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兴八首》
《秋兴八首》的相关文献在1979年到2022年内共计235篇,主要集中在中国文学、书法、篆刻、社会科学丛书、文集、连续性出版物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35篇、专利文献15071篇;相关期刊171种,包括台声、华章、杜甫研究学刊等;
《秋兴八首》的相关文献由217位作者贡献,包括谭文兴、严智芬、孙绍振等。
《秋兴八首》—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15071篇
占比:98.46%
总计:15306篇
《秋兴八首》
-研究学者
- 谭文兴
- 严智芬
- 孙绍振
- 张兰兰
- 张琦
- 徐俊颖
- 徐承
- 徐艺萍
- 曹志芳
- 李骋昊
- 李鹏飞
- 毛素文
- 王慧
- 王抒凡
- 王莉莉
- 胡国强
- 詹杭伦
- 陈世旭
- 黄姿权
- 黎焕颐
- 于丹
- 于荣丽
- 于莉
- 仵爱菊12345
- 伍明春
- 何宗龙
- 何慧珍
- 佘象乾
- 侯孝琼
- 俞宁
- 关玉林
- 刘万成
- 刘丽
- 刘佳慧
- 刘升红
- 刘康华
- 刘晓彤
- 刘波
- 刘焕阳
- 刘爱民
- 刘玉平
- 刘立志
- 刘素萍
- 刘艳芳
- 刘霞
- 刘青海
- 卜春凯
- 卞福舜
- 卿倩
- 叶会昌
-
-
刘康华
-
-
摘要:
当代作曲家贾达群因杜甫诗歌《秋兴八首》而引起共鸣,激发灵感,用音乐语言谱下了同名的为男中音与钢琴室内乐。本文对作曲家如何将诗词文学变为音乐艺术,把诗人的内心情怀凝练为音乐主题;如何将音乐主题变化、发展,巧妙地贯穿于八首之中,而对全曲意境、情感起统一作用;如何从主题引伸出相关联的和声材料而形成逻辑体系,从而展现和声多方位的表现意义;如何架构全曲之调性,从而与诗词结构相统一等等,逐一谈点个人看法。
-
-
杨丽萍
-
-
摘要:
《秋怀》是明代诗人李梦阳的一组七律,在意象、结构方面对杜甫的《秋兴八首》明显有所继承。因李梦阳自身遭际、出使边塞的经历及文学创作理念的影响《,秋怀》在继承《秋兴八首》的基础上形成了独特的意象群,创造了属于自己的写作结构。与弘正诸子中其他模拟《秋兴八首》进行创作的诗人相比,李梦阳的《秋怀》艺术水平较高,其艺术价值及文学史意义应该得到充分认识。
-
-
李伟昊
-
-
摘要:
杜甫的《秋兴八首》对玄宗时代有无讽意一向是学界争论的重点。在对文本的仔细分析并总结前代学者的研究之后,可以确定杜甫对玄宗时代有反思态度。随着对文本挖掘的深入,还会发现杜甫在文字背后深藏的极锐利的目光。杜甫对盛唐的反思至今给人以启发,其中蕴含的深刻的历史内涵必将长期散发出它的魅力。
-
-
-
-
摘要:
1.剧情梗概《掬水月在手》记录了中国古典诗词大师叶嘉莹(1924-)传奇的人生。她一生历经战乱、政治迫害、海外飘零,晚年回归改革开放的中国,持续创作,传承教学,重系因文革而中断的古典诗词命脉。影片交织着叶嘉莹的个人生命和千年中国古典诗词,表现她在诗词长河中寻求存在的意义的轨迹。《杜甫集说》为叶嘉莹最重要的研究代表作。《秋兴八首》描绘中国盛唐兴衰,本片借此隐喻叶先生经历的动荡岁月,并邀请音乐家佐藤聪明以《秋兴八首》为本,结合雅乐及现代乐,创作电影音乐,为杜甫诗歌带来新的生命。
-
-
朱雨婷;
段莉萍
-
-
摘要:
杜甫《秋兴八首》其二"画省香炉违伏枕,山楼粉堞隐悲笳"一句,各类注本对于"伏枕"一词在此诗中的含义及其在整句诗中意义的诠释存在差异,大多观点认为"伏枕"即卧病之意,或卧病与无眠兼有之,也有观点认为应以思念帝王释之.卧病与无眠两种解释在本诗中都存在各自的合理性,且此句文法颠倒,存在多种解读的可能.杜诗意象历来复杂,结合杜甫其余作品分析,此处的"伏枕"应具卧病与无眠的双重意蕴.
-
-
朱瑞雪
-
-
摘要:
《秋兴八首》是杜甫创作巅峰时期的巅峰之作。以苍凉的笔调绘出了浓丽的旧梦,杜甫以身居巫峡,心念长安为线索,抒写了遭逢兵乱,留滞他乡的客中秋感,感情趋向于凄清哀怨。组诗的第二首充分运用虚实相生的艺术手法,创造了诗歌的矛盾美。
-
-
夹青倩
-
-
摘要:
《掬水月在手》是陈传兴导演继《如雾起时》《化城再来人》之后,执导文学纪录片"诗词三部曲"的最终章,该片以北京四合院的模式展现了叶嘉莹先生坎坷坚韧仍不渝追寻初心的传奇人生。其配乐邀请了日本作曲家佐藤聪明的团队以杜甫的《秋兴八首》为题,创作了一部长达49分钟的唐风组曲,颇具雅乐韵味和咏叹调风格的配乐,与叶先生的独白、吟诵的诗词相互交织又若即若离,形成了本片叙事之外的另外一条线。《掬水月在手》的落幕镜头停留在伊洛河畔,茫茫的白雪中矗立着一棵凋零的树木,雪地上留有一串蜿蜒的孔雀踪迹,主题曲《短歌》响起,人们沉浸于影片的思绪被拉进现实。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