显增大,见多发包膜清楚结节。
-
-
杨匆匆;
程立;
徐玉节;
姚鹏;
姜书传;
黄群联;
韩杰
-
-
摘要:
cqvip:患者男,63岁,因体检发现盆腔包块1个月入院。无尿频、尿急、尿痛,无肉眼血尿,无腰腹痛,无发热等临床表现。直肠指诊在前列腺左侧可扪及一大小约5 cm椭球形肿块,质硬,可推动;直肠未扪及异常。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糖类抗原199、癌胚抗原及甲胎蛋白等均正常。
-
-
-
徐玮;
邵颖颖;
杜二球
-
-
摘要:
目的 探讨氯氰菊酯对青春期雄性大鼠生殖系统的影响及相关机制.方法 随机将40只SD健康青春期雄性大鼠分为正常组和低中高剂量组各10只,四组大鼠分别进行干预.采用RT-PCR法检测miR-409bmiR-30b-3p表达,检测各组大鼠生殖系统重量,检测精子生成存活情况,采用免疫透射比浊法检测性激素氧化应激指标水平.结果 高剂量组miR-409bmiR-30b-3p表达精囊重量高于低中剂量组(P<0.05),前列腺睾丸附睾重量及精子数量每日精子生成量精子成活率低于低中剂量组(P<0.05).高剂量组TLH水平低于低中剂量组(P<0.05),FSHLPOTASROS水平高于低中剂量组(P<0.05).结论 氯氰菊酯干预能够调控青春期雄性大鼠miR-409bmiR-30b-3p表达,影响大鼠生殖系统发育精子生成存活及性激素水平,其机制可能是氯氰菊酯干预能够引起睾丸氧化应激反应.
-
-
-
-
-
-
许新新;
白银银;
石张镇;
干惠珠
-
-
摘要:
原发性精囊腺癌是临床上一种极为罕见的生殖系统恶性肿瘤.本文报道1例21岁的原发性精囊腺癌,患者在未行手术治疗的情况下,经过6个周期化疗,后行盆腔放疗,无进展生存4.5年.后复查发现肿瘤盆腔局部复发,行腹腔镜根治性前列腺精囊切除术.术后随访10个月无局部复发及转移.
-
-
-
-
-
金保方
- 《首届全国生殖医学论坛暨生殖相关疾病诊疗技术学术研讨会》
| 2007年
-
摘要:
性行为是人类最基本的生物学特征之一,它是一个复杂的社会心理生理行为。男性的性功能包括性欲、阴茎勃起、性交、性高潮和射精等5个方面,任何一方面出现异常均可导致性功能或性感受的不全或缺失,这种状况称为男性性功能障碍。男性性功能障碍是一个常见病,发病率约占成年男性的10%。本文论述了精囊的分泌功能与性功能之间存在明显的相关性,通过改善精囊的分泌功能可以提高性功能、中医药对促进精囊分泌有很好的临床疗效以及性功能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生理现象,很多机制参与其中,有很大的研究空间。
-
-
丁建平;
王霄英;
蒋学祥;
肖江喜
- 《第八届全国临床放射学学术会议》
| 2005年
-
摘要:
弥散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如温度、磁场均匀度、患者活动等多种外在因素,以及脑脊液流动、组织脉搏搏动、微循环的灌注等内部因素。在弥散测定时轻微的移动也会造成严重的干扰。由于移动可造成不必要的信号衰减,而使表观弥散系数(ADC)测定出现偏差,所以运动成为临床弥散成像中的主要障碍。对弥散成像来说,传统成像的方法速度慢,难以克服运动伪影,为了避免这些因素对弥散测定的影响,获得高质量的弥散图像,就需要快速的成像技术来提供支持。随着科技的进步,已有许多序列可以在活体中进行弥散的测量。目前多采用快速成像方式如平面回波弥散成像(EPI-DWI)、自旋回波弥散成像(SE-DWI)、STEAM-DWI、SSFP-DWI等。EPI技术是目前公认最快的空间信号采集方法。但不同的脉冲序列有其各自的优点和不足。rn 本文探讨了EPI-DWI、单次激发快速自旋回波弥散成像(SSFSE-DWI)序列技术在前列腺和精囊上应用的效果,以及两种序列下的ADC值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