眩晕症状
眩晕症状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2年内共计117篇,主要集中在中国医学、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临床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99篇、会议论文15篇、专利文献2742篇;相关期刊82种,包括中国卫生产业、光明中医、中医外治杂志等;
相关会议14种,包括《中医杂志》特邀心血管专家学术座谈会暨中医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疾病临床经验会议、中华中医药学会针刀医学分会2016年学术年会、成都中医药大学2014年度研究生论坛等;眩晕症状的相关文献由196位作者贡献,包括倪建文、刘文丽、刘艳等。
眩晕症状
-研究学者
- 倪建文
- 刘文丽
- 刘艳
- 吴金苗
- 周子静
- 宋黎胜
- 沈照宇
- 郑延芬
- Bai xin-gang
- Emil Yu
- Guo hong
- Jin rong-jiang
- LIYiyan
- Li bing-you
- Yang cong-min
- ZHANG Yan
- Zheng zhong
- 严小艳
- 严莉
- 于生元
- 于白莉
- 付炜
- 付焕秀
- 付雅娜
- 何学梅
- 何志芳
- 佚名
- 侯鑫磊
- 傅华
- 冯志刚
- 冯松青
- 冷辉1
- 刘云霞
- 刘宁春
- 刘建
- 刘建桥
- 刘文红
- 刘欣欣
- 刘淑华
- 刘红
- 刘纯梅
- 刘绍武
- 刘道矩
- 刘露
- 单斌楚
- 原荣
- 叶秀兰
- 吕海波
- 吕艳春
- 吴清波
-
-
郭龙
-
-
摘要:
目的:观察老年性眩晕患者中施以补肾活血汤加减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76例老年性眩晕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各38例。对照组予以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补肾活血汤加减治疗,两组均连续治疗8周。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眩晕症状改善情况、生化指标、血流动力学指标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治疗后眩晕障碍调查表(DHI)评分及血小板活化因子(PAF)和血栓素B2(TXB2)水平低于对照组,基底动脉(BA)、右侧椎动脉(RVA)和左侧椎动脉(LVA)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西药联合补肾活血汤加减治疗老年性眩晕患者疗效较好,能明显缓解眩晕症状,改善血液流变学,且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
-
-
周燕群;
徐欢玲
-
-
摘要:
目的:探究康复训练配合刮痧刺络法在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眩晕症状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1年4月在医院中接受治疗的90例椎动脉型颈椎病眩晕症状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法,观察组采用康复训练配合刮痧刺络法的护理干预方法。结果:观察组PSQI评分低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临床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康复训练配合刮痧刺络法用于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护理中,有助于改善患者睡眠质量,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提升疾病临床治疗效果。
-
-
黄炜;
方之勇
-
-
摘要:
生活中,有人时常感到头部昏重如裹,视物天旋地转,走路打飘欲倒,宛如醉酒状态,或感一过性黑蒙,或自觉恶心呕吐,或晕倒而不自知等。一些人习惯性地将这种眩晕症状归咎于“颈椎病”,殊不知,这极有可能是大脑组织缺血缺氧向我们释放的一种求救信号,若放任不管,将大大增加我们罹患脑卒中的风险。
-
-
孙化国
-
-
摘要:
目的:探究老年高血压治疗期间,选择加味清眩降压汤,对患者中医证候和眩晕症状的作用。 方法:研究时间段为 2020 年 2 月~2021 年 12 月,研究对象为我院老年高血压患者,总计 74 例,观察组选择加味清眩降压汤治疗,对照组选择苯磺酸氨氯地平+强力定眩片西药治疗,对比两组血压指标、中医证候及眩晕疗效、生活质量及并发症。 结果:治疗前观察组与对照组血压指标、生活质量无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压指标更低,生活质量更高,P<0.05;疗效对比,观察组更高,P<0.05;并发症发生率对比,观察组更低,P<0.05。结论:加味清眩降压汤治疗老年高血压,可改善患者的中医症候评分与眩晕症状,提升疗效与生活质量,降低患者并发症的发生。
-
-
季云杰
-
-
摘要:
目的 探讨小针刀联合复位对颈源性眩晕的疗效.方法 纳入2018年4月—2020年4月收治的颈源性眩晕患者10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50例及对照组50例,对照组给予手法复位,观察组增加小针刀,比较2组总有效率、治疗后立即起效构成比、颈源性眩晕症状与功能评估量表评分以及左右椎动脉及基底动脉平均血流速度.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立即起效的构成比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眩晕症状及功能评估量表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右侧椎动脉、左侧椎动脉以及基底动脉的平均血流速度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小针刀联合手法复位治疗颈源性眩晕见效快,疗效好,可降低基底动脉、椎动脉平均血流速度,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值得推广应用.
-
-
曾玉兰
-
-
摘要:
目的:探讨耳穴压丸护理对颈椎病性眩晕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9年3月~2020年3月进行治疗的62例颈椎病性眩晕患者纳入本次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对照法分为两组,每组31例.两组患者均接受常规西药治疗,对照组开展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开展耳穴压丸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干预前后眩晕症状与功能评分及生活质量评分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干预后眩晕症状与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干预后生理职能评分、情感职能评分、精神健康评分、社会功能评分、总体健康评分均高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耳穴压丸护理能够提高颈椎病性眩晕患者的治疗预后,提升其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荐.
-
-
何志芳;
陈勇;
刘露
-
-
摘要:
目的 探讨吴氏手法联合西药治疗对颈性眩晕患者眩晕症状及椎-基底动脉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8年4月—2020年4月收治的颈性眩晕患者9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各45例.对照组进行常规西医治疗,基于此,观察组联合手法治疗,连续治疗4周.比较2组眩晕症状及椎-基底动脉血流动力学.结果 观察组眩晕症状评分低于对照组,椎-基底动脉血流动力学指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颈性眩晕患者采用吴氏手法联合西药治疗效果较佳,利于改善患者眩晕症状,改善椎-基底动脉供血,促进患者转归.
-
-
陈静;
王琳晶;
金泽;
侯鑫磊;
安微
-
-
摘要:
目的 探究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采用芒针联合甲磺酸倍他司汀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纳入该院2018年1—12月收治的90例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1、治疗组2和观察组,各30例.治疗组1采用芒针治疗,治疗组2口服甲磺酸倍他司汀治疗,观察组采用芒针联合甲磺酸倍他司汀治疗.比较三组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6.67%,高于治疗组1的73.33%及治疗组2的70.00%,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DARS评分、DHI-S评分均低于治疗组1及治疗组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右椎动脉平均血液流速、基底动脉平均血液流速及左椎动脉平均血液流速均快于治疗组1及治疗组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芒针联合甲磺酸倍他司汀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的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眩晕,加快血液流速,具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
-
柯焕平;
陈志斌;
陈凯玲
-
-
摘要:
目的:研究浮针疗法配合颈椎微调手法治疗颈源性眩晕的临床效果.方法:共选取2019年1月-2020年3月内在笔者所在医院就诊的60例颈源性眩晕患者作为主要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的原则将其分为两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电针治疗,观察组采用浮针疗法配合颈椎微调手法治疗,比较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临床疗效,以及治疗前后患者眩晕症状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的眩晕症状评分较治疗前均减轻,且观察组治疗后的眩晕症状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浮针疗法配合颈椎微调手法治疗颈源性眩晕的临床效果显著,更有利于有效改善患者的眩晕症状,因此,可推广应用.
-
-
邓琳
-
-
摘要:
头眩晕症状,大多数人一生中都会经历。很多人觉得,平时检查身体也没什么大问题,总体来说还是很健康的,但是经常头部眩晕,就会担心身体是不是出了什么问题。头眩晕是因为机体对空间定位障碍而产生的一种动性或者位置性的错觉。头眩晕的症状,有可能是很多原因造成,或者脑部,或者神经系统的疾病,或者是内科疾病,比如经常贫血的人就容易出现眩晕症状。
-
-
王睿
- 《中华中医药学会针刀医学分会2016年学术年会》
| 2016年
-
摘要:
目的:观测针刀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试验病例随机分为2组,针刀组采用单纯的针刀治疗,西药组使用西比灵口服治疗.15天后观察2组患者有效率、眩晕症状与功能评分和视物模糊症状VAS评分改变情况,评价针刀疗效.结果:本次试验共纳入患者60例.治疗后组间患者比较,有效率组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针刀组明显优于西药组,且眩晕症状与功能和视物模糊症状VAS评分改善情况,组间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针刀组优势亦很明显.结论:针刀治疗可更好的改善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眩晕和视物模糊等临床症状,操作安全简便.
-
-
田薇
- 《2017山东省心理卫生协会学术大会》
| 2017年
-
摘要:
应用人偶心理游戏疗法技术MPPT,对一例心因性眩晕症状患者在住院期间的治疗.就个案的身份、角色丧失、亲人世去的心痛、生活里的无助感展开,同时以觉察困扰、面对真相、接受如是、放下纠缠、转化力量;走向未来六个层面进行,进行心理咨询辅导.咨询治疗的效果评估采用心理测量症状自评量表SCL-90;辅导前SCL-90总分181,辅导后SCL-90总分120,眩晕症状治愈.
-
-
崔世磊;
马中华;
刘欣欣;
孙厚亮;
王佳伟;
张晓君
- 《2015北京医学会神经病学学术年会》
| 2015年
-
摘要:
本文分析急性前庭综合征的病因分布特点,了解后循环缺血导致的前庭中枢性眩晕的鉴别要点.选取急诊就诊的眩晕症状持续大于6小时的急性前庭综合征患者,收集患者临床资料,完成HINTS床旁检查、颅脑MRI及前庭功能检查,并进行为期一年的随访修正诊断.发现急性前庭综合征可见于各个年龄阶段,其中前庭中枢性病变并不少见,应该推广HINTS检查法在临床鉴别诊断中的应用;对于眩晕症状持续超过6个小时的急性前庭综合征患者,如果伴有多重脑血管病危险因素,要高度警惕后循环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可能,积极进行脑血管病急诊评估和治疗干预。
-
-
沈来华;
高峰
- 《2014浙江省针灸学会学术年会》
| 2014年
-
摘要:
目的:探讨热敏灸与温针在椎动脉型颈椎病治疗中的疗效差异.rn 方法:将60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热敏灸组和温针组,每组30例.热敏灸组在颈项部、肩胛部通过回旋灸、雀啄灸、循经往返灸探寻出热敏点后进行定点悬灸,直到热敏感消失,对照组针刺双侧风池、完骨、天柱、大椎及百会穴并在上述穴位得气候施以温针灸.记录眩晕症状与功能评分,并通过SPSS19.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比较显著性.rn 结果:(1)治疗组有效率为93.33%,与对照组83.3%比较(P<0.05);(2)治疗前后两组眩晕症状与功能评分自身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两组治疗前后眩晕症状与功能评分差值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rn 结论:热敏灸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可明显减轻患者眩晕症状,能提高临床效果.
-
-
周轶群;
闫建军
- 《《中医杂志》特邀心血管专家学术座谈会暨中医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疾病临床经验会议》
| 2017年
-
摘要:
目的:探讨视频眼震电图对突发性聋伴眩晕患者前庭功能的临床诊断价值.rn 方法:选取本院于2016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突发性聋患者80例,采用视频眼震电图(video-nystagmograhy,VNG)方法对选取患者的前庭功能进行检查分析,分析前庭功能和突发性聋的临床预后的关系.rn 结果:眼视动系统检测结果显示,有20例(25.00%)患者发生一项或一项以上的异常;变位实验结果显示,有25例(31.25%)患者提示诊断为水平半规管良性位置眩晕;温度实验检查结果显示,有30例(37.50%)患者出现单例减弱,有5例(6.25%)患者出现伴优势偏向且无固视抑制失败,且眼视动检查结果为双侧对称.突发性聋是否伴眩晕的治疗有效率具有显著差异(P<0.05).突发性聋且伴眩晕患组,伴有慢性病(高血脂、颈椎病等)且伴眩晕一侧半规管功能损伤者的听力损伤均高于半规管正常无损组,临床预后差于半规管无损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rn 结论:通过实施前庭功能检查发现,突发性聋患者中前庭功能损伤者的重度听力受损发生率显著高于前庭功能正常无损者,其临床预后效果也差,可见前庭功能检查对于突发性聋伴眩晕患者的临床评估预后具有一定作用.
-
-
周轶群;
闫建军
- 《《中医杂志》特邀心血管专家学术座谈会暨中医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疾病临床经验会议》
| 2017年
-
摘要:
目的:探讨视频眼震电图对突发性聋伴眩晕患者前庭功能的临床诊断价值.rn 方法:选取本院于2016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突发性聋患者80例,采用视频眼震电图(video-nystagmograhy,VNG)方法对选取患者的前庭功能进行检查分析,分析前庭功能和突发性聋的临床预后的关系.rn 结果:眼视动系统检测结果显示,有20例(25.00%)患者发生一项或一项以上的异常;变位实验结果显示,有25例(31.25%)患者提示诊断为水平半规管良性位置眩晕;温度实验检查结果显示,有30例(37.50%)患者出现单例减弱,有5例(6.25%)患者出现伴优势偏向且无固视抑制失败,且眼视动检查结果为双侧对称.突发性聋是否伴眩晕的治疗有效率具有显著差异(P<0.05).突发性聋且伴眩晕患组,伴有慢性病(高血脂、颈椎病等)且伴眩晕一侧半规管功能损伤者的听力损伤均高于半规管正常无损组,临床预后差于半规管无损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rn 结论:通过实施前庭功能检查发现,突发性聋患者中前庭功能损伤者的重度听力受损发生率显著高于前庭功能正常无损者,其临床预后效果也差,可见前庭功能检查对于突发性聋伴眩晕患者的临床评估预后具有一定作用.
-
-
周轶群;
闫建军
- 《《中医杂志》特邀心血管专家学术座谈会暨中医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疾病临床经验会议》
| 2017年
-
摘要:
目的:探讨视频眼震电图对突发性聋伴眩晕患者前庭功能的临床诊断价值.rn 方法:选取本院于2016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突发性聋患者80例,采用视频眼震电图(video-nystagmograhy,VNG)方法对选取患者的前庭功能进行检查分析,分析前庭功能和突发性聋的临床预后的关系.rn 结果:眼视动系统检测结果显示,有20例(25.00%)患者发生一项或一项以上的异常;变位实验结果显示,有25例(31.25%)患者提示诊断为水平半规管良性位置眩晕;温度实验检查结果显示,有30例(37.50%)患者出现单例减弱,有5例(6.25%)患者出现伴优势偏向且无固视抑制失败,且眼视动检查结果为双侧对称.突发性聋是否伴眩晕的治疗有效率具有显著差异(P<0.05).突发性聋且伴眩晕患组,伴有慢性病(高血脂、颈椎病等)且伴眩晕一侧半规管功能损伤者的听力损伤均高于半规管正常无损组,临床预后差于半规管无损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rn 结论:通过实施前庭功能检查发现,突发性聋患者中前庭功能损伤者的重度听力受损发生率显著高于前庭功能正常无损者,其临床预后效果也差,可见前庭功能检查对于突发性聋伴眩晕患者的临床评估预后具有一定作用.
-
-
周轶群;
闫建军
- 《《中医杂志》特邀心血管专家学术座谈会暨中医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疾病临床经验会议》
| 2017年
-
摘要:
目的:探讨视频眼震电图对突发性聋伴眩晕患者前庭功能的临床诊断价值.rn 方法:选取本院于2016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突发性聋患者80例,采用视频眼震电图(video-nystagmograhy,VNG)方法对选取患者的前庭功能进行检查分析,分析前庭功能和突发性聋的临床预后的关系.rn 结果:眼视动系统检测结果显示,有20例(25.00%)患者发生一项或一项以上的异常;变位实验结果显示,有25例(31.25%)患者提示诊断为水平半规管良性位置眩晕;温度实验检查结果显示,有30例(37.50%)患者出现单例减弱,有5例(6.25%)患者出现伴优势偏向且无固视抑制失败,且眼视动检查结果为双侧对称.突发性聋是否伴眩晕的治疗有效率具有显著差异(P<0.05).突发性聋且伴眩晕患组,伴有慢性病(高血脂、颈椎病等)且伴眩晕一侧半规管功能损伤者的听力损伤均高于半规管正常无损组,临床预后差于半规管无损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rn 结论:通过实施前庭功能检查发现,突发性聋患者中前庭功能损伤者的重度听力受损发生率显著高于前庭功能正常无损者,其临床预后效果也差,可见前庭功能检查对于突发性聋伴眩晕患者的临床评估预后具有一定作用.
-
-