硫必利
硫必利的相关文献在1994年到2022年内共计98篇,主要集中在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药学、中国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95篇、会议论文2篇、专利文献1篇;相关期刊79种,包括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精神医学杂志等;
相关会议2种,包括全国第二届中药药效提高与有效成分分析研讨会、2016年浙江省行为医学分会第三届学术年会等;硫必利的相关文献由241位作者贡献,包括李红梅、张春玲、方丹娜等。
硫必利
-研究学者
- 李红梅
- 张春玲
- 方丹娜
- 李发明
- 李桂玲
- 李江伟
- 杨颜滋
- 王媛
- 袁利艳
- 陈颖
- HUANG Chun-Juan
- LIU Yan
- PAN Shun-Ying
- SUN Yu-Yan
- XUE Chuang
- ZHEN Hong-Ying
- ZHOU Dong-Sheng
- ZHOU Guo-Ling
- ZHOU Yuan-Yue
- 万晓娜
- 于建华
- 井淼
- 付学凯
- 任瑞
- 侯广舜
- 俞丹
- 兰胜作
- 冯宗怀
- 冯碧红
- 冯秋英
- 刁连伟
- 刘丽萍
- 刘光健
- 刘凤娟
- 刘恒
- 刘晓娟
- 刘智胜
- 刘杰
- 刘楠
- 刘炳文
- 刘玲
- 刘艳
- 匡萃萌
- 华颖
- 吕明
- 吴丽娟
- 吴双俊
- 吴境
- 吴小芳
- 吴文华
-
-
王艳萍;
井淼;
华颖;
胡笑月;
孙明霞
-
-
摘要:
目的探讨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添加治疗儿童抽动障碍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兴奋性氨基酸水平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1月至2020年6月份在无锡市儿童医院门诊就诊的抽动障碍患儿130例,随机分为硫必利+双歧杆菌组50例、硫必利组50例、双歧杆菌组30例。治疗前、治疗后4周及12周比较3组耶鲁综合抽动严重程度量表(YGTSS)评分、血清谷氨酸(Glutamic acid,Glu)和天门冬氨酸(Aspartic acid,Asp)水平,判断疗效和安全性。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4、12周三组均较治疗前YGTSS评分降低(P <0.05)。治疗后4周,硫必利+双歧杆菌组、硫必利组较双歧杆菌组YGTSS评分降低(P <0.05);治疗后12周,硫必利+双歧杆菌组YGTSS评分较其余两组降低(P <0.05)。治疗12周后3组血清Glu、Asp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P <0.05),硫必利+双歧杆菌组低于其余两组(P <0.05)。硫必利+双歧杆菌组、硫必利组、双歧杆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8%、10%和0。结论双歧杆菌联合硫必利治疗儿童抽动障碍疗效显著,单用双歧杆菌治疗有一定的临床疗效,为抽动障碍的诊治提供潜在新方法。
-
-
孔东雯;
李彪;
都银铃;
赵振淮
-
-
摘要:
目的探讨芍麻止痉颗粒联合硫必利治疗小儿抽动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20年8月~2021年12月120例小儿抽动障碍患儿分组,按照简单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硫必利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芍麻止痉颗粒治疗。评估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中医证候评分、耶鲁综合抽动严重程度量表(YGTSS)评分、不良反应发生率、停药6个月后复发率的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0.00%,高于对照组的71.67%(P<0.05);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对照组手足抽动评分降低;治疗后观察组面部抽动、手足抽动评分、手足心热评分、潮热盗汗评分、眩晕耳鸣评分低于对照组;治疗后两组YGTSS量表评分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00%,低于对照组的35.00%(P<0.05);停药6个月后,观察组复发率为25.00%,低于对照组的53.33%(P<0.05)。结论芍麻止痉颗粒联合硫必利治疗小儿抽动障碍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可以改善患儿的中医症候和抽动症状,降低患儿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及复发率。
-
-
张彬
-
-
摘要:
目的:探究阿立哌唑与硫必利治疗小儿抽动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镇江市妇幼保健院2019年5月-2020年5月收治的100例抽动症患儿,以随机抽样法将其分为试验组(阿立哌唑)与参照组(硫必利),各50例。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试验组总有效率为98.00%,显著高于参照组的84.00%(P0.05);用药后试验组的SAS、SDS、YGTSS评分均低于参照组(P0.05),用药后试验组的生活质量(QOL)评分高于参照组(P0.05),用药后试验组的NSE、S100β指标显著低于参照组(P<0.05)。结论:对抽动症患儿采取阿立哌唑治疗后,可显著改善临床症状、负性情绪,保护神经功能,疗效显著,可显著提升患儿生活质量,此方法值得应用与推广。
-
-
王晓蓉;
应翔
-
-
摘要:
目的 比较硫必利与氟哌啶醇治疗青少年抽动障碍的临床效果.方法 采用随机法选取我院2018年10月至2019年11月收治的抽动障碍患者为92例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观察组,每组46例.分别采用药物氟哌啶醇、硫必利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效果、抽动严重程度评分、神经递质指标,包括去甲肾上腺素(NE)、多巴胺(DA)、5-羟色胺(5-HT)以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7.82%,显著高于对照组86.9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YGTSS评分为(24.89±3.42)分低于对照组(26.71±3.5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对照组治疗前后YGTS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NE水平为(36.54±10.03)ng/mL,显著高于对照组(32.22±9.01)ng/mL,DA、5-HT水平分别为(13.11±3.81)ng/mL、(56.71±11.58)ng/mL,显著低于对照组(15.17±4.35)ng/mL、(63.51±12.55)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对照组治疗前后NE、DA、5-HT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52%,显著低于对照组19.57%,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硫必利治疗抽动障碍疾病能够提高患者的临床效果,减轻受损程度,能够调控垂体激素分泌,调节自主神经功能,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降低不良反应,值得推广.
-
-
杨春松;
张伶俐;
俞丹;
杨亚亚;
吴小芳
-
-
摘要:
目的:比较硫必利、可乐定、硫必利联合可乐定等3种用药方案用于儿童抽动障碍(TD)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连续性收集2019年1-12月于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门诊部就诊的312例TD患儿的资料,按用药方案的不同分为可乐定组、硫必利组、硫必利联合可乐定组,每组104例.硫必利组患儿给予盐酸硫必利片,初始剂量为每天50~100 mg,根据耐受情况和临床经验逐步增加剂量至每天150~500 mg.可乐定组患儿给予可乐定透皮贴片,初始剂量为每周1 mg,维持剂量为每周1~2 mg,每周1次.硫必利联合可乐定组患儿给予盐酸硫必利片(用法用量同硫必利组)+可乐定透皮贴片(用法用量同可乐定组).3组患儿用药疗程均为3个月,疗程结束后每3个月随访1次(随访时间均以治疗24、36、48周表示).观察3组患儿治疗前和治疗4、8、12、24、36、48周时的耶鲁综合抽动严重程度量表(YGTSS)评分,并记录各随访时间点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前3组患儿的YGT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8、12、24、36、48周时,3组患儿的YGTSS评分均显著低于同组治疗前(P0.05);治疗24周时,硫必利联合可乐定组患儿的YGTSS评分显著低于硫必利组(P0.05);治疗36、48周时,3组患儿的YGT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周时,经Bonferroni法校正P值后的结果显示,硫必利联合可乐定组患儿的YGTSS评分均显著低于硫必利组和可乐定组(P0.0167).3组患儿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可乐定、硫必利、硫必利联合可乐定等3种用药方案均能显著改善TD患儿的抽动症状,且安全性较好.
-
-
符敏峰
-
-
摘要:
目的 探讨硫必利治疗多发性抽动症患儿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1-10月昆山市第一人民医院接收的50例多发性抽动症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27例)与试验组(23例).对照组采用托吡酯治疗,试验组采用硫必利治疗,治疗2周后,比较两组的效果.结果 治疗后,两组运动性及发声性抽动评分均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8.70%)低于对照组(25.9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硫必利与托吡酯治疗多发性抽动症患儿的疗效相当,但前者的安全性较高.
-
-
晋红蕾;
朱淑霞
-
-
摘要:
目的:观察小儿抽动障碍患儿实施硫必利治疗的临床效果及其症状改善情况.方法:将2019年9月-2021年8月于我院就诊的抽动障碍患儿纳入研究对象,共88例.随机分为常规组(开展氟哌啶醇治疗)44例,治疗组(实施硫必利治疗)44例,同时给予等量安坦治疗.比较组间治疗效果、抽动症状积分、生活质量水平及抽动症状改善时间指标.结果:统计结果显示治疗组疗程结束后抽动症状积分明显低于常规组,而生活质量评分与常规组相比明显更高,P<0.05;治疗组患儿抽动程度减少50%的时间及抽动症状平均改善时间明显短于常规组,P<0.05;统计对比两组疗效,结果显示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45%,与常规组的79.55%相比明显更高,P<0.05.结论:硫必利应用于小儿抽动障碍患儿的治疗中疗效显著,在改善患儿抽动症状、提高生活质量、缩短治疗时间方面的优势明显大于氟哌啶醇治疗,值得参考借鉴.
-
-
冯碧红;
陈颖;
戴科娜;
宓科哲
-
-
摘要:
目的 探讨硫必利对β-淀粉样蛋白Aβ25-35诱导小鼠脑神经母细胞瘤(Neuro-2a)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潜在机制.方法 将细胞实验分为7组:空白对照组、模型组和第1实验组至第5实验组.用Aβ25-35(100 μmol·L-1)处理细胞,作为模型组.第1实验组至第5实验组是在模型组基础上,加入5个不同质量浓度(3,10,30,100,300 ng·mL-1)硫必利处理24 h.用MTIT法测定细胞活力,以蛋白质印迹法测定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叉头框蛋白O转录因子3(FoxO3)信号传导蛋白的磷酸化情况(灰度值).结果 空白对照组、模型组和第1实验组至第5实验组的细胞活力分别为(100.00±4.00) %,(54.57±4.24)%,(59.26±8.51)% ,(64.17±7.84)%,(73.20±7.04)%,(94.52±12.03)%和(98.31 ±11.24)%.第3实验组至第5实验组与模型组比较,细胞活力均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空白对照组、模型组和第4实验组的p-FoxO3蛋白表达水平分别为1.05±0.13,1.42±0.18和8.57±3.42;这3组的p-AktThr473蛋白表达水平分别为1.00±0.11,1.31±0.23和1.58±0.26;第4实验组与模型组相比,p-FoxO3、p-AktThr473蛋白表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硫必利通过激活PI3K/Akt/Foxo3通路来对抗Aβ25-35在Neuro-2a中的凋亡作用.
-
-
景兰;
任瑞
-
-
摘要:
目的 探讨阿立哌唑及硫必利治疗抽动障碍患儿的疗效.方法 将68例内蒙古自治区精神卫生中心门诊诊治的抽动障碍患儿分为阿立哌唑组及硫必利组.两组患儿均接受心理辅导,在此基础上,硫必利组患儿接受盐酸硫必利片治疗,阿立哌唑组患儿接受阿立哌唑片治疗.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前及治疗后的耶鲁综合抽动症严重度量表(YGTSS)得分、焦虑自评量表(SAS)得分及抑郁自评量表(SDS)得分;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后的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3个月后,阿立哌唑组患者运动抽动评分、发声抽动评分、功能损害评分及YGTSS总分均低于硫必利组患者及治疗前(P<0.01);阿立哌唑组患儿SAS及SDS量表得分均低于硫必利组患儿及治疗前(P<0.01);阿立哌唑组患儿总有效率高于硫必利组患儿(P<0.05);阿立哌唑组患儿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低于硫必利组患儿(P<0.05).结论 阿立哌唑与硫必利治疗抽动障碍患儿的疗效均较为显著,但二者相比,阿立哌唑具有更佳的效果,同时阿立哌唑能够有效减少患儿不良情绪的产生,且药物安全性更加稳定.
-
-
李国伟;
覃州莲;
谢麒麟
-
-
摘要:
目的 分析多发性抽动症患儿给予硫必利进行治疗效果.方法 择取30例于2018年2月至2020年2月多发性抽动症患儿均实施硫必利进行治疗,治疗后三个月将患儿抽动强度、次数、频率、YGTSS评分与治疗前相比较.结果 与治疗前YGTSS评分相比较,治疗后YGTSS评分显著偏低,(P<0.05);与治疗前抽动强度、次数、频率相比较,治疗后抽动强度、次数、频率均显著偏低,(P<0.05).结论 多发性抽动症患儿给予硫必利进行治疗可显著提升患儿YGTSS评分,缓解患儿临床症状,促使患儿早日康复.
-
-
LIU Yan;
刘艳;
周圆月;
ZHOU Yuan-Yue;
ZHOU Guo-Ling;
周国岭;
XUE Chuang;
薛闯;
PAN Shun-Ying;
潘顺英;
SUN Yu-Yan;
孙玉燕;
HUANG Chun-Juan;
黄春娟;
周东升;
ZHOU Dong-Sheng;
ZHEN Hong-Ying;
郑红英
- 《2016年浙江省行为医学分会第三届学术年会》
| 2016年
-
摘要:
目的:探讨硫必利联合脑电生物反馈治疗抽动障碍疗效是否优于单用硫必利. 方法:对符合ICD-10诊断标准的80例慢性运动性抽动或发声抽动障碍和Tourette氏综合征的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使用硫必利治疗(药物治疗组,43例)、硫必利联合脑电生物反馈治疗(联合治疗组,37例),在治疗第0、4、12周采用耶鲁抽动症整体严重度量表(YGTSS)、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CBCL)评分,比较两组间的抽动症状及社会能力改善. 结果:治疗4W时药物组26例有效(60.5%),6例显效(14.0%);联合组20例有效(54.1%),12例显效(32.4%)组间无显著差异(P=0.10).治疗12W时药物组29例有效(67.4%),8例显效(18.6%);联合组17例有效(45.9%),17例显效(45.9%),联合组疗效优于药物组(P=0.031).治疗4W时两组的CBCL社会能力总分与基线水平比较均无明显差异,治疗12W时社会能力总分与治疗4周及基线水平比较均提高. 结论:联合组短期疗效与药物单用相当,中期疗效优于药物单用;社会能力改善发生在抽动症状改善之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