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教育职能
社会教育职能的相关文献在1981年到2022年内共计282篇,主要集中在信息与知识传播、科学、科学研究、中国政治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45篇、会议论文37篇、专利文献21071篇;相关期刊148种,包括河南图书馆学刊、图书馆论坛、图书馆学刊等;
相关会议32种,包括第六届民办博物馆发展西安论坛、全国中小型公共图书馆联合会2015年研讨会、湖南省博物馆学会2014年会暨纪念馆建设专题学术研讨会等;社会教育职能的相关文献由298位作者贡献,包括万仁莉、卓清、李玉梅等。
社会教育职能—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21071篇
占比:98.68%
总计:21353篇
社会教育职能
-研究学者
- 万仁莉
- 卓清
- 李玉梅
- 杨宇平
- 杨焱
- 秦亚欧
- 薛蔚
- 邹刘芳
- 高珊珊
- 魏硕
- LIN Yanru
- LIU Hong
- 丁晓敏
- 丘东霞
- 乌仁高娃
- 乔鲜菊
- 于翔
- 京生
- 代文君
- 余新宏
- 余晓梅
- 余海
- 侯勇
- 俞大受
- 冯南星
- 冯锐
- 刘万安
- 刘东珍
- 刘卫东
- 刘子健
- 刘彩霞
- 刘思弘
- 刘朝红
- 刘洪
- 刘清华
- 刘红欣
- 刘美茹
- 刘艳
- 刘英
- 刘薇
- 刘虹
- 刘静雅
- 刘静霞
- 华婧
- 单骅
- 叶枫
- 叶玲
- 叶美连
- 司徒汝海
- 吴千
-
-
沈一敏
-
-
摘要:
物馆是人类文明的见证者,是历史文化的记录者,也是具有社会教育职能的文化单位。人们在博物馆内自主地获取知识,感受城市的历史温度,加深对城市文化底蕴的了解。教育是博物馆的功能之一,其反映了新时代博物馆强调在社会责任担当时,不仅需要兼顾社会效益,还要紧跟时代步伐,灵活转变博物馆经营理念,在工作中融合前瞻性思维。当前,我国博物馆的运营性质与主要任务集中在“三性二务”上,本质上是作为文化教育机关、科学研究机关、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遗存和自然标本的主要收藏所存在,但其实它们都归于“为人民服务”.
-
-
张民江
-
-
摘要:
“馆阁对读书籍”见于《宋会要辑稿》,北宋名臣吕夷简之子吕公绰、盛度之子盛申甫以及张子思等人在馆读书期间都担任过该职,但其他文献未见相关记载,致使后人对“馆阁对读书籍”知之甚少。对馆阁文献进行勾稽整理,并结合吕公绰和盛申甫等人的在馆经历,考证出“馆阁对读书籍”的设置、选任及执掌等基本情况,有助于对北宋馆阁的社会教育职能有全新的认识。
-
-
无
-
-
摘要:
自1989年起,每年5月的最后一周被定为全国“图书馆服务宣传周”,也是社科普及宣传周。为进一步向社会宣传图书馆,充分发挥图书馆文化传播和社会教育职能,银川市图书馆利用馆藏资源,精准对接读者需求,围绕“奋进新征程,阅读再出发”主题,推出线上线下活动十余项,以优质的服务、丰富的资源和多彩的活动,邀请社会公众走进图书馆,共度美好阅读时光。
-
-
梁世学
-
-
摘要:
社会教育职能是博物馆的三大职能之一,随着社会经济科技的不断发展,文化教育的不断深入,博物馆的教育职能也在不知不觉中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21世纪的今天,博物馆的教育方式已经不再是简单的讲解或组织活动。应该从多角度出发,展开更深层次的研究,拓宽博物馆社会教育的途径。21世纪是网络新媒体时代,新媒体所带来的便利是博物馆进行社会教育转折的关键,对博物馆的教育事业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思考如何在新媒体环境下开展博物馆社会教育是发展博物馆教育职能的重要工作。
-
-
昌馨
-
-
摘要:
综合素质评价是21世纪基础教育改革尤其是新课改语境下中高考改革的重要内容。随着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综合素质教育全面实施,教育评价标准也在面临改革,建设一套行之有效的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对青少年的全面成长尤为重要。博物馆作为青少年教育的第二课堂,如何发挥自身的教育职能,使在博物馆进行的社会实践教育中有所得是文章想要具体讨论的问题。
-
-
陈齐哲
-
-
摘要:
“藏宝于民”和建档保护历来是中国保护文化遗产的一种有效途径,且民间收藏已经成为国家收藏的重要补充及国家文化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关数据显示,民间收藏人数目前已近一亿,由民间收藏延伸的民办博物馆高达2000余家,对于弘扬中华民族文化、发挥传统文化的社会教育职能起到了积极作用。然而,国际博物馆协会公布的一组数据称,中国出境文物总量约164万件,分布在47个国家的两百余家博物馆。
-
-
吴玉灵;
黄珣
-
-
摘要:
图书馆不仅是传统意义上收集、整理、流通图书的场所,还兼具社会教育职能,更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宣传阵地。[1]一个现代化的图书馆,同时也是通过高新科技开展红色革命传统教育,引导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助力学校开展“第二课堂”,与学生进行精彩互动实践,从而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绝佳场所。
-
-
-
-
摘要:
一、案例背景作为县级公共图书馆,神木市图书馆自2010年12月末新馆开放后,坚持免费公益服务,为提供高质量公共文化服务、引导和创建书香社会发挥了积极作用。该馆通过入馆读者分析了解各个年龄层段读者的阅读状况并进行阅读分区推荐引导,以此为基础,围绕图书馆的社会教育职能组织各类阅读推广活动,以更好地服务全民阅读。
-
-
张晓英
-
-
摘要:
高质量的公共文化服务是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保障。博物馆作为公共文化服务的场所与载体,在向公众展陈文物之余,也发挥着社会教育职能。现对目前我国博物馆发挥社会教育职能的情况进行调查分析,找出其存在的不足之处,提出相关的对策,以更好地发挥博物馆的社会教育职能,进而增强广大民众的文化自信,促进我国文化事业的高质量发展。
-
-
马晓玲
-
-
摘要:
新媒体能够为博物馆的社会教育发展提供全新的平台作为支持,有利于实现文化环境的平等化.基于此,将博物馆自身的社会教育职能充分发挥出来,注重其自身服务品质的提升,加强软件、硬件的建设,同时依托优质的讲解,将博物馆社会教育功能最大化发挥出来.文章针对新媒体视角下的博物馆社会教育职能展开深入分析.
-
-
巩家楠
- 《博物馆学理论与实践新探索国际学术研讨会》
| 2018年
-
摘要:
博物馆社会教育职能的发挥与公众参与密不可分,博物馆在提高社会公众吸引力的同时发挥并拓展其社会教育方式,更好地发挥出社会教育职能,增强博物馆的社会参与度,有利于博物馆的发展.教育职能是博物馆的主要社会职能之一,当代博物馆事业的发展,其中重要的一个方面是博物馆教育观念的更新和教育活动的创新.公众参与是博物馆顺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体现博物馆价值的最重要因素之一,无论是文物收藏,还是科学研究,博物馆归根结底服务于大众.然而,国内仍有少数博物馆存在门票收费现象以及社会民众参与度不高的情况,博物馆作为一个地区、一个城市的文化的名片之一,并未充分发挥出其应有的作用和功能.博物馆在举办临时展览、学术讲座、互动课程等活动时,应讲求信息的公开性和时效性,吸引更多的公众参与,更好地发挥其社会教育职能,继承并传播传统文化。
-
-
郭晓燕;
马娜
- 《京豫陕晋冀五省市博物馆理论与实践研讨会》
| 2018年
-
摘要: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中国博物馆的地位越来越关键,其社会教育职能也逐渐突显出来,公众也对博物馆教育功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文章以晋中市博物馆为例,从陈列展览、讲解服务以及对外宣传这三个方面,具体阐述了新媒体时代下博物馆社会教育职能的具体展现,对探索如何更好地发挥博物馆的社会教育职能具有重要意义.
-
-
- 《第三十届十五城市公共图书馆研讨会》
| 2018年
-
摘要:
文化是中华民族赖以生存的根基.公共图书馆是社会教育的重要提供者,是广大人民群众的终身教育基地.大连图书馆作为有着百年历史的"老馆",一直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打造城市文化底蕴为己任,依托白云书院,开展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形成了享誉国内外的国学义塾、白云系列文化讲座、书"春"大赛、白云吟唱团古典诗词吟唱、白云美术展览等系列文化品牌,以此传播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丰富市民文化生活,发挥公共图书馆的社会教育职能,在增强市民民族认同感和民族自豪感的同时,也让优秀传统文化成果更好地惠及市民.
-
-
LIU Hong;
刘洪
- 《中国博物馆协会城市博物馆专业委员会第十届学术年会》
| 2018年
-
摘要: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为社会提供更多的文化服务,为社会公众提供均等的公益性服务,保障公民的文化权益.讲座服务活动在全国各地博物馆方兴未艾.当前,由博物馆创办、承办或参与创办、承办的讲座服务活动,充分履行了博物馆社会教育职能,引领公众学习,倡导全民阅读,传播科学文化知识,成为各地颇具影响力的文化服务品牌,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博物馆讲座服务活动在提升市民素质和城市文化品位,促进地方经济文化发展和学习型社会建设的同时,树立了博物馆服务新形象,提高了知名度和美誉度.博物馆讲座服务活动积极搭建专家与大众交流思想的平台,是博物馆履行知识信息传递、社会教育与公共文化服务职能的重要载体和新的方法.讲座服务活动是博物馆社会服务领域的拓展与延伸,而公益性则是博物馆讲座服务活动致力追求的发展方向.各博物馆讲座服务活动在不断创新中发展,在学习中共进,既相互借鉴,又合作共享,试分析博物馆讲座服务活动的创新模式,以期为博物馆讲座服务活动的开展提供借鉴.
-
-
苏磊
- 《广西图书馆学会2018年年会》
| 2018年
-
摘要:
本文通过分析古籍阅读推广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以及开展古籍阅读推广的方式,阐述公共图书馆开展古籍阅读推广,既可以展示馆藏价值,又能履行社会教育职能,揭开古籍神迷的面纱,提高社会公众对古籍的认知度,形成全民了解古籍、阅读古籍、保护古籍的良好氛围.
-
-
丁晓敏
- 《2018年湖北省图书馆学会年会》
| 2018年
-
摘要:
公共图书馆是知识信息汇集的知识宝库,是人类优秀文化知识的聚集地和正能量传播源.随着我国的现代化进程高速发展,人们对于学习知识文化的要求日渐提高,对于高质量的文化服务品牌需求更加强烈.文化部于2006年在“关于深入开展公共图书馆讲座工作的通知”中指出:“讲座是图书馆履行社会教育职能的手段,是传播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方式”.近年来公共图书馆顺应提供优质文化服务的趋势,各地公共图书馆的公益性讲座、讲坛活动发展迅速,成为图书馆业务领域拓展的新亮点.以大中城市为例,国家图书馆的“文津讲坛”、湖北省图书馆的“长江讲坛”、湖南省图书馆的“湘图讲坛”等,都以自己独特的历史底蕴和文化特色,在广大读者中形成了公益讲坛品牌.
-
-
杜华;
杨晓宏
- 《第16届教育技术国际论坛暨首届智慧教育国际研讨会》
| 2017年
-
摘要:
场馆是一类重要的教育机构,基于移动终端的场馆学习资源也日渐丰富.将可用性理念引入设计过程,目标指向为学习者提供个性化、精准的学习资源,使之更加符合移动学习和终身学习的人性化要求,将有助于提高学习者的满意度,从而更好地发挥场馆的社会教育职能.本研究尝试构建了场馆移动学习资源可用性设计框架.该框架以可用性为核心,包括易学性、效用性等五个维度,强调界面设计、内容设计、交互设计等五大设计要素,力争给学习者和使用者带来功能体验、美学体验、技术体验等五种体验.该框架为场馆移动学习资源的设计提供了理论指导与实践建议,并为后续研究起到了重要的铺垫.
-
-
王英翔;
张璐;
沈欣宁
- 《首届“让文物活起来——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博物馆高峰论坛”》
| 2017年
-
摘要:
在博物馆社会教育职能日益重要的今天,博物馆与学校的联系也越来越紧密,因此馆校共建成为博物馆社教工作的一个重要方向.作为将青少年学生作为重点服务对象的文化机构,杭州工艺美术博物馆在与学校合作、组织青少年学生参与博物馆展览、活动、手工教学及志愿服务等方面具有多年的实践经验.这为杭州工艺美术博物馆的建设发挥了积极作用,同时也让其中的博物馆人思索如何进一步提升馆校共建的实效与内涵,从而使这种合作模式能够带动更多方面取得成效.近年来,杭州工艺美术博物馆通过与高校展开实验性质的深度合作,在面向公众的教育以及文创开发领域都获得了新的有益经验.从中总结出了博物馆与院校进行资源交流的模式,同时也提出了如何让原生态的非遗文化在此过程中得到有序传承的新问题,为继续探索馆校共建的议题提供了研究对象.
-
-
唐静
- 《江苏省2018国际博物馆日主题论坛》
| 2018年
-
摘要:
博物馆是国家历史、文化、艺术的殿堂,而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博物馆资源与学校教育课程进行结合对继承和弘扬中国传统历史文化,以及学生的综合素质教育都具有强大的推动作用.博物馆资源课程立足于青少年的全面发展,通过直观、生动的方式,让他们在轻松的课堂氛围下感受文物、历史、艺术的魅力,启迪智慧,塑造美好情操.在各地博物馆的尝试与成果的驱使下,馆校课程合作成为博物馆与学校共同期盼的一种趋势,课程的设计方向也有了更广阔的创作空间.镇江博物馆依托丰富的馆藏资源,从馆藏文物知识、大众考古知识和地方文化中提炼设计出一套适合中小学教育的博物馆课程,充分发挥地区博物馆的馆藏特色.本文试将镇江博物馆设计课程时的探索与成果做一番梳理.
-
-
唐静
- 《江苏省2018国际博物馆日主题论坛》
| 2018年
-
摘要:
博物馆是国家历史、文化、艺术的殿堂,而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博物馆资源与学校教育课程进行结合对继承和弘扬中国传统历史文化,以及学生的综合素质教育都具有强大的推动作用.博物馆资源课程立足于青少年的全面发展,通过直观、生动的方式,让他们在轻松的课堂氛围下感受文物、历史、艺术的魅力,启迪智慧,塑造美好情操.在各地博物馆的尝试与成果的驱使下,馆校课程合作成为博物馆与学校共同期盼的一种趋势,课程的设计方向也有了更广阔的创作空间.镇江博物馆依托丰富的馆藏资源,从馆藏文物知识、大众考古知识和地方文化中提炼设计出一套适合中小学教育的博物馆课程,充分发挥地区博物馆的馆藏特色.本文试将镇江博物馆设计课程时的探索与成果做一番梳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