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积极自由

积极自由

积极自由的相关文献在1995年到2022年内共计291篇,主要集中在政治理论、欧洲哲学、哲学理论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91篇、专利文献43494篇;相关期刊221种,包括西安政治学院学报、法制与社会、学术界等; 积极自由的相关文献由294位作者贡献,包括周萍、叔贵峰、吕廷君等。

积极自由—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91 占比:0.66%

专利文献>

论文:43494 占比:99.34%

总计:43785篇

积极自由—发文趋势图

积极自由

-研究学者

  • 周萍
  • 叔贵峰
  • 吕廷君
  • 李星
  • 汤杉杉
  • 邓春梅
  • 龚群
  • 万向兴
  • 余宜斌
  • 刘增钰
  • 期刊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吕廷君
    • 摘要: 贡斯当的“古代人的自由与现代人的自由”是近现代西方消极自由理论的重要基础;伯林的“消极自由与积极自由”以个人自由为出发点,落脚到制约国家权力的宪法制度设计上;德沃金和罗尔斯的自由理论返回法的形而下,试图寻找国家权力在个人自由实现中发挥积极作用的可行路径;中国传统自由观强调权力与自由的关系,以严复为代表的近现代自由话语开始触及自由的主体性、平等性等法治要素。中国共产党从人民立场出发的自由理论及其实践表明,“人民自由”吸收借鉴经验自由主义和理性自由主义合理因素,吸取中国传统自由观优秀基因,整合自由与平等、自由与公正、自由与法治的关系,形成了个人自由与国家权力同生共在、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有序格局。
    • 张曙光
    • 摘要: 伯林将自由区分为“积极自由”与“消极自由”这两个概念,是对法国大革命以来“自由”观念的重要推进,具有理论和现实的双重意义。伯林深入分析了“积极自由”的理论基础——决定论及其理性主义形而上学的问题,并说明了价值的矛盾及人生难以两全的缺憾,给我们以思想的启示。但伯林对“积极自由”与“消极自由”的完全二分及由此反映出来的社会历史观,也存在着一定的偏颇。自由的两种类型的区分是相对的,它们之间需要的是合理的平衡与整合。如把自由的问题放在“人之为人”的根基上思考,我们今天还理当重视其他的价值,不同的价值是可以达到有张力的共存的。
    • 叔贵峰; 袁青
    • 摘要: 德国古典哲学伊始,康德就在主体的实践理性中确立了用“积极自由”建构实践哲学的主基调,即真正的自由是“按照自我颁布的法则去行动”。黑格尔在其精神哲学中通过主观自由意志的外化而将自由过渡到客观的普遍伦理精神之中,同时保留了自觉地按照伦理理念去行动的积极自由内涵,并以此为根基建立起具有现实自由向度的实践哲学。马克思的实践哲学从黑格尔客观精神的伦理之域转向了人类物质生产的社会现实之域,唯物史观中包含着“人为历史立法”的积极自由向度,人的本质在实践对象化中隐含着“主观意志”与“客观行动”的辩证统一。实践自由就是按照自我颁布的“类本质”去创造的实践活动,这同样是马克思对积极自由的实践诠释,因为黑格尔和马克思的实践哲学之间存在着以积极自由为根基的同构性。
    • 范龙云; 连春烽; 李爽宁
    • 摘要: 人道主义哲学家弗洛姆从心理学和哲学两个视角阐述自由思想,将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和马克思主义理论作为基础支撑。从传统社会到现代社会,现代人愈发凸显自由却孤独的特征,从而产生“逃避自由”的心理机制,而自由的终点是由逃避自由到追求积极自由。深入理解弗洛姆的自由思想对进一步剖析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启示意义。
    • 侯琳颖
    • 摘要: 网络社会的自由表现与人实现自身发展之间关系的定位、协调是一个值得反思的问题。弗洛姆的自由观可以作为研析该问题的参照。通过剖析网络社会的自由,揭示其间弊端之所在,醒示人们在享受网络所带来的放纵自由时,谨记自由之真谛,保持清醒,避免自我在无边自由中被“异化”。
    • 杨澜
    • 摘要: 弗洛姆研究自由对现代人的意义并分析现代人自由的困境时,将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融入马克思的社会经济理论学说,利用心理与社会的双重批判,剖析现实社会出现异化现象和困境的根源所在,并总结出逃避自由的三种主要的心理机制表现.弗洛姆逃避自由思想的提出对于分析当代人的心理素质,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以及人类积极自由并且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 汪韶军
    • 摘要: 逍遥一词非由庄子首创.它本是动词,表来回走动或外出闲逛.因其无目的性,又有排遣苦闷之效,故衍生出自由自在的意味,在庄子那里又与自然无为等观念汇聚为崇尚自由的思想.结合群己关系,并以西方自由主义理论反观,又可发现:庄子提醒世人(首先是人君、社会权威)丧我显吾,即消除控制占有欲,使自己成为理性的存在者,从而获得积极自由;无己丧我乃能无为,君无为则民得以自然,故庄子是为万有争取实实在在的免受外在强制的消极自由,而非寻求个人虚幻的精神自由;他还反对仁义礼的教化传统,因为用外在的仁义礼约束自我,既不能获得真正的积极自由,还会丧失消极自由.还需注意,庄子伸张的是平等共处、互不凌越的自由,而不是主奴式的自由或为所欲为的绝对自由.循此以进,可以开出万类并生、各适其天的"天放"境界.这是中国文化自身孕育出的可贵的自由理念,并曾给西方自由主义理论带去灵感.可见,自由主义在中国并非无源之水,其思想资源便是道家哲学.我们要致力于将其梳理清楚,让他们的智慧之光重现于今.
    • 沈莉群
    • 摘要: 关于自由问题的讨论可以追溯到两千多年前的古希腊,而进入二十世纪群星闪耀的自由主义思想史中,以赛亚·伯林显得与众不同.伯林对自由的概念进行了更纯粹的解析,将它从平等、民主、精神境界的提升等概念中抽离出来,找到它最本质的涵义.并且伯林对自由进行了两种自由概念的讨论,得出消极自由与积极自由的理念,这是对自由的进一步理解,对于西方思想而言具有重大的进步意义,进一步引导着自由主义的思考方式,成为当代政治思维的出发点.
    • 云兵兵
    • 摘要: 价值多元主义是以赛亚·伯林哲学思想的核心,而价值多元主义要在对价值一元论的批判中才能得到充分理解.伯林在明确价值一元论内涵的基础上对价值一元论进行批判,认为其存在的问题主要有难以解释复杂的道德经验、概念上的矛盾,以及实践上潜在的极权主义危险.把握伯林对价值一元论的批判,为理解其价值多元主义和认知其思想的整体图景提供了较为清晰的视角,而理解伯林的价值多元主义有助于反思和应对现代社会的多元主义困境.
    • 郭子涵
    • 摘要: 作为最伟大的自由主义政治哲学家之一,以赛亚·伯林的自由理论为个人层面的消极自由进行了丰富的论证,并且揭示了积极自由的潜在危险,意图通过捍卫消极自由的方式来实现自由.然而伯林的自由理论却存在诸多缺陷,以致其逃不脱"普遍主义的贫困".通过对消极自由的考察可以得知消极自由是无法实现真正的自由的,积极自由在实现自由的过程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只有在正确理解个人自由的实现与共同体的发展之间的关系的基础上,通过个人与共同体双向互动才能实现更高水平的自由,真正保障和更充分地实现人们的权利.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