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防
突防的相关文献在1994年到2022年内共计318篇,主要集中在武器工业、无线电电子学、电信技术、航空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37篇、会议论文5篇、专利文献76篇;相关期刊85种,包括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兵工学报、火力与指挥控制等;
相关会议3种,包括2005年中国飞行力学学术年会、2003年全国光电技术学术交流会暨第十六届全国红外科学技术交流会、2000年航天测控技术研讨会等;突防的相关文献由706位作者贡献,包括陈万春、顾文锦、马骏声等。
突防
-研究学者
- 陈万春
- 顾文锦
- 马骏声
- 于剑桥
- 杨涛
- 关世义
- 王亚飞
- 王林林
- 葛健全
- 许强强
- 丰志伟
- 宋建梅
- 张广明
- 张思宇
- 张青斌
- 李云云
- 李侃
- 杨盛庆
- 王磊
- 罗冠辰
- 许诺
- 谷良贤
- 于江龙
- 任章
- 其他发明人请求不公开姓名
- 刘畅
- 刘莉
- 化永朝
- 吴强
- 唐乾刚
- 姜玉宪
- 杨海燕
- 林德福
- 武志东
- 毕兰金
- 汤国建
- 汪民乐
- 沈志鹏
- 范作娥
- 董希旺
- 袁俊
- 赵红超
- 陈宁
- 陈萍萍
- 高普云
- 于夫
- 冯元伟
- 冯志刚
- 刘扬
- 刘新建
-
-
宋占福;
赵全习;
范成礼;
黄懿
-
-
摘要:
以美军为代表的军事强国持续加强空袭兵器的发展应用,致使地面防空兵独立作战难以应对高科技的航空兵编队突防攻击,“信火一体”(信息与火力一体化)防空作战能够有效拓宽对抗维度、提高打击精度、增加防御强度。本文在分析信息化条件下航空兵编队突防样式及威胁的基础上,从信息防空与火力防空的相互配合、信息支援与联合一体等方面分析研究了“信火一体”抗击航空兵编队突防的必要性,对“信火一体”抗击航空兵编队突防作战运用进行了探析思考,并聚焦实战提出了“信火一体”抗击航空兵编队突防的未来发展建议。
-
-
张哲;
沈堤;
唐鑫磊;
余付平;
张仁猛
-
-
摘要:
随着雷达和地空武器系统性能不断提升,多层次防空体系的逐步建立使突防面临的态势更加严峻;同时,无人作战飞机在战场上的优势日益凸显,作战飞机突防也呈现新的发展趋势。突防航迹规划作为突防任务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具有重要研究意义。本文首先对突防航迹规划主要内容进行概述,然后针对前人在规划空间、代价函数、航迹优化和规划算法等方面所做工作进行分析和总结,最后得出当前突防航迹规划研究面临的新挑战和未来研究方向。
-
-
齐跃;
张磊
-
-
摘要:
以美军航母编队防空反导对抗为出发点,阐述了美国舰载电子战系统、舷外电子战设备的发展现状和方向,分析了编队防空反导策略及电子战力量在反导过程中发挥的作用,同时针对美军航母编队防空反导力量发展情况分析了反舰导弹突防策略和发展方向.
-
-
-
高昂;
董志明;
叶红兵;
宋敬华;
郭齐胜
-
-
摘要:
巡飞弹突防控制决策(LMPCD)问题是"多域战"作战概念背景下的重要研究方向.针对该问题,建立基于马尔可夫决策过程的LMPCD模型.拟合LMPCD函数与飞行状态-动作值函数,构建基于演员-评论家方法的LMPCD框架,给出基于深度确定性策略梯度算法的深度强化学习模型求解方法,生成巡飞弹突防控制最优决策网络.通过1000次巡飞弹突防仿真测试,结果表明,巡飞弹执行任务成功率为82.1%,平均决策时间为1.48 ms,验证了LMPCD模型及其求解过程的有效性.
-
-
-
陈友龙;
李培锋;
赵斌
-
-
摘要:
9月中旬,继朝鲜首次宣布成功发射远程巡航导弹之后仅两天,其新组建的铁道机动导弹团在5分钟内连射两发射程达800千米、最大弹道高度为60千米的KN-23弹道导弹。飞行轨迹难以探测的巡航导弹(可能会被称为“金星”4/5或KN-30)加上可飞“钱学森弹道”高速突防的KN-23导弹,两者的配合让韩国顿感紧张。
-
-
-
宦国杨;
薛新华;
王政伟
-
-
摘要:
基于多枚弹道导弹的空中动态组网技术,提出了几种多弹协同规划的作战应用方法.研究了制导律优化、发射时间规划、弹道协同规划、体系协同打击等作战规划技术在协同弹道修正、协同制导、协同突防、体系目标打击等作战方面的典型应用方法,构建了多弹协同技术在弹道导弹作战各环节的协同作战体系,为弹道导弹的协同作战规划技术的应用研究提供了思路.
-
-
陈美杉;
胥辉旗;
李湉雨
-
-
摘要:
武器系统防御能力的不断提升尤其是探测能力和抗饱和攻击能力的增强,给巡航导弹突防带来了严峻的挑战.本文以微型空射诱饵支援巡航导弹突防为背景,基于可拓学理论和随机事元传导概率模型设计了突防策略生成方案.首先,基于物元模型对地空导弹武器系统防御能力进行了拓展分析,建立了武器系统防空能力的发散树图;其次对微型空射诱饵支援巡航导弹实施要地突防进行了可行性分析,并给出了影响突防效果的主要因素;最后,梳理了巡航导弹突防作战支援策略生成的基本流程,并基于随机事元传导概率设计了5种微型空射诱饵支援巡航导弹突防策略.
-
-
-
-
-
-
陈乃光
- 《2003年全国光电技术学术交流会暨第十六届全国红外科学技术交流会》
| 2003年
-
摘要:
自燃式面源型红外诱饵弹能够诈骗、引偏红外成像来袭导弹,掩护目标突防.针对这一交战过程的战术运用原理,根据已知的各项性能参数,采用空间解析几何求解目标、诱饵、质心和导弹的空间坐标,将其飞行轨迹绘制成三维曲线立体图和导弹瞄准具十字圈的二维视场图.从而可用仿真研究的形式,确定何种抛射条件(方位角、俯仰角、初速、起燃时间、持续时间),能成功地突防.今后还可推广应用于红外诱饵掩护各种航空、航天飞行器的突防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