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社会保障学

社会保障学

社会保障学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2年内共计83篇,主要集中在社会学、财政、金融、教育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80篇、会议论文3篇、专利文献21334篇;相关期刊71种,包括中共南昌市委党校学报、中国工人、黑龙江社会科学等; 相关会议1种,包括第四届全国社会保障教学研讨会等;社会保障学的相关文献由98位作者贡献,包括周奕、奉海春、曹信邦等。

社会保障学—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80 占比:0.37%

会议论文>

论文:3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21334 占比:99.61%

总计:21417篇

社会保障学—发文趋势图

社会保障学

-研究学者

  • 周奕
  • 奉海春
  • 曹信邦
  • 李春根
  • 田钰燕
  • 茹仙古丽·玉素甫
  • 赵玉虹
  • 阿依提拉·图尔贡
  • 黄晓瑞
  • 严丹

社会保障学

-相关会议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赖志杰; 李春根; 方群
    • 摘要: 课程思政是新时代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加快完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的重要举措,也是今后课程教学改革的发展方向。当前有关社会保障学课程思政的研究和实践十分有限。社会保障学不仅具有一般课程的基础思政价值,还具备开展课程思政的天然条件和优势,蕴含特殊的思政价值。当前社会保障学课程思政实践存在理念认识仍有偏差、实践手段生硬、效果考核不完善等突出问题。对此,本文提出强化课程思政理念、提高课程思政能力、有效开展课堂教学、积极开展课外实践和完善系列配套措施等推进社会保障学课程思政实践的有效路径。
    • 朱丽; 邓渠成; 苏建健
    • 摘要: 本文分析融入课程思政的社会保障学混合式课堂教学的意义,阐述融入课程思政的社会保障学混合式课堂教学的具体实践:在教学设计上将主题式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相衔接、在教学内容上挖掘课程思政元素并将之融入教学案例中、在教学手段上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推进融入课程思政的混合式课堂改革、在教学评价上将课程思政融入对教师的评价和对学生的全过程考核中。
    • 茹仙古丽·玉素甫; 阿依提拉·图尔贡
    • 摘要: 随着人工智能的问世和崛起,人类在计算机科技领域获得了全新的发展动力,也迫切需要一种全新的技术手段支持创新工作继续发展。在这方面,现代远程教育恰好能够满足当下高校“社会保障学”的教学需求。文章通过对当下现代远程教育在“社会保障学”中的应用展开深入了解,总结教育过程中存在的不足之处,并详细论述如何补足这些缺陷,推动现代远程教育与“社会保障学”有机结合。
    • 李春根; 仇泽国
    • 摘要: 《社会保障学》课程思政在高校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的人才培养和特色定位方面发挥着独特的作用,是推动建设"红""专"结合高素质专业人才的快车道.当前我国《社会保障学》课程思政建设推动了专业课中育人元素的挖掘与梳理.从《社会保障学》课程中八项主要教学内容的思政元素进行挖掘,进而阐述其中蕴含的包括帮助大学生确立正确的政治方向、提高思想政治道德素质、树立崇高的理想信念和精准的职业定位、激励和引导智能素质开发以及开发学生锤炼个人的实践能力等五大方面独特的育人功能.
    • 海龙; 高珊
    • 摘要: 社会保障学知识复杂且抽象,学生学习效果不理想.PBL与案例教学作为两种不同的教学模式各有其特色和优势,将两种教学模式在社会保障学课程中有机结合,以社会保障学课程中的真实案例作为PBL的问题来源和依据,同时,用PBL教学模式对课程中的案例进行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研究,既能将两种教学模式优势互补,又能弥合不足之处,从而提高整体教学质量.
    • 蔡霞
    • 摘要: 课程思政是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专业课程的一种新探索,这种探索对于学生的培养和教育极为重要.文章从国际形势、学生职业发展、专业知识传递视角分析认为将课程思政融入专业教育十分必要.为了更好地将课程思政的主旨和内容充分落实在课堂上,教师和学生均需发挥作用,可采取充分挖掘思政点、提高教师综合能力、创新教学方式、调动学生参与等方法.
    • 阿依提拉·图尔贡; 茹仙古丽·玉素甫; 那仁
    • 摘要: 远程教育是实现在不同时间和空间维度上的有效教学与学习行为的教育模式,本文通过如何借助“新疆广播电视大学一体化在线学习平台”(以下简称“一体化学习平台”)改进“社会保障学”课程教学效果为切入点,探讨远程教育教学背景下“社会保障学”系列微课教学模式依托“一体化学习平台”的呈现方式、教学效果、优势和不足,以此提出改进新疆电大“社会保障学”课程教学模式的建议。
    • 方妙英
    • 摘要: 案例教学法是教学中常用的方法之一,是把实际中真实的情景加以典型化处理,形成供学生思考分析和决断的案例,通过独立研究和相互讨论的方式,提高学员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由于生动具体、直观易学、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实现教学相长,受到广大任课教师的欢迎。但在实际使用过程中,也存在案例渠道来源不能满足学习需要,案例收集时间过长等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案例教学法的使用效果。本文以《社会保障学》课程为例,首先分析案例教学法在该课程中的使用的现状,在此基础上分析使用案例教学法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相应的使用建议,以进一步提高案例教学法的教学效果。
    • 许静; 张少严
    • 摘要: 目的:通过分析“社会保障学”课程教学效果,探讨该课程信息化改革措施。方法:利用Excel对2016级公共卫生事业管理专业学生的“社会保障学”课程教学反馈进行描述分析。结果:对教学内容、方式及课后作业方面提出改进建议的学生比例为42%、62%、28%。结论:学生目前对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及课后作业三个方面的满意度较低,尤其是在教学内容及方式方面的意见较多。
    • 熊先兰; 徐璐瑶; 王思懿
    • 摘要: 随着信息化技术的不断发展,运用大数据技术推动高校课程教学模式改革已成必然.以"社会保障学"课程教学为例,通过分析目前高校"社会保障学"课程传统教学模式所呈现的信息化教学建设力度不足、教学内容封闭滞后、教学方式单一僵化等弊端,基于德育为先、学生主体、复合驱动、能力为重的现代化教学理念,从师资队伍、教学资源、教学方式、教学评价体系四个方面提出教学改革路径,以期推动"社会保障学"教学模式的创新发展.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