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磁流体动力学

磁流体动力学

磁流体动力学的相关文献在1988年到2022年内共计246篇,主要集中在力学、原子能技术、电工技术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97篇、会议论文21篇、专利文献223555篇;相关期刊110种,包括天文学报、天文学进展、核聚变与等离子体物理等; 相关会议21种,包括2012年中国工程热物理学会流体机械学术年会、第九届全国爆炸力学学术会议、2012全国荷电粒子源、粒子束学术会议等;磁流体动力学的相关文献由561位作者贡献,包括李醒飞、许增裕、张卫东等。

磁流体动力学—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97 占比:0.09%

会议论文>

论文:21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223555 占比:99.90%

总计:223773篇

磁流体动力学—发文趋势图

磁流体动力学

-研究学者

  • 李醒飞
  • 许增裕
  • 张卫东
  • 张鹏
  • 徐利军
  • 林敏
  • 荣命哲
  • 陈义珍
  • 吴翊
  • 潘传杰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纪越; 张彦鹏; 李醒飞
    • 摘要: 针对基于磁流体动力学(MHD)的角速度传感器中源级输出电阻波动的抑制问题,主要分析了MHD角速度传感器金属电极与镓合金的接触电阻特性,以及随着应力改变和接触面粗糙度的变化规律。通过理论推导建立了传感器中固-液接触电阻的理论模型,并据此使用COMSOL仿真了不同接触应力下接触电阻的变化情况;使用接触角测量仪分析了电极粗糙度对接触电阻的影响,电极材料为铝或铁时,粗糙度由1.6增加到3.2时,接触角增加4°~10°。仿真表明,MHD角速度传感器的接触电阻随着接触应力的增加而减小,在1kPa应力变化范围内,固-液接触电阻急剧变化。接触角测试表明,随着粗糙度的增加,接触角增加,浸润性变差。
    • 史岩; 陈平; 田浩; 陈志忠; 虞展伟
    • 摘要: 传统直流电磁继电器采用电磁驱动方式,分断间距为2~3 mm,在工作负载增大时需增加线圈匝数,导致继电器质量增加、灭弧难度增大。为解决上述问题,采用微电机蜗轮蜗杆作为驱动机构、分断间距相比传统电磁继电器大数倍的新型高压直流继电器设计方案,并利用多物理场耦合软件Comsol Multiphysics,基于磁流体动力学(MHD)理论建立了直流继电器的二维电弧仿真模型。考虑到分断间距、电流、磁场强度以及分断速度等条件对电弧的影响,分析了不同上述条件下电弧的运动特性,得到了适定参数下较为合理的间距、工作电流、磁场强度和分断速度,为新型高压直流继电器灭弧系统的结构设计提供参考。
    • 李鲲鹏; 靳守杰; 赵云云; 周昱涵; 杨泽锋
    • 摘要: 列车在通过电分段时,由于绝缘锚段关节与受电弓之间存在很大的电压差而产生电弧,受绝缘锚段关节特殊位置的影响,列车行驶很慢,造成电弧难以熄灭,电弧的长期维持会对弓网系统造成严重的烧蚀,影响列车安全稳定运行,出于安全性和成本的考虑,难以通过相关实验复现,因此有必要通过多物理场仿真模拟真实情况,针对列车受电弓通过绝缘锚段关节时产生电弧后电弧的极限拉断距离展开研究,评估当前绝缘锚段关节设置的合理性。基于磁流体动力学理论,考虑列车以18、108、144、180 km/h等不同的车速通过绝缘锚段关节的情况,分析了不同强度的列车走行风对电弧极限拉断距离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列车通过绝缘锚段关节的速度小于180 km/h时,电弧存在时间长,难以熄灭,将对弓网系统造成严重的烧蚀,列车通过速度大于180 km/h可以使电弧快速熄灭。
    • 罗仕超; 吴里银; 常雨
    • 摘要: 基于低磁雷诺数假设建立完全气体湍流流场、磁场耦合模型.数值计算方法上,通过AUSMPW+格式和LUSGS隐式处理方法求解磁流体动力学湍流流动方程,其中湍流模型采用Spalart-Allmaras模型.分析了不同外加磁场条件下平板及压缩拐角湍流边界层流动控制效果.研究表明:湍流边界层磁流体动力学流动控制效果与洛伦兹力大小正相关;外加磁场作用下,洛伦兹力的方向和流动方向相反,此时洛伦兹力起到减速的作用,减少了近壁面流体的动量,降低了边界层抵抗分离的能力;逆流向洛伦兹力减小了壁面的剪切应力,从而降低湍流流场壁面摩擦阻力系数,洛伦兹力对流体做负功,边界层内温度增加;磁相互作用位置对磁流体动力学分离区控制效果存在较大影响,工程应用中需配置合理的磁场布局方案.
    • 赵栋; 吴伏家; 王帅; 卢经伟; 陈威
    • 摘要: 针对外加横向磁场对等离子体加工曲线孔过程中电弧位置与状态的影响研究不足的现状,运用磁流体动力学理论,建立自磁场以及外加横向磁场下电弧等离子体的二维几何模型,采用COMSOL仿真软件对电流为150A时自磁场以及外加横向下电弧等离子体的温度场分布等特性进行仿真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添加外部横向磁场后,在电场力和洛伦兹力的共同作用下,电弧等离子体的温度场分布向左侧发生偏斜。
    • 范海龙; 陈明文
    • 摘要: 利用线性稳定性方法研究了外加磁场对二元合金凝固过程中糊状层稳定性的影响,且模型同时考虑了温度场、浓度场和流动的耦合作用.利用计算得出的色散关系式分析了磁场对糊状层稳定性的影响,其中包括直接模式和振荡模式.给出了不同情况下外加磁场对糊状层稳定性的影响,发现磁洛伦兹力可以减小由浮力引起的失稳效应.振荡模式下外加磁场对糊状层产生稳定作用,但直接模式下外加磁场对糊状层的稳定作用具有不确定性.本文所给出结果为工业中利用外加磁场改善产品的质量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参考.
    • 莫春立; 李贞尚; 赵磊; 常云龙
    • 摘要: 为了研究焊接过程中纵向磁场的加入引起的焊接电弧能量密度分布变化,进而引起的焊接熔池动态导热和液态金属体流场的变化,模拟了不同电流下不同方向纵向磁场下焊接熔池的导热及流场,旨在找出利于焊接接头质量的熔池流场分布。假设局部热平衡状态下,以磁流体动力学为基础,对外加纵向稳态磁场的TIG焊接熔池进行三维的瞬态数值模拟,对外加磁场作用下的熔池的动态行为进行了数值分析。结果表明,外加磁场可以有效地调节焊接熔池特征,且当外加磁场不同时,其调节效果差异较大。当外加稳态磁场时,液态金属发生逆时针或顺时针旋转运动,使得液态金属充分混合,熔池高温区域增加,但最高温度发生明显下降,磁场正向时,会大大提高热传递效率,且使熔池上表面的热流密度及电流密度改变成双峰分布。根据不同焊接条件下熔池的模拟结果与实验结果进行对比,发现该熔池数值模型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实际焊接过程中熔池的特征,具有工程应用价值。
    • 姜文婷; 魏奎先; 吕国强; 马文会; 太劲松
    • 摘要: 为研究工业硅矿热炉起弧过程的传热特性,通过建立矿热炉内热-流动-电磁耦合的磁流体动力学模型,利用COMSOL Multiphysics 5.4软件模拟了起弧过程电弧放电、气体流动及炉内温度,并探究了电流大小对矿热炉内起弧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炉内两电极间受大电流的影响,短时间内发生电弧放电现象,0.5 s内炉内的最高温度由300 K升高到3610 K,最高流速由初始的静止状态增加到1.45 m/s。当保持两电极间起弧距离为15 cm时,施加交流电大小从22108 A升高到62108 A,0.5 s后炉内的最高温度由794 K升高到6091 K,最高流速由0.81 m/s增加到1.71 m/s。流体速度变化相对较为集中,电弧局部产生强烈热对流,大量热量向炉内传递,利于烘炉的进行。通过将阳极表面温度与文献中的数据进行对比验证,建立的数学模型可以准确地反映矿热炉内起弧过程,对于了解炉内起弧规律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 康盼; 刘军强; 吴伏家; 周浩
    • 摘要: 针对电熔爆加工过程中等离子体电弧分布研究量化程度不足的现状,运用磁流体动力学理论,建立了包含阴极-等离子体电弧-阳极表面的二维数学模型,采用Comsol有限元仿真软件求解出不同加工电流等离子体电弧温度场、压力场、电势场及阳极表面电流密度分布特性,并根据电熔爆等离子体电弧的加工需求搭建了试验系统,对仿真结果进行验证.研究结果表明:增大加工电流可提高电弧最高温度,使电熔爆放电通道内温度和压力梯度增大,造成放电通道不稳定;增大电流使电弧受到指向电弧中心的电磁力增加,导致电弧收缩明显,加工能量过于集中,使加工表面质量降低;在电流100~175 A之间,加工后表面粗糙度可控制在Ra6.3μm以下,试验结果与仿真结论具有较好的一致性.
    • 黄子安; 李醒飞
    • 摘要: 磁流体动力学(MHD)角速度传感器极其适合于汽车碰撞试验中的角速度测量.为了测试MHD角速度传感器在高冲击环境下的测量性能,并在一定程度上模拟汽车碰撞试验,设计了可产生半正弦冲击波形的摆锤式冲击试验装置.建立了碰撞动力学理论模型以及MHD角速度传感器输出模型.将Hypermesh/LS-DYNA和Fluent的软件仿真结果与理论计算结果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试验装置满足冲击试验要求,并验证了MHD角速度传感器在冲击环境下的可用性.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