碰撞概率
碰撞概率的相关文献在1997年到2022年内共计200篇,主要集中在无线电电子学、电信技术、航天(宇宙航行)、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35篇、会议论文11篇、专利文献27273篇;相关期刊88种,包括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指挥控制与仿真、计算机工程与应用等;
相关会议11种,包括第七届中国航空学会航空通信导航监视及空管学术会议暨航电与空管分会2016年学术年会 (CCATM2016)、国际船桥相撞及其防护学术研讨会、中国宇航学会·中国空间法学会2012年学术年会等;碰撞概率的相关文献由543位作者贡献,包括陈小前、刘静、王祎等。
碰撞概率—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27273篇
占比:99.47%
总计:27419篇
碰撞概率
-研究学者
- 陈小前
- 刘静
- 王祎
- 白显宗
- 唐国金
- 陈磊
- 姚雯
- 曹璐
- 朱效洲
- 王东强
- 王荣兰
- 刘四清
- 别志松
- 张炜
- 杨旭
- 王华
- 罗冰显
- 赵勇
- 龚建村
- K-H·格兰德
- M·赛弗特
- U·克拉斯
- 严晓婧
- 付晓恒
- 任丙印
- 倪光华
- 全权
- 刘兵
- 刘宙宇
- 刘峰
- 刘帆
- 刘延乐
- 刘斌
- 刘朝
- 刘杰
- 卢山
- 叶云琴
- 吕伟
- 吕刚明
- 吕娜
- 吴丽莎
- 吴伟陵
- 吴启星
- 吴媚
- 吴学礼
- 吴宏春
- 吴施海
- 吴波
- 吴锡武
- 周世东
-
-
金媛媛;
刘明剑;
牛浩骅;
姜俊宇
-
-
摘要:
针对交叉路口中车辆间存在潜在碰撞危险的情况,提出一种基于碰撞概率的车辆碰撞预警方法。基本思想是首先对车路未来行驶行为进行建模;其次,通过预测车辆所有可能行驶行为来计算车辆间的碰撞概率,并与设定安全阈值进行比较,如果高于这个阈值,则触发预警。为对算法有效性进行验证,在Prescan和MATLAB软件上进行仿真实验,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能够通过计算车辆的碰撞概率判断出车辆是否处于潜在的碰撞危险之中,并给驾驶员预警提醒,从而保证车辆的行驶安全。
-
-
王梅;
彭丹丹;
张壮壮
-
-
摘要:
无线传感网络的节点采用时隙CSMA/CA协议获取信道并广播数据。为了度量信息广播的时效性,提出了广播信息年龄(broadcast age of information,bAoI)的概念。广播信息年龄等于当前时刻减去刚刚广播成功的那个数据包的生成时刻。bAoI量化了每个节点的数据包的新鲜度,并且描述了节点在网络上快速广播数据包的能力。通过推导节点的传输概率和碰撞概率,建立了网络的等效传输模型。在此基础上研究和计算了网络的平均bAoI。通过仿真验证了平均bAoI随节点密度和到达率的变化规律。
-
-
王萍;
陆岩;
王帅;
姚汪鼎
-
-
摘要:
第3代合作伙伴计划(3GPP)模式4提供了一种直连通信的接入方式,以支持车联网C-V2X应用。然而V2X网络动态变化的业务负载和车辆移动性导致信道质量不稳定,加剧了传输过程中分组碰撞问题。为了满足高可靠低时延的V2X通信需求,该文针对动态负载环境下的高效分布式资源分配策略,提出一种预留-重用联合的Q学习型半持续调度(RRC-QSPS)算法。该文首先对模式4中现有的半持续调度(SPS)算法分组碰撞问题进行理论建模,分析了影响碰撞概率的关键参数,继而提出了动态业务环境下车辆智能体的强化Q学习模型,建立包括预留-重用联合的动作空间与Q目标函数,并通过-贪心算法求解,智能决策动态负载环境下无线资源的预留与重用。仿真对比结果表明,相比于已有的Lookahead-SPS优化算法,RRC-QSPS算法在高速高负载场景下分组接收率提高了7%,数据包更新时延降低了10%。
-
-
张炜;
张荣之;
王秀红;
赵治;
卢欣
-
-
摘要:
针对星链卫星对其他在轨卫星的碰撞威胁问题,研究了星链星座部署规律,并利用实际轨道数据分析了不同阶段星链卫星对其他卫星的碰撞威胁情况,分析了双行根数的精度,论证了碰撞概率判据的有效性,最后提出了针对星链卫星的碰撞预警策略。结果表明:持续抬轨和降轨阶段的星链卫星轨道预报精度差,碰撞概率的置信度很低,不适合用作预警判据;而调整阶段和部署阶段星链卫星的轨道预报精度较高,碰撞概率值仍具有较高的置信度。研究可为在轨卫星的碰撞预警工作提供依据。
-
-
刘卫;
石晟玮;
罗冰显;
刘舒莳;
刘四清;
龚建村;
钟秋珍
-
-
摘要:
因航天器物理特征、空间环境扰动变化、预报技术和大气模型性能等既有不确定因素的存在,空间目标碰撞概率等与轨道预报相关的评估工作存在模糊度问题,无法准确描述碰撞风险水平。文章基于碰撞概率极值,简化气动力误差模型,量化计算轨道预报相关事务的边界;提出空间环境激励图和3σ区的概念,并给出具体实施方法以及空间碎片碰撞预警、空间物体陨落预报的计算示例。计算结果表明,该方法能较好应对轨道预报相关事务中的模糊度问题,可为相关航天工程实践和决策提供参考。
-
-
李超;
吴枫;
丁佳欣;
方晖
-
-
摘要:
航天应急机动发射是军事航天运载发射领域的一个新型研究方向,在世界各航天大国间的空间力量博弈战场中,已逐渐形成雏形并显露出无可替代的应用前景和重要的军事价值。其中,为快速响应应急背景下的发射需求,合理利用时空关系,保证同一发射波次下齐射任务的发射过程高效、有序且安全,故对齐射碰撞概率方面的研究可以通过量化的形式直观地进行风险呈现,从而协助指挥员对发射计划的可行性提前作出精准研判,最终保障任务的顺利实施。
-
-
赵建华;
王华伟;
严晓婧;
李勇博
-
-
摘要:
近年来无人机的快速发展导致航空安全隐患急剧增加,为保证民航安全运行,基于低空空域机场管制区的飞行特点,以概率论为依据研究在空域影响因素下无人机与运输类飞机的碰撞风险。然后利用系统可靠性理论,综合考虑人、机、环、管对碰撞风险的影响,建立无人机与运输类飞机的碰撞风险模型,最后使用Matlab软件进行算例分析,得到不同类型无人机的碰撞风险概率,通过该模型相关参数提出控制风险的相应措施。
-
-
陆凯;
陈徐均;
沈海鹏
-
-
摘要:
通过对船桥碰撞概率及风险评估、船桥碰撞计算方法和桥梁防撞技术研究等三方面研究现状的分析与总结,发现目前关于桥梁防撞装置的设计主要集中于应力及能量变化等动力学分析,以理论推导和数值模拟为主,试验方法为辅,研究整体偏理论化.近年来关于新型防撞装置的研究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并取得了一定的突破,但仍然难以得到普及.复合材料在保护船舶的同时提升装置的整体防撞性能,又能节约成本,是桥梁防撞应用领域的新趋势.
-
-
赵建华;
王华伟;
严晓婧;
李勇博
-
-
摘要:
近年来无人机的快速发展导致航空安全隐患急剧增加,为保证民航安全运行,基于低空空域机场管制区的飞行特点,以概率论为依据研究在空域影响因素下无人机与运输类飞机的碰撞风险.然后利用系统可靠性理论,综合考虑人、机、环、管对碰撞风险的影响,建立无人机与运输类飞机的碰撞风险模型,最后使用Matlab软件进行算例分析,得到不同类型无人机的碰撞风险概率,通过该模型相关参数提出控制风险的相应措施.
-
-
方宇;
吕娜;
陈柯帆;
陈卓
-
-
摘要:
为满足协同打击数据链严苛的低时延、高速率、高可靠性等战术信息传输性能要求,TTNT数据链的SPMA协议基于随机竞争思想,综合使用时分和频分接入策略,降低不同用户信息发送的信道碰撞概率,但高负载情况下的冲突解决效果仍不理想,网络性能无法满足协同攻击要求.借鉴NOM A技术利用功率的差异同时多路传输信号的思想,在SPMA协议时、频域基础上引入功率域,提出一种联合功率域的SPMA协议性能改进策略,达到扩展数据链网络的信道资源、进一步减小信息碰撞概率的目的.建模分析及仿真结果表明,采用该改进策略可以使数据链网络承载更大的业务流量,有效了提高网络吞吐量,降低网络时延.
-
-
Shi Jian;
时缄;
Zhang Yao;
张尧;
Zhang Jingrui;
张景瑞
- 《中国宇航学会·中国空间法学会2012年学术年会》
| 2012年
-
摘要:
为使多个卫星安全有效的完成编队飞行任务,对编队卫星碰撞概率的计算方法进行了研究.本文利用编队卫星的相对状态矢量以及误差协方差矩阵,通过对碰撞概率密度函数在危险区域内积分来求得碰撞概率.首先,建立编队卫星相对动力学模型;其次,建立星间碰撞概率模型,得到碰撞概率密度函数;然后,将三维概率密度函数沿相对速度方向积分,从而将三维高斯分布概率密度函数转化为二维概率密度函数,得到编队卫星的碰撞概率;最后,以近圆轨道编队飞行卫星为例进行数值仿真计算,仿真结果表明:计算的碰撞概率能较好的预测编队卫星的潜在碰撞危险.
-
-
-
吴波;
赵拥军;
党同心;
刘应刚
- 《2010国防空天信息技术前沿论坛》
| 2010年
-
摘要:
空间目标碰撞概率计算中,一般假设在估计的最接近时刻,位置误差服从三维正态分布。首先在位置误差服从正态分布条件下,给出一种利用正交投影变化实现三维到二维转换,特征分解同时获得概率密度参数和变量置换快速计算空间目标碰撞概率的方法;然后假设位置误差服从均匀分布,并给出了相应的碰撞概率计算方法;最后以发生于2005年和2009年的两次碰撞事件为例,验证了两种分布下碰撞概率计算方法的有效性,并比较了两种分布对碰撞概率求解的影响。
-
-
-
-
-
CHEN Guo-yu;
陈国虞;
CHEN Guo-shi;
陈国始
- 《国际船桥相撞及其防护学术研讨会》
| 2014年
-
摘要:
船撞桥有概率问题,本文肯定了文献中对"撞上概率"的分析,但对文献中的"撞塌概率"经过分析后认为,其概念值得质疑.船撞桥的撞上概率问题可以用概率方法去分析,但船撞桥研究中的"撞上概率"分析与其他学科的概率分析比较,是既缺乏实际数据的积累也欠缺概率分布的理论.因此,目前还不能仅以概率分析就说此桥应作防撞装置或可不作防撞装置.其次,本文认为撞塌不是概率问题.船在桥下和桥墩边上走了几百甚至几千次,撞上桥墩或船顶上的桥梁一两次,这是一个概率问题.但撞上之后倒塌不倒塌,取决于船撞力的大小和桥梁抵御水平力的结构强度.有的桥被撞70余次没有撞塌,有的桥却因结构强度不足一撞便塌,这本来就不是一个概率问题.本文从正面说明以否定之.取代仅"以概率分析决定建与不建防撞装置"的,是本文归纳借鉴而来的"应保尽保"方法.船撞力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船舶尺度和型式、船首形状、船舶行驶速度、撞击方向及撞击体的质量等,并且与桥墩被撞部位的刚度、防撞装置的种类、防撞装置降低船撞力的程度等有关。在计算得出桥梁的船撞力以及桥墩设计的抗撞能力后,可以评价发生单次撞击时桥墩的破坏。根据碰撞的随机性,如设计碰撞定为T年一遇,大于或等于这种碰撞发生的概率为1/T,如工程有效服务年数为N年,则在N年内至少发生一次(T年一遇)碰撞的概率U在水文学上称为"失事概率"或"破坏率"。假如重现期为"千年一遇"(年被撞概率0 001%,则从表上可以查出,在桥梁的有效期(若按公路规范设为一百年)内,其碰撞概率为9.5%,这才是真正的工程所承担的碰撞风险。"应保尽保"方法是本文归纳借鉴而来的,在积累样本时期采用的可靠方法。这种方法的目标是:凡是可能被船舶碰撞的桥墩,均应作桥,水面宽阔的桥位应作船舶偏航论证,因为桥梁及其连接线中,只要撞断一处全线便不通,可能被船舶碰撞的桥墩,如水平抗力过低,经过加强或装设减低船撞力的防撞装置仍然不足以抵御来撞船舶的,可作拦船装置。
-
-
卢山;
徐世杰
- 《全国第十三届空间及运动体控制技术学术会议》
| 2008年
-
摘要:
针对某一方向发动机失效的情况,利用控制力耦合效应,设计了航天器轨道转移的控制律.利用碰撞概率分析了航天器发生碰撞的可能性,并结合燃料消耗选择出一条碰撞概率小于给定的警戒值且燃料最优的转移轨道.最后通过仿真验证了发动机失效情况下的主动防撞机动控制律的有效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