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抽动症
小儿抽动症的相关文献在1995年到2022年内共计164篇,主要集中在中国医学、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儿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29篇、会议论文23篇、专利文献31426篇;相关期刊91种,包括中国农村卫生、内蒙古中医药、陕西中医等;
相关会议17种,包括中国民族医药学会儿科分会2017年学术大会、中华中医药学会第33次全国中医儿科学术大会、第三届国际灸法大会等;小儿抽动症的相关文献由312位作者贡献,包括孙香娟、周江、张丰华等。
小儿抽动症—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31426篇
占比:99.52%
总计:31578篇
小儿抽动症
-研究学者
- 孙香娟
- 周江
- 张丰华
- 李贵平
- 胡天成
- 任晓峰
- 侯启华
- 储益平
- 关卉婷
- 冯晓纯
- 宣桂琪
- 尚艳杰
- 康博士1
- 方丹娜
- 曾传
- 朱华荣
- 李敬衡
- 李晶
- 李琳
- 杨仙鸿
- 林权飞
- 汪淑芸
- 王洪峰
- 王燕
- 王雪峰
- 管伦兴
- 缪奇祥
- 覃亮
- 谭慧月
- 贺莉娜
- 邹远霞
- 高燕
- CUI Shengtao
- FENG Xiaochun
- 丁勇
- 于河
- 付星
- 代卫锋
- 何嘉莹
- 余帅武
- 余建社
- 余爽
- 倪夕秀
- 倪蓓
- 关英妹
- 冯金花
- 刑越
- 刘兴旺
- 刘凤美
- 刘凯
-
-
杨文江;
陈大坤;
苗汾明;
蔡江;
李佳;
杜碧荷
-
-
摘要:
目的探讨健脾养髓疏肝方治疗小儿抽动症脾虚肝旺证的疗效。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5月收治的78例抽动症脾虚肝旺证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患儿口服盐酸硫必利片;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使用健脾养髓疏肝方治疗。参考耶鲁抽动症整体严重程度量表(Yale gic severity scale,YGTSS)评估患儿的病情严重程度变化。两组在治疗2个月后统计总有效率。检测患儿治疗前后血清中多巴胺(dopamine,DA)、去甲肾上腺素(norepinephrine,NE)、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 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的水平。记录2个月内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后的YGTSS评分及各项评分显著降低(P<0.05);治疗组治疗后的YGTSS评分及各项评分比对照组低(P<0.05)。治疗组在治疗2个月的总有效率为94.87%,对照组为79.49%,组间有明显差异(P<0.05)。两组治疗后的DA、NE显著降低,BDNF显著升高(P<0.05);治疗后,治疗组的DA、NE比对照组低,BDNF比对照组高(P<0.05)。治疗4个月期间,治疗组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12.82%,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健脾养髓疏肝方可提高小儿抽动症脾虚肝旺证的疗效,能显著减轻病情严重程度,调节神经递质的分泌,降低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
-
-
-
杨仙鸿;
李贵平;
姚诗晗
-
-
摘要:
目的:总结小儿抽动症的临床证型、中医证候分布特点及用药情况,为中医药治疗小儿抽动症提供临床思路,进一步提高中医的临床疗效。方法:通过检索2000年1月-2020年11月中国四大全文期刊数据库:中国知网、万方数据资源核心期刊、重庆维普全文期刊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中关于小儿抽动症的数字化全文期刊,筛选出符合纳入要求的文献,建立小儿抽动症的文献数据库,对其不同证型间的用药、中医证候分布进行频数统计分析。结果:小儿抽动症的常用药有白芍、钩藤、僵蚕、茯苓、天麻、全蝎等,四气以平、温、寒为主,五味以甘、苦、辛、咸、酸为要,主要归肝、肺、脾经,中医证候分布在前五位的是脾虚肝旺、肝风内动、阴虚动风、气郁化火、痰热扰神。结论:小儿抽动症用药组方明显核心化,以息风止痉、平抑肝阳为主,兼以清热解毒,尤以天麻钩藤饮为主;中医证候分布以虚证为主。
-
-
罗宁;
罗佳瑶;
李荣荣;
方剑乔
-
-
摘要:
1病案摘要患儿女,10岁,于2020年6月6日初诊。主诉:反复眨眼、仰颈、上肢抽动3余年。现病史:患儿3年前因感冒后出现不自主眨眼,未予重视及诊治,后眨眼频繁,症状加重,伴有仰颈、上肢抽动等动作,于当地医院检查头颅CT、脑电图等均未见异常,相继予“可乐定贴”外用、中药内服治疗,均未见疗效。为求进一步治疗,家属带患儿来我院针灸科治疗。
-
-
张洛闻;
谢静
-
-
摘要:
目的:评价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抽动症临床疗效。方法:使用CNKI、维普、万方、PubMed、EMBASE、Cochrane等数据库搜索2001年1月1日-2020年1月1日发表的关于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抽动症随机对照试验。对入选文献进行质量评价,进行数据提取整理,运用Review Manager5.3软件进行评价分析。结果:共纳入29篇文献,共计2798名患者。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抽动症的临床疗效优于西医治疗组,两组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RR=1.23,95%CI[1.17,1.29],P<0.00001)。共16篇文献报告了不良反应,两组整体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RR=0.28,95%CI[0.17,0.45],P=0.0001<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抽动症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
-
席秋阳;
姚昆鹏;
范升;
王英;
汤伟;
邵湘宁
-
-
摘要:
总结湖湘刘氏推拿手法从“肝肺同调”论治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合并抽动症的学术观点。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合并抽动症与五脏相关,重点在于肝、肺二脏,结合现今小儿营养过剩,临床多以实证居多等特点,提出从“肝肺同调”论治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合并抽动症。临床应用中打破以往“心肝有余,肺脾肾常不足”的认识,将其归结为“金实乘木”“木郁金虚”“木金两虚”,并提出风邪内外为患是本病发生之主线,由此提出三期论治:早期多取泻金平木,清化痰热而兼顾祛风;中期舒木培金,条燮肝气而兼以补肺;后期木金同补,木充金实而佐以祛风。
-
-
邹敏;
王钰莹;
齐梦欣;
胡国恒
-
-
摘要:
小儿抽动症是儿童抽动障碍中较为多见的一种,是起病于儿童或青少年时期的一种精神障碍性疾病。胡国恒教授认为小儿“肝常有余,脾肾常亏虚不足”,故提出本病的发病主要为肝脾肾功能失调所致,属本虚标实。从而提出在治疗小儿抽动症时应当以“镇肝熄风,滋阴潜阳”为主要治则,同时遵循“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的理论,提出“治风与治血”同行。胡教授还强调除汤药治疗,调畅情志,关注患儿及患儿家属精神情绪状态亦十分重要。
-
-
林妍;
庄洁;
丁勇
-
-
摘要:
小儿抽动症在临床儿科较为常见。中医治疗小儿抽动症的历史悠久,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用中医药疗法治疗此病不仅疗效好,且引起的不良反应少,治疗的安全性较高。本文就采用以针灸推拿为主的中医外治法治疗小儿抽动症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
王可欣;
宋启劳;
金瑄;
刘晓萍;
陶林;
张娜
-
-
摘要:
小儿抽动症与玄府郁闭关系密切。外风侵袭机体,邪气留滞体内,玄府郁闭,进而引动内风及风痰,久而化火,出现各种变化多端的抽动症状。辛散药、芳香药及虫类走窜药为开通玄府之要药,具有平肝熄风、豁痰定惊、滋肾补脾、柔肝熄风等功效。应用辛散药、芳香药及虫类走窜药治疗小儿抽动症,可使玄府开阖功能恢复,气机条达,筋肉滋养,震颤除,抽动消。
-
-
王波;
张华东
-
-
摘要:
小儿抽动症病因复杂病机多样,单从一脏论治虽能较快缓解主要症状,但往往极易复发疗效欠佳。立足脾胃调理,可兼顾五脏六腑四肢百骸,更符合小儿抽动症的病因病机,同时立足脾胃的特性用药轻灵不伤脏腑,也更符合抽动症患儿久病身体机能弱化及小儿稚阴稚阳素体娇嫩的特征,在小儿抽动症的临床治疗中可取得更好的效果。此法既符合抽动症的病因病机,也尤其适合小儿的身体特点。
-
-
孙香娟;
周江;
曾传;
谭慧月;
文华;
苏晓龙
- 《第十七届四川省中医儿科年会》
| 2018年
-
摘要:
目的:本研究通过分析胡天成教授治疗小儿抽动症用药规律,初探其治疗本病的临床经验. 方法:通过胡天成教授治疗小儿抽动症门诊963份处方进行频数分析,并进一步运用IBM SPSS Statistics21.0软件对处方进行聚类挖掘,分析胡天成教授治疗抽动症用药规律. 结果:1、频数统计结果:证型频率由高到低分别是脾胃积热证、肺痹喉阻证、肝亢风动证、痰热扰神证、中焦湿热证、肝胆湿热证,其中脾胃积热证、肺痹喉阻证、肝亢风动证在就诊患儿群体中证型分布比例较大,累计占93.67%.在单味药总频次、频率统计结果中,蝉蜕、僵蚕、全蝎、蜈蚣排名前四.按功效分类排序中,使用频率超过5%的中高频药物有4类,其归属类别最多为息风止痉药,出现总频数为2488次,频率为22.02%;其次是解表药、清热药、化湿药.2.中高频药物聚类挖掘结果:对统计处方中排名前40味中高频常用药进行聚类分析,得到七大类核心方药组成:蝉蜕、僵蚕;防风、蒺藜等. 结论:本研究利用数据挖掘所得结果基本符合胡天成教授临证学术思想,初步反映胡天成教授治疗小儿抽动症的临床用药规律.
-
-
孙香娟;
曾传;
周江;
张云新;
文丹凤
- 《第十七届四川省中医儿科年会》
| 2018年
-
摘要:
目的:本研究通过分析胡天成教授治疗小儿抽动症用药规律,初探其治疗本病的临床经验. 方法:依据胡天成教授治疗小儿抽动症门诊963份处方进行频数分析结果,对中高频药物进一步运用IBM SPSS Modeler14.1软件对处方进行关联规则挖掘,选用Apriori算法建立数据挖掘模型,分析胡天成教授治疗抽动症用药规律. 结果:共得到规则1336条,其中置信度及支持度较高的规则如下:郁金→夏枯草,蝉蜕→僵蚕,蝉蜕→金银花,僵蚕→金银花,蝉蜕→连翘,僵蚕→连翘,蝉蜕→紫苏叶,僵蚕→蝉蜕;僵蚕→金银花+厚朴、蝉蜕→金银花+厚朴;僵蚕→全蝎+蜈蚣、蝉蜕→全蝎+蜈蚣,蝉蜕+全蝎+僵蚕→蜈蚣、蝉蜕+蜈蚣+僵蚕→全蝎,蝉蜕→金银花+厚朴+僵蚕,僵蚕→金银花+厚朴+蝉蜕. 结论:本研究利用数据挖掘所得结果基本符合胡天成教授临证学术思想,初步反映胡天成教授治疗小儿抽动症的临床用药主要配伍规律.
-
-
缪奇祥
- 《四川省针灸学会2018学术年会》
| 2018年
-
摘要:
10多年来,运用太溪针法治疗小儿抽动症取得了一定的疗效,总结运用太溪针法特色经验.从太溪针法源流及操作;太溪针法原理与小儿抽动症;太溪针法讲究取穴少而精,力专效宏,小儿易于接受;太溪针法要求取穴定位须以古典医籍为标准;强调以治神为妙,重视医患同时治神等方面进行阐述.结论:太溪针法治疗小儿抽动症效果好,有特色,有原理原则,值得推广应用.
-
-
詹建华;
吴慧芬
- 《中国民族医药学会儿科分会2017年学术大会》
| 2017年
-
摘要:
目的:观察耳穴贴压治疗肝风内动型小儿抽动症的临床疗效并总结护理体会.方法:选取符合诊断标准的肝风内动型小儿抽动症50例,进行耳穴贴压治疗,以耶鲁综合抽动严重程度表(YGTSS)评价病情轻重,并根据YCTSS减分率评价疗效,以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不良反应.结果:耳穴贴压是一种治疗儿童抽动症的有效方法.
-
-
-
-
-
-
孙香娟;
周江;
张丰华;
胡天成
- 《中华中医药学会第33次全国中医儿科学术大会》
| 2016年
-
摘要:
抽动症患儿多伴有多动症,二者均属于小儿常见病和难治病.本文从“五脏藏神”的理论,初步探讨小儿抽动症与多动症并存的机理.认为上述疾病并存的原因和五脏所主五神失司,致使五脏精气受损,导致气机失调,阴阳失衡有关.从五脏藏神来看,对抽动症和多动症的治疗,不仅提示医者可以从五脏论治,也提醒家庭和社会对患儿给予关心理解和爱护,调畅情志,才能早期获效.在诊治小儿时,除了处方用药外,还应注重耐心疏导其心理,传递正能量,使病儿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形成健康的心理状态,热爱社会,愿意为社会做出贡献.
-
-
尹月霞
- 《第三届国际灸法大会》
| 2015年
-
摘要:
小儿抽动症即小儿多发性抽动症(MT),也称抽动秽语综合征、Tourette综合征、发声与多种运动联合抽动障碍、多发性抽动症,是抽动障碍的一个临床类型.抽动障碍是一种起病于儿童和青少年期,以快速、不自主、突发、重复、非节律性、刻板、单一或多肌肉运动抽动或(和)发声抽动为特点的一种复杂的、慢性神经精神障碍.相对于西药的副作用及传统中药的剂型,以艾灸为主的综合疗法在治疗小儿抽动症方面具有治疗安全有效,治疗方法多样化以及治疗效果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